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錘了!引力來自空間和時間的曲率,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

2020-10-18 博科園

來自一個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在追蹤一對奇異恆星軌道近20年後,現在終於顯示出了令人興奮的新證據,證明了天體旋轉是如何扭曲空間和時間的,即扭曲的時空結構。這些數據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進一步的證據證明,其研究發現現已發表在《科學》期刊上,再一次證明愛因斯是正確的!一個多世紀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他著名的廣義相對論。相信你一定知道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牛頓自己也只知道萬物都會產生這種力。

兩物體相隔無限遠也受萬有引力的作用,但是牛頓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引力,高中物理必學萬有引力定律,但是學完你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引力;所以這就更加凸顯出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高明之處!即引力來自空間和時間的曲率,太陽和地球等天體改變了這種幾何結構。

先進儀器設備的進步,促使了(包括獲得諾貝爾獎)大量與廣義相對論有關現象的湧現。科學家2016年發現了引力波,2016我們稱之為引力波年。第一張黑洞照片和恆星繞著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圖像,就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發布,2019我們稱之為事件視界年

大約20年前,由斯溫本理工大學教授、ARC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主任馬修·貝爾斯領導的一個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開始用帕克斯64米射電望遠鏡觀測兩顆恆星以驚人的速度繞對方旋轉。一顆是白矮星,大小相當於地球,但密度是地球的30萬倍;另一顆是脈衝星(中子星),雖然直徑只有20公裡,但密度大約是地球的1000億倍。

這是一個相對論奇異雙星系統,名為「PSR J1141-6545」。大約一百萬年前,在恆星爆炸(成為一顆脈衝星(中子星)))之前,它開始膨脹,拋掉了在附近白矮星上的外核。這些墜落的碎片使白矮星旋轉得越來越快,直到它的一天只能用分鐘來衡量。1918年(愛因斯坦發表他的理論三年後)奧地利數學家約瑟夫·倫斯和漢斯·瑟林意識到,如果愛因斯坦是對的,所有旋轉的物體,都應該會「扭曲」時空的結構。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影響微乎其微,幾乎檢測不到。

本世紀初,這一效應的第一個實驗證據,出現在繞地球運行的太空飛行器陀螺儀中,陀螺儀的方向被「扭曲」向地球的自轉方向。一顆快速旋轉的白矮星,就像PSRJ1141-6545中的那顆,扭曲時空的力量是地球1億倍!在這樣一顆白矮星軌道上運行的脈衝星,為在新的極端相對論狀態下,探索愛因斯坦的理論提供了一個獨特機會。目前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斯溫本理工大學Vivek Venkatraman Krishnan博士被賦予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即解開系統中所有互相作用的相對論效應。

研究發現,除非能讓軌道平面的方向逐漸改變,否則廣義相對論是沒有意義的。整個軌道的框架「拖動'可以解釋其傾斜的軌道,其研究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證據支持了這一點:表明廣義相對論仍然存在,並展示了它眾多預測中的又一項。這一結果對於團隊成員貝爾斯、威廉·范·斯特拉滕(奧克蘭理工大學)和拉梅什·巴特來說尤其令人高興,因為他們自21世紀初以來一直長途跋涉到帕克斯64米射電望遠鏡,耐心地繪製軌道圖,最終目的是研究愛因斯坦的理論。

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學研究所(MPIfR)的主要作者Vivek Venkatraman Krishnan說:一開始,這對恆星似乎表現出了愛因斯坦理論預測的許多經典效應,然後發現軌道平面的方向逐漸改變。脈衝星是宇宙的標準鍾,脈衝時間的任何偏差,都可能是由於脈衝星的運動或脈衝遇到電子和磁場造成。脈衝星計時是一項強大的技術,研究使用射電望遠鏡的原子鐘來非常精確地估計來自脈衝星的脈衝到達時間。

脈衝星在其軌道上的運動調製了到達時間,從而使其能夠進行測量。研究人員推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這可能是由於奧地利數學家倫斯和瑟林在1918年預測的那樣:所有物質在有旋轉體存在的情況下,都會受到所謂的『框架拖拽』,即引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力來自空間和時間的曲率。奧胡斯大學的託馬斯·陶裡斯(Thomas Tauris)教授說:在一對恆星中,第一顆坍塌的恆星,通常會因為其伴星的質量轉移而快速旋轉

模擬研究幫助量化了白矮星自旋的大小,在這個系統中,整個軌道都被白矮星的自旋拖曳著。最早的軌道「框架拖拽」確認之一,是在繞地球軌道運行的衛星上使用了四個陀螺儀,但在研究的天體系統中,這種影響要強1億倍。脈衝星是太空中的超級時鐘,強引力場中的脈衝星是愛因斯坦夢寐以求的實驗室。

