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統一的合力探索和研究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2020-12-05 小宇宙科學哲學

摘 要

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造成的引力場中試驗粒子的相對運動的能量和動量到底來自哪裡,或者說引力場中試驗粒子的相對運動的合力來自哪裡。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指出引力是萬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兩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只與它們本身的質量和距離有關,而與物體所在空間的性質、是否受到其他外力等因素無關,通常情況下萬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質量巨大的星體間或其附近空間才有意義。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引力是時空彎曲導致的,也就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其實是一種時空曲率,只有物質的密度ρ被當成引力場的源,並考慮一個連續分布的能量和動量,才能產生時空曲率,或者說時空曲率是由物質的能量和物質的密度共同產生的。實質上空間任何物體或者物質的運動,都是由物體或者物質所受合力作用條件下而產生運動的,也就是物體或者物質運動軌跡是在合力作用下形成的。既然引力是其餘所有力的合力表現,那麼就不存在引力子,當然也就無法將引力與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在規範場中進行統一,所以大統一理論中不包括或不存在引力。現根據粒子本身具有的磁極特性,將試驗粒子放大,排除和忽略其他外力的影響,採用相對等效的實驗模型進行實驗,從而發現磁現象做功也是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統一的能量和動量的客觀實際來源之一,也就是說磁力是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中引力的合力之一,而且是合力客觀來源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實驗的方式使星球的自轉和公轉得以驗證。

關鍵詞:萬有引力;時空曲率;磁現象做功;合力

PACS: 47.65.Cb(Magneticfluids and ferrofluids)

85.90.+h(Other topics in electronic and magneticdevicesandmicroelectronics)

1 引 言

牛頓的萬有引力[1]和愛因斯坦的時空曲率造成的引力場[2]都認為引力是物質的質量所引起的,雖然愛因斯坦提到了能量—動量張量,但在引力場方程中卻只有物質的密度是變量,其餘量都是定量,也就是能量和動量已經事先假定好了。即使按照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物質的質量只有在被激發的條件下才會具有能量,或者說物質的質量沒有被激發前是不具有能量的,於是我們要問,引力中的能量和動量到底來自哪裡?這裡就需要從物質的其它特性上著手分析考慮。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按照安培分子電流假說:在原子、分子等物質微粒的內部存在著一種環形電流—分子電流,分子電流使每個物質微粒都成為微小的磁體,分子電流的兩側相當於兩個磁極,它使人們認識到磁體的磁場和電流的磁場一樣,都是由電荷的運動產生的。然而磁體和磁體間、磁體和通電導體間、通電導體和通電導體間的力的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的。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指出引力是萬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兩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只與它們本身的質量和距離有關,而與物體所在空間的性質、是否受到其他外力等因素無關,通常情況下萬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質量巨大的星體間或其附近空間才有意義,這樣一方面指出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是萬有引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指出星體間的引力與是否受到其他外力等因素無關,這是完全矛盾的。因為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本身就是受到兩者間合力的影響,如果只有引力作用,行星和太陽之間只會靠近,不可能遠離,而實際上行星在遠離和逃逸太陽。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引力是時空彎曲導致的,也就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其實是一種時空曲率,只有物質的密度ρ被當成引力場的源,並考慮一個連續分布的能量和動量,才能產生時空曲率,或者說時空曲率是由物質的能量和物質的密度共同產生的。實質上空間任何物體或者物質的運動,都是由物體或者物質所受合力作用條件下而產生運動的,也就是物體或者物質運動軌跡是在合力作用下形成的。就拿行星圍繞太陽公轉來說,由於太陽和行星都具有磁場,星際空間分布著電磁場,必然會受到電場力和磁場力的影響,而且電場力和磁場力是變化的,有時候表現為引力,有時候表現為斥力,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會受到向心力的影響,太陽內部的帶電粒子是通過太陽風吹散到行星際空間的,當然也會受到太陽風的影響等等。根據以上問題以及星際天體所具有的磁場特性,進行深入挖掘和研究,目的是發現引力的能量和動量的客觀實際來源。從而發現磁現象做功也是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統一的能量和動量的客觀實際來源之一,也就是說磁場力是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中引力的合力之一,而且是合力客觀來源的主要表現形式。

