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都愛看動畫片吧?但是你們知道動畫片中的人物是怎麼動起來的嗎?今天就和老師一起來探索關於動畫片的秘密吧!
動畫片原理
無論是早期的動畫裝置,還是現代的電影、電視,都利用了「視覺暫留」原理,即眼睛看到的實際物體消失後,這物體的視覺影像不會立即消失,而會在腦海中暫時停留0.1秒左右的時間。因此,當一系列動作的分解圖片一張接一張快速地出現在你眼前時,你看到的將不再是一張又一張單獨的圖片,而是連續的動作畫面。
早在1832年,比利時的約瑟夫就發明了一種動畫裝置——「轉盤活動影像鏡」,同一年,奧地利的西蒙在維也納也獨立發明了相似的裝置,叫「頻閃觀測儀」。
這一類可以觀看活動影像的圓盤獲得很大成功,在17世紀以及後來相當長的時期內風靡世界!它的幽靈幻影讓很多人樂此不疲。
今天孩子們先自己動手在兩張硬卡紙上分別畫一隻小鳥,和一隻鳥籠,想一想,如果要讓這隻小鳥呆在籠子裡面,我們應該怎麼做?
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實驗工具,驗證自己的想法,提升孩子動手和勇於探索的能力,增加自信心,引出本堂課程的內容。
好啦,讓我們來總結回顧一下今天的科學知識吧!物體在快速運動時, 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後,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其影像0.1左右的圖像,這種現象被稱為視覺暫留現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種性質。人眼觀看物體時,成像於視網膜上,並由視神經輸入人腦,感覺到物體的像。但當物體移去時,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不會立即消失,而要延續0.1的時間,人眼的這種性質被稱為「眼睛的視覺暫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