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來自何處

2021-01-08 中國教育新聞網

獲批湖南省屬高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連年全省高校第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連年湖南省屬高校第一;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總數居全國省屬高校第一……這是來自湖南師範大學的一組數據。

數據的背後,體現的是人才的強力支撐。海內外70多名高端人才紛紛落戶,本校培育的以院士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不斷湧現,近年來,湖南師大人才數據逆勢高漲,破解了「本地培養、外地使用」困局,「人才逆流」現象令人矚目。

在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普遍的背景下,作為一所地方高校,湖南師大引力來自何處?

聚才之招

2017年7月,即將卸任的中國社科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尹韻公成為各高校的引才目標。當時,全國有10多所高校希望他去擔任新聞學院院長。不過,尹韻公最終選擇了湖南師大。

自2016年實施「瀟湘學者計劃」以來,與尹韻公類似,湖南師大還有蔡美花、易小明、吳漠汀等70多名海內外高端人才落戶該校。此外,該校以「瀟湘學者」講座教授柔性引進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歐洲科學院院士張隆溪、著名作曲家趙季平、著名作家韓少功等50多人。

人才引進計劃許多學校都有,湖南師大憑啥引得進?

說起選擇湖南師大的原因,尹韻公十分感嘆:「不提要求,不談條件,湖南師大領導憑著胸襟和真誠打動了我。」

當時,學校黨委書記、時任校長蔣洪新與尹韻公聯繫,尹韻公提了一些入職條件,沒想到蔣洪新一口答應,讓尹韻公大為感動。蔣洪新對他說:「你來了就行,願意待多久就待多久,願意怎麼幹我們都全力支持。」

「這種無條件的支持與信任,加上湖南師大新聞學院實力很強,是個幹事創業的好平臺,我也二話沒說就來了。」尹韻公說。

2018年1月,尹韻公正式就任湖南師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學校對他的承諾言出必踐,尹韻公提出建立縣級融媒體研究中心,不到一個星期就批下來了。「湖南師大的速度讓我振奮。」他說。

與尹韻公有一樣感受的,還有外國語學院院長曾豔鈺。蔣洪新一句話深深打動了她:「我們不愁吃不愁穿,但要為了理想而奮鬥。」洽談時,她曾因為住房問題而猶豫,沒想到才出辦公室半個小時,她就接到了蔣洪新電話:「房子問題解決好了!就在師大附小旁邊。」

「重視人才一直是學校的傳統。我們始終堅持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人才戰略作為第一戰略。」該校校長劉起軍說,書記、校長親自抓人才隊伍建設,親自給一線教師做服務,從談協議開始到來校工作,相關領導和部門都全程參與。

實際上,在湖南師大,「以才引才、以才留才」效應顯著。以該校外國語學院為例,幾年來,劉曙雄、吳泓緲等來自20多個國家(地區)的50餘位學術領軍人才相繼加盟,形成了高層次、國際化的人才會聚效應。

5年來,湖南師大共引進高水平師資473人。

留才之法

「我們在師大整整住了10年,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同一個地方待了這麼久。」10年前,英國教授蘇文、蘇曼夫婦通過湖南人才計劃來到湖南師大工作,從此,他們愛上了這所學校,並打算長期工作下去。

蘇文、蘇曼夫婦不是個例。外來人才能留下,本校人才少流失,是湖南師大另一種現象。「始終注重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是學校的傳統。」湖南師大教授劉少軍說。

為激勵、穩定本土現有人才,湖南師大實施了「世承人才計劃」,5年裡,共有427人入選。該校人事處處長匡尹俊說,「瀟湘學者」「世承人才」兩個人才計劃互相配合,統籌協調,既千方百計引進人才,又固本培元留住人才;既做大人才增量、添加動力,又盤活人才存量、激發活力。

「『世承人才計劃』對我們這些一直堅守學校的老師來說,如拂面的春風。」作為「世承人才計劃」首批受益者,在校學習、工作了30年的鄭賢章教授告訴記者,「錢不是關鍵,主要是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認可,與引進的人才一樣得到了尊重。這種身份的認同,讓我覺得非常溫暖。」