2 磁現象做功模型

2.1 理論模型

根據磁現象的電本質,按照相對等效原理搭建理論實驗模型,將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中的試驗粒子進行放大,即把物質微粒所具有的磁極特性放大,排除和忽略其他外力的影響,模擬超大質量的天體所具有的磁場特性進行實驗,從而驗證引力產生和存在的具體原因。

2.2 實 驗

實驗人:盧山 實驗助手:赤壁市一中實驗班高三(4)盧婷

目的:觀察磁磁驅動,即磁體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影響。

器材:蹄形磁鐵一個、支架一個、大小相同的圓磁珠兩個、軌道線兩根等。

操作:1.按圖安裝,擺放實驗器材。(如圖1)

圖1實驗器材的安裝和操作

2.轉動磁鐵,觀察圓磁珠的運動狀態。(如圖1)

3 實驗系統及現象描述

圓磁珠隨磁鐵的轉動而轉動,並緩慢圍繞磁鐵作不規則的圓周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方向與轉動的磁鐵同向。當停止轉動磁鐵以後,圓磁珠隨磁鐵的靜止而靜止。圓磁珠轉動時指南針不受影響,說明圓磁珠轉動磁場與轉動軸平行;圓磁珠轉動時指南針受影響轉動,說明圓磁珠轉動磁場與轉動軸垂直。(如圖2)

圖2圓磁珠在轉動時指南針的方向

4 討論部分

既然引力是其餘所有力的合力表現,那麼就不存在引力子,當然也就無法將引力與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在規範場中進行統一,所以大統一理論中不包括或不存在引力。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F=GMm/r用於地球上的物體,物體受力包括地球的向心力F=mωR和重力F=mg的合力,如果要將所有力都考慮到,還包括地球大氣壓力和地球的電磁場力等。牛頓的引力理論中場方程就是泊松方程△U=-4πGρ[3],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時空曲率的引力場方程△U=-1/2kρc4[4]。這兩組場方程實際上是將所有的合力規範在統一的場中導入公式,然後進行計算,這個統一的場就是引力場,但牛頓與愛因斯坦的引力場由於選定坐標系和等效原理的不同,引力場方程也有所不同。

5 結 論

實驗採取相對等效原理,所驗證的是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造成的引力場中的引力實際就是磁場力,圓磁珠的運動來源於磁現象做功,是由於磁鐵的轉動才會引起圓磁珠的自轉和公轉。或者說具有強磁場星球的轉動,會引起強磁場涵蓋範圍內的具有固有弱磁場的星球的自轉和公轉。使星球的自轉和公轉能夠通過具體實驗得以驗證。從而為修正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在以後的天體運行中提出切實可行的思路,也為今後航空航天的發展提供新的方法途徑。

參考文獻

[1] Abramowitz M,Stegun I.1972.Handbook of Mathematical Functions.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Inc.

