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又一次正確!太陽光譜的精確測量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2020-10-10 萬象經驗

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引入了時空的新概念,它表明大質量物體會引起附近時空的彎曲,而時空彎曲會引起時間變慢。但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能明顯測得到相對論效應的天體就只有太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測量時間延緩這一效應呢?



總不能把時鐘放在太陽表面上,即使真的能放上去,在地球上也沒法看到時鐘。愛因斯坦建議,可以利用太陽光的譜線來檢驗。如果時間變慢真的存在,那麼譜線將發生紅移,這就是所謂的引力紅移。

我們知道,光的頻率表示的是單位時間內振動的次數。在太陽表面,假設光振動一百次發出一百個光子,這些光子都被地球上的觀察者所接收。但是,兩地的時空彎曲程度不一樣,所經歷的時間也會不一樣。這就導致地球上的觀察者所觀測到的光的頻率更小,對應的波長會更長。這就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引力紅移。



但是,牛頓萬有引力理論也能預測引力紅移。牛頓把光看作是一種粒子,它會受到引力的影響。當它試圖脫離引力的束縛時,它會損失掉動能轉換為勢能。但是,由於光速的不變性,損失掉的動能只能表現在波長上。也就是說,光子逃離太陽越遠,它的波長就越長。

根據計算,牛頓理論和廣義相對論在一階近似的情況下是相等的,它們二者只有在二階的情況下才有差異。但是,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實驗物理學家只能測出一階的精度,因此無法鑑定這兩種理論哪種更符合實際。

事實上,測量太陽的引力紅移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太陽表面的溫度非常高,原子熱運動產生的都卜勒紅移會使譜線變寬,但是並不會使譜線移動。不僅如此,太陽表面的宏觀氣流也會引起都卜勒紅移,這種紅移會導致譜線的移動,也就是說它會附加在引力紅移的效果上。此外,地球公轉、自轉還有太陽自轉也會對此產生影響。



這些影響的疊加使觀測太陽的引力紅移變得非常困難。不過,一組科學家團隊另闢蹊徑,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測量了太陽的引力紅移,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並將結果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他們並不是直接對太陽進行觀測,而是使用了從月球反射的太陽光譜的觀測結果。



事實上,引力紅移已經應用在我們生活中了。在現代,基本上每一件事都離不開導航的幫助,引力紅移對衛星導航具有重要影響,如果不把該理論引入,那麼該系統將不能運作。



我們知道,衛星在高空中運行,其速度比較快,根據狹義相對論,它的原子鐘每天比地面慢7微秒。但是它所處的引力又較小,根據廣義相對論,它的原子鐘每天要快45微秒。總的下來就是,它的原子鐘每天要快38微秒。這小小的差距如果不進行修正,那麼我們的定位將偏差十萬八千裡。

