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出色地通過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考驗

2020-12-05 DeepTech深科技

1915 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用來描述物質間引力相互作用。廣義相對論首次把引力場解釋成時空的彎曲——大質量物體將宇宙結構扭曲,創造出一口彎曲的「井」,其他物體則會圍繞其運行。

一百多年後,這一理論出色地通過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考驗,等效原理對三星系統的預測與觀測到的脈衝星周期吻合。

廣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中基於相對性原理利用幾何語言描述的引力理論。該理論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人自1907年開始發展,最終在1915年基本完成。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為時空的一種幾何屬性(曲率),而時空的曲率則通過愛因斯坦場方程和處於其中的物質及輻射的能量與動量聯繫在一起。

從廣義相對論得到的部分預言和經典物理中的對應預言非常不同,尤其是有關時間流易、空間幾何、自由落體的運動以及光的傳播等問題,例如引力場內的時間膨脹、光的引力紅移和引力時間延遲效應。

像所有科學理論一樣,廣義相對論也做出了可檢驗的預測。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等效原理」。其基本含義是,在任何一個時空點上都可以選取適當的參考系,使一切物質的運動方程中不再含有引力項,即引力可以局部地消除。

牛頓的理論曾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對物體施加一個力,這個力將提供一個加速度,這個加速度與施加力的大小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推動一輛破舊的汽車它根本不會很快加速,但如果用同樣的力推購物車,你可以很輕易推動它。當考慮施加在物理上的力導致加速時,我們考慮的是物體的「慣性質量」。

而有質量的兩個物體通過重力彼此吸引。如你手中握住一個被地球吸引的物體時,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也取決於物體的質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考慮的是物體的「引力質量」。

那麼,「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有什麼區別嗎?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可以通過實驗測試這一問題:如果慣性質量等於引力質量,那麼所有物體都以同樣的方式落下,無論它們有多大或者它們是由什麼構成的。這就是「等效原理」。

伽利略是最早注意到這一點的科學家,他發現不同物體沿斜面的下滑運動是一樣的, 即引力加速度與物體的組成無關。此外,研究人員已經在地球上多次證實了等效原理,高中物理中自由落體的章節曾介紹過經典的「牛頓管」實驗。另一個著名的驗證實驗則是在月球上完成的:1971 年,「阿波羅」 15 號太空人大衛·斯科特站在月球表面,同時讓一根羽毛和一把錘子自由落體,二者同時落地。而在地球上,由於空氣阻力的關係,錘子會比羽毛先落到地面。

圖 | 牛頓管

但是,等效原理是否也真正適用任何情況,包括物體密度或者質量非常大的極端狀況?這樣的問題給反對引力理論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儘管這樣的人仍然是少數。

三星系統的等效原理

最近,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在極端條件下測試了等效原理:該觀測系統由兩個超級恆星的「屍體」——白矮星,和一顆密度更大的中子星組成。他們的觀察結果可能會讓反相對論人士不再那麼樂觀了。

快速旋轉的中子星被稱為脈衝星,它們從兩極連續不斷地射出輻射。但是只有在這種輻射射向地球時,天文學儀器才能檢測到它們。由於脈衝星的旋轉,每隔一段時間,脈衝星的極點便可以指向地球。

圖 | 脈衝星

研究人員觀察的天文系統編號為 PSR J0337 + 1715,距離地球 4200 光年,位於金牛座方向。該脈衝星每秒旋轉 366 次,與一顆白矮星共軌;這對星體每 1.6 個地球日繞一個共同的質心旋轉一周。這兩個星體同時還在另一顆相距甚遠的白矮星的軌道上運行,運行周期為 327 天。

圖 | PSR J0337 + 1715系統

脈衝星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 1.4 倍,但大小僅相當於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距離中心較近的白矮星質量為太陽的五分之一,體積與地球相當(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 130 萬倍,質量為地球的 33 萬倍!)所以,它們可以構成驗證等效原理的極端條件。根據等效原理,它們應該以同樣的方式被距離中心較遠的那顆白矮星拉動。

研究人員通過監測脈衝星的無線電波發射來跟蹤脈衝星的運動。他們利用荷蘭的 Westerbork 合成射電望遠鏡、西維吉尼亞州的綠岸天文望遠鏡和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整整研究了 6 年。

「自從我們開始觀察以來,我們可以解釋中子星的每一次脈衝,」阿姆斯特丹大學和荷蘭射電天文學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者 Anne Archibald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可以將該脈衝星的位置和去向確定在幾百米之內。這是一個非常準確的軌道」。

