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一次日食證明了愛因斯坦是對的,而牛頓是錯的

2021-01-11 老胡說科學

在日全食期間不僅可以看到太陽的日冕,而且在適當的條件下,恆星也可以在很遠的距離內看到。通過正確的觀察,人們可以測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對牛頓引力預測的有效性。1919年5月29日的日全食現在已經整整100年了,也許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進步。1919年5月29日,世界永遠改變了。數百年來,艾薩克·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 - 萬有引力定律 - 沒有受到挑戰,因為它的預測符合以往所做的每一次觀察或測量。但是牛頓對水星軌道的預測與天文學家在19世紀中期所看到的情況之間的不匹配,以及科學家們都在努力解釋它。

畢竟,也許我們需要修改萬有引力定律。當狹義相對論出現時,有證據證明沒有絕對距離這樣的東西。牛頓的理論預測了瞬間的力量,再次違反了相對論。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了一種新的引力替代理論:廣義相對論。對牛頓理論進行測試的方法是等待日全食。100年前的今天,愛因斯坦被證明是正確的。這是如何做。

像日全食這樣的事件可以提供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獨特測試,因為遙遠的天文物體的光路將在它們經過太陽附近時被偏轉,但是由於天空的黑暗,天空觀測者仍然可以看到它們。太陽被封鎖了。這種方法於1919年5月29日被採用,以提供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首次證實。今天,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理論。它解釋了從GPS信號到引力紅移,從引力透鏡到合併黑洞,以及從脈衝星的時間到水星軌道的所有內容。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從未失敗過。

當這個理論於1915年首次引入時,它試圖取代牛頓的萬有引力。雖然它可以重現牛頓早期的成功並解釋水星的軌道(牛頓不可能),但最關鍵的測試將是一種新的預測形式,與普遍萬有引力定律的預測有很大不同。日全食將提供一個獨特而直接的機會。

對於太空飛行器或其他天文臺所做的任何觀測,必須考慮太空系統中行星和太陽引起的空間曲率。廣義相對論的影響,甚至是微妙的影響,在從太空探索到GPS衛星到在太陽附近經過的光信號等應用中都不容忽視。在牛頓的引力中,任何具有質量的物質都會吸引其他任何物質。即使光是無質量的,它也有能量,因此你可以通過愛因斯坦的E = mc^2為它分配有效質量。(您會發現 m = E / c ^2。)如果您允許光子在大質量附近通過,您可以使用此有效質量來預測星光應該彎曲多少,並獲得特定值。在太陽的四肢附近,它只有1英寸(弧秒),或1°的1/3600。

但是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空間和時間都被質量的存在所扭曲,而在牛頓的引力中,只有物體通過空間的運動受到引力的影響。這意味著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測一個額外因子為2(實際上稍微多一點,特別是當你接近質量時),相對於牛頓,或者太陽附近的偏差接近2「。

引力透鏡的一個例子展示了背景星系 - 或任何光路 - 如何通過介入質量的存在而扭曲,但它也顯示了空間本身如何因前景質量本身的存在而彎曲和扭曲。在愛因斯坦提出他的廣義相對論之前,他明白這種彎曲必定會發生,儘管許多人在1919年的日食確認他的預測之前(甚至之後)仍持懷疑態度。由於廣義相對論中空間和時間都受到質量的影響,愛因斯坦和牛頓對應該發生的彎曲量的預測存在顯著差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如何形成的歷史是令人著迷的,因為只有這樣一個事實,牛頓的引力最終會產生問題,促使愛因斯坦制定他的新概念。

1687年提出的牛頓引力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定律:將任何質量放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相隔固定的距離,你立即知道它們之間的引力。這解釋了從炮彈的地球運動到彗星,行星和恆星的天體運動的一切。200年後,它已經通過了每一次測試。但是,一個令人討厭的觀察結果可能會破壞一切:太陽系中最內層行星的詳細運動。

