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紅移新發現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隨著S2恆星通過銀河系中央的黑洞,強大的引力場導致其光線向光譜的紅色一端移動。圖片來源:ESO/M. Kornmesser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央捕捉到將恆星釋放的光線拉長的巨大黑洞。這是他們追蹤該恆星近30年後發現的。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光線在強引力場作用下會出現拉伸現象,波長變長,向紅波方向偏移,這被稱為引力紅移效應。但時至今日,它從未在黑洞附近被探測到。

  「這是朝更深入地理解黑洞邁出的一大步。」未參與該研究的荷蘭拉德堡德大學天文學家Heino Falcke表示,「能發現這些效應真的非常神奇。」

  近日,一個由德國馬普學會地外物理研究所科學家Reinhard Genzel領導的團隊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這項發現,並在《天文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報告了相關成果。該團隊包括來自德國、法國、葡萄牙、瑞士、荷蘭、美國和冰島各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科學家。

  自上世紀90年代初,Genzel和同事便開始追蹤這顆名為S2的恆星的「旅程」。科學家利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望遠鏡,觀察了其在黑洞附近以橢圓形軌道運行的情況。該黑洞位於射手座,距離地球2.6萬光年,質量是太陽的400萬倍,並在銀河系產生了強大的引力場。這使其成為搜尋相對論效應的理想目標。

  今年5月19日,S2以史上最近的距離經過該黑洞。研究人員利用包括GRAVITY在內的設備追蹤了這顆恆星的路徑。

  GRAVITY是一臺將來自4臺8米望遠鏡的光線結合在一起的幹涉儀,在2016年投入使用。「有了我們的測量結果,通向黑洞物理學的大門被進一步打開。」馬普學會天文學家、團隊成員Frank Eisenhauer表示。

  GRAVITY測量了S2在天空的移動。最快時,這顆恆星以每秒超過7600公裡(接近光速的3%)的速度呼嘯而過。與此同時,另一臺設備研究了S2在和黑洞擦肩而過時以多快的速度向地球移動以及離開地球。將觀測結果整合在一起,Genzel團隊得以探測到這顆恆星的引力紅移——描述其光線如何因黑洞的巨大引力被拉伸至更長的波長。此類現象同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相一致。

  「我們測量的結果無法再用牛頓理論來描述了。」巴黎天文臺天體物理學家Odele Straub表示。對S2的進一步觀測或許能證實愛因斯坦的其他預測,比如旋轉黑洞如何拖拽周圍的時空並拉著它們一起移動。

  「他們的數據看上去很漂亮。」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學家Andrea Ghez表示。Ghez帶領的團隊正利用夏威夷的凱克天文望遠鏡測量該恆星圍繞銀河系中央運行的路徑。

  S2繞黑洞完整繞行一周需要16年,因此兩個團隊都在迫切等待著今年其近距離圍繞黑洞運轉的情形。不過,Ghez表示,其團隊計劃在今年年底發表研究成果。

  今年4月,在地球上能看到的視線範圍內,S2達到最高速度。5月,它運行至距銀河系中央最近的地方。而在8月末和9月初,它將減緩至最低速度。「我們花了20年才等到這一刻。」Ghez說,「我們會等待,直到這次繞行結束,這顆恆星做完所有它要做的事情。」

  隨著第三次事件即將到來,從地球上看其穿行方向,S2已經開始減慢速度。上述美國和歐洲團隊都在密切觀察。「現在已經到了最緊張的時刻。」Ghez說,「這格外令人興奮。」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038/d41586-018-05825-3

