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牛龍又稱牛龍、肉食牛龍,屬於獸腳亞目角鼻龍下目的阿貝力龍科,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由於頭頂有兩隻觸角,顧名思義為牛龍,模式種薩氏食肉牛龍。它主要生活在南美洲,距今約距今約7200萬年到699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因為也是一種大型的食物動物,所以被稱為是霸王龍在南美洲的遠房表親。
和霸王龍相比,它的體型更小,前肢也比霸王龍還小,但是它的奔跑速度比霸王龍還要快,雖然它的視力不好,但是有著靈敏的嗅覺,又因為它頭角上長著獨特的犄角,所以它是以霸王的姿態成為了白堊紀時期的可怕殺手,同時它的這對犄角可能是食肉牛龍在爭奪領地或配偶時,用來互相爭鬥的武器之一。
食肉牛龍與霸王龍一樣,有著短小的前肢,而且它的前肢看起來要比霸王龍的軟弱無力。霸王龍的前肢是有2個指頭的,但是它的肌肉發達強壯,所以在與其他動物打架時,前肢一樣可以當作是一種武器。然而食肉牛龍不一樣,它的前肢是有4個指頭的,而且比霸王龍的還要小,只有50公分長,甚至都碰不到一起,其力量更是不如霸王龍的前肢了,所以有人認為食肉牛龍的前肢已經退化,沒有任何的攻擊力了。
雖然它的前肢沒有攻擊力,但是相反的是食肉牛龍有一雙大長腿,奔跑時步伐可以邁得很大,並且它的雙腿交替也很快,所以它算是在恐龍世界中奔跑速度最快的,甚至是短跑冠軍。據估計,食肉牛龍時速高達48~60千米,而且能夠很快提速,因此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它是白堊紀時期已知速度最快的食肉動物。
除了有一雙大長腿外,食肉牛龍的尾巴的兩側有一對叫尾股肌的肌肉,是固定在尾骨上的,和後肢連接在一起,每塊重達139千克,佔食肉牛龍全身重量的15%。
綜上所述,食肉牛龍的捕獵能力並不比霸王龍的差,因為它與霸王龍極為相似,還被調侃是霸王龍的遠房表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