科學家家一直在研究這個雙星系統中最不尋常的一個。把來自脈衝星的周期性光脈衝,當作時鐘的滴答聲來對待,可以看到並解開許多引力效應,因為它們改變了軌道構型,以及時鐘滴答聲脈衝的到達時間,在這種情況下,看到了Lense-Thirring進動。

博科園|研究/來自:斯威本科技大學

參考期刊《科學》

DOI: 10.1126/science.aax7007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

相關焦點

  • 引力和時間、空間曲率有關,再次證明愛因斯坦的正確性
    ​雖說我們可以將這張紙彎成圓柱形、圓錐形,甚至捲成更為複雜的形狀,但是畫在這張紙上的三角形的三個角之和,必然會永遠保持等於兩個直角的狀態,令人詫異的是當一個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追蹤一對奇異恆星軌道近20年後,終於顯示出令人興奮的新證據,它甚至證明了天體旋轉是如何扭曲空間和時間的
  • 引力和時間、空間曲率有關,再次證明愛因斯坦的正確性!
    雖說我們可以將這張紙彎成圓柱形、圓錐形,甚至捲成更為複雜的形狀,但是畫在這張紙上的三角形的三個角之和,必然會永遠保持等於兩個直角的狀態,令人詫異的是當一個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追蹤一對奇異恆星軌道近20年後,終於顯示出令人興奮的新證據,它甚至證明了天體旋轉是如何扭曲空間和時間的,也就是扭曲的時空結構。
  • 時間扭曲,愛因斯坦的理論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當然這不是第一次了,每次科學家看到一個星系團將周圍時空扭曲時,總是想起愛因斯坦的引力方程,一次又一次驗證了這個理論。為什麼我們要繼續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呢?因為宇宙一直處於膨脹,並且膨脹加速,這是由某種未被解釋的神秘力量「暗能量」所導致的。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地球表面上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中基於相對性原理利用幾何語言描述的引力理論。該理論由愛因斯坦自1907年開始發展,最終在1915年基本完成。廣義相對論將經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狹義相對論加以推廣。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為時空的一種幾何曲率屬性,而時空的曲率則通過愛因斯坦場方程和處於其中的物質及輻射的能量與動量聯繫在一起。
  • 引力的本質是什麼?愛因斯坦和牛頓誰更正確?
    愛因斯坦針對引力的存在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引力和傳統認知中的力不一樣,並不是一種物質運動產生力,而是「時空彎曲」。物體存在於時空中,會根據質量的大小對周圍的空間產生影響,質量越高的同時體積越小,產生的引力就越大,其實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造成的時空曲率。
  • 男子自稱來自2030年,面對質疑拿出實錘證據,時空旅行或存在?
    在我們的世界裡一直都有那麼一群人,他們聲稱自己通過時空穿梭方式從未來世界而來,並且很多還拿出了「實錘」證據,讓很多吃瓜群眾有的時候也很疑惑,時空穿梭真的存在嗎?還是這些所謂的「時空穿梭者」在譁眾取寵,完全的炒作?
  • 引力是時空性質,不是由時空曲率產生的!
    因為種種跡象和客觀事實表明,引力絕對不是個「孤兒」,相反她是「寵兒」,她真真做到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作用範圍。牛頓300年前就告訴我們引力的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庫倫先生受此啟發,大膽假設點電荷之間的作用力也符合距離平方反比定律,結果推理得出假設正確。無獨有偶照度第一定律也是遵守平方反比定律。而且庫倫定律在形式上也與萬有引力定律非常相似。
  • 100年前的日食照片證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正確的
    近100年前拍攝的一張標誌性日食照片首次證實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1919年5月29日,阿瑟·愛丁頓拍攝了這張標誌性的日食照片。1916年發表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仍然是20世紀科學的一項偉大成就。這位德國物理學家的理論解釋了我們所認為的重力實際上來自於時空的曲率。
  • 牛頓與愛因斯坦關於引力觀點的異同
    因此它不是純粹空間的而是時空的。應該把時間延緩同樣考慮進去。牛頓的靜態引力學和愛因斯坦的引力學在時空曲率上並沒有實質區別。比如我們知道兩個學說在低速率和中等質量的結果上有重疊。那是因為牛頓本人也身處時空當中!
  • 引力波會最終證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錯了嗎?
    過去五年來,愛因斯坦從未有過的驗證,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許多預測都是正確的。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引力波將有前所未有的機會對我們的引力理論進行前所未有的檢驗。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理由反對愛因斯坦,但探索宇宙的新方法總是有機會向我們表明,它的行為並不像我們期望的那樣。下面是引力波如何證明愛因斯坦是錯的。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波是一種全新的輻射形式,與以前已知的任何形式都不一樣。