[2] Relativistic Celestial Mechanics and Astrometry[麥可.索菲 韓文標編著]49頁

[3] Relativistic Celestial Mechanics and Astrometry[麥可.索菲 韓文標編著]25頁

[4] Relativistic Celestial Mechanics and Astrometry[麥可.索菲 韓文標編著]51頁

相關焦點

  • 引力是時空性質,不是由時空曲率產生的!
    愛因斯坦說:「物質分布不不均,引起時空曲率,時空曲率是引力的源泉。」而且他形象的用彈球在絲網上的狀態來比喻。 我認為問題恰恰出現在這裡裡。廣義相對論是以廣義相對性原理和等效原理建立的,這兩個「基本出發點」都沒有錯。而愛因斯坦發現廣義相對論必須用到彎曲時空。所以很自然的他將引力的本質歸結於時空曲率。
  • 萬有引力的本質就是質量對周圍時空扭曲導致的漩渦和陷阱
    萬有引力的本質是質量對周邊時空的擾動,這種擾動是把周邊的時空進行彎曲。曲率與質量成正比,影響範圍與距離成反比。也就是說,質量越大的物體,對自己周邊的時空造成的曲率越大,小質量物體經過大質量物體身邊時,就會受到這種曲率的影響,順著曲率的漩渦往下掉,最終掉到大質量物體的身上。這種時空曲率從宏觀上表現出來的現象是引力,看起來是兩個物體相互吸引。
  • 萬有引力是怎樣產生的?
    內容來源:(科普中國) 提起萬有引力,人們總會想起牛頓和蘋果樹的故事。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是人類科學史上一個很大的進步,它既解釋了原來無法解釋的很多物理現象,又打開了更多未知領域的大門。萬有引力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
  • 宇宙選擇原理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主觀和客觀是對立的統一。客觀是不依賴於主觀而獨立存在的,主觀能動地反映客觀,並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或阻礙作用。客觀選擇是主觀選擇的基礎,主觀選擇是客觀選擇的延伸,主觀選擇必須在客觀選擇的作用和條件下進行。如人類為了使交通有條不紊的進行,減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根據道路狀況和方位等自然環境條件而制定了交通秩序和規則。
  • 萬有引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嗎?
    萬有引力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才涉及萬有引力的本質,這是哲學回答的為什麼,而不是科學要回答的只能如此,並有數理分析,計算公式輔助論證。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一、宇宙為什麼需要萬有引力?沒有萬有引力就沒有時空,就沒有宇宙的生命,所以,運動與萬有引力是一對平衡力,二者的平衡維持著宇宙的生命。這是宇宙需要萬有引力的本質,而不是牛頓與愛因斯坦反映的科學現象。二、萬有引力與時空彎曲的關係假如沒有萬有引力,物質的運動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四散而去。
  • 也是英國的一場疫情,讓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統一了宇宙運動規律
    這一天,牛頓正在自家的蘋果莊園閒坐,欣賞著蘋果樹在秋季裡展現成熟的果實,默默思索著數學裡的微積分、自然界裡光的秘密、物理學和天體運動的秘密……這時,一顆蘋果砸到了正在沉思的牛頓的頭上,將牛頓從遙遠的思緒拉回到了現實。他撿起這隻通紅的大蘋果,腦海裡浮現出一個個奇怪的念頭:為什麼蘋果熟了只會向下落?不會向天上飛?是什麼力量在吸引它?難道是地球?
  • 引力來自空間和時間的曲率,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
    ,即扭曲的時空結構。即引力來自空間和時間的曲率,太陽和地球等天體改變了這種幾何結構。一顆快速旋轉的白矮星,就像PSRJ1141-6545中的那顆,扭曲時空的力量是地球1億倍!在這樣一顆白矮星軌道上運行的脈衝星,為在新的極端相對論狀態下,探索愛因斯坦的理論提供了一個獨特機會。
  • 解讀引力理論發展史: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
    >想必大家對萬有引力理論再熟悉不過了。布魯諾之死,1600年和布魯諾同時期的還有一個佔星師,這就是第谷,他夜觀天象,天天研究天體們的運動。得出了大量的天體運動數據。萬有引力公式為了讓萬有引力的力和牛頓第二定律的F=ma統一起來,就需要一個引力常數。後來卡文迪許通過扭秤實驗精確的測量出來了引力常數G,這樣萬有引力公式就完美了。有了常數G,人類終於計算出來了地球的質量。
  • 引力和時間、空間曲率有關,再次證明愛因斯坦的正確性
    ,也就是扭曲的時空結構。,雖然牛頓知道萬物都會產生這種力,即便兩個物體相隔無限遠也仍舊會受萬有引力的作用,但是牛頓卻無從得知,為什麼會產生引力,作為高中物理必學的萬有引力定律,顯然學完後的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引力,所以這更加凸顯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高明之處,即引力來自空間和時間的曲率。
  • 引力和時間、空間曲率有關,再次證明愛因斯坦的正確性!