相關焦點

  • 太陽引力紅移高精確度測量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這項研究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之一。愛因斯坦在1911年至1916年間發表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新的空間和時間概念,它證明了巨大的物體會引起時空的扭曲,而這種扭曲就是引力。例如,光在巨大物體附近以彎曲的路徑傳播,結果之一就是在位於一個較近的巨大物體後面,光被它扭曲了。
  • 太陽光譜證實廣義相對論
    太陽,地球和月球的藝術表現圖(未按比例繪製),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時空曲率在月球反射的太陽光譜上(從藍色到紅色)。@ Gabriel Pérez Díaz, SMM (IAC)。由加那利天體物理研究所(IAC)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測量了太陽的引力紅移(Gravitational Redshift,GRS),即當光從太陽逃逸時產生的太陽光譜線頻率的變化。
  • 廣義相對論再獲驗證!迄今最精準太陽光譜測量指示引力紅移效應
    廣義相對論由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 1916 年最終創立,認為質量巨大的物體會造成時空扭曲,進而形成我們所熟知的 「引力」,比如,如果把太陽系比作一個平面,太陽所造成的時空扭曲就好比是在一張四個角被拉住、懸在空中的桌布中心放置一個籃球,致使桌布中心下陷,而太陽系內的行星則好比是在這張桌布上
  • 百年廣義相對論再獲驗證!迄今最精準太陽光譜測量,指示引力紅移效應
    (圖源:IAC)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言,如果物體的質量足夠巨大,那哪怕是光線也會在經過其時因嚴重的時空扭曲而被扭曲光路,而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在地球上便能觀測到所謂的 「愛因斯坦十字(Einstein Cross)」 現象,該現象是引力透鏡效應的代表性觀測之一,其實就是距離我們十分遙遠的星系所發出的光線,因傳播路徑上的時空扭曲而被扭曲,導致我們在地球上能觀測到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再被驗證:時空扭曲質量方式正確
    北京時間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過去100多年裡,能預測並驗證1910年代實驗範圍之外的科學研究,並且經受了科學家的最新考驗。目前研究人員進行傳統實驗,進一步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通常科學家會觀察宇宙天體扭曲空間結構的程度,從而確定它的質量大小。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地球表面上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亞瑟·愛丁頓爵士(Arthur Eddington)進行了一次非洲考察以觀察5月29日的日食。當時的《紐約時報》以整版篇幅報導了該日食觀測結果,證實了「愛因斯坦新物理學理論」,特別是引力引起的光彎曲,這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最早證實。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希爾伯特的論文投稿時間比愛因斯坦早5 天,但稿中沒有給出正確的場方程。他在修改清樣期間,看到了愛因斯坦的論文,就在自己的論文中補入了正確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此外,希爾伯特投稿前曾有一封給愛因斯坦的信,祝賀他算出了水星軌道近日點進動的正確值。可見,愛因斯坦得到廣義相對論場方程比希爾伯特要早。
  • 100年前的這次日食,首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對於物理學家來說,日食還是絕佳的「天然實驗室」,可以幫助他們驗證某些重要理論。1919年5月29日,英國科學家愛丁頓領導的日全食實驗就支持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現在看來,當年愛丁頓力挺愛因斯坦,讓廣義相對論「一戰成名」,也使愛因斯坦獲得了世界性的影響力。
  • 廣義相對論又被證實!恆星的運行與愛因斯坦的預測不謀而合
    一顆恆星正繞著銀河系的黑洞運轉並精確的按照愛因斯坦的預測移動。舉個例子吧,三十年前,天文學家們曾經觀測過人馬座a星附近的一個星體的運行方式,研究其是否符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歐洲南方天文臺用巨型天文望遠鏡在近期的觀測裡證實,這顆星體的運行軌跡是蓮座形狀的,而這再一次驗證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對的。
  • 百年前日食驗證廣義相對論,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這場日全食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1919年5月29日,英國科學家決定利用日食驗證一項具有革命性的新理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出這一理論時,愛因斯坦還沒有很大名氣。曾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J.J.湯普森將廣義相對論稱之為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 看日全食還能驗證廣義相對論?不信?讓月亮咬一口太陽試試!
    5.日全食驗證了廣義相對論?不少朋友一聽說此次日全食不在中國境內便失去了興趣,要知道,日全食的出現可不只是讓你看熱鬧的!例如在1868年8月18日的日全食觀測中,法國的天文學家讓桑拍攝了日餌的光譜,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氦」,這個元素一直在過了二十多年之後,才由英國的化學家雷姆素在地球上找到。不僅如此,更讓你想不到的是,人們利用日全食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戳視頻!(讓你看看日全食是如何證明廣義相對論的!)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成真,原因是在這裡
    結合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此星系中引力的行為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相符,在星系的尺度上證實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對引力如何起作用進行了解釋。自那以來,廣義相對論通過了一系列在太陽系內的高精度檢驗,但還從沒有在巨大的天文學尺度上對其進行過精確地檢驗。
  • 100年前的一次日全食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他們的目標是觀測太陽附近的星星位置。 該實驗在100年前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愛因斯坦名揚天下。根據牛頓的物理概念,光沒有質量,因此不會受到重力的影響,所以它應該總是保持直線運動。雖然愛因斯坦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理論並沒有直接與牛頓相悖,但愛因斯坦將引力視為時空扭曲。他假設太陽的重力會使光線彎曲,太陽附近的星星視位置會變化。
  • 廣義相對論在當時幾乎無人能懂,後來是如何得到了世人的認可?
    愛因斯坦作為一名科學巨匠被很多人所崇拜,他在1905年連續發表了5篇論文,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並創立了狹義相對論,之後也因他發現的光電效應獲得諾貝爾獎,而眾人對愛因斯坦崇拜的原因可能並不是因為他發現了光電效應,可是他在「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觀。在1916年,愛因斯坦在《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從而創立了「廣義相對論」。
  • 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恆星舞動: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一顆恆星被發現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跳舞,它的軌道被發現形狀不像橢圓,而是像一個玫瑰花結,正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預測的那樣。S2星每16年繞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運行一周,距離太陽26,000光年。
  • 廣義相對論比牛頓萬有引力理論更正確嗎?萬有引力理論是錯的嗎?
    關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哪個更正確,目前來看顯然是相對論更為正確。我經常看到大家都堅持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沒有推翻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依然是正確的。但我個人認為其實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只能有一個是正確的,因為它們的根基不一樣,不可能同時正確。牛頓的萬有引力是以平坦的絕對空間作為背景的,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以彎曲的時空作為背景的。
  • 愛因斯坦又對啦!科學家證明:相對論「自由落體普適性」正確!
    來自一項國際科學家合作研究記錄了迄今為止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基石之一「自由落體普適性」的最準確確認。這項新的研究表明,該理論適用於中子星等強大引力天體。使用射電望遠鏡,科學家可以非常準確地觀測到脈衝星(一種中子星)產生的信號,並測試愛因斯坦引力理論對這些極端天體的有效性。
  • 103年前,日全食驗證廣義相對論,因一戰打斷!卻拯救了愛因斯坦
    對,這就是太陽!如果太陽背後的星體發出來的光線經過太陽周圍時被彎曲了,那麼這就表明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但是該怎麼觀察呢,太陽實在是太亮了,除非有物體遮住太陽。所以愛因斯坦認為只有日全食的時候才能證明自己理論的正確性。愛因斯坦提出有質量的物體可以彎曲周圍的時空這一結論是在1912年,而下一次日全食則是在1914年8月21日。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才得到完美的解釋。根據廣義相對論,空間不像牛頓所描述的那樣是絕對平直的,而是會在質量和能量的作用下發生彎曲。在彎曲的空間中,天體與光都會沿著測地線運動,由此表現出引力效應。
  • 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在史無前例的引力紅移測試中獲勝
    隨著Ghez小組開始收集更好的數據,他們推斷出創建這些軌道所需的必要質量:一個大約400萬太陽質量的黑洞。更大的好處是,他們開始注意到有幾顆恆星非常接近超大質量黑洞。基於2018年的數據,位於銀河系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的S0-2(黃色)軌道剛剛被用來檢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如果觀測到的結果與愛因斯坦的預測有任何出入,這些結果將為建立一個新的、更基本、更精確的引力理論指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