為讓人才來校後安心工作,湖南師大將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放管服」改革落實、落細,解決教學科研人員經費「審批難」「報銷難」問題。在儀器設備、實驗場地、招生指標、學術團隊組建等方面為人才開闢綠色通道。對人才來校後的子女入學、配偶安置、安家落戶、醫療保健等方面提供「一條龍」服務。

「這所大學尊師重才。」第六屆與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首屆國家教學名師蔡美花感受深刻。2017年,她來校工作後,湖南師大很快成立了中部地區唯一的東北亞研究中心,並在3個月內召開了一個高級別的專家智庫會議。她感慨:「每一步都暢通無阻,一路綠燈,都是行政在跑,否則我這個外來戶,肯定是寸步難行。」

從上到下,湖南師大普遍形成了尊重人才、服務人才的氛圍。作為文學院院長,鄭賢章也一直把自己定位為一名服務者,用心用情地為他的教師團隊做好服務,讓學術的「冷板凳」變成「熱炕頭」,不僅要把人才引進來,還要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留下來。「近5年,文學院沒有一個重要的人才流失。」鄭賢章說。

目前,湖南師大專任教師數量由2016年初的1696人增加至2029人。

用才之道

2019年,劉少軍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該校本土培養的又一位院士。近年來,該校在國家級人才項目中不斷取得突破,各類人才工程入選人數穩居湖南省屬高校首位。

人才怎麼才能成長好?

「我是土生土長師大培養的。」說起自己的成長,劉少軍非常感謝學校的培養支持。他說,按理說,師範大學做好師範教育就好了,而自己所在實驗室是為了解決「吃魚難」問題,實驗室成立67年來,學校歷屆領導認為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學校是跳出師範大學來辦師範大學,支持科研團隊做與社會服務相關的科研工作」。他告訴記者,在湘江邊上,有一個魚類遺傳育種科研基地,這個地方寸土寸金,很多人想買,但學校一直不為所動。

近年來,湖南師大在人才評價、激勵、保障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改革,按照「破五唯」精神,設置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科研型3個不同系列,不拘一格用人才,10餘名優秀青年直接從「講師」破格晉升為「教授」。

「在師大工作,我覺得舒心、自在。」作為兒童文學家,湖南師大文學院教授湯素蘭告訴記者,學校對她沒有科研、論文要求,給予了她寬鬆的創作環境,讓她始終保持著創作的激情,《奇蹟花園》《阿蓮》《犇向綠心》《南村傳奇》等,都是在湖南師大創作出來的。為鼓勵大學生寫作,湯素蘭捐款100萬元設立「素蘭文學獎」,還開設了「寫作與演說創新班」,一批大學生嶄露頭角。

「學校上上下下尊重基礎研究的規律,不求短平快。」湖南師大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劉紅榮說。劉紅榮和同事程凌鵬在病毒三維重構領域開展了10餘年合作研究,首次為生物學家提供了病毒內部基因組及其聚合的三維結構信息,改變了長期以來「病毒衣殼內的基因組呈線軸狀排列」的主流觀點。

劉起軍介紹,在湖南師大,給予創新型科技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定權,支持組建學術團隊;對於基礎理論學科人才,保證教學科研支持條件的長期性和穩定性,避免急功近利;對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鼓勵其研究解決重大理論問題,服務決策諮詢,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鼓勵青年人才公平競爭、共同發展,在公派留學計劃、人才項目申報、參與重要學術活動、重大項目研究、學校民主決策和管理等方面加大吸納青年人才力度。