在通過檢查天王星的軌道異常發現海王星後,科學家Urbain Le Verrier將注意力轉向了水星的軌道異常。他提出了一個內部行星,瓦肯人,作為解釋。儘管Vulcan不存在,但Le Verrier的計算卻幫助愛因斯坦找到了最終的解決方案:廣義相對論。每個行星圍繞太陽以橢圓運動。但是,這個橢圓不是靜態的,每個軌道返回到空間中的同一個固定點,而是進入。歲差就像看著橢圓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空間中旋轉,雖然非常緩慢。自從Tycho Brahe在16世紀後期以來,人們已經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精度觀測到了水星,因此,憑藉300年的數據,我們的測量非常出色。

根據牛頓的理論,由於地球晝夜平分點的進動以及所有行星對水星軌道的引力作用,它的軌道應該在5,557「世紀之前進行。但是在觀測上,我們觀察到了5,600」 - 世紀。這個差異,相當於43「 - 每世紀(或僅僅0.00012° - 年),在牛頓的框架中沒有任何解釋。要麼水星有一個額外的行星內部(觀察結果被排除在外),或者我們的舊的引力理論。

根據兩種不同的引力理論,當減去其他行星和地球運動的影響時,牛頓的預測是針對一個紅色(閉合)橢圓,與愛因斯坦對水星軌道的藍色(進動)橢圓的預測背道而馳。但愛因斯坦的新理論可以解釋這種不匹配。他花了數年時間開發了廣義相對論的框架,其中引力不是由吸引其他群眾的群眾引起的,而是由物質和能量引起的,彎曲了所有物體然後穿過的空間結構。當引力場較弱時,牛頓定律與愛因斯坦理論所規定的非常接近。

然而,接近非常大的質量或高速,愛因斯坦的預測與牛頓的預測不同,恰好預測了43個世紀的差異。但推翻科學理論的標準要高於此。要取代舊的理論,新的必須做以下事情:

重現舊理論所享有的所有成功(否則,舊理論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優越),在舊理論所不能的政權中取得成功(否則,你的新理論不能解決舊理論的問題),並且做出一個新的預測,你可以出去測試,區分新舊想法(否則,你沒有任何科學的預測能力)。最後一塊是日食的來源。

在全日食期間,由於來自中間物質的光線彎曲,恆星似乎處於與其實際位置不同的位置:太陽。偏轉的大小將由光線通過的空間位置處的重力效應的強度決定。當星星出現在夜空中時,星光從銀河系中的不同位置傳播到我們的眼睛,距離我們很遠的光年。如果牛頓是正確的,那麼光應該以完全直線行進,不會被它靠近的任何質量(因為光是無質量的)所反射,或者它應該由於質量能量等效的引力效應而彎曲。(畢竟,如果E = mc 2,那麼也許你可以將光處理為有效質量m = E / c 2。)

但愛因斯坦的理論,特別是如果光線非常接近大質量,則提供了與這兩個數字不同的預測。額外因子2(或者更確切地說,2和額外的幾個百萬分之一)是愛因斯坦理論中獨特且非常具體的預測,並且可以通過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進行兩次觀察來測試。

雖然有人可能會認為牛頓引力要麼預測由於力定律而沒有特定量的偏轉或偏轉而且E = mc ^ 2,愛因斯坦的預測是明確的並且與它們兩者都不同。我們靠近地球的最大質量是太陽,它通常使白天看不到星光。根據愛因斯坦的說法,當太陽光在太陽的邊緣附近經過時,它應該沿著那個彎曲的空間行進,導致光路看起來彎曲。然而,在日全食期間,月亮在太陽面前經過,阻擋了它的光線並使天空變得像夜晚一樣黑暗,使白天能夠看到星星。

如果你之前測量到的那些恆星位置達到了足夠精確的精確度,那麼你可以看到它們是否已經移位 - 以及由於存在大量的附近質量而移動了多少。如果你能在亞弧秒級檢測出一個偏轉位置,你可以明確地知道牛頓,愛因斯坦或者兩者都沒有預測是正確的。

在1900年日全食期間發現了一個早期的恆星攝影板(圓圈)。雖然不僅可以識別太陽的日冕而且可以識別恆星,但恆星位置的精確度不足以測試預測。廣義相對論。在日全食期間,太陽的攝影板不僅揭示了太陽日冕的細節,還揭示了白天恆星的存在和位置。然而,預先存在的照片都沒有足夠高的質量來確定附近恆星的偏轉位置以達到必要的精度; 星光的偏轉是一個非常小的效果,需要非常精確的測量來檢測!

