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啊,你為何總是正確的?新觀測結果再次證明了廣義相對論

2020-10-18 科學求知之者

在人類科學史上,相對論無疑是最值得人們稱道的科學成就。在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就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直到今天,我們仍然還在試圖證明其中的理論,並且,每一次都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

去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公布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正式「發現」了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推導出來的這種天體,讓它從理論變成了實際,證明了愛因斯坦的正確性。

最近,科學家們新的一系列觀察,再次證明了相對論裡其他的論點。

這裡要說明的是,愛因斯坦本人其實並沒有作出這麼多的推導,其實大部分的結果,都是其他科學家根據相對論順勢進行的推導出來的。就比如我們剛才說的黑洞,其實是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利用愛因斯坦場方程所推導出來的真空解。當然,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的理論,這些科學家也無從去推導這些結果。因此,說到底,所有這些發現和成就,都有愛因斯坦的功勞。

除了黑洞之外,相對論告訴我們的另一個重要理論就是:空間是可以扭曲的。即使是三維空間,也可以像二維空間一樣,發生彎曲。而導致三維空間扭曲的,是質量,或者說引力。就像我們把一個球放在一張網上,網會凹陷下去一樣。任何物體放在空間中,空間也會「凹陷」,只不過,只有宇宙天體的質量級別,才能夠把空間扭曲到我們看得見的程度。

除此之外,科學家利用愛因斯坦的理論還推導出:一個物體不僅可以通過質量扭曲空間,還可以通過旋轉來扭曲。

這個原理可以很形象地進行一個比喻:就好像你在一碗水中插進一根筷子,插筷子的水面就會凹陷,這是前面說的那個理論。如果你把筷子旋轉起來(注意不是攪拌,而是原地轉圈),筷子周圍的水也會跟著旋轉起來,這就是後面推導出來的理論。這個理論,被稱作坐標系拖曳效應,也叫慣性系拖曳效應。

形象地比喻之後,很多人會覺得這事好像很理所當然。可是,科學是需要證據的,必須要有觀測結果來證明。問題在於,該怎麼證明呢?

離我們最近的在旋轉的天體,就是地球了。因此,地球顯然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為此,NASA聯合史丹福大學,發射了一個造價達7.5億美元的重力探測器B,用以探測坐標系拖曳和另一個愛因斯坦的理論。

重力探測器B測量坐標系拖曳的方法說起來也並不很難理解,就是在地面上空642公裡處安放4個陀螺儀。如果愛因斯坦的理論沒錯,那麼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後,這幾個陀螺儀就會有微小的偏轉,而偏轉的方向就應該是地球自轉的方向。當然,由於地球的質量放眼宇宙簡直微不足道,因此偏轉程度也極小,所以測量必須非常非常精密。

可是,就像我們說的,地球所能引起的坐標系拖曳效應,實在是太過於微小,科學家是不能夠滿足的。必須要找質量更大的,旋轉更快的天體。

誰?

緻密星!

緻密星大家應該已經很熟悉了,包括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比如中子星,每立方釐米的質量可以達到數億噸,自轉速度甚至可以讓它每秒鐘轉幾百圈!而白矮星,則在各方面略遜一籌。

1999年的時候,澳大利亞科學家利用帕克斯射電望遠鏡,在2000光年以外發現了一個特殊的雙星系統PSR J1141-6545。在這個雙星系統中,包含一顆中子星,和一顆白矮星。即便是這顆白矮星,所能帶來的坐標系拖曳效應就要比地球明顯1億倍。

但是,問題在於,我們又不可能飛到2000光年以外去安置陀螺儀,怎麼測量它周圍的坐標系拖曳效應呢?

妙就妙在,它周圍還有那顆中子星。

這一顆中子星是典型的脈衝星,這種天體可以發射出強大的射電束,科學家們形象地將它們比喻為宇宙中的燈塔。而這個射電束,就是重要的信號。

正常來說,脈衝星的射電方向是固定的。而這一顆脈衝星如此特別,處在一顆白矮星旁邊。因此,它本身就可以代替陀螺儀,而且比陀螺儀還明顯。只要它的射電方向發生預期中的變化,那就證明白矮星的確導致了坐標系拖曳效應。

果然,經過十幾年的觀察,科學家們終於發現了脈衝星的微弱偏轉。事實證明,相對論推導的結果沒有問題。

愛因斯坦啊,為何你總是正確的!

