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是力,為什麼可以產生波?我們對外用力是在釋放「衝擊波」?

2020-12-05 科學美少男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如果把引力認為是牛頓說的力,就很難理解波了。只要能先忘掉引力是一種力,寧可想成「衝擊波」都行,讓我重新給你灌輸一遍為什麼東西會落地。

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論中提出的更精確的引力描述,引力波的概念就是從他那來的,但他說的還是會很抽象,所以多上點動圖。

圖:愛因斯說:引力不是力只是穿越時空的漣漪

時空扭曲

《廣義相對論》把引力描述為空間和時間的彎曲。所有物體都會扭曲時空。

當其他物體穿過這個扭曲的時空時,它們會沿著彎曲的時空路徑運動。這些彎曲的路徑看起來像是施加在物體上的力,從而產生的結果,但實際上它們是時空本身被扭曲的結果。

例如,當你把一個球扔給你的朋友,在重力的影響下,它會沿著一個平滑的拋物線軌跡運動。牛頓定律認為,是地球的質量產生的引力作用在了棒球上,逐漸將棒球從直線運動中拉了下來。

然而,更準確的描述是這樣的:地球扭曲了空間和時間。棒球實際上是在一條相對於時空的直線上運動,但由於時空本身是彎曲的,所以這條直線在外人看來就變成了一條曲線。這樣,就不會有任何直接的力作用在棒球上。

棒球原本運動的軌跡就應該是這樣的,只是因為時空扭曲。雖然這一切聽起來很奇怪,讓人難以置信,但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論一百多年來一直是主流科學,並且被無數的實驗驗證過的。

圖:愛丁頓發現星系光線偏轉證明了《廣義相對論》

原則上,所有物體都會扭曲時空。然而,像房子和樹這樣的小質量物體卻能將扭曲的時空到程度非常小,以至於我們察覺不到它們的影響。大質量的物體,如行星、衛星或恆星,才能使引力效應變得明顯。

圖:除了光子,構成物質的其他粒子也會產生引力波,雖然極其微小

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扭曲時空的程度就越大,它對其他物體的引力效應也就越強。例如,黑洞的質量非常大,體積卻非常小,連光都無法逃逸。在黑洞的視界內,時空極致的扭曲,以至於光的所有路徑最終都只能進入黑洞的更深處。

地球的引力波

由於時空的扭曲是由質量引起的,所以扭曲是隨質量一起運動的。例如,地球將周圍的時空扭曲成一個向內收縮的形狀(為了理解,粗略的比喻)。當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時,這種時空曲率模型也會隨著地球運動。

一個相對於太陽靜止的觀測者,在接近地球軌道的一點上,可以看到地球在一年的周期中,離太陽越來越近,越來越遠,越來越近,越來越遠。

因此,對於這名觀測者來說地球的時空曲率模型也在一年的周期中越來越近,越來越遠,越來越近,越來越遠。如果觀察者可以監測到時空的曲率,那麼他會發現自己的局部時空在一年的周期中被擠壓,然後不被擠壓,再被擠壓,再不被擠壓。因此,觀測者正經歷一種時空曲率的振蕩,這就是一種引力波,它正從地球向外傳播。

這樣的情況時時刻刻在宇宙中發生,然而在實踐中引力波是太過微弱以至於它們對日常生活沒有顯著的影響。經過的引力波造成的時空振蕩也太過微弱,所以人類也無法察覺或感受到。只有非常靈敏的現代化引力波探測器設備才能探測到引力波。在愛因斯坦預言引力波的存在100年後,科技才達到了能夠探測引力波的水準。

引力波顯現

不過,這種周期性扭曲時空的想法被過分簡化了。如果應用《廣義相對論》論的完整數學,你會發現在一個引力波過來時,觀測者經歷的並非時空擠壓和不擠壓的循環模式。相反,觀察者會經歷另一種循環模式,即在同一空間中局部空間會向一個方向拉伸,同時去擠壓拉伸方向上的空間,然後拉伸程度慢慢減小,小到一定程度繼續在次拉伸,循環往復。

(好吧!)太抽象了,我知道你可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我自己也沒給自己說明白,我們繼續上動圖、舉個例子。例如,假設一個來自遙遠恆星的引力波徑直朝你所在的地球表面運動。如果引力波的強度比實際強度高1000萬億倍,那麼你會看到一個與東西方向一致的尺子會瞬間變短,而與南北方向一致的尺子瞬間變長。過了一會兒,東西方的尺子變長了,而南北方的尺子變短了。

在引力波過去之前,每個尺子都會周期性地變長變短。你的尺子沒毛病,你的眼睛也沒毛病,是時空本身正在扭曲,時空中的一切都經歷著扭曲,包括你本人也會變長變短。

引力波探測

現實生活中雖然這種影響很微弱,但引力波確實存在。引力波探測器實際上就是一個非常長的尺子,能夠非常準確地測量尺子的長度。

圖:LIGO探測器

例如,LIGO探測器的每個臂長2.5英裡,並使用雷射精確測量長度。雖然現在科技我們自認為很發達了,但我們所能探測到的引力波也非常微弱,一般情況下只能探測到最大的引力波。

最大的引力波

目前的探測儀無法探測到繞恆星運行的行星或繞行星運行的衛星所產生的引力波。最大的引力波產生於兩個黑洞在快速相互繞轉後迅速吞噬。當兩顆中子星互相環繞時,或者當黑洞和中子星互相環繞時,在合併之前,也會產生巨大的波。這些是目前為止我們所探測到的引力波的唯一類型。