如果脈衝星軌道發生畸變,即中子星的路徑與其白矮星伴星的路徑有差異,那就說明等效原理可能出問題了。這種差異會導致研究人員接收到脈衝星輻射的時間與預期稍微不同。

目前,研究人員沒有發現任何這種畸變。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博士生 Nina Gusinskaia 在同一份聲明中肯定地表示:「如果存在差異,這一差異也不會超過百萬分之三。」

引力理論又一次贏了

現在,對於任何反對引力理論的人來說,他們正確的可能性又減小了不少,因為引力理論的替代理論不能與最新的觀測結果相悖。

研究團隊觀測到的結果又將一些引力理論的替代理論進行了排除,其中包括弦理論的一些版本。同時,這一結果證實了目前對引力理論的理解,即,廣義相對論仍然是理解宇宙的合理方式。

「對廣義相對論的驗證有著很長的歷史,」在另一篇發表在《自然》上的論文作者Clifford M. Will 表示,「不同材料對重力的響應如此一致,這是十分獨特的。在愛因斯坦為我們展示的獨特視角中,這一切背後是有原因的:引力並不是通過精細的方式作用在物體的粒子上,而僅僅是影響了時空的幾何形狀。物質的組成遵循時空的普遍路徑,這一路徑是由眾多天體構建出來的。」

