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釣友在野釣是採取的是,調平水調2目。這個調漂方法爭議是很大的,有人認為是過鈍,有人認為照樣出魚口,其實這是沒有結合實際魚情的片面說法,我們在談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有一個前提,沒有前提下的結論都是片面,站不住腳的。那麼本文就結合實際情況聊一聊,野釣中這樣調漂是否合適。
先從客觀上看待這種調漂法
釣魚人都知道,調漂時露出的目數越高越靈,釣目是越低越靈。基於這個理論,那麼調平水從調目上來講是比較鈍的。釣魚人調漂最終的目的是讓浮漂在水中達到一種平衡狀態,魚汛是打破了這個狀態,這樣的信號被我們捕捉,視為魚口。釣魚人通過修剪鉛皮來調整浮漂的浮力狀況。我們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聊一下,在確保雙鉤離底的情況下,鉛皮越重,浮漂向上升力越小,就是目數露出越少,鉛皮越輕,浮漂露出的目數越多,但這個有什麼用呢?
作用就是浮漂露出的目數越多,在掛餌後,浮漂承受的重量越多,那麼線組的垂直度就越高,反之就是線組的垂直度越低,子線彎曲的程度越高,這就代表著越鈍。咱們不談什麼所謂的剩餘浮力之類的,這麼直白的解釋更好理解。所以從客觀上來說,調目在平水是比較鈍的一種調漂方法。
是靈是鈍不能只看調漂法,要結合當前魚情
通過上面的闡述,我們知道了平水調漂是比較鈍的,那麼就不應該使用嗎?難道浮漂都要調高目嗎?也不盡然,要結合當前魚情,就是我們談到的前提,不論前提直接說靈鈍的好壞是完全偏離事實的。
當浮漂上沒有看見動作,或者動作非常微小的時候,還要調得很鈍,這就是釣不好魚的原因。而小魚鬧窩嚴重,浮漂上下跳舞,卻還要調的很靈,這也是自找苦吃。這段話就表明了,任何調漂方法都是要建立在當前魚情下,只有適合當前魚情的調漂方法才是最正確的方法,和靈、鈍無關。
這裡我們來談一個常見的誤區,很多時候野釣也會出現「肉」口,就是不是乾淨利索的頓口,浮漂無力的上下1、2目的「滑」動。這種魚口的原因咱們不去深究,只談遇到這類魚口時,如何調整浮漂?我相信很多釣友,尤其新手朋友,多半會選擇調靈來試圖放大信號,這樣的應對方法就是錯誤的理解了靈鈍,往往效果不會很好。調靈也好、使用更細的線組也好,應對的是輕口的現象,而不是這類「肉」口。
這種情況下調整餌料狀態的效果都好過把浮漂調靈,正確的方法是反而要調鈍,這類魚情不是魚吃口輕造成的,而是魚的不適應造成的,出於某種或者多用原因,造成魚在涮餌,適當的調鈍過濾掉虛假信號,主抓輕微細小的有力頓口,增加逗魚頻率抓接口往往效果很好。
寫在最後
通過上面的例子,證明釣魚時不要去看局部的某些信息,要從全局的角度來應對,這其實更多是釣技範疇,很多時候都是技術引起的問題,不能很好的判斷魚情,單純的去看靈和鈍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結合實際情況採取正確的方法,才是最終釣好魚的關鍵。
我一直在強調一個概念,釣魚是一個系統工程,每個細節都決定了漁獲,很多釣友認為野釣不需要太精細的看法是錯誤的,野釣同樣需要精細,我相信你敷衍魚,魚也會敷衍你。希望本文能給您帶來幫助,如果覺得說得不錯就點個關注唄,一起交流釣魚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