在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他的廣義相對論之後,有一些機會來測試它: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幹涉,1918年,試圖觀察被雲打敗,1919年,這是第一次成功的測試發生。亞瑟·愛丁頓策劃了一次探險,其中包括兩支隊伍,一支在巴西,另一支在非洲,在20世紀最長的日食之一拍攝和測量這些恆星位置:持續時間近7分鐘。

1919年Eddington Expedition的實際負片和正照片,顯示(用線條)所識別的恆星的位置,用於測量由於太陽存在而導致的光偏轉。這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第一次直接的實驗證實。這些觀察結果令人信服且深刻: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而牛頓在面對太陽的星光彎曲時崩潰了。雖然數據和分析存在爭議,但是許多被告(有些人還指責)Arthur Eddington「烹飪書籍」得到的結果證實了愛因斯坦的預測,後來的日食明確表明廣義相對論在牛頓的引力不起作用。

此外,對愛丁頓的工作進行仔細的再分析表明,事實上它足以證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世界各地報紙的特點大肆宣揚這一巨大的成功,甚至一個世紀之後,一些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作家仍在出版關於這一卓越成就的精彩書籍。

來自紐約時報(L)和倫敦新聞畫報(標題)的標題不僅顯示了報導質量和深度的差異,而且顯示了兩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在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科學方面所表達的興奮程度。突破。事實上,根據愛因斯坦所預測的數量,光被發現在質量附近彎曲。今天,即2019年5月29日,標誌著當天誕生100周年,此次活動以及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驗證為人類關於引力如何運作的領先理論的探險。牛頓定律仍然非常有用,但僅作為愛因斯坦理論的近似,其有效範圍有限。

與此同時,廣義相對論已經成功地預測了從拖曳到引力波的所有事物,並且仍然沒有遇到與其預測相衝突的觀察。今天標誌著整個世紀的廣義相對論的有效性,甚至沒有暗示它有朝一日會如何分解。雖然我們當然不了解宇宙的一切,包括量子引力實際上可能是什麼樣的,今天是慶祝我們所知道的一天。在我們的第一次關鍵測試100年後,我們最好的引力理論仍然沒有顯示放緩的跡象。

