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揭示了脈衝星的新特徵

2020-08-28 沛錦看太陽

終於,科學家們號上了「脈衝星」的脈

恆星發展到最後變成帶有高速自旋的死星,這種星被稱為是脈衝星。通常情況下脈衝星都具有很強的磁場,在磁場的兩極,也就是磁場最強的地方,產生迴旋同步輻射,這個輻射的波段在無線電波段。脈衝星在自旋的時候兩極產生的輻射也會跟著自旋一起改變空間指向,就像一個旋轉的燈塔一樣。所以在地球上觀測,脈衝星的能流就是一閃一閃的周期性的變化,有周期性的脈衝,因此得名脈衝星。

幾天前,天文學家現使用數十年的觀測資料繪製了一個脈衝星的輻射路徑結構。這項成果發表在9月6日的「 科學(Science)」雜誌上。根據文章中的敘述,這項技術依賴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並同時重申廣義相對論理論是正確的,是可以被觀測驗證的。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Victoria Kaspi評論這項工作 —— 研究結果使研究人員能夠「以全新的方式觀察脈衝星的光束」。

脈衝星是一種中子星,是恆星爆炸時留下緻密的殘餘物。強大的磁場引導來自脈衝星的無線電波向外引導。通常情況下,這些光束以固定的角度照向地球,所以傳統情況下我們觀測脈衝星的時候僅僅可以在旋轉時僅通過光束瞥見一個切片 -—— 就像通過一個狹縫觀察燈塔的信號一樣,只能看到燈塔一閃一閃。

但這個新的工作裡的脈衝星(PSR J1906 + 0746),跟以前的脈衝星是不一樣的:它是一個雙星的一部分,這個脈衝星和另一顆中子星一起運行,離地球約20000光年(SN:12/18/15)。根據廣義相對論,如果一個脈衝星自旋的方向和軌道的法向平面不對齊的話 - 這就是脈衝星將會進動的。這意味著脈衝星旋轉的軸的指向是在一直變化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長時間觀測這個脈衝星,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脈衝星的多個方向的情況。

下圖是原文中的一張圖:

描述了脈衝星指向隨著年份的變化。

德國波恩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研究所的Gregory Desvignes也對這項工作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有關輻射傳播結構的許多事情,」

Desvignes及其同事監測了光束的強度和偏振,以及構成它的電磁波擺動的方向。極化證實了一個有關脈衝星幾何學及其磁場的50年前的理論。在愛因斯坦的勝利中,脈衝星以每年約2.2度的速度進行 - 與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一致。

哈哈哈哈哈,愛因斯坦又又又一次對了,不可思議吧(他就沒錯過)

參考文獻:

G. Desvignes et al. Radio emission from a pulsar’s magnetic pole revealed by general relativity. Science. Vol. 365, September 6, 2019, p. 1013. doi:10.1126/science.aav7272.

