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都是騙人的!男子輕信朋友圈補腎藥廣告被騙

2020-11-28 膠東在線

  膠東在線12月19日訊(記者 侯嘉偉 通訊員 王振豐 曲琳)近年來,網上購買保健品被騙的案件時有發生,全國不少人都有被騙的經歷。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防騙意識,遇到騙局時又該如何補救呢?

  通常保健品賣家在不知不覺中用到健康信念模式,讓你感知到自己有健康風險,患病以後會有多慘,從而產生購買保健品的想法,又可以通過同伴、組織口口相傳,吸引更多的人繼續購買。由於健康信念模式更依賴於動機,所以形形色色的人都陷入了騙局。保健品的營銷背後,有三個主要的理論和模式:

  1、知識-態度-行為模式:從知識入手,建立態度,最終影響行為。

  2、健康信念模式:讓你相信自己有健康風險,吃下保健品會有益處,甚至為你清除購買中的障礙,最終買下保健品。

  3、創新擴散理論:從先驅者下手,通過「口口相傳「,讓更多人來購買。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身邊真實的案例:轄區男子李某,加了一個所謂治療男性性功能微信群後,發現群裡每天都發布一些治療的信息,很多「患者」都服用了一種補腎的藥品。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和一名「專家」取得聯繫。

  很快,他便得到了對方的回覆。他發現,對方所講述的病情和診斷,和自己的病情十分相符。對方顯得很熱心和專業,希望他早日購買這種用來治療的藥品。一段時間後,李某看到群裡以及其朋友圈裡各種好評的反饋圖片開始放鬆了戒備,覺得對方的藥品有效果。他先後花了5000多元購買該藥品,通常對方都使用貨到付款的方式來進行交易。

  李某服用後,感覺對自己並沒有什麼效果。將情況反饋給對方後,對方卻稱其身體太虛弱,還需要繼續購買藥品進行治療。直到今年該公司被警方搗毀後,他才知道,自己遇到電信詐騙了。

  該團夥首先利用社交軟體、網絡平臺等大量投放廣告,推銷聲稱具有壯陽等功效的男性性功能產品,建立微信群,吸引受害人加入,再由業務員通過微信與被害人溝通。他們按照客戶狀況制定不同的的「話術」劇本,冒充「專家」等身份,對被害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虛假診療。謊稱被害人存在腎虛、腎虧等不良健康狀況,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性功能喪失等嚴重後果,誘騙被害人對自身的身體狀況陷入錯誤的認識,從而購買本不需要、沒有相應宣傳效果的高價產品。因為購買的是性功能產品,很多受騙者即使知道自己被騙了,出於對自己臉面的保護,也不會報警。

  通常這種犯罪分子都是團夥作案,團夥中分工明確。所謂的「專家」以及診斷等都是固定的話術,專門用來騙取受害人錢財的。

  警方提示:不要輕易相信微信、QQ等社交軟體及平臺上發布的保健品推銷信息,網上購買保健品一定要通過正規的電商平臺,身體有病應該到醫院進行檢查,通過正規渠道購買藥品,並在醫生的醫囑下進行服用,這種通過網絡私自購買藥品不安全,也不放心,不僅可能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甚至上當受騙。一旦發現自己網購保健品被騙,一定要保存好購買的相關證據並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相關焦點

