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那場日食證明了相對論

2020-12-05 蝌蚪五線譜

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項目全球同步發布黑洞的首張照片。令科學家們感到激動萬分的不僅僅是人類首次目睹了黑洞的真容,還因為照片再次證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又雙叒正確了!巧合的是,距離現在整整100年,廣義相對論也是靠著一次天文觀測才名揚天下。

1919年5月29日,清晨,一場傾盆大雨洗去了幾內亞灣彎曲處的普林西比島上的炎熱。普林西比島位於非洲西岸,樹木茂盛、風景迷人,但是氣候惡劣。一家現代旅行社對它的描述是,「最好在6-9月登島,其他時候你將在雨中和自己的汗水中遊泳」。

但此時正在島上的一群英國科學家們卻無暇為降雨帶來的涼爽而欣喜,他們守在一個龐然大物——33毫米孔徑的格林威治天文望遠鏡旁焦灼不安。他們帶著這個大傢伙離開家園長途跋涉,穿過仍籠罩在一戰帶來的硝煙的戰亂地區,來到這種悶熱潮溼的小島,足足忍受了一個月蚊蟲、高溫、暴雨的襲擾,等的就是這天。確切地說,應該說是這天中午2點15分即將在這座小島上空發生的日全食。時間在一分一秒逼近,可是這時島上還下著暴雨!

但是他們之中一個人卻表現得異常鎮定,他就是英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亞瑟·斯坦利·愛丁頓。他是這支觀測隊的領隊,也是整個日食觀測計劃的策劃者。他堅信這次觀測活動將會取得成功,正如他堅定地相信日全食將證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一樣。

1915年,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愛因斯坦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孤立地看待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中跳脫出來,認為時間和空間在宇宙中共同組成一張大網,提出了廣義相對論。

在那個時代宣稱牛頓錯了,無異於向擁有基督信仰的人宣稱上帝死了。沒有可靠的科學實驗論證,科學界不會接受這一理論。當時愛因斯坦想出三種天文學觀測方法可以證明廣義相對論效應:水星的近日點進動、原子光譜的紅移效應和光的偏折。但是由於前兩項實驗存在不確定性因素多和實驗難度大的缺點,驗證廣義相對論成敗的關鍵落在了光的偏折身上。

根據廣義相對論,大質量天體造成了時空扭曲,光線經過大質量天體時會發生彎曲。愛因斯坦經過計算得出經過太陽附近的星光會發生1.75弧秒的偏折,這一數據與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的數據相差了一倍,如果能證明這一計算就能有力證明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但是太陽的光線太過耀眼,要想能觀測到經過太陽的星光,只能耐心等待太陽的光芒被遮蔽的時刻——日全食的出現。

愛丁頓還記得第一次讀到廣義相對論時感受到的震撼。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問世以來,一直被科學家們視為真理,但是不容忽視的誤差卻又一直存在。牛頓錯了嗎?他萬萬不敢想像。直到廣義相對論的出現,仿佛在他眼前開啟了新的宇宙。

他認識到驗證光線引力偏折對證實相對論的重要性,於是極力促成英國皇家天文學家弗蘭克·戴森策劃了此次日食觀測計劃。為了今天,他們從一年前就開始計劃。這次日食將發生在赤道附近,穿越南美洲、大西洋、非洲中部一帶。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們兵分兩路,此時,他的戰友正在南美洲巴西的索貝瑞爾和他一同等候日食那一刻的來臨。也許這裡的觀測行動會失敗,但是真理一定會被證明!

「我們必須憑藉信仰執行拍攝計劃。」後來他在日記裡這麼寫道。

「雨好像變小了!」不知道誰喊了這麼一句,雨勢確實正在漸漸減弱,現在時間指向中午12點。

「最後檢查一遍照相底板」,愛丁頓一邊向隨行助手發出指令,一邊繼續觀測天氣變化。雖然雨勢漸弱,但是厚厚的雲層還是圍繞在太陽左右,這勢必會影響觀測,但是愛丁頓還是堅定地做著最後的一切準備。

1點30分,情況似乎好轉了,雲層逐漸消散,已經可以看見太陽的身影;

1點55分,晴空的範圍擴大,甚至可以瞥見空中的新月;

2點15分,日食終於開始了!