我們會發現違背廣義相對論的情況嗎?在某種程度上物理學家們希望如此,因為這些新現象將推動物理學的發展。但一個世紀前已提出的廣義相對論成功至今,已是人類科學史上一項十分偉大的成就。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我們將在本文中介紹愛因斯坦如何通過物理思想的多次突破,創建起相對論特別是廣義相對論的大廈,並指出愛因斯坦是相對論的唯一創建者。1.1 狹義相對論的創建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狹義相對論的創建。1905 年,年僅27 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一文,構建起狹義相對論的大廈。
  •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勝利:一個廣義相對論的世紀!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勝利:一個廣義相對論的世紀!斯隆數字巡天中星系分布的部分地圖,距離70億光年。我們今天觀察到的星系聚類量是重力作用於宇宙時間的標誌,並允許測試廣義相對論是否適用於這些尺度。1915年11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四篇論文- 每篇論文相隔一周,然後是1916年3月的一份總結論文 - 他在論文中提出了他的廣義相對論,並吹響了人類的集體思想。愛因斯坦早期的狹義相對論(1905年)已經足夠令人困惑,因為它與空間和時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這些驗證實驗具體如何做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都由愛因斯坦分別在1905年和1915年提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理論,為基礎物理奠下了堅實的基礎。也都已經被世界各國嚴格驗證很多遍,種種實驗和觀察都驗證了兩大相對論的正確性,今年的「M87黑洞」照片就是有力的證明。大多數人比較熟知廣義相對論,因為今年4月10日公布過第一張M87黑洞照片,讓大眾上了一堂科普課。而狹義相對論所知者並不多。
  • 普朗克研究所:伽瑪射線爆發數據也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在2019年,神奇伽馬射線望遠鏡以非常高的能量探測到了第一個伽瑪射線爆發,是從這樣一個宇宙物體上獲得的最強烈的伽馬輻射。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和神奇伽馬射線望遠鏡的科學家們,通過對伽瑪射線爆發數據的進一步分析,可以確認光速在真空中是恆定的,而不依賴於能量。因此,與許多其他測試一樣,伽瑪射線爆發數據也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該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今天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 宇宙大災難讓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得到精確檢驗
    這是有史以來從這樣一個宇宙物體中獲得的最強的伽馬射線。但是 GRB 的數據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通過進一步的分析,MAGIC 的科學家們現在可以證實光速在真空中是恆定的,而不依賴於能量。因此,和其他許多測試一樣,伽馬射線暴的數據也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這項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牛頓理論解決不了的問題?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重塑了引力理論,解決了牛頓理論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自1905年首次亮相以來,它已經通過了幾十個專門為它設計的實驗檢驗,但物理學家的挑戰其實才剛剛開始。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只是在牛頓的世界裡玩耍。不過,這一切很快就會改變。一些大膽的實驗將使用全新的探測設備和探測手段來研究引力在宇宙中一些最極端的天體周圍是如何起作用的。
  • 科普: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導出
    廣義相對論是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當然也是近代大尺度物理學/宇宙學最偉大的成就。而愛因斯坦場方程則是廣義相對論的最凝練的核心數學表達式,愛因斯坦場方程對很對人來說是非常神聖和神秘的。今天,我們準備寫一篇簡單的科普文章介紹一下愛因斯坦場方程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導語:2015年11月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百年紀念。本文介紹了廣義相對論的起源,從牛頓物理學與電磁學的矛盾到洛倫茲變換,從只適用於慣性系的狹義相對論到可適用於非慣性系的廣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講的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物質與空間、運動與時空之間的精妙聯繫,揭示了萬有引力的本質。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已經顛覆了經典時空觀,但是狹義相對論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只能描述慣性系,無法描述非慣性系。狹義相對論的主要工作完成後,愛因斯坦著手把相對論推廣到非慣性系,在愛因斯坦苦思之時,腦海裡閃過一個想法——電梯思想實驗。
  • 科學家證實光速在真空中是恆定的,廣義相對論再次獲得驗證
    但是伽馬射線暴(GRB)數據還有更多提供:通過進一步分析,MAGIC科學家現在可以確認光速在真空中是恆定的,而不依賴於能量。因此,與許多其他測試一樣,GRB數據也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該研究現已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圖註:MAGIC望遠鏡系統和衛星天文臺觀察到的伽馬射線暴。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再被驗證:時空扭曲質量方式正確
    北京時間7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過去100多年裡,能預測並驗證1910年代實驗範圍之外的科學研究,並且經受了科學家的最新考驗。目前研究人員進行傳統實驗,進一步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通常科學家會觀察宇宙天體扭曲空間結構的程度,從而確定它的質量大小。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觀測值與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結果存在一些差異,觀測值與理論值每個世紀相差43秒,這遠大於觀測誤差,所以必然是理論出了問題。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才得到完美的解釋。
  • 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在史無前例的引力紅移測試中獲勝
    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距離地球100萬光年範圍內最極端的天體物理物體。據估計,它有400萬個太陽質量,是銀河系中最大的黑洞,也是整個星系中僅次於仙女座菌株的第二大黑洞。如果嚴格地探索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那麼這個黑洞周圍的環境就是大自然提供的最佳試驗場。自1995年以來,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裡亞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一直在研究星系中心附近恆星的軌道。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成真,原因是在這裡
    結合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此星系中引力的行為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相符,在星系的尺度上證實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對引力如何起作用進行了解釋。自那以來,廣義相對論通過了一系列在太陽系內的高精度檢驗,但還從沒有在巨大的天文學尺度上對其進行過精確地檢驗。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地球表面上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中基於相對性原理利用幾何語言描述的引力理論。該理論由愛因斯坦自1907年開始發展,最終在1915年基本完成。廣義相對論將經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狹義相對論加以推廣。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為時空的一種幾何曲率屬性,而時空的曲率則通過愛因斯坦場方程和處於其中的物質及輻射的能量與動量聯繫在一起。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手稿原件來滬展出,楊振寧也來參觀了
    今年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人們再次向這位與牛頓比肩的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表達崇敬與紀念。著名的廣義相對論論文手稿原件、科學史上最知名的公式E=mc、愛因斯坦與羅素最後的書信……8月2日,在愛因斯坦唯一到訪過的中國內地城市上海,「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將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向公眾正式開放。
  •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致敬偉大的廣義相對論!
    最新研究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搖擺的脈衝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最新觀測顯示,在距離我們25000光年外的脈衝星正在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搖擺,這種現象立刻在科學界引起了大量關注並為之震撼。因為在一個多世紀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已經預言了這一現象。
  • 100年前的一次日全食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該實驗在100年前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愛因斯坦名揚天下。根據牛頓的物理概念,光沒有質量,因此不會受到重力的影響,所以它應該總是保持直線運動。雖然愛因斯坦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理論並沒有直接與牛頓相悖,但愛因斯坦將引力視為時空扭曲。他假設太陽的重力會使光線彎曲,太陽附近的星星視位置會變化。愛丁頓開始通過在日食期間觀測恆星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
  • S2恆星軌道進動完全吻合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再度勝出
    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關注恆星的運動,這是測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好的場所之一,在這其中,最接近黑洞的S2恆星最特別,其軌道周期約16年。如果根據牛頓對重力場的描述,那麼S2恆星應以橢圓軌道運行,每趟周期都應沿著與上一個軌道完全相同的路徑前進,然而近代數據分析顯示:事實並非如此。相反地,S2恆星如廣義相對論預測那般,軌道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