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國航天工程也不斷增加海外地面站的使用——通過在全球各地的&34;,幫助提高衛星導航系統的準確性。比如,2011年中企就與瑞典航天公司(SSC)籤署合同,租用位於西澳大利亞太空跟蹤站(衛星地面站)進行太空探索。可近日,澳大利亞衛星站卻突然不再供中國使用,這背後發生了什麼?
據外媒9月21日報導,瑞典空間研究中心(SSC)對外宣布,考慮到國際市場的複雜性,其將不再與中企續約,這也意味著中國將失去澳大利亞衛星站的使用權;不過,瑞典空間研究中心並沒有透露當前合同的到期時間。據悉,雙方之間的合作協議涉及的衛星站名為&34;,位於澳大利亞西部,並由瑞典空間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分部所有。
根據合同,&34;衛星站負責為中國的太空探索任務提供遙測、跟蹤和指揮的服務。而據瑞典空間研究中心透露,中國上一次使用這座衛星站的服務已是2013年了,當時這座衛星站為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提供過技術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外媒還提到,&34;衛星站與另一座&34;衛星站緊鄰,後者則由瑞典空間研究中心美國分部所有,專門為包括NASA在內的美國官方機構及其他商業夥伴提供服務。
另據環球時報分析稱,從外媒對此事的報導行文來看,後者似乎認為此舉是澳大利亞為了幫助美國而有意為之——近年來,中國在太空探索和衛星定位系統方面不斷獲得突破,尤其是北鬥衛星系統更是被市場認為是挑戰GPS霸權的後起之秀;同時,澳大利亞一直在太空領域與美國存在巨大合作,且其近來與中國市場的經貿關係出現巨大不確定性。
澳大利亞衛星站將停止服務,這對我國相關行業又將產生什麼影響?實際上,從前文的消息可得知,中國上次使用這一衛星站距今已有7年時間,這也凸顯了該衛星站的重要性;更加重要的是,我國已建立起了密雲、喀什、三亞、昆明、北極等5個地面站,具有覆蓋我國全部領土和亞洲70%陸地區域的衛星數據實時接收能力,以及全球衛星數據的快速獲取能力。
而最近,衛星地面站則再度傳來好消息。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指出,7月初,該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已成功實現了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接收,這意味著我國再度獲取空間信息應用中寶貴的數據資源。需要注意的是,地面站已代表中國與美國、日本、歐盟、加拿大、法國等5大經濟體籤訂各類衛星數據接收協議,成為國際對地觀測網中有較大影響的重要一員。
尤其是,衛星地面站還可以用於協調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衛星,對我國的北鬥系統來說更是如虎添翼。就在今年6月,北鬥三號完成全面組網,業界也預估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將迎來爆發。東興證券指出,下遊應用市場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至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北鬥系統將拉動超過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份額。
而據日媒的報導,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全球受到了追捧,已有共計137個國家籤訂了合作協議。可以說,即使澳大利亞衛星站徹底停止服務,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腳步也絲毫不受影響。
文 | 劉蘇林 題 | 曾藝 圖 | 盧文祥 審 | 李澤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