相關焦點

  • 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在史無前例的引力紅移測試中獲勝
    但更重要的是黑洞周圍嚴重彎曲空間的影響,這導致了廣義相對論中一些令人著迷的效應。當一個輻射量子離開引力場時,它的頻率必須紅移以保存能量;當它掉進去的時候,一定是藍色的。只有當引力本身不僅與質量有關,而且與能量有關時,這才有意義。引力紅移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核心預測之一,但從未在我們銀河系中心這樣的強磁場環境中直接得到驗證。
  • 太陽引力紅移高精確度測量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這項研究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之一。愛因斯坦在1911年至1916年間發表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新的空間和時間概念,它證明了巨大的物體會引起時空的扭曲,而這種扭曲就是引力。例如,光在巨大物體附近以彎曲的路徑傳播,結果之一就是在位於一個較近的巨大物體後面,光被它扭曲了。
  • 科學家發現宇宙引力紅移現象,廣義相對論再次得到驗證
    在一項發布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恆星運行到距離人馬座A*最近的位置時產生的引力紅移現象與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完美契合。實際上,去年的一項研究就曾表明,人馬座A*強大的引力場對S2產生的引力紅移現象與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完美契合。而本次最新的研究結果則來自另外一組獨立的觀測,排除了系統誤差的可能性,進一步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 太陽光譜證實廣義相對論
    太陽,地球和月球的藝術表現圖(未按比例繪製),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時空曲率在月球反射的太陽光譜上(從藍色到紅色)。@ Gabriel Pérez Díaz, SMM (IAC)。這項工作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將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論文)。愛因斯坦在1911至1916年間發表的廣義相對論中引入了時空的新概念,它表明大質量的物體會造成時空的扭曲,即引力。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觀測值與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結果存在一些差異,觀測值與理論值每個世紀相差43秒,這遠大於觀測誤差,所以必然是理論出了問題。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才得到完美的解釋。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1905 年發表狹義相對論時,有關的條件已經成熟,洛倫茲、龐加萊等一些人,都已接近狹義相對論的發現。而1915 年發表廣義相對論時,愛因斯坦則遠遠超前於那個時代所有的科學家,除他之外,沒有任何人接近廣義相對論的發現。
  • 引力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在銀河系中心巨大黑洞附近的預測
    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的偉大!昨天7月25日科學家宣布在火星發現液態水湖,引起廣大網友們紛紛熱議,可謂各種美好的想像都有浮現,今天「博科園」要跟大家分享的最新證明是百年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你有耳聞吧?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型望遠鏡(VLT)首次觀測到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廣義相對論效應,即當一顆恆星經過人馬座a *(銀河系中心一個巨大黑洞)的強引力場時的運動。
  • 廣義相對論再獲驗證!迄今最精準太陽光譜測量指示引力紅移效應
    圖 | 廣義相對論空間扭曲產生引力的藝術假想圖。(圖源:IAC)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言,如果物體的質量足夠巨大,那哪怕是光線也會在經過其時因嚴重的時空扭曲而被扭曲光路,而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在地球上便能觀測到所謂的 「愛因斯坦交叉(Einstein Cross)」 現象,該現象是引力透鏡效應的代表性觀測之一,其實就是距離我們十分遙遠的星系所發出的光線
  • 捕獲「引力紅移」現象 廣義相對論天文假設得證
    該校物理和天文系副教授Nadia Zakamska介紹:「質量-半徑關係反映了量子力學和引力的驚人結合作用,但對我們來說,這種現象是違反直覺的——我們通常認為當一個物體獲得物質時,它的體積就應該變得更大。我們獲得了規模、準確性空前的數據集。部分測量方法是多年前開發出來的,現在突然間變得更強大了,從而讓我們終於能探索這些塵封的理論。」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到底講的什麼?如何通俗地理解?
    說白了,廣義相對論就是把引力解釋為時空彎曲的理論。牛頓的經典力學提出了萬有引力,但沒有指出萬有引力產生的原因,即為什麼會產生萬有引力!   而廣義相對論給出了答案,認為引力是有時空彎曲引起的,引力只是時空彎曲的一個表象,任何具有質量的物體都會對周圍時空產生影響
  • 百年廣義相對論再獲驗證!迄今最精準太陽光譜測量,指示引力紅移效應
