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劉青雲、倪妮等主演的《拆彈專家2》公映,上映6天,取得了5億元的票房;在口碑上,該片也是好評如潮,豆瓣評分高達8.0分。有觀眾甚至認為,該片是今年最好的「港產院線電影」。
《拆彈專家2》並不是《拆彈專家》的續集,因為《拆彈專家》中劉德華飾演的章在山角色最後去世了,因此,《拆彈專家2》是一部另起爐灶的電影,劉德華這一次演的是潘乘風,故事講的是潘乘風因為「憤怒」而誤入歧途最終又幡然醒悟用自己性命贖罪的故事。
潘乘風的「憤怒」來自於他在一次拆彈中左腿被炸斷後,警隊準備把他調離到文職崗位,而他卻認為自己不管是體能還是專業技能,都完全能夠勝任一線拆彈隊員的職責,因此多次抗議,甚至在公共場合當著媒體舉牌抗議警方,最終導致離職。如果仔細揣摩,會發現這個故事的起因有點牽強,影片中警方給出的解釋是不能聘用殘疾人當拆彈專隊員,這是規定,而潘乘風的過激反應也讓人有點費解。因為覺得被警隊拋棄,他在偏執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走火入魔,決定跟小時候的玩伴聯手用核彈炸毀香港國際機場,這個瘋狂計劃已不是一個常人的思維,可以說,在故事的前半段,潘乘風因為「憤怒」和偏執,成為了一個魔鬼。
故事的反轉是因為潘乘風在一起導致18人死亡的爆炸案中,從高樓墜下時導致的失憶,在隨後被警方追查的過程中,他在劉青雲飾演的前同事董卓文和倪妮飾演的前女友龐玲的幫助下,逐漸找回了記憶,他的正義感和理性逐漸回歸。對比失憶前後的潘乘風,前者是瘋狂爆炸計劃的主謀之一,而後者則是正常理性的拆彈專家。很難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而《拆彈專家2》出色的地方來自於講述故事的技巧和它在角色身上注入的現實主義元素。
《拆彈專家2》一開頭採用的是逃亡片的模式,斷腿後的潘乘風被警方追查,而恐怖分子團隊卻來救他,這些謎團吸引著觀眾往下看,這段動作戲也拍得非常有張力。潘乘風的身份在影片中不斷反轉,讓人想起了周潤發和郭富城2018年的主演的《無雙》,可以說,最近幾年,港式警匪片也在求新求變,其中一個主要的變化就是不斷突破類型的限制,將別的類型電影元素揉入進來,讓故事變得更加有懸念可看。《拆彈專家2》也一樣,它既是一部警匪片,也是一部災難大片,同時還是一部心理懸疑片。
影片在動作場面上升級明顯,尤其是影片最後恐怖分子實施的準備炸毀青馬大橋和香港國際機場的過程,讓人想起當年基努·李維斯主演的《生死時速》,而潘乘風最後獨自一人炸毀大橋的行為,悲壯煽情,算是給之前他的瘋狂舉動贖了罪。
個人和官僚體系的衝突,是好萊塢警匪片最常用的手法。《拆彈專家2》也用了這個手法,潘乘風炸斷腿後調離原崗位的命運,是對現實中職場人士的一個隱喻。潘乘風的抗爭和憤怒,凸顯的是個人在龐大體系面前的弱小和無力感。觀眾對於《拆彈專家2》的好評,除了幾位演員的出色表演和影片中場面宏大的爆炸場面外,觀眾也能從潘乘風的個人命運沉浮中看到一些個人的影子。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金躍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