  • 大學生輕信英語四六級保過廣告 各被騙800元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四六級資訊>新聞動態>正文大學生輕信英語四六級保過廣告 各被騙800元 2015-06-17 11:45 來源:威海晚報
  • 男子微信朋友圈買石猴被騙2500元 要退款被拉黑
    長春市民崔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相中了一個「袖珍石猴」,本以為它是著名石猴齊天大聖的表親,便匯去2500元,結果卻被賣家拉黑了。其實,崔先生一次上了兩個當,首先被騙了2500元錢;其次,所謂「袖珍石猴」其實不袖珍,長大後可超過10公斤。
  • 「洗腳妹」在朋友圈裡曬軍裝照,謊稱現役軍人!詐騙男網友九萬元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騙人圈套,很多犯罪嫌人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進行詐騙,極大的威脅著人們的財產安全,尤其是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得網絡詐騙越發猖獗。山東煙臺一男子小徐通過婚戀網站,認識的居住在濟南的女子「林楓」,通過小徐的描述說這個叫「林楓」的女子是一名現役軍人,家裡面有龐大的家族企業,經常在朋友圈上看見她穿軍裝以及消費一些高檔用品的照片,但兩人從未見過面。
  • 妻子出走多日未歸 丈夫輕信「手機定位服務」被騙
    2月18日下午,28歲男子小王匆匆跑到四季青派出所。他說妻子和自己吵架後離家出走,他網上找了個「手機定位服務」尋找妻子,結果人沒找著,還被騙了2300元。  妻子出走多日未歸小王試圖用「手機定位服務」找人  事情要從2月11日說起,那天是大年初四,小王因瑣事和妻子吵架。
  • 尚無中藥被證明能夠殺癌 專家提醒不要輕信廣告
    南方網訊 「目前尚無中藥被證明能有效殺滅腫瘤細胞,患者不要輕信廣告!」昨天(23日)在南方醫科大學舉行的第九屆全國中藥藥理學術交流會上,專家指出,中藥研發應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總結提高,建立自身的國際標準,而非盲目地迎合西方標準。
  • 網絡直播平臺現刷單返現廣告 男子被騙近6000元
    3月7日,看網絡直播時,頁面跳出廣告「手機兼職」,他點開了頁面,一名自稱李經理的主管表示小劉可以做直播刷熱度兼職,既能賺錢又不耽誤看直播。直播刷熱度非常簡單,只要小劉像平時一樣充金幣、刷禮物就行了。直播結束後,不僅充的錢全部返還,還有高額返利。  小劉表示願意做,在李經理的指示下,他登錄對方發來的網頁連結,用支付寶分兩次,將1198元轉到指定的帳戶。
  • 網上購買二手電動車 男子被騙了1200元
    原標題:網上購買二手電動車 男子被騙了1200元   昨天,袁先生給媒體打來電話,趕集網上有人在賣二手電動車,九成新只要800元。他一時糊塗輕信了,分3次被騙走1200元錢。  袁先生30多歲,暫住北侖大碶。
  • 女子輕信網站彩票2元賺500萬秘笈 被騙2.4萬元
    家住廣州市蘿崗區的陳小姐就因輕信這類網站,先後被騙去2.4萬餘元。5月20日,蘿崗區派出所受理了這起詐騙案。  陳小姐對南方日報記者回憶說,4月18日那一天,她閒來無聊,就上網打發時間,無意中打開某個網站時看到了一欄廣告,上面用誇張的口氣寫著:「2元賺500萬的秘密,專家教您如何成為百萬富翁。」  她點進去一看,就被裡面的內容深深吸引了。
  • 臨沂郯城一男子被騙46.6萬元!
    臨沂郯城一男子被騙46.6萬元!這年頭有人想著怎樣賺錢就有人想著如何騙錢不法分子就抓住一些人想一夜暴富的心理自稱「炒股專家據了解,9月初董先生在瀏覽電腦頁面時,看到一則有關於炒股「大師"介紹的廣告,專業指導投資理財,高回報,低風險,讓董先生十分感興趣,便主動添加網頁上的微信號。添加成功後,對方邀請董先生加入一個講解炒股的微信群,聽群裡「大師」講授炒股課程,上課期間「大師」推薦幾隻股票讓學員買,但董先生一直謹慎觀望,看到有人真是賺到錢,董先生這才相信。
  • 「左右腦年齡測試」騙人:凸顯社會科普缺位
    這讓人聯想起前段時間多家媒體報導過的「虛假醫療廣告」事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表示,虛假廣告「表演者」劉洪斌根本不具有中醫醫師資格,也未在中醫醫療機構任職,當然不是所宣稱的「苗醫傳人」,相關中醫藥社會團體中也不存在廣告中提到的「中華中醫協會」。