  • 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統一的合力探索和研究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摘 要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造成的引力場中試驗粒子的相對運動的能量和動量到底來自哪裡,或者說引力場中試驗粒子的相對運動的合力來自哪裡。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引力是時空彎曲導致的,也就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其實是一種時空曲率,只有物質的密度ρ被當成引力場的源,並考慮一個連續分布的能量和動量,才能產生時空曲率,或者說時空曲率是由物質的能量和物質的密度共同產生的。實質上空間任何物體或者物質的運動,都是由物體或者物質所受合力作用條件下而產生運動的,也就是物體或者物質運動軌跡是在合力作用下形成的。
  • 100年前的一次日食證明了愛因斯坦是對的,而牛頓是錯的
    當狹義相對論出現時,有證據證明沒有絕對距離這樣的東西。牛頓的理論預測了瞬間的力量,再次違反了相對論。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了一種新的引力替代理論:廣義相對論。對牛頓理論進行測試的方法是等待日全食。100年前的今天,愛因斯坦被證明是正確的。這是如何做。
  • 脈衝星證明愛因斯坦想法 自由落體的感覺就像您遇到重力不足一樣
    在他逝世六個半月後,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仍然被證明是正確的!除了在最極端的條件下測試廣義相對論外,他的理論中鮮為人知的方面也正在得到驗證。例如,GR預測重力和慣性通常無法區分,這就是所謂的引力強對等原理(SEP)。
  •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怎麼看引力的?
    (有時你會感覺引力很強,但是別忘了地球時刻以 6x10^24 kg得力在拉著你)在大多數情況下,牛頓的引力定律是十分精確的。然而,牛頓的理論還是有很強的局限性,不論是在實驗(水星軌道上的存在的微小異常)還是理論方面(和相對論的不兼容)。這些局限導致愛因斯坦修正了引力定律,即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在此簡稱GR),相對論大致把引力解釋為時空曲率的結果。
  • 愛因斯坦是正確的,「時間扭曲」的現象已經得到了科學家的證實
    科學家曾經解釋是因為平行宇宙在質量趨於零的物質中會形成空間的錯亂,從而形成一種扭曲的形態。就像人類目前是無法進入黑洞之中的,而黑洞這個多維空間裡面就極有可能隱藏著扭曲的時空之門!相對論分為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前者在1915年提出,後者早於前者十年。理論裡提到引力可以扭曲時空結構,而且擁有質量的物質都有能力扭曲時空。我們誇張一點來說,那就是當一個人生活在靠海邊的地方,由於海邊的引力相對內陸大,所以衰老速度會比較慢。實際上這種體驗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據悉,科學家首次觀察到該現象是1919年太陽日食期間,漆黑的太陽輕微地改變了背景恆星的位置。
  • 科學網—太陽引力時空曲率實現精確測量
    引力物理學基礎研究獲重大進展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再被驗證:時空扭曲質量方式正確
    之後他們計算了環繞該星系的愛因斯坦環曲率,從而確定它對周圍空間的變形程度。北京時間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過去100多年裡,能預測並驗證1910年代實驗範圍之外的科學研究,並且經受了科學家的最新考驗。目前研究人員進行傳統實驗,進一步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 加速膨脹的宇宙,是因為引力逃到了高維空間?
    我們看不見它們,並不是因為它們太小,而是因為組成我們身體的粒子被限制在常規的三維空間中。一種能夠超越這一限制的粒子就是傳播引力的粒子。在這種情況下,引力定律需要做出修改。來自「虛空」的「精質」當天文學家發現宇宙在加速膨脹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把它歸因於所謂的「宇宙學常數」。眾所周知,這個常數最早由愛因斯坦引入,但後來又被他本人拋棄。宇宙學常數表示空間本身內含的能量。
  • 時空和引力來自於其他東西?那這是什麼東西?
    ,科學家們一直在撓頭思考如何理解空間和時間。但愛因斯坦的理論把牛頓絕對時空變成了相對論式的混搭——他的方程暗示了時空的融合,一種新的競技場,玩家可以在其中改變賽場的空間。我們「博科園」溫馨提醒:閱讀本文將開啟你的大腦風暴,甚至存在短路的情況,請注意安全哦(^^*)!愛因斯坦改變了此前物理學的「遊戲規則」,空間和時間不再為物質和能量提供毫無特色的背景。
  • 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結合取決於引力
    目前有一種簡單修改過的(幾乎可以說是太簡單)理論能允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很好地共存:使用應力-能量張量的期望值,從而替代表示應力-能量張量的量子算子。這些數據可以代入到愛因斯坦的場方程中。這種方法被稱為半經典引力,而且它的效果不錯。除了大爆炸之後的瞬間或黑洞深處的奇點附近,半經典引力可以精準地描述所有地方。也就是說,我們永遠無法通過實驗來探索的地點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