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目光被金邊日食吸引 有些「眼睛」卻一直注視著太陽

2020-12-03 中國科學技術館

NASA

圖片來源:ucsd.edu

太陽是地球上一切溫暖和光明之源,但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等各種爆發活動也會給人類帶來重要影響甚至重大危害,產生嚴重的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

6月21日,即將到來的金邊日食讓全球天文愛好者激動萬分,這場難得的天文盛宴對於普通人和科學家來說都是一個「節日」。不過,不同於天文愛好者為了這次日食而臨時選購的望遠鏡,在我國,有幾雙專業的「眼睛」一直在關注著太陽的一舉一動。

釐米-分米波射電頻譜日像儀 緊「盯」太陽爆發全過程

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等爆發活動幾乎都發生在太陽色球和日冕中,通過太陽大氣中的自由磁能釋放而產生等離子體拋射、粒子加速和電磁波輻射。整個爆發過程可分為熱輻射過程和非熱動力學過程兩部分,只有對這兩部分都進行全面觀測和研究,才能全面把握太陽爆發的物理本質和基本規律。

對於太陽爆發源區的等離子體不穩定性、磁場重聯、粒子加速和傳播等非熱過程,必須利用射電望遠鏡和太陽硬X射線望遠鏡進行觀測;同時,由於日冕具有大氣稀薄、高溫和弱磁場等特性,也必須利用射電天文方法才能獲得日冕以及更遠的行星際空間等離子體的溫度、密度、磁場等各種物理參數。因此,太陽射電天文學是太陽物理、行星際物理甚至空間天氣學等領域的重要研究手段。

我國就有一臺這樣的射電望遠鏡——「新一代釐米-分米波射電頻譜日像儀」,又叫「明安圖射電頻譜日像儀」(MUSER),它是一個可在大量頻段、以極快速度給太陽「畫像」的設備。

MUSER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正鑲白旗境內,整個MUSER望遠鏡系統由106面天線組成綜合孔徑陣列,分布在近10平方千米的3條旋臂上,其最大基線長度均為3千米。

整個MUSER陣列分為高、低頻兩個子陣,觀測頻段覆蓋了太陽爆發的源區及初始能量釋放與傳播區域,可探測太陽爆發先兆、初發特徵、能量釋放過程、粒子加速過程、非熱粒子流的能量和傳播演化,並診斷等離子體中的溫度、密度和磁場特徵等。

MUSER的觀測和研究結果對理解太陽爆發過程中的能量釋放、粒子加速過程和探索爆發前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將為太陽活動預報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據。

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 「眼睛」越大看得越清楚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人們能夠看到其表面的許多結構特徵。但是,要搞清楚各種太陽活動背後的物理原因和變化規律,還需要看清太陽表面更加細微的特徵,因此需要更大口徑的望遠鏡。

在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撫仙湖太陽觀測與研究基地,坐落著一臺大口徑太陽望遠鏡——「一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NVST),它的有效口徑為0.985米,真空封窗直徑達1.2米。

它是目前我國綜合性能最好、口徑最大的地面(真空)光學太陽望遠鏡,也是當前國際三大前沿太陽觀測系統之一,達到世界同類設備的先進水平。作為我國附近8個時區內(120經度範圍內)唯一能對太陽能進行亞角秒級(0.1角秒)高分辨觀測的望遠鏡,NVST已經成為全球太陽觀測及空間天氣預報網絡的重要結點。

NVST是一臺地平式望遠鏡,整體建築可以分成兩部分,前側面對撫仙湖,可以視為一個塔式結構,望遠鏡位於塔頂,距離湖面高度大約16米。後側建築是光學實驗室、觀測控制室、會議室和數據中心等。

望遠鏡的圓頂可完全打開,通過導軌可移動至建築體後側。望遠鏡前方設置擋風板,可根據風速、風向調節其遮擋方向和高度,從而減輕風對望遠鏡的影響。

利用不同波段,NVST可同時對太陽的光球、色球進行高空間解析度的觀測。藉助優良的觀測環境和複雜的圖像重建技術,光球層的圖像可以接近望遠鏡的衍射極限,而色球的邊緣觀測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對太陽動力學結構的高空間、高時間分辨的觀測,有助於天文學家理解各種太陽爆發以及活動現象的觸發原因和本質。

目前,NVST正在進行科學儀器升級,以迎接即將到來的第25太陽活動周。

太陽磁場望遠鏡和多通道望遠鏡 五大「武器」研究太陽磁場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懷柔觀測基地始建於1984年,1985年太陽磁場望遠鏡竣工並開始試觀測。太陽磁場望遠鏡集光、機、電和圖像採集處理之大成,它的研製可算得上一項浩繁的大工程,它是以中國科學院院士艾國祥為代表的我國老一輩天文學家共同奮鬥的成果。

太陽磁場望遠鏡研製成功後,中國科學院院士艾國祥和他的合作者們進一步著手多通道太陽望遠鏡的研製。多通道太陽望遠鏡系統包括五個功能不同的子望遠鏡,它們統一組裝於帶有光電導行的望遠鏡跟蹤系統上,由一臺計算機控制五個子望遠鏡的運動。

