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專稿】日立(Hitachi)的硬碟類型劃分清晰,可以從多個角度加以區分,如按應用範圍、尺寸、特定功能(自加密、監視、極限環境);還可以按我們最常見的方式,如按適用目標——伺服器、臺式機、移動、桌面等方面劃分。
其中,企業級硬碟類型,最主要的是Ultrastar伺服器硬碟,加上2款最新的發布的系列,共有8個系列。此外,還包括一款企業級應用的硬碟——Deskstar E7K1000,此款主要用途是RAID 陣列、近線存儲。
一、硬碟劃分及其特點
按硬碟接口類型劃分:日立涵蓋了SCSI、SATA、SAS和FC四類。如Ultrastar 15K300可以選擇Ultra SCSI, SAS, FC三種接口;Ultrastar A7K1000和Deskstar E7K1000,都只是支持SATA的接口。
按硬碟的尺寸劃分:有3.5英寸和2.5英寸兩種。企業級的硬碟中3.5英寸的居多,2.5英寸僅有Ultrastar C15K147 和Ultrastar C10K 300兩類。
按硬碟的容量劃分:日立的硬碟從73GB到最高的2TB都有。大容量的硬碟多數屬於SATA類型,如今年8月,日立發布的業內首款企業級2TB 7200RPM硬碟——Ultrastar A7K2000。其容量和密度較上一代A7K1000硬碟都翻倍了。
按應用分類,與企業級應用平行的有「汽車與工業應用的——Endurastar J/N系列」、「行動裝置應用」以及「監視設備應用」。其中一款以企業級應用的就是上面提到的Deskstar E7K1000,它以多硬碟 RAID 解決方案可靠、安全地存儲拍攝的海量視頻數據為目標,分為500GB, 750GB 或1TB多種容量。
此外還有一類「自加密硬碟」,原來主要應用在移動存儲硬碟上。但隨著企業級Ultrastar硬碟家族的壯大,為幫助企業保護好敏感性數據,日立最新推出行業標準級的自加密企業級硬碟,為其10,000 及15,000 轉 Ultrastar 硬碟陣營加入全新選擇,如今年10月推出的Ultrastar 15K600和Ultrastar C15K147。
其實,這種「自加密技術」的好處在於,使得每一塊Ultrastar硬碟都達到可信計算組織的《A級企業安全子系統》的規格標準,便於集成及實施。由於加密技術在硬碟層面,而不是在處理器或作業系統(OS) 中啟用,這樣系統性能就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此外,採用加密技術後的日立Ultrastar硬碟可以幫助客戶通過硬碟的再利用、延長硬碟使用壽命來降低成本。還有一項技術,也是日立的專有技術——旋轉震動保護(RVS,Rotational Vibration Safeguard)傳感器技術。
除了以上特點,日立的技術包括應用分層存儲法、降低功耗、最大限度冷卻,最小化佔用空間或在獨立組件和系統上實現性能最大化。
二、產品特性及應用目標市場
在企業級硬碟市場中,從產品發布的時間來看,日立的硬碟正在逐步向大容量、存儲效率兼顧性能、加密這一方向邁進。2009年10年,日立推出兩款面向0/1層、關鍵業務企業存儲應用的全新 15,000 轉 Ultrastar硬碟。包括首款15,000轉2.5英寸 6Gb/s SAS硬碟C15K147,第四代配備 6Gb/s SAS或4Gb/s光纖信道仲裁環路(FCAL)接口的全新600GB、3.5英寸硬碟Ultrastar 15K600。並為其全系列自加密、企業級10,000轉及15,000轉硬碟提供完全磁碟加密技術。
09年8月推出的企業級2TB 7200RPM硬碟——Ultrastar A7K2000。該款硬碟延用第四代高容量硬碟技術,其設計、製造及測試流程都旨在確保 120萬小時的企業級平均故障間隔時間,以實現24x7全天候近線應用。Ultrastar A7K2000硬碟融合高容量及可靠性、7200 RPM性能、低功耗以及企業級產品特色,是一款理想的企業級SATA 硬碟,可用於數據儲存、硬碟間備份、雲計算及海量存儲等應用。在這些應用中,存儲密度、每瓦GB數及每GB成本都是關鍵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