相關焦點

  • 為何說100年以前的一場全日食證明了愛因斯坦對了而牛頓錯了
    測試廣義相對論與牛頓的理論相對的方法就是等待一場全日食。100年以前,愛因斯坦被證實是對的。以下為證明方法。像全日食這樣的大事件能夠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供一個獨特的測試,當遙遠天體的光線從太陽附近經過時,它會被彎曲,但對於地球上的觀天者來說,當太陽被遮住時,灰暗的天空使得這些天體仍舊是可見的。
  • 100年前的日食照片證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正確的
    近100年前拍攝的一張標誌性日食照片首次證實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1919年5月29日,阿瑟·愛丁頓拍攝了這張標誌性的日食照片。1916年發表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仍然是20世紀科學的一項偉大成就。這位德國物理學家的理論解釋了我們所認為的重力實際上來自於時空的曲率。
  • 100年前的一次日全食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該實驗在100年前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愛因斯坦名揚天下。根據牛頓的物理概念,光沒有質量,因此不會受到重力的影響,所以它應該總是保持直線運動。雖然愛因斯坦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理論並沒有直接與牛頓相悖,但愛因斯坦將引力視為時空扭曲。他假設太陽的重力會使光線彎曲,太陽附近的星星視位置會變化。愛丁頓開始通過在日食期間觀測恆星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
  • 100年前那場日食證明了相對論
    令科學家們感到激動萬分的不僅僅是人類首次目睹了黑洞的真容,還因為照片再次證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又雙叒正確了!巧合的是,距離現在整整100年,廣義相對論也是靠著一次天文觀測才名揚天下。1919年5月29日,清晨,一場傾盆大雨洗去了幾內亞灣彎曲處的普林西比島上的炎熱。普林西比島位於非洲西岸,樹木茂盛、風景迷人,但是氣候惡劣。
  • 百年前一場日食,推翻了牛頓,捍衛了愛因斯坦
    牛頓&愛因斯坦 或許,是時候要學者們修改一下牛頓的引力定律了。狹義相對論誕生時,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便出現了,由它人們推斷出這世上並沒有「絕對距離」這回事。牛頓的理論預言了一個瞬時力的存在,這又一次違反了相對論。
  • 日全食怎樣證明愛因斯坦對了,牛頓錯了?
    一直以來,天文學家觀測到的各種天體運動都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支配之下。甚至,天文學家還通過牛頓的引力理論直接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然而,後來發現的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讓天文學家感到不安。牛頓引力理論的局限性以太陽作為靜止參照系,水星環繞太陽運動的軌道並非是封閉的。因為受到其他天體引力的作用,水星的近日點在不斷發生變化。根據測量,水星的近日點進動值與牛頓引力理論的預言並不完全一致,兩者相差每世紀43角秒。雖然這個誤差很小,但是不能忽略,一定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 日食成就了愛因斯坦的科學巨星地位
    100年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德國柏林大學的一名教授,那時他的名字還沒有家喻戶曉,只為少數的科學家、知識分子和身邊的人所熟知。1919年5月29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尤其是對愛因斯坦來說,就在這一天,當月球剛好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日食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讓愛因斯坦一下子聲名大噪,成為了那個時期最具權威的科學家。
  • 那次日食證明了愛因斯坦是對的,並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
    一百年前的這個星期,一次日全食短暫地遮住了太陽,使人類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1919年5月29日,英國科學家準備利用日食來檢驗一種革命性的引力新理論——廣義相對論——這一理論是尚未出名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構想。
  • 光一直都直線傳播,愛因斯坦說會被引力彎曲,愛因斯坦錯了嗎?
    但愛因斯坦又明確無誤的告訴大家,光線會被引力場彎曲,並且在1919年的日食觀測中證明,那麼光線到底是直線傳播還是曲線傳播?關於光直線傳播的自然界中的陽光穿過雲層後的漏光,或者朝陽穿過薄霧,甚至日食等等,都能非常直觀的感受到光的直線傳播!
  • 即將到來的日食是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的機會
    在八月即將發生的日食、我國也有不少組團組隊去觀賞的、去的目的當然也是拍一些難得的瞬間分享精彩的日食過程。但似乎我目前還沒聽說任何國內團隊要藉助日食來驗證相對論的…既然國內沒有,那麼我們來看看國外的天文愛好者即將準備的日食驗證吧!對於一些天文愛好者來說8月21日即將到來的日食絕不僅僅是在美國罕見的天象。
  • 愛因斯坦一思考,牛頓就哭了!這是為什麼?
