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想必都不陌生,著名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做出了裡程碑式的貢獻。更是中科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不管世人的議論,他做出的成就都是不能否認的。都知道,楊振寧在美國待過很長的時間,那段時間不僅在做著研究,他還培養了一批物理學家。其中,張首晟便是他的大弟子,同樣是一位傑出的物理學家。這位物理學家還曾助華為突破5G,但在功成名就的時候選擇了自殺,這不免可嘆。
張首晟,1963年2月出生於上海,1978年,在沒有讀高中的情況下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兩年後前往柏林自由大學就讀碩士,三年後成功拿到學位,並進入紐約州大學石溪分校攻讀博士。正是在這裡,他遇見了楊振寧,兩人本來不是師生,相遇是一次偶然。當時楊振寧需要一個學生幫忙抬液氮,恰好遇上博士後的張首晟,無意中看見他的筆記。
隨即兩人便開始了一番交談,談話過後,楊振寧便收了這個大弟子。對於這個弟子,楊振寧的期待很高,不止一次提及張首晟拿到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很大,他的原話是這樣的:他(張首晟)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而張首晟也沒有辜負恩師的期待,32歲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42歲成為中科院院士。
2006年,張首晟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半導體能耗與散熱問題提出了基於電子自旋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這是關於電子運動的一個新規律,能促進信息技術的進步。在這個基礎上,張首晟還開發了能實現這種規律的一類新奇量子材料——拓撲絕緣體,他是這個領域的開創者之一。2009年,又跟中科院方忠等人合作,預言三種拓撲絕緣體材料,這是材料物理領域的一個重大進展。
他還有許多的研究,可嘆的是,這位科學家最終倒在自己的陣地上。除去研究外,張首晟還搞投資,1998年,投資Vmware。1999年,聯合矽谷的企業家創辦華源科技協會,2013年,跟斯坦福的學生聯合創立丹華資本,並擔任董事長。有如此的成就,張首晟卻始終沒有忘記祖國,2009年加入清華後,每年都會用至少三個月時間來清華培養人才。
不但親自指導本科生、研究生,還開辦各種強化課和講座,全方位參與學校的發展。也是在2009年,華為投資48億元研發5G技術的系統部分。2013年,張首晟的丹華成立後雙方便展開了聯繫,在晶片方面,我們一向是落後的。所以華為才希望將5G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張首晟當時的科研方向是高溫超導技術,許多都可以跟5G技術嫁接。
丹華創立的初衷便是幫助中國科技公司成長,他自然同意了,2018年11月18日,張首晟宣布,5G晶片已取得突破性的成長。發出公告後的不久張首晟去世,美方給的結果是抑鬱症,說他是自殺,一個天才患上了抑鬱症。這件事讓人很難相信,張首晟近些年來在國內高校出現得很頻繁,表現也不像是患有抑鬱症。
在課上,他表現從容,臉上總帶著溫和的笑意,說話條理清晰,語速正常。聽過他課的人都很難想像,臺上的這位科學家怎麼會患上抑鬱症?尤其是在如此巧妙的時刻,抑鬱的真實性很可疑,但張首晟已經失去了生命。他去世的時候才55歲,還沒來得及拿諾貝爾獎,本來他的人生應該還有更精彩的篇章,一切卻停留在了2018年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