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科學沒解決的大統一理論,哲學上可能解決,大家怎麼看?

2020-12-05 時空通訊

常有人提出一些有悖常識的問題,如題這樣的問題常常充斥網絡,為了正本清源,說說自己的觀點,和大家一起探討。

首先要說明的是,哲學和科學不是一碼事,從廣義上來說,它們都屬於科學的範疇,但狹義上來說,一個屬於社會科學,一個屬於自然科學。

哲學是從萬事萬物中抽取出來的一般規律的科學,而自然科學是研究萬事萬物具體規律的,如果把這兩種不同的領域混為一談,就是混淆是非,胡說八道。

比如植物學是研究植物結構和如何生長的,在生長過程中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植物的生存和生長;而哲學會通過任何植物都有一個種子發芽、長大、成熟、老去的過程這種現象,得出生命有一個出生、成長、成熟、衰亡的過程;再通過其他的動植物科學研究成果,總結出所有的生命都有一個誕生、成長、成熟、衰亡的過程;再通過萬事萬物科學研究成果,得出萬事萬物都有一個誕生、成長、成熟、衰亡的過程。

而且還可以通過科學研究這些過程可能發生的一些事情,得出一些基本規律,比如事物發展都是從量變到質變;是在不斷地否定舊事物中誕生新事物,也就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行的;事物都是運動著的,因此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等等。

這些哲學思想,只是對世界萬物運行規律的一些總結,是大道理,可以指導和啟發科學研究和發現,但與自然科學具體發現發明風馬牛不相及。

正確的哲學思想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說穿了,哲學就是人們看待世界的觀點,有了正確的觀點,就能夠在做事做人方面有一個正確的方法,所以哲學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從具體的科學和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一些大道理,反過來又給具體的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一些大道理的方法指導。但哲學永遠是滯後的,只有科學的發展才能夠促進哲學的發展,哲學是不能代替科學研究的。

歷史上很多科學家又是哲學家,就是因為他們從對自然規律的認知感悟中,得到了對世界普遍規律的感悟。比如阿基米德、亞里斯多德、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等自然科學家,同時又是哲學家,他們的著作裡蘊含著許多深刻的哲學思想。

我們中國健在的偉大科學家楊振寧,其最高學位就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

科學研究是哲學形成的基礎,新的發現和新的成果,會使哲學的認識不斷提升。

比如在牛頓時代,人們持有的是宇宙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靜態宇宙觀,近一百年宇宙模型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的科學發現完全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論,這個理論成為了標準宇宙模型,認為宇宙是有始有終有界無邊的。

這樣哲學思想就必須根據科學的新發現進行調整,才符合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否則哲學就成了無根之水,成了反科學的論調。

自然科學作為基礎,哲學作為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上層建築,這種關係不能混淆,更不能顛倒,否則就成了扯蛋。

說了這麼多,我想大家已經明白,一些人提出所謂「科學中還沒有建立大統一理論,哲學上有嗎」這種論調,就是扯淡的論調,毫無邏輯可言。

科學研究發現,這個世界萬事萬物都在四種基本力的控制之下,這四種基本力就是萬有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前兩種力更多的表現在宏觀事物中,比如星球運行、日常生活中;後兩種力主要表現在微觀領域,作用於原子核以下。

這四種不同表現的力是不是有一個共同的本質屬性,或者說它們是不是有一個共同的源頭呢?是否可以用一種理論和公式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科學家們努力尋找著這個統一的源頭,這就是所謂的大統一理論。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人類對事物的本質就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就能夠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能夠解決很多現在無法認識的問題,就是一次人類文明的大跨越。

早在1956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就已發現了弱相互作用力的一種破缺對稱性,為1965年溫伯格對稱性自發破缺理論的研究提供了啟示,從而成為弱電統一的突破口。

不久,格拉肖、溫伯格、薩拉姆三位科學家提出了弱電統一理論,解釋了這兩種力的各種現象,並預言了幾種新的粒子,後來人們驗證了他們的預言。這樣,弱力和電磁力得到統一,這三位科學家為此獲得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後來人們又在研究弱、電、強三力的統一上有重大突破,但迄今把引力拉進四種力統一還毫無頭緒,大統一理論任重道遠。

這四種基本力的統一,是完全建立在數理邏輯和實驗基礎上的,哲學怎麼能夠解決呢?如果哲學說說就能夠解決的事情,還要科學界一百年來的孜孜以求嗎?

