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即將在北京時間10月10日下午7點正式揭曉。隨著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拉開帷幕,一批中國作家的名字尤為引人關注。中國作家殘雪、餘華、賈平凹、北島等十餘人都是有望衝擊桂冠的熱門人選,其中湖南籍女作家殘雪更是力壓「萬年陪跑戶」村上春樹,成為獲獎的熱門人選。
說起殘雪,大家可能更了解餘華、賈平凹等人,村上春樹更是被廣大文藝青年所熟知。那麼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作家殘雪是何許人也?網友們紛紛求解。
說起殘雪,還是要從諾貝爾文學獎談起。諾貝爾文學獎是瑞典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之一,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每一位獲獎者都會得到一塊獎牌,一份獲獎證書以及一筆獎金。頒獎儀式於每年12月10日,即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斯德哥爾摩頒發。
有人問:諾貝爾的遺產只有3100萬瑞郎,從1901年至今的100多年裡,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遠超過諾貝爾的遺產,為什麼還有錢發獎金呢?
其實,諾貝爾的遺產是一筆基金而不是獎金。獎金髮完就沒了,而基金則會拿去投資,只有投資所獲得的利潤才會當作獎金頒發。
90年代時,這筆基金投資了一些保守的項目,獎金只有15萬瑞郎平分給得獎者。而2017的獎金甚至超過了100萬美元(相當於人民幣662.52萬元)。
據統計,諾貝爾獎金發放至目前比最開始的3100萬瑞郎增值將近了100倍!很明顯,這麼多錢是投資所得。
作為文學界最高殿堂,作家們趨之若鶩,但得獎的屈指可數。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是衝擊諾貝爾獎的常客,但是與諾貝爾文學獎總是無緣,成為著名的諾獎「陪跑」者。殘雪原名鄧小華,是1980年代的先鋒作家。在那個各路「先鋒」爭先恐後冒頭的時代,她是最難懂的。和她同是先鋒作家的餘華、格非,後來都寫出了大眾能夠閱讀的作品,但是殘雪沒有。她始終沒有「流行」,也不想流行。她曾經是一名職業裁縫,後來也不知道以何為生,只知道,肯定不靠文字來養活自己。
2015年,殘雪長篇小說《最後的情人》摘得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小說獎」,同年入圍2016年度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該獎項常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前奏,被稱作「美國的諾貝爾獎」。2019年3月,殘雪憑藉長篇小說《新世紀愛情故事》入圍國際布克獎長名單。去年11月,該作品出版英譯本,隨即被美國著名文學雜誌《巴黎評論》推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先鋒文學,致力於各種語體實驗,那時候的中國作家,存在一種和世界「先進文學」同步的焦慮。後來很多人都轉型了,其實也是掉隊了,只有殘雪堅持了下來。
而殘雪得知自己意外地登上了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單時,她認為這是諾獎更加重視高層次文學的價值了。的確在殘雪的文學世界裡,完全沒有了那些被讀者噁心的「黃」顏色和下流得沒了底線的性描寫。殘雪還被海外文學界譽為目前最具有先鋒氣質、具有鮮明個性化創造風格、最具世界影響力的當代中國作家之一,甚至被稱為「中國的卡夫卡」,不少人拿她與魯迅作比較,認為殘雪是最接近魯迅的中國作家。她的長篇小說《黃泥街》、《山上的小屋》、《蒼老的浮雲》、《最後的情人》、《五香街》等都能讀者帶來了潛移默化的精神層面影響。據了解,殘雪是作品在國外被翻譯出版最多的中國作家之一。作為另一個老牌作家餘華,可能是對諾獎的特度比較「含蓄」,各大報刊記者都無法聯繫到他。
但值得注意的是,到了開獎前一天的10月9日,在NicerOdds公布的最新賠率榜單中,殘雪已從並列第四跌至並列第十一,算不上「熱門人選」了。
文學在各種文化藝術門類的受眾中,為具備最大公約數者,理應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歷年來,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前後,是文學業界乃至公共輿論流量狂歡的盛宴。
殘雪10月9日,殘雪通過湖南文藝出版社發出她的回應,「目前只是進入賠率榜,還沒有得獎。國內的朋友太重視這個獎了,這只是一個獎,又還沒有得,不必都來找我。入圍(入賠率表)跟得獎之間還差得遠。這個獎的結果有成千上萬的可能性,目前是預料不到的。」殘雪還說:「對於此次的入圍(賠率表),我很高興。這說明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比以前開放,開始重視高層次的純文學。還是要等讀者慢慢地成長起來。讀者越來越多時,(得獎)呼聲才會越來越高。現在還是少了一點。雖然有些專家、研究者和作家推崇我的作品,但是讀者群體還沒有起來,廣泛的影響還不夠。博爾赫斯、卡爾維諾,我最崇敬的這兩個作家都到死也沒有得到諾獎。因為他們的作品之前太小眾,但是他們的影響比有些得獎的作家還要大。」
如此看來,殘雪對這些情況還是比較平靜的。作家應該專注於作品,得不得獎那得看評委。有網友就說得不錯:得不得獎,她都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喜歡就行,西方人理不理解無所謂。無論如何,我都認為殘雪是大師。當然世人能接受她的作品我更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