雖然天空中仍有雲,肉眼已經可以清楚看到日食的景象。但是愛丁頓無暇觀賞這一獨特的天文現象,在日食長達5分鐘的時間裡他忙著一片又一片地更換照片底板,爭取拍下儘可能多的照片。最後他們一共拍下了16張照片。

愛丁頓給遠在南美洲的戴森發去了電報,「透過雲,有希望。」

隨後的六天時間裡,愛丁頓又留在島上拍下了大量星空的照片,以便與日食發生時恆星的位置進行比較。

7月,兩個觀測隊終於在英國會師。愛丁頓的觀測隊共拍攝到16張照片,可惜受到雲層的影響,只有2張能用,戴森帶領的觀測隊共拍到27張照片,其中8張能用。通過對這些照片的分析,愛丁頓和戴森共同提出1.64弧秒的整體測量值,這與愛因斯坦的計算結果極為接近。他們不僅公開了自己的測量結果,而且把所有照片的原始版本也公之於眾,以供懷疑的人檢驗。

這一結果公布後,科學界廣泛接受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英國《泰晤士報》發表整版新聞《科學革命——牛頓的思想被推翻》,廣義相對論的宇宙觀從此深入人心。

參考資料:

1. 《Judging Einstein》 J. Donald Fernie American Scientist 93 (2005): 104.

2. Stanley, M. 2003. An expedition to heal the wounds of war: The 1919 eclipse and Eddington as Quaker adventurer. Isis 94:57-89.