通過多通道太陽望遠鏡,天文學家可獲得太陽光球和色球的多種數據,包括太陽光球的磁場強度、色球的磁場強度和速度,以及不同波長處太陽色球單色圖像等。這些數據對於太陽物理學家了解太陽活動的本質和規律至關重要。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懷柔觀測基地因為在太陽矢量磁場和視向速度場方面的優異觀測能力,與美國大熊湖天文臺和美國馬歇爾飛行中心的磁場設備三足鼎立。特別是這裡的色球磁場和速度場的常規觀測,為世界獨有。

國內外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數據對太陽磁場及其活動進行了深入研究,在磁場和速度場形態演化、磁非勢特徵與太陽活動的相關性等方面做出了許多工作。

(作者系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

本文來自: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金邊日食是什麼?足不出戶體驗百吋大屏看日食
    金邊日食是什麼?  火環日食,是指當日食出現時,空中會緩緩現出一個圍繞太陽的光環,屆時太陽將呈現出中心漸暗邊緣異常明亮的形象。類似火環是屬於日食中頗為罕見的現象,在不少印度古籍中將此現象稱作惡龍噬天。此次的火環日食尤為特殊,據不少專家推測當天99%的太陽將被覆蓋,這意味將出現接近日全食的火環日食也稱「金邊日食」。
  • 金邊日食?我只看到了寂寞
    6月21日,夏至日遇上「金邊日食」。本次日環食非常接近全食,在中國境內的歷程,從阿里地區初虧至臺灣地區復圓,全程近四個半小時。錯過的小夥伴不要難過西藏阿里地區的日環食來了!13點06分,日食初虧開始。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本次日環食的「食分」非常大,太陽整個圓面將有超過99%的面積被遮住,幾乎接近全食,這樣的「日環食」也被稱為「金邊日食」。
  • 明天下午罕見的金邊日食出現了,錯過了估計要等10年
    金邊日食是日食中的一種,最近一次的金邊日食在2020年的夏至日,我們可以在夏至日當天看到金邊日食的壯觀景色,那麼夏至日食是否很罕見呢?下一次什麼時候?  夏至日可看到金邊日食2020年6月21日,是夏至節氣,我們將迎來天文奇觀——金邊日食。環食帶經過我國南方部分地區,但日偏食在全境都能看到,這也是全年最重要的天象之一。錯過此次機會,想再次在中國境內看到日食只能等到10年後了!
  • 「金邊日食」即將上演!但觀看時務必注意……
    這次「日環食」又被稱為「金邊日食」,太陽將有超過99%的面積被遮住,只剩一圈金邊,非常少見。日食觀測需做好防護避免眼睛灼傷本次日食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但一定要注意保護眼睛,防止眼睛灼傷。那麼,如何安全觀測呢?由於太陽光中的紅外線直接照射眼睛容易灼傷視網膜,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所以觀測日食前一定要了解安全指南。
  • 「金邊日食」如何觀測?
    本次日環食的「食分」非常大,太陽整個圓面將有超過99%的面積被遮住,幾乎接近全食,這樣的「日環食」也被稱為「金邊日食」。本次「日環食」我國處於絕佳的觀測位置,其中西藏、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可見環食,其他大部分地區可見不同程度的偏食。 面對這場天文盛景,普通公眾該如何科學觀測?
  • 夏至看罕見「金邊日食」,錯過等十年!
    6月21日是個好日子,既是夏至、周末,又能觀賞到罕見的「金邊日食」!這次日環食在中國境內,從西藏阿里地區初虧(北京時間約13:10),至臺灣地區復圓(北京時間約17:30),全程歷時近4個半小時。什麼是金邊日食?哪些地區能看到這次金邊日食?怎樣用相機和手機拍攝?
  • 刷爆各大社交圈的日食,這樣的天文奇觀,金邊日食如何形成的?
    一打開社交媒體,全部都是各路網友對於日食的拍攝。日食我們也看得不少了,這次的金邊日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所以,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日食的產生情況。地球和月球,都圍繞著不同的星球公轉,到了某個位置時,就會發生日食了。
  • 夏至那天 一起去看「金邊日食」
    由於軌道偏心率和傾角都比較大,每次大距水星與太陽的角距離在18°到28°間變化。2020年水星有6次大距,由於它和太陽的赤緯關係,並非每次在北半球的觀測機會都好。6月4日,水星到達年內第二次東大距,與太陽的角距離為24°,在北緯40°地區觀測,日落時地平高度約18°,亮度約+0.5等。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次觀測和拍攝水星的好機會。但要想在黃昏時分找到水星,還需要天氣非常「給力」。
  • 沒有望遠鏡怎麼觀測日食? 6月21日金邊日食觀測方法有哪些
    沒有望遠鏡怎麼觀測日食? 6月21日金邊日食觀測方法有哪些時間:2020-06-21 07: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沒有望遠鏡怎麼觀測日食? 6月21日金邊日食觀測方法有哪些 沒有望遠鏡怎麼觀測日食?
  • 「金邊日食」如何觀測? 專家「劃重點」!
