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運動軌跡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2020-04-16 蛋蛋說科學

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成就在百年來可以說無人可及。但是,因為超前的理論,其相對論自誕生以來一直被質疑。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觀測宇宙的技術越來越先進,不管是尺度還是精度都日漸提高,相對論裡的理論也隨之一點點被所觀測現象證實。


恆星運動軌跡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恆星S2繞人馬座A黑洞公轉軌跡

一顆名為S2的恆星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旋轉。科學家們數十年來對S2運行軌道進行觀察,發現其軌道並非一個固定的橢圓,而是像一個螺旋圖像一樣規律變動,這一現象被稱為Schwarzschild進動,從而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預測。

這是首次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探測到Schwarzschild進動,證明即使在最極端的引力環境中來觀察天體運行軌跡,相對論預測仍是正確的。

廣義相對論方程可以用來精確的預測天體運行軌道的變化,而方程計算結果與數十年來科學家對S2的觀察結果非常吻合。


恆星運動軌跡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德國天體物理學家雷因哈德·根澤爾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一個物體圍繞另一個物體的束縛軌道並不像牛頓引力那樣是閉合的,而是在運動平面上前進的過程。這一理論曾經在水星圍繞太陽的軌道上得到證實,也是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證據。一百年後的今天,在銀河系的中心,我們發現了同樣的廣義相對論效應。」

S2繞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A)的公轉周期為16年。它是銀河系中心最接近黑洞的恆星之一,與黑洞的距離只有太陽到海王星距離的四倍多。這個距離在我們太陽系中,似乎非常遙遠,但是放到人馬座A黑洞這樣的巨無霸周圍,確實近的驚人。黑洞的引力作用使得S2公轉速度非常快甚至達到光速的3%左右。

1992年以來,科學家對S2持續觀察,在2018年和2019年,就曾根據數據推斷廣義相對論的正確,而這次重力協作組織總結了從1992年至2019年底的330多個觀測數據從而得出S2公轉軌道Schwarzschild進動與廣義相對論預測相符的結論。同時也完全掩蓋了曾經對此發表的各種結論的光芒。


恆星運動軌跡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科學家們不僅僅只是發現了S2進動與廣義相對論吻合,通過觀測,證據表明人馬座A黑洞的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400萬倍,而通過相對論方程計算,人馬座A黑洞的質量同樣與之吻合。由此,還可以精準推出人馬座A周圍微小黑洞存在的可能以及暗物質是否存在等等,這對於理解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大意義。

這項研究被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

廣袤的宇宙中存在太多的神秘,而我們人類卻只有聽、視、嗅、味、觸這五種方式來對其感知,且這些感知範圍對宇宙存在來說還都很狹窄。對宇宙觀察越深,越發現人來的渺小,期待科學的力量給我們帶來更廣泛的方式來認識宇宙,接觸宇宙,開發宇宙。

