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太陽引力時空曲率實現精確測量

2020-12-04 科學網
引力物理學基礎研究獲重大進展
太陽引力時空曲率實現精確測量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以美國密蘇裡州立大學科學家為主的研究人員,利用射電望遠鏡對有太陽引力造成的時空曲率進行了一次極其精確的測量,其研究結果和技術水平在科學界評價甚高,被認為是「目前理論物理學的最前沿」。

 

在廣義相對論的解釋裡,引力場中時空的性質是由物體的質量分布決定的,物體質量的分布狀況使時空性質變得不均勻,引起了時空的彎曲,即物質密度大的地方,曲率越大。當光線經過一些大質量天體時,它的路線是彎曲的,將沿著大質量物體所形成的時空曲面前進,這造成物體運動需遵循曲率的指示,所以只要知道了時空曲率,位處時空中的物體的運動軌跡也就可以計算出來。舉例來說,太陽的質量決定它附近時空的曲率,地球本來要沿著直線穿越時空,但是由太陽質量產生的時空曲率使它必須以近乎橢圓形的軌道繞日運行。因此也可以說,是時空曲率產生了引力,這就是精確測量出時空曲率的重要意義。

 

科學家謝爾蓋·科佩金與同事們利用超長基線陣列望遠鏡(VLBA)的強大功能實現了有史以來對時空曲率最準確的一次測量;並針對因太陽引力造成的星體位置影響,描繪出迄今最為精細的圖像;而對於描述相對論時間膨脹和空間扭曲效應程度的物理量——伽馬參數,研究得出其測量值為0.9998+/-0.0003,這與愛因斯坦預測的值「嚴格等於1」非常接近,但即使所得值與1僅有一絲偏差,這足以令物理學家們興奮。

 