    天文專家在此給出了一些建議。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本次日環食的「食分」非常大,太陽整個圓面將有超過99%的面積被遮住,幾乎接近全食,這樣的「日環食」也被稱為「金邊日食」。本次「日環食」我國處於絕佳的觀測位置,其中西藏、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臺灣等地可見環食,其他大部分地區可見不同程度的偏食。
  • 本世紀最壯觀「金邊日食」,就在明天!成都觀測時間來了……
    「最長白天」觀賞「金邊日食」北京時間6月21日5時44分,我國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正午時太陽最高。這次非常接近全食,這樣的日環食也被稱為「金邊日食」。
  • 金邊日食的具體時間公布 用當貝投影F3體驗百吋大屏觀日食
    火環日食,是指當日食出現時,空中會緩緩現出一個圍繞太陽的光環,屆時太陽將呈現出中心漸暗邊緣異常明亮的形象。類似火環是屬於日食中頗為罕見的現象,在不少印度古籍中將此現象稱作惡龍噬天。此次的火環日食尤為特殊,據不少專家推測當天99%的太陽將被覆蓋,這意味將出現接近日全食的火環日食也稱「金邊日食」。
  • 上海天文館首款文創產品上線 3000副日食眼鏡助你看清「金邊日食」
    在最長白晝的夏至裡,觀賞難得一見的「金邊日食」,你準備好了嗎?《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21日5時44分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而今年夏至日又恰逢日環食。日前,上海科技館已經準備了3000套「專業級」日食眼鏡,助力公眾觀賞美麗天象做好「個人防護」。
  • 日食來了!難得一見的「金邊日食」今天上演
    日食通常分為四種聽到「日環食」「日偏食」這些概念,是不是有點傻傻分不清楚?日食可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和日全環食四種。當太陽、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條直線,如果月亮遮掩了太陽的部分面積,就發生了日偏食;如果月亮遮掩了整個太陽,就出現了日全食;如果月亮視直徑小於太陽視直徑,僅遮住太陽的中心部分而露出了太陽邊緣的光環,就發生日環食。
  • 日食來了!難得一見的「金邊日食」今天上演!
    這光環寬度稱為「金邊日食」,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觀看過。以往在我國目睹到的兩次日環食光環的寬度,2012年5月21日是64.77角秒(最大食分0.9439),2010年1月15日是91.19角秒(最大食分0.919)。專家提醒,這次日食過程,無論是觀看還是拍攝,都必須採用濾光片。目前較好的濾光片是巴德膜。巴德膜應安裝在望遠鏡和鏡頭的前面。
  • 夏至那天 一起去看「金邊日食」
    多地可見「金邊日食」,下次出現要等到2032年推薦指數:★★★★★觀測難度:★★★★☆日食可以分為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環食。2020年,全球範圍內可以觀測到的日食有兩次,分別是6月21日的日環食和12月15日凌晨的日全食。對於我國來說,第二次日全食發生在遙遠的南半球,而我們最容易看到的就是這次日環食。太陽距離我們1.5億千米,月球則要近得多,近地點約為36.3萬千米,遠地點則為40.5萬千米左右。如果月球擋住太陽時它距離我們較遠,那它的視直徑就會比太陽小。
  • 2020年6月21日金邊日食時間:今年日環食觀測指南
    人人都不想錯過這一短暫而難得的時刻,也一定會想要拍下幾張金邊日食的照片留作紀念,那麼對於普通愛好者來說,如何觀測、如何拍攝日食就成了近期討論的熱點話題。  夏至日食沒那麼特殊  此次金邊日食的發生時間正好是夏至當天,這也讓許多人感到激動。夏至當天發生日食是否罕見?對於觀測而言是否具有特殊意義?
  • 夏至日,金邊日食來了!錯過等十年
    食物超過0.99日食的最大特點是日食(月球覆蓋太陽直徑的比例)達到0.99以上,非常接近日全食。太陽的其餘圓將非常薄。金邊也將其稱為「金邊日食」。日食是一種日食。當太陽出現時,太陽的中央部分變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這是因為月亮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傳播。
  • 6月21日金邊日食觀測方法有哪些
    金邊日食環測方法  方法一:望遠鏡觀察  人們還可以通過望遠鏡投影法,也就是通過觀測太陽經過望遠鏡的投影來觀看日食。  方法二:日食觀測鏡  還可以佩戴巴德膜日食觀測鏡後進行觀測,但觀測時間也不宜過長。日食期間要十分注意保護眼睛,不可直接用肉眼觀測太陽。
  • 「金邊日食」巧遇「最長白天」 超級日環食震撼上演;錯過今天再等...
    6月21日的這次日環食,月球遮擋太陽的區域很大,幾乎把整個太陽遮擋住,只留下周圍很小的一圈日光可以透過,所以看到的環要纖細許多,就被冠以了「金邊日食」的名稱。雖然是最美「金邊日環食」,但大多數人看到的,更可能是日偏食。當日食發生時,隨著三個天體之間的相互運動,月球影子在地球上也會自西向東掃過一片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