    圖 | 廣義相對論空間扭曲產生引力的藝術假想圖。(圖源:IAC)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言,如果物體的質量足夠巨大,那哪怕是光線也會在經過其時因嚴重的時空扭曲而被扭曲光路,而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在地球上便能觀測到所謂的 「愛因斯坦十字(Einstein Cross)」 現象,該現象是引力透鏡效應的代表性觀測之一,其實就是距離我們十分遙遠的星系所發出的光線,因傳播路徑上的時空扭曲而被扭曲,導致我們在地球上能觀測到
  • 愛因斯坦又一次正確!太陽光譜的精確測量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引入了時空的新概念,它表明大質量物體會引起附近時空的彎曲,而時空彎曲會引起時間變慢。但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能明顯測得到相對論效應的天體就只有太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測量時間延緩這一效應呢?
  • 恆星運動軌跡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成就在百年來可以說無人可及。但是,因為超前的理論,其相對論自誕生以來一直被質疑。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觀測宇宙的技術越來越先進,不管是尺度還是精度都日漸提高,相對論裡的理論也隨之一點點被所觀測現象證實。
  • 100年前的一次日全食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該實驗在100年前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愛因斯坦名揚天下。根據牛頓的物理概念,光沒有質量,因此不會受到重力的影響,所以它應該總是保持直線運動。雖然愛因斯坦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理論並沒有直接與牛頓相悖,但愛因斯坦將引力視為時空扭曲。他假設太陽的重力會使光線彎曲,太陽附近的星星視位置會變化。愛丁頓開始通過在日食期間觀測恆星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為什麼能夠把「引力」幾何化?
    前面幾篇文章中,我們都是圍繞「引力」來談廣義相對論的,大家可能會覺得好奇,為啥廣義相對論非要重點去討論引力,引力有啥玄妙值得我寫好幾篇文章來講。哈哈,其實引力對廣義相對論的作用,可遠遠不止這些,理解「引力變得不是力」,這是你從狹義相對論走向廣義相對論的必經橋梁,這也是一種全新的解決運動力學的思路和方法。
  • 廣義相對論首次在超大黑洞附近獲驗證
    新華社柏林7月26日電 又一次,愛因斯坦被證明是正確的。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26日宣布,他們利用大型地面望遠鏡對銀河系中心進行觀測,第一次證實超大黑洞附近的引力場效應與廣義相對論百餘年前的預測「完美符合」。
  • 廣義相對論及其實驗證明
    為此,愛因斯坦經過十年的不懈探索最終以廣義協變原理和局部等效原理為基礎於1915年建立了彎曲時空的引力理論即廣義相對論(1916年發表)。雖然廣義相對論已被普遍接受,但是廣義相對論還存在一些理論困難,例如,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許多嚴格解難以找到物理解釋;廣義相對論的量子化(量子引力)問題難以解決,等等。因此,物理學家對廣義相對論的理論基礎、重要預言和理論困難從理論與實驗兩個方面多年來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廣義相對論有兩個基本假設:廣義協變原理和(局部)等效原理。
  • 科學家首次發現光線被黑洞拉伸 廣義相對論被完美證明!
    近日,來自由德國馬普學會地外物理研究所科學家Reinhard Genzel領導的團隊宣稱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被證明,在科學界掀起一陣浪潮。據了解該團隊中的科學家分別來自德國、法國、葡萄牙、瑞士、荷蘭、美國和冰島各高校及研究機構,致力於研究一顆名為S2的恆星的「旅程」,由於這顆恆星將在今年5月19日以史上最近的距離經過距離地球2.6萬光年的人馬座中一顆質量為太陽400萬倍的黑洞,而且這顆黑洞在銀河系還引起了強大的引力場,而這次S2恆星「側身而過」的奇景將是廣義相對論引力紅移效應被證實的重大時機。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出色地通過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考驗
    1915 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用來描述物質間引力相互作用。廣義相對論首次把引力場解釋成時空的彎曲——大質量物體將宇宙結構扭曲,創造出一口彎曲的「井」,其他物體則會圍繞其運行。一百多年後,這一理論出色地通過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考驗,等效原理對三星系統的預測與觀測到的脈衝星周期吻合。
  • 為解釋暗能量,有必要修改廣義相對論的引力理論嗎?
    圖註: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進行了無數次的科學檢驗,使其受到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嚴格的限制。愛因斯坦的第一個解決方案是在一個質量附近的弱場極限,比如太陽;他將這些結果應用到我們的太陽系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可以將這條軌道視為地球(或任何行星)圍繞太陽自由下落,在其自身的參照系中以直線路徑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