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引力紅移高精確度測量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2020-10-09 技術力量


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

由西班牙加那利天文研究所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測量了太陽的引力紅移,這是太陽光譜中線條頻率的變化,當光線從太陽引力場逃逸到地球的途中時產生的。這項研究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之一。

愛因斯坦在1911年至1916年間發表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新的空間和時間概念,它證明了巨大的物體會引起時空的扭曲,而這種扭曲就是引力。例如,光在巨大物體附近以彎曲的路徑傳播,結果之一就是在位於一個較近的巨大物體後面,光被它扭曲了。


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時空扭曲表現太陽、地球和月球

廣義相對論的其它眾所周知的效應是觀察到的水星軌道因圍繞巨大的太陽而逐漸發生變化,或者引力紅移,即太陽光譜中的線條因其引力場而向紅色位移。

引力紅移是衛星導航系統的一個重要效應,如果不把廣義相對論放入計算中,GPS就無法工作。這種效應取決於天體的質量和半徑,因此,即使對於太陽來說,即使它比地球大,但在太陽光譜中仍然難以測量。


質量龐大的星球上所發出的光遠離星球時,會發生紅位移,也就是從藍色偏到紅色

1920年,愛因斯坦寫道:"對於太陽,理論上預測的紅移大約是波長的萬分之二。這種效應是否真的存在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目前天文學家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對於太陽來說,由於這種效應太小,很難判斷它的存在。"

為了測量它,科學家們使用了從月球反射的太陽光譜的觀測數據,這些數據是用HARPS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利用雷射頻率梳的新技術獲得的。

加那利天文研究所研究員拉蒙·卡哈爾和喬納·岡薩雷斯·埃爾南解釋說:"將HARPS儀器的精度與雷射頻率梳相結合,我們已經能夠高精度地測量太陽光譜中的位置,這使我們能夠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之一,即引力紅移,精度僅為每秒幾米。"

加那利天文研究所主任拉斐爾·雷波羅說:"在8.2米的VLT望遠鏡上,用ESPRESSO光譜儀上連接的雷射頻率梳進行新的測量,將使我們能夠改進這些測量。"