天文學家介紹,坐標系拖曳效應對於了解天體進動、研究天體演化有著重要意義,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黑洞。因此,這一次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對於我們了解宇宙有著極大的幫助。

當然,在我們的面前,愛因斯坦還留下了許多高山,等著後人去翻越。不知道哪一天,我們才能跨越相對論的山和大海,繼續前往宇宙和星辰。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地球表面上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中基於相對性原理利用幾何語言描述的引力理論。該理論由愛因斯坦自1907年開始發展,最終在1915年基本完成。廣義相對論將經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狹義相對論加以推廣。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為時空的一種幾何曲率屬性,而時空的曲率則通過愛因斯坦場方程和處於其中的物質及輻射的能量與動量聯繫在一起。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再被驗證:時空扭曲質量方式正確
    北京時間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過去100多年裡,能預測並驗證1910年代實驗範圍之外的科學研究,並且經受了科學家的最新考驗。目前研究人員進行傳統實驗,進一步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通常科學家會觀察宇宙天體扭曲空間結構的程度,從而確定它的質量大小。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起初,愛因斯坦與格羅斯曼合作,學習和掌握黎曼幾何,並尋找聯繫物質和時空幾何的基本方程——場方程。他們嘗試寫出了一些形式的方程,但都有重大缺陷。愛因斯坦到德國後,又與希爾伯特探討。希爾伯特不愧是一位數學大師,愛因斯坦與他作了短時間的探討,幾個月後愛因斯坦就給出了場方程(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方程)的正確形式,建立起他的新理論——廣義相對論。
  • 時間扭曲,愛因斯坦的理論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751期 據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最新觀測,科學家拍攝到了一個令人驚嘆的星系團,這個星系團依靠自身強大的引力場將周圍時空扭曲。當然這不是第一次了,每次科學家看到一個星系團將周圍時空扭曲時,總是想起愛因斯坦的引力方程,一次又一次驗證了這個理論。為什麼我們要繼續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呢?
  • 恆星運動軌跡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成就在百年來可以說無人可及。但是,因為超前的理論,其相對論自誕生以來一直被質疑。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觀測宇宙的技術越來越先進,不管是尺度還是精度都日漸提高,相對論裡的理論也隨之一點點被所觀測現象證實。
  • 愛因斯坦又對啦!科學家證明:相對論「自由落體普適性」正確!
    來自一項國際科學家合作研究記錄了迄今為止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基石之一「自由落體普適性」的最準確確認。這項新的研究表明,該理論適用於中子星等強大引力天體。使用射電望遠鏡,科學家可以非常準確地觀測到脈衝星(一種中子星)產生的信號,並測試愛因斯坦引力理論對這些極端天體的有效性。
  •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致敬偉大的廣義相對論!
    最新研究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搖擺的脈衝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最新觀測顯示,在距離我們25000光年外的脈衝星正在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搖擺,這種現象立刻在科學界引起了大量關注並為之震撼。因為在一個多世紀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已經預言了這一現象。
  • 最新黑洞觀測為愛因斯坦一百多年前的廣義相對論提供新證據
    最新黑洞觀測為愛因斯坦一百多年前的廣義相對論提供新證據 美國天文學家觀測一顆繞一個巨大黑洞運行的星體所發射光線,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提供了新證據。
  • 1919年日食是檢驗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實驗,確認愛因斯坦巨星地位
    愛因斯坦已經預見到這一點。利用廣義相對論,他做出了看似瘋狂的賭注,即日食期間恆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會發生變化,甚至可以計算出多少。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的部門圖書管理員馬克·赫恩(Mark Hurn)說:「恆星精確地移動了廣義相對論預測的數量。」 「這是廣義相對論在正確軌道上的第一個實驗證據。」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如何理解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用幾個字來表達:「時空告訴物質是如何運動的;物質告訴時空是如何彎曲的。」但是,物理學家約翰·惠勒的這一簡短描述隱藏了一個更為複雜、更深刻的真理。除了量子理論,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即:引力理論和關於行星、星系和整個宇宙的理論。它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延伸,但在此期間,愛因斯坦整整花了10年的時間。