相關焦點

  • 廣義相對論又被證實!恆星的運行與愛因斯坦的預測不謀而合
    一顆恆星正繞著銀河系的黑洞運轉並精確的按照愛因斯坦的預測移動。舉個例子吧,三十年前,天文學家們曾經觀測過人馬座a星附近的一個星體的運行方式,研究其是否符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歐洲南方天文臺用巨型天文望遠鏡在近期的觀測裡證實,這顆星體的運行軌跡是蓮座形狀的,而這再一次驗證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對的。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成真,原因是在這裡
    結合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此星系中引力的行為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相符,在星系的尺度上證實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對引力如何起作用進行了解釋。自那以來,廣義相對論通過了一系列在太陽系內的高精度檢驗,但還從沒有在巨大的天文學尺度上對其進行過精確地檢驗。
  • 愛因斯坦又對了!恆星繞銀河系黑洞的運動,符合廣義相對論的預測
    用ESO的超大望遠鏡(VLT)進行的觀測首次揭示了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恆星運動。正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那樣,它的軌道是玫瑰花形的,不像牛頓引力理論所預測的是橢圓狀。這是科學家們經過近30年來日益精確地測量,才終於揭開了隱藏在銀河系中心的龐然大物的神秘面紗。
  • S2恆星軌道進動完全吻合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再度勝出
    圍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運轉的S2恆星,是天文學家最喜歡拿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研究對象;經過近30年監測,現在一篇新研究發現S2恆星軌道發生微小變化,並且該運動與愛因斯坦的理論完全吻合。在銀河系的中心,有數百顆恆星都圍繞著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運行。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關注恆星的運動,這是測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好的場所之一,在這其中,最接近黑洞的S2恆星最特別,其軌道周期約16年。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非常成功,它解釋了為什麼蘋果會落地,為什麼地球會繞著太陽旋轉,甚至還能預言此前尚未發現的海王星的存在。但到了19世紀,天文學家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存在缺陷。行星在繞著太陽運動過程中,每一圈的近日點其實都是不一樣的,這種現象被稱為近日點進動。越靠近太陽的行星,近日點進動值越大,水星近日點具有最大的進動值。
  • 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恆星舞動: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一顆恆星被發現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跳舞,它的軌道被發現形狀不像橢圓,而是像一個玫瑰花結,正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預測的那樣。S2星每16年繞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運行一周,距離太陽26,000光年。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場方程表示「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運動方程則表示「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愛因斯坦初建廣義相對論時,認為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方程有兩個:場方程(1)和運動方程(2)。後來,愛因斯坦和蘇聯的福克分別證明,從場方程可以推出運動方程,因此,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方程只有一個——場方程(1)。
  • 廣義相對論再次被驗證!黑洞周圍恆星上演「玫瑰舞」
    來源:新浪科技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觀測到這顆恆星,發現該恆星的運行軌跡猶如玫瑰花結。廣義相對論認為宇宙空間、時間和引力存在相互作用,並且像黑洞這樣大質量天體能夠扭曲其周圍的空間,影響周圍恆星的運行軌跡。
  • 廣義相對論在當時幾乎無人能懂,後來是如何得到了世人的認可?
    愛因斯坦作為一名科學巨匠被很多人所崇拜,他在1905年連續發表了5篇論文,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並創立了狹義相對論,之後也因他發現的光電效應獲得諾貝爾獎,而眾人對愛因斯坦崇拜的原因可能並不是因為他發現了光電效應,可是他在「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觀。在1916年,愛因斯坦在《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從而創立了「廣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如何理解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用幾個字來表達:「時空告訴物質是如何運動的;物質告訴時空是如何彎曲的。」但是,物理學家約翰·惠勒的這一簡短描述隱藏了一個更為複雜、更深刻的真理。除了量子理論,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即:引力理論和關於行星、星系和整個宇宙的理論。它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延伸,但在此期間,愛因斯坦整整花了10年的時間。
  • 顛覆物理世界的廣義相對論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像地球這樣的行星並非是由於受到被稱為「引力」的力而沿著彎曲的軌道運動的,相反,它只是沿著彎曲空間中最接近於直線路徑的軌跡運動。只不過這個軌跡在「四維時空」中是一條直線的路徑,但在三維空間中看起來是一條彎曲的路徑而已。這就好比一架在峰巒起伏、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空飛行的飛機,雖然它沿著「三維時空」中的直線飛,但它在二維地面上的影子卻是沿著一條彎曲的路徑運動。
  • 幾句話通俗解釋廣義相對論,它的預言以及所面臨的問題
    基於等效原理以及廣義相對性原理,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本質上,這個理論是一個引力理論。不同於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在廣義相對論看來,引力是物體彎曲時空產生的一種幾何效應。基本上,在宇宙尺度領域,廣義相對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理論,能夠很好地解釋各種天文觀測結果,並對一些現象做出預言。 在廣義相對論誕生之前,天文學家發現水星近日點存在反常的進動現象,實際觀測值比理論值更大。在廣義相對論創立不久後,愛因斯坦利用他的理論成功地解釋了這個反常現象。
  • 100年前的一次日全食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該實驗在100年前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使愛因斯坦名揚天下。根據牛頓的物理概念,光沒有質量,因此不會受到重力的影響,所以它應該總是保持直線運動。雖然愛因斯坦1915年的廣義相對論理論並沒有直接與牛頓相悖,但愛因斯坦將引力視為時空扭曲。他假設太陽的重力會使光線彎曲,太陽附近的星星視位置會變化。愛丁頓開始通過在日食期間觀測恆星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
  • 時空扭曲星系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關鍵部分
    1918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大型物體的旋轉會扭曲其附近的空間和時間,從而使時空連續體發生扭曲,這種現象被稱為「框架拖曳」。現在,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能夠在雙星系統中測量這種影響,揭示出恆星尾隨時空的令人震驚的偏差。
  • 恆星繞黑洞「起舞」畫「花」 再次印證廣義相對論
    4月16日,歐洲南方天文臺宣布,經過27年的努力,人類首次繪製出了一顆恆星繞著銀河系中心"黑洞"運動的軌跡圖。而這張軌跡圖也再次印證了,愛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距離太陽兩萬六千光年的銀河系中心,一顆名為S2的恆星,大膽地繞著中間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旋轉"起舞"。
  • 廣義相對論最後預言──重力波──終被證實
    愛因斯坦在100 年前發表的廣義相對論的所有預測,終於全部被天文觀測證實。研究人員說,他們檢測到兩個大約相等於太陽體積30倍的黑洞,在距離地球13億光年的位置碰撞後所產生的重力波。理論簡介愛因斯坦在1916 年正式發表廣義相對論,至今剛好100 周年。 廣義相對論徹底推翻牛頓重力理論,把重力和加速度統一。當時空被物質或能量所扭曲,就會產生所謂的重力。重力原來非「力」,而是時空結構和質能互動的結果。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
  • 在銀河系中心超大黑洞周圍「跳舞」的恆星驗證了愛因斯坦的理論
    它巨大的引力俘獲恆星,讓它們在其周圍的軌道上旋轉。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觀察這個區域內的一顆特定恆星,而新的研究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對引力的理論。 在周四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首次揭示了一顆圍繞著人馬座A*"跳舞 "的恆星S2,其移動方式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測的一樣。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講的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物質與空間、運動與時空之間的精妙聯繫,揭示了萬有引力的本質。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已經顛覆了經典時空觀,但是狹義相對論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只能描述慣性系,無法描述非慣性系。狹義相對論的主要工作完成後,愛因斯坦著手把相對論推廣到非慣性系,在愛因斯坦苦思之時,腦海裡閃過一個想法——電梯思想實驗。
  • 引力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在銀河系中心巨大黑洞附近的預測
    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的偉大!昨天7月25日科學家宣布在火星發現液態水湖,引起廣大網友們紛紛熱議,可謂各種美好的想像都有浮現,今天「博科園」要跟大家分享的最新證明是百年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你有耳聞吧?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型望遠鏡(VLT)首次觀測到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廣義相對論效應,即當一顆恆星經過人馬座a *(銀河系中心一個巨大黑洞)的強引力場時的運動。
  • 給最美的廣義相對論找找「茬」
    他們一直在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進行檢驗。愛因斯坦在整整100年前第一次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它解釋了引力是什麼。科學家們一直沒有發現它存在任何不足之處,但卻仍在調查根據它做出的預測,精確到第n位小數。在該理論100周年之際,科學家會做一些特別嚴格的驗證。也許會有人發現這座非凡數學大廈的第一個微小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