《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

相關焦點

  • 廣義相對論再獲驗證!迄今最精準太陽光譜測量指示引力紅移效應
    廣義相對論由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 1916 年最終創立,認為質量巨大的物體會造成時空扭曲,進而形成我們所熟知的 「引力」,比如,如果把太陽系比作一個平面,太陽所造成的時空扭曲就好比是在一張四個角被拉住、懸在空中的桌布中心放置一個籃球,致使桌布中心下陷,而太陽系內的行星則好比是在這張桌布上
  • 愛因斯坦又一次正確!太陽光譜的精確測量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引入了時空的新概念,它表明大質量物體會引起附近時空的彎曲,而時空彎曲會引起時間變慢。但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能明顯測得到相對論效應的天體就只有太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測量時間延緩這一效應呢?
  • 百年廣義相對論再獲驗證!迄今最精準太陽光譜測量,指示引力紅移效應
    (圖源:IAC)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言,如果物體的質量足夠巨大,那哪怕是光線也會在經過其時因嚴重的時空扭曲而被扭曲光路,而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在地球上便能觀測到所謂的 「愛因斯坦十字(Einstein Cross)」 現象,該現象是引力透鏡效應的代表性觀測之一,其實就是距離我們十分遙遠的星系所發出的光線,因傳播路徑上的時空扭曲而被扭曲,導致我們在地球上能觀測到
  • 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在史無前例的引力紅移測試中獲勝
    能量的損失導致重力紅移,與我們所觀察到的任何都卜勒(速度)紅移無關。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距離地球100萬光年範圍內最極端的天體物理物體。據估計,它有400萬個太陽質量,是銀河系中最大的黑洞,也是整個星系中僅次於仙女座菌株的第二大黑洞。如果嚴格地探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那麼這個黑洞周圍的環境就是大自然提供的最佳試驗場。
  • 太陽光譜證實廣義相對論
    太陽,地球和月球的藝術表現圖(未按比例繪製),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時空曲率在月球反射的太陽光譜上(從藍色到紅色)。@ Gabriel Pérez Díaz, SMM (IAC)。由加那利天體物理研究所(IAC)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測量了太陽的引力紅移(Gravitational Redshift,GRS),即當光從太陽逃逸時產生的太陽光譜線頻率的變化。
  • 科學家發現宇宙引力紅移現象,廣義相對論再次得到驗證
    在一項發布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恆星運行到距離人馬座A*最近的位置時產生的引力紅移現象與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完美契合。實際上,去年的一項研究就曾表明,人馬座A*強大的引力場對S2產生的引力紅移現象與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完美契合。而本次最新的研究結果則來自另外一組獨立的觀測,排除了系統誤差的可能性,進一步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 引力紅移新發現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光線在強引力場作用下會出現拉伸現象,波長變長,向紅波方向偏移,這被稱為引力紅移效應。但時至今日,它從未在黑洞附近被探測到。  「這是朝更深入地理解黑洞邁出的一大步。」未參與該研究的荷蘭拉德堡德大學天文學家Heino Falcke表示,「能發現這些效應真的非常神奇。」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出來後,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但是,還有很多的科學家對他的理論持質疑態度,而真正看得懂的更是非常之少。愛因斯坦需要實驗來驗證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而且這次日全食發生的時候,太陽周圍正好是畢宿星團的星星,這個星團特別的亮!日食探測星光偏折,不確定性的因素本來就很多,其他團隊後來沒有得到像樣的精確度,也是沒有什麼可以驚奇的。也許是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已經深入人心,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用時空彎曲來解釋引力,這個太難以讓人接受了,甚至許多人覺得簡直是謊謬。
  • 看完這5個預言的檢驗,你還想推翻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嗎?
    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出來後,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但是,還有很多的科學家對他的理論持質疑態度,而真正看得懂的更是非常之少。愛因斯坦需要實驗來驗證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他們得出的觀測的結果是,星光偏折了1.79弧秒,和愛因斯坦算出來的1.74弧秒比較,誤差在實驗的容許範圍之內。它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再被驗證:時空扭曲質量方式正確
    北京時間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過去100多年裡,能預測並驗證1910年代實驗範圍之外的科學研究,並且經受了科學家的最新考驗。目前研究人員進行傳統實驗,進一步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通常科學家會觀察宇宙天體扭曲空間結構的程度,從而確定它的質量大小。
  • 引力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在銀河系中心巨大黑洞附近的預測
    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的偉大!昨天7月25日科學家宣布在火星發現液態水湖,引起廣大網友們紛紛熱議,可謂各種美好的想像都有浮現,今天「博科園」要跟大家分享的最新證明是百年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你有耳聞吧?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型望遠鏡(VLT)首次觀測到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廣義相對論效應,即當一顆恆星經過人馬座a *(銀河系中心一個巨大黑洞)的強引力場時的運動。
  • 103年前,日全食驗證廣義相對論,因一戰打斷!卻拯救了愛因斯坦
    對,這就是太陽!如果太陽背後的星體發出來的光線經過太陽周圍時被彎曲了,那麼這就表明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但是該怎麼觀察呢,太陽實在是太亮了,除非有物體遮住太陽。所以愛因斯坦認為只有日全食的時候才能證明自己理論的正確性。愛因斯坦提出有質量的物體可以彎曲周圍的時空這一結論是在1912年,而下一次日全食則是在1914年8月21日。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才得到完美的解釋。根據廣義相對論,空間不像牛頓所描述的那樣是絕對平直的,而是會在質量和能量的作用下發生彎曲。在彎曲的空間中,天體與光都會沿著測地線運動,由此表現出引力效應。
  • 再一次驗證廣義相對論正確性,天體物理學家觀測到恆星拖曳時空
    天體物理學家說,該事件再一次驗證廣義相對論是正確行。圖註:該插圖是位於澳大利亞的帕克電波望遠鏡(Parkes radio telescope)觀測到的脈衝星白矮星雙星系統。物理學家們花了大量時間試圖反駁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觀點,但每一次新的嘗試都在不斷地證明理論的正確性。這一最新發現,即「參考系拖拽」的證據,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
  • 1960年,科學家利用穆斯堡爾效應,驗證了相對論引力紅移現象
    這裡我們需要注意,即便是光子能量發生了變化,但是它的速度卻一直是個常量(但這個速度必須是指實地測量),這一點是相對論的體現。同樣的,所謂紅移,不過是光子能量,即頻率或波長的變化。我們可以假設這樣一個場景,一處光源靜止於地球表面,在光源的垂直上方設有一個靜止的超靈敏接收器,可以測出光子能量的變化,那麼光子能量到底會不會變化呢?
  •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這些驗證實驗具體如何做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都由愛因斯坦分別在1905年和1915年提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理論,為基礎物理奠下了堅實的基礎。也都已經被世界各國嚴格驗證很多遍,種種實驗和觀察都驗證了兩大相對論的正確性,今年的「M87黑洞」照片就是有力的證明。大多數人比較熟知廣義相對論,因為今年4月10日公布過第一張M87黑洞照片,讓大眾上了一堂科普課。而狹義相對論所知者並不多。
  • 捕獲「引力紅移」現象 廣義相對論天文假設得證
    該校物理和天文系副教授Nadia Zakamska介紹:「質量-半徑關係反映了量子力學和引力的驚人結合作用,但對我們來說,這種現象是違反直覺的——我們通常認為當一個物體獲得物質時,它的體積就應該變得更大。我們獲得了規模、準確性空前的數據集。部分測量方法是多年前開發出來的,現在突然間變得更強大了,從而讓我們終於能探索這些塵封的理論。」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也只有他看清了新理論的本質,認識到相對論實際上是一個時空理論。洛倫茲起初反對愛因斯坦的理論,為了區分自己的理論與愛因斯坦的理論,他給愛因斯坦的理論起名為「相對論」。不過,後來洛倫茲還是承認並接受了相對論。龐加萊則至死也沒有承認相對論,他對愛因斯坦的評價也不算高,這可能與他去世較早,沒有來得及深入思考相對論有關。
  • 100年前的這次日食,首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對於物理學家來說,日食還是絕佳的「天然實驗室」,可以幫助他們驗證某些重要理論。1919年5月29日,英國科學家愛丁頓領導的日全食實驗就支持了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現在看來,當年愛丁頓力挺愛因斯坦,讓廣義相對論「一戰成名」,也使愛因斯坦獲得了世界性的影響力。
  • 廣義相對論首次在超大黑洞附近獲驗證
    新華社柏林7月26日電 又一次,愛因斯坦被證明是正確的。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26日宣布,他們利用大型地面望遠鏡對銀河系中心進行觀測,第一次證實超大黑洞附近的引力場效應與廣義相對論百餘年前的預測「完美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