作者:張皓

相關焦點

  • 100年前的這次日食,首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DAVIDSON)今天,罕見的「金環日食」將在我國境內部分地區出現,你準備好觀看了嗎?對於物理學家來說,日食還是絕佳的「天然實驗室」,可以幫助他們驗證某些重要理論。1919年5月29日,英國科學家愛丁頓領導的日全食實驗就支持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
  • 100 年前,他們用 5 分鐘證明了相對論
    在許多方面,相對論的推論與牛頓力學大致相同,只有在宇宙的尺度,兩者才會產生分歧。有幾個關鍵的現象可以成為檢驗這一新理論的試金石,其中之一就是日食。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當光線通過引力場的時候,路線會發生彎折。
  • 100年前的一次日全食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該實驗在100年前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愛因斯坦名揚天下。根據牛頓的物理概念,光沒有質量,因此不會受到重力的影響,所以它應該總是保持直線運動。雖然愛因斯坦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理論並沒有直接與牛頓相悖,但愛因斯坦將引力視為時空扭曲。他假設太陽的重力會使光線彎曲,太陽附近的星星視位置會變化。愛丁頓開始通過在日食期間觀測恆星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
  • 100年前的日食照片證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正確的
    近100年前拍攝的一張標誌性日食照片首次證實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1919年5月29日,阿瑟·愛丁頓拍攝了這張標誌性的日食照片。1916年發表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仍然是20世紀科學的一項偉大成就。這位德國物理學家的理論解釋了我們所認為的重力實際上來自於時空的曲率。
  • 百年前日食驗證廣義相對論,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你可能不知道100年前的一場日全食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1919年5月29日,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和安德魯·克羅姆林決定利用日食驗證一項具有革命性的新引力理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雖然早在1915年愛因斯坦就提出了這一理論,但直到1919年的這場日食,廣義相對論才得到證實。
  • 100年前的一次日食證明了愛因斯坦是對的,而牛頓是錯的
    通過正確的觀察,人們可以測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對牛頓引力預測的有效性。1919年5月29日的日全食現在已經整整100年了,也許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進步。1919年5月29日,世界永遠改變了。數百年來,艾薩克·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 - 萬有引力定律 - 沒有受到挑戰,因為它的預測符合以往所做的每一次觀察或測量。
  • 為何說100年以前的一場全日食證明了愛因斯坦對了而牛頓錯了
    當狹義相對論提出時,證據增加了。它證明不存在絕對距離這種東西。牛頓的理論預測存在瞬時力,這與相對論相違背。1915年,埃爾伯·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替代萬有引力的新理論:廣義相對論。測試廣義相對論與牛頓的理論相對的方法就是等待一場全日食。100年以前,愛因斯坦被證實是對的。以下為證明方法。
  • 日食成就了愛因斯坦的科學巨星地位
    100年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德國柏林大學的一名教授,那時他的名字還沒有家喻戶曉,只為少數的科學家、知識分子和身邊的人所熟知。而廣義相對論也取代了牛頓的引力理論,成為了解釋空間最有力的物理理論。正值這個歷史性的日子100年之際,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這段歷史吧。凝視太陽1687年,艾薩克·牛頓發表了他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宇宙中相隔一定距離的任意兩個有質量的物體間有引力的作用。
  • 1919年日食是檢驗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實驗,確認愛因斯坦巨星地位
    他的巨星崛起始於1919年5月29日,當時月亮和太陽正好對準,形成日食。天文事件的照片顯示出一些奇怪的現象:日食期間可見的一些星星位於錯誤的位置。愛因斯坦已經預見到這一點。利用廣義相對論,他做出了看似瘋狂的賭注,即日食期間恆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會發生變化,甚至可以計算出多少。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的部門圖書管理員馬克·赫恩(Mark Hurn)說:「恆星精確地移動了廣義相對論預測的數量。」
  • 你看的日食和大佬看的日食,是同一個日食嗎?
    日環食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話用在日食的觀測上一點也不錯。普通來說,日食就是個自然現象,只是少見而已,也沒啥特別的,但是在科學家眼中,那可能就是期盼多年的實驗觀測機會。大約100年前的一次日食,就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觀測,讓人類窺見了這個宇宙的一點點奧秘。
  • 無數的實驗都證明了相對論無比正確嗎?
    無數的實驗都證明相對論無比準確」嗎?@豆丁網@浩瀚星辰 你說「科學家已經用盡了各種方法來證偽相對論,都失敗了,無數的實驗都證明相對論無比準確」。還有相對論學者放言:所有的科學實驗都證明了相對論的正確性,無一例外。
  • 在日食中,尋找愛因斯坦的預言!太陽周圍的時空,真的會發生改變
    歡迎收看本期窺探宇宙,對於日食,在我們普通人眼裡,它可能就是一次罕見的自然現象,一次簡單的日食,也根本不可能讓我們了解到宇宙的真諦。然而就是這樣在我們看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100多年前,卻發生了。當然,這個神人的稱呼是在廣義相對論被驗證之後,人們才把牛頓趕下神壇稱他為神的,可在1915年廣義相對論發表時,他的這個理論並不被人們接受,因為牛頓力學的強大已深入人心,沒有人會相信一個統治百年的強大理論會存在錯誤。即便它有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水星近日點進動。
  • 相對論世紀
    寫這組文章時,時常遙想100年前的這個時候,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正埋首柏林市區的公寓裡,連續四個星期緊張而瘋狂的工作,焦慮、疲憊,忍受著胃痛的折磨,精神與身體都處於歷史上罕見的科學創造力密集爆發的陣痛中
  • 百年前一場日食,推翻了牛頓,捍衛了愛因斯坦
    狹義相對論誕生時,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便出現了,由它人們推斷出這世上並沒有「絕對距離」這回事。牛頓的理論預言了一個瞬時力的存在,這又一次違反了相對論。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新的替代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用它來推翻牛頓的理論,等一次日全食就可以了。百年後,愛因斯坦的理論被證明是正確的。接下來,我將給大家解釋這段傳奇。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再被驗證:時空扭曲質量方式正確
    北京時間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過去100多年裡,能預測並驗證1910年代實驗範圍之外的科學研究,並且經受了科學家的最新考驗。目前研究人員進行傳統實驗,進一步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通常科學家會觀察宇宙天體扭曲空間結構的程度,從而確定它的質量大小。
  • 相對論改變世界100年
    100周年了,它經受了實踐和歷史的考驗,是人們普遍承認的真理。人類以新的視野觀察和認識世界相對論是研究時間、空間、運動這三者關係的理論體系的總稱,它是這100多年來人類最偉大的兩個理論之一(另一個偉大理論是量子力學)。相對論的偉大是不足以用諾貝爾物理學獎來評價的。
  • 【講座精採回放】時空扭曲100年--愛因斯坦與相對論
    索恩教授說了,他從來沒有想過會在年紀大的時候進入電影行業,他在十幾年前認識了一位叫做Linda的女士,他對這位女士很有興趣想要追求,但沒有想到交往一陣子以後沒有成功,可是Linda女士是在好萊塢發展的非常成功的一個電影製片人,所以有一天Linda問他是否願意試著把宇宙太空和相對論的科學放上銀幕,這就刺激了他決定編寫一個故事改成電影來嘗試。
  • 日食發生在什麼時候,日食時間大多為朔日
    許多盆友這一生都期待能夠親眼見到一次日食狀況,下邊就由網編來為大伙兒介紹一下日食產生在什麼時候吧。在民間故事中,稱日食狀況為天狗食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表面與太陽光展現合的情況時產生。日食分成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全環食。觀察日食時不可以注視太陽光,不然會導致暫時性雙目失明,比較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永久雙目失明。
  • 人類從此走向虛無主義,這要從一張日食照片證實「相對論」說起
    愛因斯坦是個真正的科學家,在所有檢驗條件得到滿足前,他拒絕承認自己的理論「相對論」是有效的。1919 年 5 月 29 日拍到的日全食是對「相對論」一次重要的檢驗,激起了全世界對這種全新宇宙觀的興趣。人們錯誤地,大概也是不可避免地把相對論跟相對主義混為一談。」本文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甲骨文授權,選自《摩登時代》現代世界始於 1919 年 5 月 29 日。那天,從西非的普林西比島和巴西的索布拉爾拍到的日食照片證實了一種新的宇宙論是對的。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裡,有一點變得顯而易見:建立在歐氏幾何的直線和伽利略的絕對時間概念基礎上的牛頓宇宙論必須做重大修改。
  • 新觀測結果再次證明了廣義相對論
    在人類科學史上,相對論無疑是最值得人們稱道的科學成就。在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就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直到今天,我們仍然還在試圖證明其中的理論,並且,每一次都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去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公布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正式「發現」了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推導出來的這種天體,讓它從理論變成了實際,證明了愛因斯坦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