《中國教育報》2021年01月06日第1版

作者:本報記者 陽錫葉

相關焦點

  • 讓地球轉動的力量來自何處?
    讓地球轉動的力量來自何處?是太陽風推動了地球嗎? 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日出和日落,這是因為地球一直在不停的旋轉著,但是這麼龐大的星球是怎麼轉動起來的呢?讓他轉動的動力又是什麼?自從科學家發現了地球的自傳之後,就一直在尋找和探索地球能夠轉動的原因。
  • 神秘的宇宙:太陽的能量來自何處?
    太陽的能量來自何處?太陽的能量來自何處?因為太陽每時每刻都在向外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地球上的人類能夠利用太陽的能量生存和發展。而在人類有史可查的漫長歲月中,太陽的光和熱都未見有絲毫的減弱,這是一件既讓人高興又令人費解的事情。
  • 探秘:中國人的祖先又來自何處
    我們連續兩天探究了「萬那杜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南方」之後,有讀友詢問「中國人的祖先又來自何處」。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我從哪裡來」的命題,算做這個話題的終結篇。分析顯示,4萬年前的田園洞人和一個來自比利時3.5萬年前的古歐洲人有著遺傳上的聯繫。這種聯繫在同時期的其他古歐洲人中並沒有被發現。因此,很有可能當時的東亞人並非和歐洲人發生基因交流,而是與同田園洞人和比利時古人相關的一個未知人群發生過基因交流;這個未知人群從尚未分化的古歐亞人群中的某一亞群演化而來。與歐洲古人類和現代人的基因組進行比對發現,亞洲人與歐洲人在四萬年前就已經形成獨立的分支。
  • UFO溯源——UF0究竟來自何處
    但是UF0究竟來自何處,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許多UFO研究者通過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兩種假設:一種是宇宙基地說;一種是地球基地說。支持宇宙基地說的UFO研究者認為,太空也就是銀河系或其他星系是UFO的來源地。它們由統一的UFO母艦即一 艘或若干艘身形龐大的宇宙飛船攜帶到太陽系附近,為了建立一個基地或者尋找合適建立基地的星球,母艦會放出子碟。
  • 根據質能守恆,引力來自質量?質量來自能量,請問能量來自哪裡?
    可能有朋友認為,能量和力是一回事,比如我們提起重物,需要花力氣對抗重力,這力氣就是消耗了我們大量的能量,這樣理解其實並沒有大問題,但你提著物體垂直方向上沒有移動的時候引力並沒有做工,很多朋友並不能理解這個問題,但只要想想,如果你將這個重物放在旁邊的椅子上,請問這把椅子做工了嗎?
  • 歐洲發現致命的放射性粒子 尚不知它們來自何處
    今年1月份,歐洲各地的空氣品質站檢測到放射性碘-131的痕跡——但科學家還未能確定這種顆粒來自哪裡。挪威首次記錄到碘-131的痕跡,現在波蘭、捷克、德國、法國和西班牙也發現了這種物質的痕跡。但科學家還未能確定這種顆粒來自哪裡碘的這種同位素的半衰期只有8天,表明該顆粒必然是在最近某個事件後進入了大氣中。挪威輻射保護局(NRPA)表示,根據該顆粒的運動模式,它們可能來源於東歐。
  • 來自何處?
    他們來自何處?地球已經存在將近50億年,如今的地球生機勃勃、生龍活虎,但是並不代表未來的地球也是如此模樣!地球曾經經歷過冰河世紀,大陸板塊從一個整體變成如今的「四零八落」可能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命中注定,但是人類的存在也會是命中注定嗎?人類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萬年之前,那時的人類並未完全發育!人類的存在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必然!
  • 時空和引力來自於其他東西?那這是什麼東西?
    這個簡單的事實解釋了引力。牛頓的表觀引力成為時空幾何造成的一種錯覺。正是時空的形狀決定了大質量物體的運動,這是一種對稱的正義,因為大質量物體決定了時空的形狀。物理學家Brian Swingle在「凝聚態物理學年度評論」中寫道:時空和引力最終必然來自其他東西。」否則,很難看到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和量子力學數學如何調和它們長期以來的不相容。愛因斯坦把引力看作時空幾何的表現形式的觀點取得了巨大成功。量子力學也是如此,它準確無誤地描述了物質和能量在原子尺度上的相互作用。
  • 國際貿易:一封來自「引力模型」的邀請