再說一遍,自然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哲學是建立在自然科學之上的上層建築,自然科學沒有解決的問題,上層建築亂建立學說,就成了空中樓閣,無根無基怎麼能立得住?

所以所謂哲學能夠建立大統一理論是本末倒置,完全是扯蛋。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感謝粉絲朋友們一直以來的關注支持和厚愛。

原創版權,未經許可的任何轉載與內容引用均被視為抄襲侵權,可能受到法律責任追究,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科學上沒有實現大統一理論,哲學上卻早實現了
    愛因斯坦在他的後半生中致力於一項工作,那就是想將四種基本的相互作用統一在一起。愛因斯坦當時做這項工作時並不被人看好,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理解這麼做有什麼意義。今天我們回首歷史的時候才會清晰地認識到,愛因斯坦要完成的統一併不是物理學中最早的重要統一,在之前還有牛頓將天上的力和地上的力統一了起來;麥克斯韋將電和磁統一了起來。
  • 理論學習大家談|感悟馬克思主義哲學蘊含的精神密碼
    哲學領域星河浩瀚,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其中最閃亮的明星。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提供了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對馬克思主義運用和創新的產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創新性應用。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堅持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致、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哲學理論的實踐性和方法論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於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個基本特點。為了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一切舊哲學的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並反覆聲明他們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第一節 哲學的概念及基本問題  一、 哲學的含義  (一) 哲學  哲學是人們世界觀的理論表現形態;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以總體方式把握世界以及人和世界關係的理論體系;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既是世界觀的理論,又是方法論的學說,是二者的統一。
  • 為什麼認為弦理論是終極大統一理論?
    弦理論的核心是貫穿物理學幾個世紀的思想主線,作為同一個框架的一部分,在某些層面上,所有不同的力、粒子、相互作用和現實表現被捆綁在一起。不是四種獨立的自然基本力(引力、電磁、強和弱力),而是一種統一的理論涵蓋了所有這些。弦理論的核心不是0維的粒子,而是構成宇宙的一維弦。
  • 真心學哲學 真正用哲學
    因為這五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中國革命戰爭中的問題和教訓,在理論分析上更加鞭辟入裡。他認為,學習毛澤東哲學思想是理論基本功,是一個打理論基礎的問題。他說的毛澤東同志的五篇文章,是指《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論持久戰》《戰爭和戰略問題》,均寫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 黑洞,大統一,弦理論,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究竟有什麼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網上的有些科普只要一講到理論物理方面,甚至只要扯到相對論,大家就會各種高談闊論,各抒己見。反而講到經典物理,別說討論了,大家可能連看都懶得看。這是為啥呢?我個人的看法是:他們可能是覺得這些物理學家們的解釋也是來源於想像,那他們也是想像,他們覺得他們想的比物理學還靠譜些。
  • 大數據主義的科學哲學反思
    因此,大數據主義在處理數據科學與專業科學、數據知識與直覺知識、數據分析與定性分析、數據精神與人文精神等之間的關係往往走向極端:過於注重前者而忽視了後者,甚至認為前者能夠完全取代後者。這就有必要從科學哲學視角進行必要的反思,促進大數據時代的順利發展。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還是哲學?你怎麼看?
    科學與哲學的關係其實是很密切的,可以簡單認為哲學就是科學的「鼻祖」,科學研究的是具體的事物,而哲學研究的是抽象的事物,哲學為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而科學(自然科學)是哲學發展的基礎。科學與哲學是具體與一般,實踐與理論的關係。
  • 講座回顧|林德宏: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哲學思考
