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2月19日訊(記者 侯嘉偉 通訊員 王振豐 曲琳)近年來,網上購買保健品被騙的案件時有發生,全國不少人都有被騙的經歷。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防騙意識,遇到騙局時又該如何補救呢?
通常保健品賣家在不知不覺中用到健康信念模式,讓你感知到自己有健康風險,患病以後會有多慘,從而產生購買保健品的想法,又可以通過同伴、組織口口相傳,吸引更多的人繼續購買。由於健康信念模式更依賴於動機,所以形形色色的人都陷入了騙局。保健品的營銷背後,有三個主要的理論和模式:
1、知識-態度-行為模式:從知識入手,建立態度,最終影響行為。
2、健康信念模式:讓你相信自己有健康風險,吃下保健品會有益處,甚至為你清除購買中的障礙,最終買下保健品。
3、創新擴散理論:從先驅者下手,通過「口口相傳「,讓更多人來購買。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身邊真實的案例:轄區男子李某,加了一個所謂治療男性性功能微信群後,發現群裡每天都發布一些治療的信息,很多「患者」都服用了一種補腎的藥品。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和一名「專家」取得聯繫。
很快,他便得到了對方的回覆。他發現,對方所講述的病情和診斷,和自己的病情十分相符。對方顯得很熱心和專業,希望他早日購買這種用來治療的藥品。一段時間後,李某看到群裡以及其朋友圈裡各種好評的反饋圖片開始放鬆了戒備,覺得對方的藥品有效果。他先後花了5000多元購買該藥品,通常對方都使用貨到付款的方式來進行交易。
李某服用後,感覺對自己並沒有什麼效果。將情況反饋給對方後,對方卻稱其身體太虛弱,還需要繼續購買藥品進行治療。直到今年該公司被警方搗毀後,他才知道,自己遇到電信詐騙了。
該團夥首先利用社交軟體、網絡平臺等大量投放廣告,推銷聲稱具有壯陽等功效的男性性功能產品,建立微信群,吸引受害人加入,再由業務員通過微信與被害人溝通。他們按照客戶狀況制定不同的的「話術」劇本,冒充「專家」等身份,對被害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虛假診療。謊稱被害人存在腎虛、腎虧等不良健康狀況,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性功能喪失等嚴重後果,誘騙被害人對自身的身體狀況陷入錯誤的認識,從而購買本不需要、沒有相應宣傳效果的高價產品。因為購買的是性功能產品,很多受騙者即使知道自己被騙了,出於對自己臉面的保護,也不會報警。
通常這種犯罪分子都是團夥作案,團夥中分工明確。所謂的「專家」以及診斷等都是固定的話術,專門用來騙取受害人錢財的。
警方提示:不要輕易相信微信、QQ等社交軟體及平臺上發布的保健品推銷信息,網上購買保健品一定要通過正規的電商平臺,身體有病應該到醫院進行檢查,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藥品,並在醫生的醫囑下進行服用,這種通過網絡私自購買藥品不安全,也不放心,不僅可能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甚至上當受騙。一旦發現自己網購保健品被騙,一定要保存好購買的相關證據並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