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室外拓展距離無線傳輸
此外,針對車聯網等應用需求,搭建室外可見光通信試驗驗證系統,傳輸距離≥1000米,傳輸速率≥1Mbps。
3、煤礦井下綜合信息網絡
在煤礦井下綜合信息網絡方面,主要做了兩期工作。基於可見光通信在礦下敏感區域安全可靠、定位精度高、成本低廉等優點,實現基於可見光通信的礦下綜合信息系統業務。
礦井中的礦工經過LED燈下就會被定位
據悉,2014年10月,實驗室在平頂山平煤神馬集團一礦實訓基地,完成了基於可見光通信的煤礦井下綜合信息示範系統的搭建與功能驗證。該系統具有井下人員定位跟蹤、井下無線報警、地面廣告報警等功能,信息礦帽的可見光通信速率2Mbps,定位精度達米級。
實驗室研發小型化低功耗接入卡設備,並於2015年6月在平煤集團煤礦巷道中安裝測試成功,實現網頁訪問、煤礦井下用戶導航定位、高速視頻播放等功能。其中接收卡尺寸為3.5cmX5.5cmX2.5cm,UWB供電方式,速率10Mbps。
4、可見光高精度定位系統
在可見光高精度定位系統方面,實驗室研發的「可見光高精度成像定位系統」,基於光源陣列測量,定位精度達到釐米級,基於VLC實現信標節點坐標系標定。擬於今年在該校的學習資源中心布設定位導航示範系統。室內定位導航通過路徑規劃可以解決,基於位置的信息服務與高精度定位是核心。
5、新型隱式廣告系統
此外,實驗室開發的「可見光隱式成像系統」,面向廣告推送/信息檢索等需求,已實現手機終端1Kbps的的隱式信息傳輸。並擬於今年6月在典型公共場所大型電子宣傳屏中試應用。
可見光通信核心價值的近,遠期效應
張劍教授在談到可見光通信的核心價值時強調,可見光通信不能僅僅視為一種無線通信技術,而是激活了帶寬達到300THz的可見光譜資源,是破解傳統無線電頻譜資源嚴重匱乏困局的基本途徑。他指出,核心價值的近期效應,在於現階段在電磁嚴苛區域(無線電通信不能做/做不好的區域),典型場景包括水下/機艙/艦船/醫院/礦井/坑道/室外等。
遠期效應方面,由於現階段在非電磁嚴苛區域(無線電通信做得好的區域)尚不具備核心價值,只有當高速高密度的需求超出無線電頻譜資源承載能力時,其核心價值才會彰顯,典型場景包括家庭/辦公室/大型公共場所等。當然,頻譜資源緊張問題局部化存在(艦船/機艙等電子設備高度密集平臺)。
可見光通信的桎梏羈絆與產業化策略
張劍教授認為,VLC≠LiFi。他指出,LiFi的概念易將VLC狹義化,易形成與WiFi對立,事實上現階段室內接入領域LiFi核心價值難以彰顯,但LiFi的問題不是整個VLC的問題,這是對VLC諸多疑議的根源之一。首先是「體系不獨立」。上行鏈路異質化問題;超高速應用電力線通信難以支持信息流到燈的問題;與照明的強依存性問題等。上述問題的產生,還是用LiFi的視角去看待VLC。但即便如此,也並非難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