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的海外市場
--無黨派陳宗德委員談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
1997年3月,環印度洋地區內的14個國家成立了一個新的跨洲、跨地區合作組織--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聯盟現有19個成員國,這些國家資源豐富,許多成員國面臨著振興經濟、加快向現代社會轉變的繁重任務,是一個層次不一、收入差距大的國家群體,擴大經貿往來的空間較大。
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迅速,世界經濟正處在一個新的產業調整時期,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空前廣泛與激烈。面對這種局勢,中國在進一步開拓現有海外市場的同時,更需要不斷開闢新的海外市場。在有待開拓的新市場中,環印度洋地區是一個潛力巨大,需求多樣的市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下大力開拓。
2000年1月22日,在阿曼舉行的環印度洋合作聯盟部長理事會已決定接納中國為該聯盟的「對話夥伴國」,中國真誠合作,加強和提升同這一地區國家的經貿關係。同時,依託環印度成員國具有的深厚的次區域經濟一體化基礎,可與南亞、東部及南部非洲、中東等多個次區域經濟組織發展經貿關係。
西部開發以「法」開道
--民建盧湖山委員呼喚改善西部開發的法治環境
西部開發涉及地區如此廣泛、人口如此眾多,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應該作為一個基本國策落實,因此應儘快制定《西部開發法》。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制定一些推動西部開發的單行法律、法規,如關於鼓勵投資創業的法律,關於西部發展高新技術的法律,關於退耕還林、還草的法律等。與此同時,加緊清理、修訂現行的法律、法規、規章,重點廢止或修改那些不利於開放市場,不符合WTO規則要求,妨礙西部地區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掃清西部開發過程中的法律障礙。
一箭三雕
--新聞出版界艾豐委員建議以東中西一體化促進西部大開發
今日的西部開發必須站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視野上考慮問題,必須依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來進行,必須充分利用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經濟成果。能夠把這幾方面要求加以綜合解決的途徑,就是推進東中西一體化。這樣做可能更好地在全國範圍內通過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更有效地利用東部成果去開發西部,可以形成國民經濟的更強的國際競爭力,可謂一箭三雕。
中央確定的「西氣東輸」項目,就是從祖國最西部到最東部的大跨度組合,給人們起了示範作用。目前國家把西部開發的重點放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保護上,都是為這樣的組合創造條件。
我覺得應提倡這樣三句話。一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即在我這裡發展的企業,不見得都是我所有的企業。二是「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現在西部那些搞得好的企業,正在衝破自己的單純西部所在,把觸角伸向全國和世界各地。三是「不求所用,但求所得」。如果我的力量和人才不夠,不妨讓別人控股,操作和經營,只要我有所得就可以了。
讓林業成為投資的熱土
--民建王錄生委員建議將利益機制引入生態建設
按現有體制投資林業,不僅投資周期長,而且無利可圖,有的甚至無法收回投資。如果制定一套種樹能賺錢的政策(其實很簡單,把各種收費取消,降低稅率),大量的社會資金,就會流入植樹造林這個產業。生態建設的進程就會大大加快。
有人說:多種些果樹、經濟林,效益就有了,但是,中國能種經濟林的土地有限,大量土地只能種用材林。另外,國內需要用的木材如果依靠進口,要花外匯,不如用這筆錢來發展國內的林業。生態建設和植樹造林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應通過改革,調整政策,觸動一下部門利益,就能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大家都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綠化地球,何樂而不為呢?
「一國兩制」將澳門經濟推入快行道
--特邀澳門人士梁華委員建議充分發揮澳門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澳門回歸一年多來,澳門人心穩定,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澳門經濟也一掃連續6年負增長的頹勢,在去年實現了正增長,呈現出較強的恢復勢頭中。所有這一切都充分顯示了「一國兩制」政策的強大生命力。
當今,應充分認識和利用澳門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澳門各界與祖國內地、香港和臺灣的溝通與合作等。為此,我建議:一、合理放寬內地居民移居澳門的限制,以便引進各方面專門人才。二、加強和促進與內地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合作。三、以旅遊合作為切入口,把經濟搞活帶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