    林老師的講座題目是「現代理論物理學的哲學思考」,講座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潘天群老師主持。現代物理理論是相對經典物理理論來說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經典物理理論已經發展成一個壯觀的理論大廈。當時很多的研究者認為,物理大廈已經落成,留待解決的只是細節問題;當然,天空中還有「兩朵烏雲」——「以太漂移」的「零結果」和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
  • 大統一理論是偽科學還是宇宙中的自然美?
    後來,愛因斯坦和其他人試圖建立一個統一的場論,將電磁和引力作為一個單一的基本場論的不同方面。一些研究人員說,統一理論是不存在的。然而,絕大多數人,包括愛因斯坦在內,都認為有可能彌合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以及引力之間的差距。
  • 大統一理論是偽科學還是宇宙中的自然美?
    一些研究人員說,統一理論是不存在的。然而,絕大多數人,包括愛因斯坦在內,都認為有可能彌合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以及引力之間的差距。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存在多個宇宙的證據,但該理論是不可檢驗的。在科學界接受弦理論之前,它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物理需要大統一理論
    研究背景早在20世紀20年代,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就致力於尋找一種統一的理論來解釋所有相互作用,也可以說是解釋一切物理現象,因為他認為自然科學中「統一」的概念或許是一個最基本的法則。甚至可說在愛因斯坦的哲學中,「統一」的概念根深蒂固,他深信「自然界應當滿足簡單性原則」。
  • 被稱為「大一統」的理論,試圖解決愛因斯坦無法解決的難題
    而在理論物理學中,有微觀的量子力學和浩瀚的宇宙學,但是野心最大也最被科學家看好的其實是「弦理論」,也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題——大一統學說弦理論。這個理論試圖解釋宇宙本質,完成愛因斯坦都無法解決的難題,那就是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填補現代物理學的漏洞。
  • 科學家趨之若鶩的大統一理論究竟是什麼,一旦被證明又會如何?
    而大統一理論就是想把現在世界上發現的四種相互作用力聯繫和統一,用一套統一的理論解釋宇宙所有的事情,類似於先知之書,統一這個思想貫穿整個大統一理論的假設,如果不能統一,那這個理論毫無意義.科學家認為現在人類科學的發展樹是有問題的,屬於都在樹木的枝幹上,而科學由宇宙土壤生長的主幹至今未被人類涉足
  • 有人問:若我發現宇宙大統一理論,科學家會不會認為我是精神病?
    科學家會不會認為你是一個精神病,不在於「你是否發現了宇宙大統一理論」,而在於「你發現宇宙大統一理論的證據在哪裡」!如果你僅僅是宣稱自己發現了宇宙大統一理論,沒有任何具有說服力的證據,不要說科學家了,就是普通人也會認為你是一個精神病,這很容易理解。不然的話,誰都可以說自己發現了宇宙大統一理論,能夠解釋所有物理現象。但如果你有證據證明你所謂的「宇宙大統一理論」,科學家們當然不會認為你是一個精神病,畢竟證據在那裡擺著!
  • 「統一資訊理論」難道是「外星人」理論?
    同年,蘇州大學,由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物理學哲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二界全國物理學哲學學術研討會上,王江火演講了作為統一資訊理論基礎理論的《信息是能量的表徵》,演講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且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因為「統一資訊理論」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全面徹底顛覆現代科學基礎理論體系的理論,建構了第一個包容科學、哲學、宗教、人文理論等所有認知方式和知識形態的完全性大統一理論,這在世界認知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無論是所謂的「官科」還是「民科」等領域,均可稱得上是空前絕後的。
  • 科學的短板,決定了它與大統一理論無緣
    科學為我們探索宇宙未知,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引發科學家越來越多的困惑。諸如世界是真實的嗎?時間是幻覺嗎等等問題。這深層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宇宙本來的面目如此,還是科學理論本身局限造成的?本文認為,科學理論本身的短板,是造成科學理論無法完整描述真實世界的根本原因。
  • 八個我們可能永遠解決不了的終極哲學問題
    哲學研究的問題都是自然科學無法解釋的問題。哲學家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闡明我們應當考慮的一些基本問題。這些問題可能總是超出我們的理解範圍。以下是我們可能永遠無法解決的八個哲學謎題。1.宇宙/我們為什麼存在?
  • 復讀者評《喬力:哲學穿不上科學的褲子,歷史穿不上藝術的裙子》
    哲學是一門學問,學問自然有要解決的幾個大的主題,人,動物,宇宙,以及彼此關係。 哲學是一個學科,學科自然是系統化的,由淺入深的。 第一類工作,就是理清頭緒。 第二類就是,自我校正。 理清萬事萬物的頭緒, 校正當下的事物的位置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