    300年前,牛頓在伽利略、笛卡爾等人的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經典物理學,幾乎在一夜之間就顛覆沿用了2000年的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牛頓一思考,亞里斯多德就哭了?地球在運動並不是那麼顯而易見牛頓的經典力學開啟了人類文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他的理論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火車、飛機、炮彈到火箭、衛星、宇宙飛船無一例外不用到牛頓的運動定律,幾乎無人敢於挑戰。然而200年後的1905年,愛因斯坦站出來說:牛頓,你錯了!
  • 愛因斯坦一思考,牛頓就哭了!這是為什麼?
    300年前,牛頓在伽利略、笛卡爾等人的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經典物理學,幾乎在一夜之間就顛覆沿用了2000年的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這篇圖文獲得第二屆全國新寫作大賽主題「抬頭有星空,夜色更精彩」活動三等獎)牛頓的經典力學開啟了人類文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 百年前日食驗證廣義相對論,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你可能不知道100年前的一場日全食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1919年5月29日,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和安德魯·克羅姆林決定利用日食驗證一項具有革命性的新引力理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雖然早在1915年愛因斯坦就提出了這一理論,但直到1919年的這場日食,廣義相對論才得到證實。
  • 在日食中,尋找愛因斯坦的預言!太陽周圍的時空,真的會發生改變
    歡迎收看本期窺探宇宙,對於日食,在我們普通人眼裡,它可能就是一次罕見的自然現象,一次簡單的日食,也根本不可能讓我們了解到宇宙的真諦。然而就是這樣在我們看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100多年前,卻發生了。宇宙萬物只要有質量,都會受這個力所支配,而這個力就是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萬有引力的發現,這是人類科學的一次巨大飛躍,它讓我們統一了天上地下萬物的運動,牛頓也因此,被捧上了神壇。可令人外外沒有想到的卻是,在牛頓力學統治幾百年後的1915年,竟然有人提出了質疑的聲音,並且他還拿出了自己的理論與牛頓力學所抗衡!
  • 愛因斯坦的日食緣——BBC《愛因斯坦和愛丁頓》影評(組圖)
    這不,談資來了,今年是愛丁頓用日全食觀測驗證廣義相對論90周年,以拍攝科學紀錄片著稱的BBC(英國廣播公司)為此而拍攝了《愛因斯坦與愛丁頓》,足以滿足我們在舒適的享受中了解科學的小小心願。  1919年發生在非洲的這次日全食,是牛頓經典力學與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一次「巔峰對決」。兩百多年的時間裡,從蘋果落地到發現新行星,從槓桿到蒸汽機,牛頓力學「一統江山」。
  •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牛頓的定律是錯的嗎?
    自艾薩克牛頓從蘋果上發現引力以後,我們對於引力的理解在不斷地完善,並且至今仍是。每當在引力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發現,我們都能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圖解:被稱為牛頓蘋果樹後代的一顆蘋果樹,發現於劍橋大學的植物種植園。
  • 在日食中,尋找愛因斯坦的預言!太陽周圍的時空,或真發生了改變
    牛頓的萬有引力一經發現,就統治地球力學上百年,而在這百年間,其實科學家們也在萬有引力中發現了漏洞,可是卻並未對此有任何的舉措。直到一位天才的科學家出現,這個科學家就是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上非常有名氣的科學家,日食絕對是在其中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日食成就了愛因斯坦科學巨星的地位
  • 100年前的這次日食,首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DAVIDSON)今天,罕見的「金環日食」將在我國境內部分地區出現,你準備好觀看了嗎?對於物理學家來說,日食還是絕佳的「天然實驗室」,可以幫助他們驗證某些重要理論。1919年5月29日,英國科學家愛丁頓領導的日全食實驗就支持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
  • 你看的日食和大佬看的日食,是同一個日食嗎?
    日環食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話用在日食的觀測上一點也不錯。普通來說,日食就是個自然現象,只是少見而已,也沒啥特別的,但是在科學家眼中,那可能就是期盼多年的實驗觀測機會。大約100年前的一次日食,就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觀測,讓人類窺見了這個宇宙的一點點奧秘。
  • 1919年日食是檢驗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實驗,確認愛因斯坦巨星地位
    但是,儘管哈雷為艾薩克·牛頓對宇宙的看法辯護,但愛因斯坦試圖推翻它。在歷史的轉折中,使這位德國出生的物理學家成為超級巨星的天文學家(愛丁頓)來自英格蘭————牛頓的出生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敵人,這場戰爭在日食之前就已結束。他們測試愛因斯坦理論的科學探索將超越戰爭恐怖而受到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