  • 100年前的一次日全食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據外媒報導,一個世紀以前,亞瑟·愛丁頓領導一組天文學家前往西非海岸附近的一個小島上觀測日全食。他們的目標是觀測太陽附近的星星位置。 該實驗在100年前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愛因斯坦名揚天下。根據牛頓的物理概念,光沒有質量,因此不會受到重力的影響,所以它應該總是保持直線運動。雖然愛因斯坦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理論並沒有直接與牛頓相悖,但愛因斯坦將引力視為時空扭曲。他假設太陽的重力會使光線彎曲,太陽附近的星星視位置會變化。愛丁頓開始通過在日食期間觀測恆星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他們得出的觀測的結果是,星光偏折了1.79弧秒,和愛因斯坦算出來的1.74弧秒比較,誤差在實驗的容許範圍之內。它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1919年11月6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公布了這一結果。諾貝爾獎得主也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J.J.湯姆森莊重的宣布:「這是自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以來,和引力有關的最偉大的發現!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他安排了兩波人,一波是自己親自帶隊到西非設置營地觀測,另一波人是由德安.科隆美林率領,前往巴西進行觀測。當愛丁頓的觀測結果公布出來後,整個英國甚至整個科學界都非常的轟動。他們得出的觀測的結果是,星光偏折了1.79弧秒,和愛因斯坦算出來的1.74弧秒比較,誤差在實驗的容許範圍之內。它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 恆星圍繞銀河系裡的黑洞運動,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是正確的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剛剛通過了一場黑洞測試。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軌道上,一顆恆星的運動與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完全吻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一個物體圍繞另一個物體的束縛軌道不是封閉的,不像牛頓引力那樣,而是在運動平面上向前進。這一著名的效應——首次在水星圍繞太陽的軌道上被發現——是支持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證據,一百年後,我們現在已經在圍繞緻密射電源人馬座a *的運動中發現了同樣的效應,」Genzel補充道。
  • 愛因斯坦又一次正確!太陽光譜的精確測量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引入了時空的新概念,它表明大質量物體會引起附近時空的彎曲,而時空彎曲會引起時間變慢。但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能明顯測得到相對論效應的天體就只有太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測量時間延緩這一效應呢?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揭示了脈衝星的新特徵
    所以在地球上觀測,脈衝星的能流就是一閃一閃的周期性的變化,有周期性的脈衝,因此得名脈衝星。根據文章中的敘述,這項技術依賴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並同時重申廣義相對論理論是正確的,是可以被觀測驗證的。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Victoria Kaspi評論這項工作 —— 研究結果使研究人員能夠「以全新的方式觀察脈衝星的光束」。脈衝星是一種中子星,是恆星爆炸時留下緻密的殘餘物。強大的磁場引導來自脈衝星的無線電波向外引導。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觀測值與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結果存在一些差異,觀測值與理論值每個世紀相差43秒,這遠大於觀測誤差,所以必然是理論出了問題。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才得到完美的解釋。
  • 百年前日食驗證廣義相對論,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你可能不知道100年前的一場日全食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1919年5月29日,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和安德魯·克羅姆林決定利用日食驗證一項具有革命性的新引力理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雖然早在1915年愛因斯坦就提出了這一理論,但直到1919年的這場日食,廣義相對論才得到證實。
  • 首張黑洞動態照片發布,再次驗證廣義相對論
    首張黑洞動態照片發布,再次驗證廣義相對論《自然》雜誌在今天發表文章,題為:」黑洞的第一個圖像現在是電影「(The first-ever image of a black hole is nowEHT 利用全球天文臺網絡,進一步挖掘 M87 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M87* 在 2009 年至 2017 年的觀察結果,同時與圖像的數學模型結合,合成了黑洞動態圖片,顯示一個不均勻的光團圍繞著 M87* 旋轉。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成真,原因是在這裡
    結合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此星系中引力的行為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相符,在星系的尺度上證實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對引力如何起作用進行了解釋。自那以來,廣義相對論通過了一系列在太陽系內的高精度檢驗,但還從沒有在巨大的天文學尺度上對其進行過精確地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