相關焦點

  • 事實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致敬偉大的廣義相對論!
    最新研究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搖擺的脈衝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最新觀測顯示,在距離我們25000光年外的脈衝星正在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搖擺,這種現象立刻在科學界引起了大量關注並為之震撼。因為在一個多世紀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已經預言了這一現象。
  • 時空扭曲星系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關鍵部分
    1918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大型物體的旋轉會扭曲其附近的空間和時間,從而使時空連續體發生扭曲,這種現象被稱為「框架拖曳」。現在,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能夠在雙星系統中測量這種影響,揭示出恆星尾隨時空的令人震驚的偏差。
  •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勝利:一個廣義相對論的世紀!
    我們今天觀察到的星系聚類量是重力作用於宇宙時間的標誌,並允許測試廣義相對論是否適用於這些尺度。1915年11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四篇論文- 每篇論文相隔一周,然後是1916年3月的一份總結論文 - 他在論文中提出了他的廣義相對論,並吹響了人類的集體思想。愛因斯坦早期的狹義相對論(1905年)已經足夠令人困惑,因為它與空間和時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給最美的廣義相對論找找「茬」
    他們一直在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進行檢驗。愛因斯坦在整整100年前第一次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它解釋了引力是什麼。科學家們一直沒有發現它存在任何不足之處,但卻仍在調查根據它做出的預測,精確到第n位小數。在該理論100周年之際,科學家會做一些特別嚴格的驗證。也許會有人發現這座非凡數學大廈的第一個微小缺陷。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牛頓理論解決不了的問題?
    脈衝星極其緻密,一顆質量與太陽相當的脈衝星的體積只相當於一個直徑10千米左右的球體。迄今,對廣義相對論最知名的檢驗之一便來自一對被稱為PSR B1913+16的脈衝星。也被稱為赫爾斯-泰勒雙脈衝星,以它們的發現者是拉塞爾·赫爾斯(Russell Hulse)和約瑟夫·泰勒(Joseph Taylor)命名。因為這項發現,他們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出色地通過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考驗
    1915 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用來描述物質間引力相互作用。廣義相對論首次把引力場解釋成時空的彎曲——大質量物體將宇宙結構扭曲,創造出一口彎曲的「井」,其他物體則會圍繞其運行。一百多年後,這一理論出色地通過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考驗,等效原理對三星系統的預測與觀測到的脈衝星周期吻合。
  • 檢驗廣義相對論,還要經歷「三重門」?
    作為關於時空的理論,廣義相對論自然也沒有「免檢合格」的權利。雖然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它在各種挑戰面前屹立不倒,但對它的檢驗還會持續下去。尤其考慮到過去的檢驗都是在弱引力場中開展的,科學家期望未來能在中子星、黑洞等天體附近的強引力場中一試它的對錯。屆時,這個一世紀前愛因斯坦靠一張紙、一支筆搞出來的理論,將遭受更加嚴格的審查。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也只有他看清了新理論的本質,認識到相對論實際上是一個時空理論。洛倫茲起初反對愛因斯坦的理論,為了區分自己的理論與愛因斯坦的理論,他給愛因斯坦的理論起名為「相對論」。不過,後來洛倫茲還是承認並接受了相對論。龐加萊則至死也沒有承認相對論,他對愛因斯坦的評價也不算高,這可能與他去世較早,沒有來得及深入思考相對論有關。
  • 引力波來自於廣義相對論,但卻可能揭示世界的量子本質
    引力波會揭示現實世界的量子本質 圖源:NASA/索諾馬州立大學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這個關於引力的理論認為時空的結構會被物質和能量的存在所彎曲——所預言的一種現象就是引力波現象:宇宙中加速運動的質量體會通過宇宙的結構本身向四周傳播「漣漪」。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地球表面上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中基於相對性原理利用幾何語言描述的引力理論。該理論由愛因斯坦自1907年開始發展,最終在1915年基本完成。廣義相對論將經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狹義相對論加以推廣。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被描述為時空的一種幾何曲率屬性,而時空的曲率則通過愛因斯坦場方程和處於其中的物質及輻射的能量與動量聯繫在一起。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講的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物質與空間、運動與時空之間的精妙聯繫,揭示了萬有引力的本質。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已經顛覆了經典時空觀,但是狹義相對論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只能描述慣性系,無法描述非慣性系。狹義相對論的主要工作完成後,愛因斯坦著手把相對論推廣到非慣性系,在愛因斯坦苦思之時,腦海裡閃過一個想法——電梯思想實驗。