  • 霸州一男子買到假焊機,被騙800元
    如今的騙局實在太多了,而且騙子用來騙人的工具更是五花八門,各種傍名牌的山寨貨,騙了咱們霸州不少老百姓的錢。這不6月8日一早就有兩名操著南方口音男子,悄悄來到了康仙莊鎮薛各莊大集附近,開始尋找他們售賣劣質焊機的目標。沒錯,看到這裡相信不少老網友已經回憶起來當年,好幾撥人在霸州冒充工地工人,售賣劣質焊機、發電機等的騙局。
  • 也來談談智商稅,為什麼總有人被騙?
    先說幾個我印象最深的騙局:上世紀,騙子借著千年蟲的問題,騙人曬銀元,趁機盜竊。我不清楚現在還有人對千年蟲問題了解麼?其實就是個電腦日期問題,因為當初設計者沒有考慮電腦的時間長度,結果造成1999年跨越到2000年時,銀行系統會認為是1900年,利息就亂了,當然還有其他一些類似的程序問題,對某些特定時間不能正確識別。
  • 電影都不敢這麼拍!
    △類似案例中犯罪分子發來的生活照一旦被騙人對騙子放低戒備,騙子便會進一步獲取被騙人的隱私信息,如家庭、生活、情感△類似案例中與犯罪分子的聊天記錄實施詐騙的過程中,犯罪分子還會以利益交由被騙人保管、利益抽成等方式,騙取被騙人信任
  • 廣州男子「買花籃」被騙上萬元
    深陷愛河的阿文,在多次聯絡小劉無果的情況下仍不死心,直到前往曾經網聊時小劉提供的住址時,發現該住址並不存在,方知被騙。  被判有期徒刑11個月  當前,小陳、小張和小劉三人已被抓獲歸案。廣州增城法院經審理認為,小陳無視國家法律,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詐騙公民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一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
  • 怕瓷碗易碎傷孩子,老人被騙花幾千元買了套「摔不壞」的玻璃餐具
    都說老人是很容易被騙的群體,經常被一些保健品、理財收藏或者一些免費的東西所吸引。而如果碰到對孩子有益的事,老人們更容易衝動被騙了。這不,去年有位老人看到電視購物頻道裡介紹某品牌的玻璃餐具摔不壞,覺得非常好用。因為家裡有小孩的都知道,小孩子有時候會不小心把碗摔碎,容易劃傷自己。
  • 地球上最會「騙人」的石頭,看起來薄得像紙,實際上很多人都被騙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景象都能用神奇來形容,不論是那些高聳入雲的山峰,亦或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都能讓人感到由衷的震撼。甚至就連天上普普通通的一朵雲彩,也有可能出現許多與眾不同的奇觀。
  • 微信官方總結:5月朋友圈十大謠言-微信,朋友圈,謠言,空姐 ——快...
    不知不覺,5月份馬上就要結束了,微信官方也及時整理了本月朋友圈的十大熱傳謠言。雖然微信一直都在通過各種渠道闢謠,每個月也都會做這樣的匯總,各種科技、科普媒體為了闢謠同樣不遺餘力,但因為各種原因,各種謠言總是在滿天飛,尤其是朋友圈內,這就需要大家隨時擦亮眼睛,提高防範意識,不要上了別人的套。
  • 各行業中那些經典成功朋友圈廣告案例_ 朋友圈廣告市場調研報告...
    第一個吃螃蟹的朋友圈廣告  提到朋友圈廣告,「第一個吃螃蟹」的品牌即為寶馬中國,當然,可以說寶馬中國成功了。由於品牌本身調性與話題性強,是目前為止最受熱議的朋友圈廣告。收到廣告的人高調「炫富」,沒收到的人自嘲為「屌絲」,討論甚為熱烈。
  • 邪教騙人的那些套路(圖)
    最近一段時間,電信詐騙猖獗,先是大學新生徐玉玉被騙光學費命染黃泉,後來又是某全國知名大學教授被騙1769萬元。電信詐騙受害人群如此之廣,被騙金額如此之大,被騙後果如此嚴重,讓國人震驚。
  • 公主家多層營銷涉傳 網友投訴做代理被騙
    據公主家的前代理們稱:「代理商的名字統一為小獸、木木、蕾蕾、雅麗等,這幾位除了小獸是創始人外,其餘的都是高級經銷商。只要你成為代理,就會被要求改名字並換成清一色的頭像,在群裡所有人的名字和頭像都是一樣的。而代理商的朋友圈也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首發一條後,所有代理都跟著複製粘貼,所發內容也是炫富炫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