此次完成壯舉的超長基線陣列望遠鏡其實並不是一臺,而是由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陣列操作中心遙控的10架射電望遠鏡組成的陣列,歸屬國家科學基金會所有。陣列中每個望遠鏡都配有一架240噸、直立時相當於10層樓的天線,10個拋物天線組合而成的距離橫跨夏威夷到聖科洛伊克斯。但即使不算這次的成就,VLBA也能稱得上是全世界最有貢獻的儀器之一,誤差向來極小,以致天文學家用「黃金米尺」來形容它的精度。其幾乎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精度的500倍,人眼的60萬倍。換言之,這種解析度等同於讓一個站在紐約的人可以閱讀位於洛杉磯的一張報紙。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引力是時空性質,不是由時空曲率產生的!
    所以很自然的他將引力的本質歸結於時空曲率。這是從馬赫原理獲得的啟發。而用時空曲率來解釋引力,是無法想像的一件事。這也是廣義相對論可以精確預測和符合很多實驗,卻無法納入到量子場論體系中的原因。引力的本質,還是要從物質和物質空間本身去破解。不是時空曲率!!
  • 萬有引力和時空曲率統一的合力探索和研究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引力是時空彎曲導致的,也就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其實是一種時空曲率,只有物質的密度ρ被當成引力場的源,並考慮一個連續分布的能量和動量,才能產生時空曲率,或者說時空曲率是由物質的能量和物質的密度共同產生的。實質上空間任何物體或者物質的運動,都是由物體或者物質所受合力作用條件下而產生運動的,也就是物體或者物質運動軌跡是在合力作用下形成的。
  • 引力來自空間和時間的曲率,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
    ,高中物理必學萬有引力定律,但是學完你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產生引力;所以這就更加凸顯出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高明之處!即引力來自空間和時間的曲率,太陽和地球等天體改變了這種幾何結構。脈衝星計時是一項強大的技術,研究使用射電望遠鏡的原子鐘來非常精確地估計來自脈衝星的脈衝到達時間。
  • 光學元件曲率半徑的測量
    曲率半徑測量的意義光學元件的曲率半徑,是光學設計與製造的一個重要參數。
  • 太陽光譜的精確測量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在1915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引入了時空的新概念,它表明大質量物體會引起附近時空的彎曲,而時空彎曲會引起時間變慢。但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能明顯測得到相對論效應的天體就只有太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測量時間延緩這一效應呢?
  • 為什麼平方反比普遍存在,為什麼引力不能納入量子力學?
    而愛因斯坦發現廣義相對論必須用到彎曲時空,所以很自然地將引力的本質歸結於時空曲率。這是從馬赫原理獲得的啟發。而用時空曲率來解釋引力,是無法想像的一件事。這也是廣義相對論可以精確預測和符合很多實驗,卻無法納入到量子場論體系中的原因。引力的本質,還是要從物質和物質空間本身去破解。不是時空曲率!
  • 引力和時間、空間曲率有關,再次證明愛因斯坦的正確性
    ,事實上這個詞的數學含義同它的一般用法存在很大區別,數學家在描述某個面彎曲的同時,是指這個面上所畫的幾何圖形的性質,它不同於我們在平面上所畫的同一幾何圖形的性質,當我們用它們偏離歐幾裡得古典法則的程度來衡量曲率的大小時,倘若你在一張平坦的紙上畫一個三角形,這意味著正如我們從初等幾何學所學的一般,這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總和等於兩個直角。
  • 引力和時間、空間曲率有關,再次證明愛因斯坦的正確性!
    當我們稍稍更深層面的思考時,你會發現人們之所以難以想像出一個彎曲空間,是因為我們無法像觀察一個球的曲面或是像觀察馬鞍這類二維的曲面般,從外面對它進行觀察,實際上這也暴露了我們不懂得曲率的嚴格數學意義,事實上這個詞的數學含義同它的一般用法存在很大區別,數學家在描述某個面彎曲的同時,是指這個面上所畫的幾何圖形的性質,它不同於我們在平面上所畫的同一幾何圖形的性質,當我們用它們偏離歐幾裡得古典法則的程度來衡量曲率的大小時
  • 引力是力,為什麼可以產生波?我們對外用力是在釋放「衝擊波」?
    如果把引力認為是牛頓說的力,就很難理解波了。只要能先忘掉引力是一種力,寧可想成「衝擊波」都行,讓我重新給你灌輸一遍為什麼東西會落地。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論中提出的更精確的引力描述,引力波的概念就是從他那來的,但他說的還是會很抽象,所以多上點動圖。
  • 美國科學家稱:因時空曲率發生嚴重偏差,人類已被搬出原來的宇宙
    它是一個用以反映物質對時空產生的影響的參數,凡是質量越大的物體就會對它周圍的時空產生越大的扭曲,同時也會產生越大的引力。 那麼科學家又是如何測量出宇宙時空發生了扭曲呢?
  • 美國科學家稱:因時空曲率發生嚴重偏差,人類早已被搬出原來宇宙
    它是一個用以反映物質對時空產生的影響的參數,凡是質量越大的物體就會對它周圍的時空產生越大的扭曲,同時也會產生越大的引力。那麼科學家又是如何測量出宇宙時空發生了扭曲呢?有人認為是通過坐標來測量的,實際上在宇宙中是無法用絕對坐標來衡量物質是否發生了變化。科學家通過射電望遠鏡觀察太陽周圍的情況時,發現它周圍的時空曲率發生了變化。
  •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怎麼看引力的?
    在此,我們假設M和m是兩個物體的質量,r是它們之間的距離,G是引力常數,那麼就可以得出:F = GMm/r^2 。引力常數G(其值約為6.67x10^{-11} m^3/kg sec^2)可在實驗室中測量得出。
  • 太陽引力紅移高精確度測量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由西班牙加那利天文研究所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測量了太陽的引力紅移愛因斯坦在1911年至1916年間發表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新的空間和時間概念,它證明了巨大的物體會引起時空的扭曲,而這種扭曲就是引力。例如,光在巨大物體附近以彎曲的路徑傳播,結果之一就是在位於一個較近的巨大物體後面,光被它扭曲了。
  • 如果突然把天體挪走,時空還會保持彎曲的狀態嗎?
    這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背後的基本原理,它第一次把引力現象與時空和相對論現象聯繫在一起。在宇宙的任何地方放置一個質量體,它周圍的時空將會彎曲。但是如果把這個質量體拿走,那是什麼導致了彎曲的時空快速恢復到原來未彎曲的狀態?為什麼時空不會保持彎曲的狀態?在愛因斯坦出現之前的幾百年裡,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是最好的引力理論。
  • 在地球上,怎麼看不到引力產生的時空彎曲?
    原因:1.地球的質量較小,扭曲的時空曲率太小,所以我們察覺不出來。2.時空是客觀形式存在的,是表達物質運動的方向和速度,我們無法直接看到,但可以間接證明。我用生活中一些簡單的例子,來解釋關於引力,光、時空的關係。
  • 引力是宇宙中最奇怪的產物之一,破解引力之謎將打破對時空的認知
    物理學家需要更真實的引力圖像來精確地描述這些極端情況。這個更真實的理論必須做出與愛因斯坦的方程式在其他地方做出的相同的預測。然而,這些地方的「奇點」的時空曲率似乎變得無限,標誌著廣義相對論的瓦解。當一個人接近黑洞中心的奇點或大爆炸奇點時,從廣義相對論推斷出的預測就不再提供正確的答案。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對空間和時間更基本、更深層的描述。如果我們能揭開物理學的這個新層面,我們或許就能對時空本身有一個新的認識。
  • 下一代光學原子鐘更精確測量引力扭曲,可探測引力波、暗物質
    下一代光學原子鐘更精確測量引力扭曲,可探測引力波、暗物質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8-11-30 07:50
  • 意科學家首次直接測量重力曲率
    很多年來,科學家已經發明了很多種複雜的方法來測量重力,最新的方法是利用原子幹涉法。這種方法通過原子的量子機械波動性質,使相關距離測量具有較高精度。直到現在,研究人員已經能夠測量隨高度增加而變化的重力,在幾英尺的範圍內都能測出重力漸變。  新的研究成果能測量由大質量引起的引力變化,這種變化梯度被稱為重力曲率。
  • 「證明」太陽對光線的引力偏轉的證明
    《廣義相對論》(發表於191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被許多科學家認為可能是「所有現存物理理論中最美麗的」。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描述廣義相對論的一個經典測試,最著名的一個是光被太陽彎曲,如圖1所示。
  • 引力的傳播速度是光速,我們是如何發現並測量的呢?
    而在宏觀世界中反映出的物質之間的作用力主要是電磁力和引力,其中電磁力的本質是光子的交換,是我們觀察周圍世界最常用的媒介,而引力則是普遍產生在有質量的物體之間,是使之具有相互結合趨勢的吸引力。在四種基本作用力之中,引力是最弱的,那麼科學家們是怎麼測量出它的速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