    雖說我們可以將這張紙彎成圓柱形、圓錐形,甚至捲成更為複雜的形狀,但是畫在這張紙上的三角形的三個角之和,必然會永遠保持等於兩個直角的狀態,令人詫異的是當一個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追蹤一對奇異恆星軌道近20年後,終於顯示出令人興奮的新證據,它甚至證明了天體旋轉是如何扭曲空間和時間的,也就是扭曲的時空結構。
  • 同樣是解釋「引力現象」,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有什麼區別?
    萬有引力 說起萬有引力,我們知道,這是由牛頓提出來的。牛頓認為,萬物都有彼此吸引的力,也就是萬有引力。而且這個引力和物質的質量成正比,和物質間距的平方成反比。這也是我們高中的時候學習的內容。
  • 關於「引力」的終極探索
    牛頓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思考,認為重力不僅僅是行星和恆星之間的作用力,有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吸引力。他認為物質之間相互吸引,相互吸引力不但適用於碩大的天體之間,而且適用於各種體積的物體之間。蘋果落地、雨滴降落和行星沿著軌道圍繞太陽運行都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 學者:行星圍繞太陽的運動是慣性 不需要萬有引力
    人們稱它為萬有引力,牛頓認為它幾乎無處不在,愛因斯坦卻認為它並不存在。那麼——  蘋果因為引力落地? 這會不會是錯覺時空彎曲與光線的引力偏折。(圖片來源: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徐 玢  從牛頓時代開始,引力便出現在科學研究的各種場合。而最近,它幫助人類「看」到了銀河系外的行星。
  • 引力理論發展簡史: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
    布魯諾之死,1600年和布魯諾同時期的還有一個佔星師,這就是第谷,他夜觀天象,天天研究天體們的運動。得出了大量的天體運動數據。萬有引力公式為了讓萬有引力的力和牛頓第二定律的F=ma統一起來,就需要一個引力常數。後來卡文迪許通過扭秤實驗精確的測量出來了引力常數G,這樣萬有引力公式就完美了。有了常數G,人類終於計算出來了地球的質量。
  • 有人認為科學沒解決的大統一理論,哲學上可能解決,大家怎麼看?
    比如植物學是研究植物結構和如何生長的,在生長過程中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植物的生存和生長;而哲學會通過任何植物都有一個種子發芽、長大、成熟、老去的過程這種現象,得出生命有一個出生、成長、成熟、衰亡的過程;再通過其他的動植物科學研究成果,總結出所有的生命都有一個誕生、成長、成熟、衰亡的過程;再通過萬事萬物科學研究成果,得出萬事萬物都有一個誕生、成長、成熟、衰亡的過程。
  • 萬有引力的特立獨行——物理大一統的障礙
    萬有引力定律和廣義相對論對引力的解釋,本質上是對同一事物的兩種描述而已,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適用範圍之分——牛頓力學的描述形式簡單,但只在弱引力場中生效,廣義相對論的描述比較複雜,適用於所有場合。可以這麼說,一般的引力問題用萬有引力定律解決,少數疑難雜症用廣義相對論解決。
  • 高維時空的演繹(13)探索宇宙
    科學的發展將人類對於宇宙、世界、生命、精神、意識、認識的哲學思考、探索開啟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已經跨界衝擊了傳統哲學領域的研究範疇,啟動了新的思想範式,必將導致哲學領域發生根本的範式轉換過程。目前研究宇宙的新的範式隨著現代科學的迅猛發展,正在形成,並逐步導致哲學的範式轉換,顯示出強勁的力量。 2、科學對於物理現象的探索 古典物理學中,牛頓發現了物體之間的存在、運動、相互作用的規律性內容,而寫成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開創了物理研究的方式和物理學的範式。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說白了,就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比萬有引力定律站得更高,指導意義更深遠。但牛頓的萬有引力這個基礎打得很牢很穩,至今依然閃爍著灼灼光芒。萬有引力是迄今人類發現最基本的四種力中的一種力,也是最早發現的一種力。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堅持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致、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哲學理論的實踐性和方法論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於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個基本特點。為了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一切舊哲學的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並反覆聲明他們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 科學網—太陽引力時空曲率實現精確測量
    引力物理學基礎研究獲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