  • 愛因斯坦啊,你為何總是正確的?新觀測結果再次證明了廣義相對論
    在人類科學史上,相對論無疑是最值得人們稱道的科學成就。在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就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直到今天,我們仍然還在試圖證明其中的理論,並且,每一次都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去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公布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正式「發現」了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推導出來的這種天體,讓它從理論變成了實際,證明了愛因斯坦的正確性。
  • 愛因斯坦又對了!恆星繞銀河系黑洞的運動,符合廣義相對論的預測
    用ESO的超大望遠鏡(VLT)進行的觀測首次揭示了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運行的恆星運動。正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那樣,它的軌道是玫瑰花形的,不像牛頓引力理論所預測的是橢圓狀。這是科學家們經過近30年來日益精確地測量,才終於揭開了隱藏在銀河系中心的龐然大物的神秘面紗。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是否適用於所有類型物質中?
    隨著他的著名的,有時可怕的思想實驗幫助愛因斯坦來到了1907年,檢查什麼失重但真正含義是:在從一個人不能感覺到它的重量的屋頂墜落。他真的擺脫了他的體重。正是當「重」重力最明顯地起作用時,你感覺不到它。後來他稱這種知識為「他生命中最快樂的想法」。因為它使他了解了他的廣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引力根本不是一種力量。但那她又是什麼?
  •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這些驗證實驗具體如何做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都由愛因斯坦分別在1905年和1915年提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理論,為基礎物理奠下了堅實的基礎。也都已經被世界各國嚴格驗證很多遍,種種實驗和觀察都驗證了兩大相對論的正確性,今年的「M87黑洞」照片就是有力的證明。大多數人比較熟知廣義相對論,因為今年4月10日公布過第一張M87黑洞照片,讓大眾上了一堂科普課。而狹義相對論所知者並不多。
  • 愛因斯坦又對啦!科學家證明:相對論「自由落體普適性」正確!
    來自一項國際科學家合作研究記錄了迄今為止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基石之一「自由落體普適性」的最準確確認。這項新的研究表明,該理論適用於中子星等強大引力天體。使用射電望遠鏡,科學家可以非常準確地觀測到脈衝星(一種中子星)產生的信號,並測試愛因斯坦引力理論對這些極端天體的有效性。
  • 再一次驗證廣義相對論正確性,天體物理學家觀測到恆星拖曳時空
    天體物理學家說,該事件再一次驗證廣義相對論是正確行。圖註:該插圖是位於澳大利亞的帕克電波望遠鏡(Parkes radio telescope)觀測到的脈衝星白矮星雙星系統。物理學家們花了大量時間試圖反駁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觀點,但每一次新的嘗試都在不斷地證明理論的正確性。這一最新發現,即「參考系拖拽」的證據,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
  •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時空觀
    愛因斯坦最大的貢獻是在牛頓萬有引力基礎之上把空間與時間聯繫起來,認為其不可分割,並稱為四維時空,從而建立了廣義相對論。大質量物體比如地球、太陽、星系,都會因為自身龐大的重量把周圍平滑時空彎曲。而當物體在彎曲的大質量空間運動的時候,比如地球圍繞太陽、衛星圍繞地球運動的時候,由於空間彎曲,直線運動就變成彎曲運動,這就是萬有引力基礎上的相對論時空彎曲。同時愛因斯坦相對論預言了光在太陽等大質量天體下的彎曲,運動的物體壽命延長等,這些都獲得了驚人的驗證。愛因斯坦預言任何物體周圍都存在引力場,而引力場存在於彎曲的時空裡。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基於空間的「彎曲」能力來解釋引力,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將引力與時空的幾何變化聯繫起來了。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廣義相對論(GRT),即這個「特殊」理論誕生十年之後,應用光速,並假設物理定律在任何給定的參照系中保持不變。
  • 顛覆物理世界的廣義相對論
    按照廣義相對論,在強引力場中的時鐘會變慢,因此從恆星表面射到地球上的光線,其光譜線會發生紅移。1925年,美國威爾遜山天文臺的亞當斯觀測了天狼星的伴星天狼星B並記錄下它發出的譜線,最終得到的數據與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基本相符。最後一個是雷達回波延遲。前面提到,光線經過大質量物體附近會彎曲,這種彎曲可以看成是一種折射,相當於光速減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