吸取精華,棄去糟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俗語彙
01卷首語
有一本書,古訓,古言,儒家,道家,民間諺語,俗語,均有涉及---《增廣賢文》。
如題記,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人生哲學,處世之道,世態炎涼,仁義道德,在裡面都可以找到。仁義,善良,道德的人,可以得到寬慰,揚之;歹毒,邪惡,奸詐之人,引為警戒,棄之。
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老虎這般食肉猛獸都還可以近身,歹毒邪惡的人絕對不可以親近。爺爺的爺爺,老僧人,老道士,老古話,都說過,我們也都聽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也是此意?歹毒邪惡之人,都會在幹壞事謀害人之前流露出反常之舉,之言。稍微留意,稍加防備,就不會被他所害,所騙。
現實生活,當今社會的那些個別,少量的駭人聽聞的新聞例子,就不說了。我們一起看看,千年之前「人毒不堪親」的古人故事吧。
02吳起殺妻謀將位
《資治通鑑》載,吳起,春秋戰國時代衛國人,在魯國做官。春秋時代,戰亂頻發,相互攻擊爭霸,混亂的時代!百姓多災多難的時代!齊國攻打魯國,這個時候,國君魯穆公著急了,沒打大將可用。想來想去,想到了吳起才可以抵抗齊國進攻。但是,吳起是衛國人,其妻子是齊國人,魯穆公猶疑不決,擔心吳起能不能全心全意禦敵。為了表明忠心,吳起即刻回家毫不留情,殺死了自己的愛妻!
吳起殺妻之後,魯穆公立即把主帥職位授予吳起。吳起來領大軍,大敗齊國軍隊。但是很可惜,魯穆公並沒珍惜吳起這樣的將才,吳起有投奔了魏國。魏國也並沒有信賴吳起,又轉頭投入楚國為令尹。吳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對楚國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國力大增。但引起了楚國貴族權臣的強烈不滿,楚悼王去世,即被兵變殺死。
吳起後來被後世評為軍事家,政治家,兵家代表人物,這些成就並不能抹殺其殺妻謀將位的人生汙點。我們是普通大眾,只是替其妻子惋惜,其實,吳起在殺妻謀將位之前,已經有惡性顯現,只是其妻子沒有注意,還是吳起有意瞞之,不得而知。若早知,也可早防備,也不會招來殺身之災禍啊。
吳起為了謀得一官半職,把上輩的積蓄花的一光二盡,傾家蕩產,也沒如願。鄉鄰都笑話他。吳起暴怒之下,一口氣殺了三十多個譏笑,嘲諷他的鄉鄰。然後逃離家鄉,投奔曾申學習儒學。吳起母親去世,沒有按照儒家忠孝之意,回家奔喪守孝。曾申認為吳起不孝,不配做儒家弟子,就斷絕了師生關係。無端殺人,不守孝道,這些都是吳起所為。其妻子應有所了解才是吧。可憐的人啊。
03狄牙烹子取寵
春秋時代齊國,有一個著名的廚師,善於應用調和技法操作烹飪,做的菜很美味可口。出名後,被齊桓公選進宮裡做了御廚。
一次,齊桓公閒來無事,順口對狄牙說道:我嘗遍天下美食,山珍海味,異禽猛獸,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海裡河裡遊的,幾乎都有吃過,就是沒有嘗過人肉的滋味,也算是一件遺憾的事啊。齊桓公本是一句無心的戲言,哪知道狄牙放在了心裡。
為了博得國君的歡心,得到更加大的信賴,狄牙打起了歹毒之意。狄牙認為,國君尊貴,一般人的肉不可以使用,當他見到自己四歲多的兒子時,竟忍心起了歹意,並下了毒手。
齊桓公在喝到味道不一般的肉湯後,感到從未品嘗過,便問狄牙,此肉何肉?狄牙趕緊跪下,哭著回覆說這是他自己兒子的肉啊。當時齊桓公覺得不可理喻,心理極不舒服。但是,這個昏君居然被狄牙的歹毒,喪失人倫的言行感動了!認為狄牙熱愛君王勝過了熱愛親骨肉,從此更加寵信狄牙。
齊國宰相管仲知道後,勸諫齊桓公:狄牙為了滿足國君的口味,烹子討好,人性歹毒,請遠離他,寵信他會給國家帶來禍害。這時,齊桓公倒也聽勸,把狄牙請出了宮廷,發誓永不再信。管仲去世,齊桓公又請回了狄牙,的確忘不了那美味的菜飯。為了美味,齊桓公在狄牙,還有另外佞臣的共同禍害下,齊國開始內亂,霸業衰落,齊桓公也被活活餓死。
明知道這等荒唐,歹毒之事,不是人幹的事,您卻漠視,用下屬的忠心麻痺自己警覺的認知,不被禍害又能怎麼樣呢?那是大概率發生的惡果。
結束語
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歹毒之人比老虎還可怕,老虎是明處的毒,還可以躲過。人毒有巨大的偽裝性,妻子怎麼知道吳起回來會殺她?孩子更不可能知道父親會……哎,那個字真不想打出來!虎毒不食子,狄牙不如禽獸!狄牙禽獸不如!
當然,社會在發展在進步,文明程度在提高,法治建設在完善,人心向善,與人為善是社會主流!
人可以聰明,不可以奸詐。可以精明,不可以算計。可以心善,不可以歹毒。美好的世界,靠你,靠我,靠我們大家一起去踐行,一起去守護 。
您說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