    01引力模型20世紀50年代初,Isard·Peck和Beckerman便憑直覺發現位置上越相近的國家之間的貿易規模越大的規律。20世紀60年代初,Tinbergen和Poyhonen分別使用引力模型研究分析了雙邊貿易流量,並得出了相同的結果:兩國間的貿易規模與他們的經濟總量成正比,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由於引力模型所需的數據具有可獲得性強、可信度高等特點,引力模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成為國際貿易流量的主要實證研究工具,有人形象地將引力模型稱為「雙邊貿易流量實證研究的役馬(Workhorse)」。
  • 150億年齡的宇宙現在正向何處去?帶你揭密
    可是,人類又在思考更遙遠的未來,宇宙將向何處去?天文學家對宇宙的歸宿提出了三種可能:「開宇宙」,「閉宇宙」 和「加速的宇宙」。將何處何從,宇宙中物質的多少將是決定性因素。如果宇宙中物質的總量比較少,密度不大,那麼物質間產生的引力就有限,不足以使現在正在膨脹的宇宙停止擴大。膨脹將永遠繼續下去,不斷變冷,直到永遠。 這是一個緩慢拖延的死亡過程,幾萬億年過後或者是更久,所有星系的恆星都將死去。
  • 量子引力的桌面實驗
    廣義相對論認為,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對時空的扭曲就越大,從而加強了它的引力。如果科學家能證明引力以量子的方式起作用,就像光波也像光子一樣,這將有助於科學家設計出解釋所有已知力的「萬物理論」。它還可以幫助找到宇宙中一些最偉大的謎團的答案。一個例子是被稱為奇點的無限稠密區域的行為,它被認為既存在於黑洞中,也存在於宇宙之初的大爆炸中。
  • 火星自身有引力,為何地球還有那麼多號稱來自火星的隕石?
    文/某凡火星自身有引力,為何地球還有那麼多號稱來自火星的隕石?科學家們對於火星的研究發現,火星上也是有引力存在的,雖然引力只有接近地球的1/3,但是也足夠抓住自身身體上的物質了。那麼便會有細心的人十分的好奇,像火星這樣一個大的天體,自身也有著引力,為何在地球上還能夠發現來自火星的隕石了,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 人類生活的地球上的水來自何處?
    地球上的水來自何處?早起的說法認為來自星雲物質,1961年,科學家託維利提出水的產生與太陽風有關。因為經計算,地球從太陽風中吸收氫氣,氫氣與氧氣結合便可產生水。近年來,美國人弗蘭克等人又提出了一個時髦的理論:地球水來自太空冰球。地球上的水究竟來自星雲物質、太陽風還是太空冰球?
  • 引力來自空間和時間的曲率,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
    ,高中物理必學萬有引力定律,但是學完你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引力;所以這就更加凸顯出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高明之處!即引力來自空間和時間的曲率,太陽和地球等天體改變了這種幾何結構。脈衝星計時是一項強大的技術,研究使用射電望遠鏡的原子鐘來非常精確地估計來自脈衝星的脈衝到達時間。
  • 人類因病毒居家,數百萬隻小蟲子成群湧上沙灘,不知來自何處
    據悉,當地海岸警衛隊反汙染小組已經得到通知,可以對汙染源進行調查,目前還不清楚這些蟲子來自何處。
  • 黑洞的盡頭通向何處?網友對此爭論不休,來看科學家怎麼說
    黑洞的盡頭通向何處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黑洞是什麼。現代科學理論認為,我們目前所熟知的宇宙是由138億年前一個緻密奇點爆炸形成的,這個奇點爆炸之後,向周圍超光速的擴張,形成了原始的宇宙空間。
  • 墜入青海的超級隕石到底來自何處?西方學者:上天太眷顧中國了!
    墜入青海的超級隕石到底來自何處?西方學者:上天太眷顧中國了!
  • 引力的超距作用真的很神秘嗎?引力能量來自哪裡?科學家給出答案
    引力這種能跨越空間的相互作用,自從牛頓把地面的物體,跟天體運行聯繫起來之後,就引起了科學家以及廣大吃瓜群眾的興趣。本文就來跟大家談談這個話題。經過物理學這麼多年的發展,直到現代,物理學家總結出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四種相互作用,即四種力,即:引力、電磁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再重複一遍,力就是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相互作用。
  • 神秘金屬環來自何處?
    神秘金屬環來自何處呢?在這支華納兄弟於CCXP 活動上揭露的片段中,能看到這兩隻經典怪獸在電影中的造型。當哥斯拉潛伏在水裡,金剛脖子上掛著金屬環的時候,他們暗示自己已經做好了展開世紀大戰的準備。這支片段雖然僅有短短幾秒,但卻搶在首支預告前,讓觀眾可以一睹兩隻怪獸的風採,並呈現出一種風雨欲來的強烈感受。《哥斯拉大戰金剛》首曝電影片段。
  • 究竟來自何處?
    地球上豐富的水究竟來自何處?這是困擾科學家們很長時間的一個謎。研究發現,小行星和彗星們可能是我們地球上水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