一般來說,質量加速時就會產生引力波,圓周運動只是加速度的一種形式。如果一個有質量的物體沿直線加速,與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相等,那麼它就會產生同樣的引力波。沿直線下降的物體也會產生引力波。然而,在天文尺度上,一個物體沿著圓形軌道穩定地運動遠比一個物體沿直線劇烈地減速或加速要常見得多。

另一點要記住的是,地球在其每年的軌道上產生的引力波不僅極其微弱,而且有一年的周期。這意味著,在另一個星球上的引力波探測器必須觀察好幾年,才能捕捉到地球軌道運動產生的引力波的振蕩形狀。相反,就在兩個黑洞合併之前,它們以極快的速度相互環繞,以至於每一個黑洞只需幾分之一秒就可以轉完一個軌道周期。這是使這些類型的引力波更容易被探測到的另一個因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沒有在銀河系中發現引力波?
    光是一種電磁波,把多重的波合併在一起的時候,它們會產生幹涉圖案。當這種幹涉是相長幹涉的時候,可以看到一種形式的圖案,如果是相消幹涉,看到的是不同形式的圖案。當LIGO和Virgo空閒的時候,一般來講,沒有引力波穿過它們,你看到的會是相對穩定的圖案,只有儀器的隨機噪音(大多數是地球自己產生的)的幹擾。
  • 為什麼我們沒有在自己的星系裡發現引力波?
    我們銀河系裡應該有引力波存在?對於在我們的宇宙中真實存在或產生的黑洞,我們可以觀測到它們周圍物質發出的輻射,黑洞吸入、合併所產生的引力波,以及引力波的振鈴信號。但是我們目前還沒有探測到銀河系內部有類似的合併。
  • 科普:為什麼物質可以使空間扭曲並產生引力?
    但是牛頓為了研究「引力何以可能」的問題就陷入了難以跨越的障礙之中。牛頓力學只是告訴引力就是普遍的,沒有為什麼!牛頓晚年為了解決引力產生的因果關係也不得不藉助上帝。其實這只是一種逃避的手段,最後也沒有研究個所以然來!
  • 力的本質是什麼?只有知道力的本質才能將力統一
    後來發現引力和電磁力都不需要接觸就可以產生,是一種超距作用。並且認為力的作用不需要時間,是瞬時發生的。到後來場的概念被提出來後,人們知道引力,電磁力都是場的作用(場相干),力是通過兩個物體之間的場接觸產生,引力是由於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場相互作用,電磁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電磁場相互作用。而且力傳遞需要時間,力傳遞的速度是光速。
  • 爆炸衝擊波與爆炸聲音,哪個更快?
    貝魯特港口爆炸畫面從新聞畫面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隨著橙紅色火光騰空而起,緊接著一團白色霧狀物極速擴張,摧毀了周圍的一切、掀翻汽車、擊碎牆壁門窗、造成數以千計的人員傷亡。衝擊波是如何產生的?當爆炸發生時,我們到底是先聽到聲音還是先感受到衝擊波?我們今天就來討論這些問題。
  • 引力是如何產生的,人類能夠解釋引力嗎?
    引力其實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基本力,因為引力實在是太小了,我們每天從桌子上拿起手機,就能夠輕輕鬆鬆對抗整個地球產生的引力。而引力也是當今物理學非常難以統一的力,量子力學甚至到現在都無法解釋引力為何存在。
  • LIGO如何探測到引力波?
    消息一經傳出,全球科學界立即引起了轟動,這是世紀性的、革命性的、振奮人心的重大發現,可以類比百年前的人類發現電磁波。這意味著,人類科學研究從電磁波時代進入引力波時代,我們將從全新的探測窗口傾聽宇宙「歌唱」。電磁波的應用與開發產生了無線電通訊,這徹底改變了人類交流與溝通方式,進一步引發今天的信息革命時代來臨。
  • 引力是如何產生的人類能夠解釋引力嗎
    引力其實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基本力,因為引力實在是太小了,我們每天從桌子上拿起手機,就能夠輕輕鬆鬆對抗整個地球產生的引力。  而引力也是當今物理學非常難以統一的力,量子力學甚至到現在都無法解釋引力為何存在。
  • 能量有引力?可以產生時空扭曲嗎?
    能量可以扭曲空間,也可以產生引力。愛因斯坦的引力場方程告訴我們,空間能量和動量的分布,決定了空間彎曲狀態。相對論解釋引力,主要通過空間的扭曲,質量越大,對空間的扭曲效果越明顯,引力也會越強。但是引力的本質,無論是相對論還是量子力學都無法解釋。根據質能公式,能量所產生的引力比質量產生的引力,小了光速的平方倍。純能量所產生的引力,更是詭異,人類也無法證實。
  • 其他三種力可以用量子力學解釋,為什麼引力卻不能?
    提到引力,大部分人都明白它大體上的意思。它控制了行星、恆星和星系的運動;它製造了黑洞;它還讓蘋果掉下來砸在那個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的腦袋上,所有這些都是引力造成的。但是,我們真的了解引力嗎?未必!儘管牛頓的引力定律被視為金科玉律,儘管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引力作出了更進一步,更合理的解釋,可如今的物理學家仍然對引力問題十分苦惱。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引力的存在是如此普遍,但是引力卻非常的「不合群」!
  • 為什麼會產生引力?
    我們對引力再熟悉不過,東西掉到地上,物體被束縛在地球表面,地球繞著太陽公轉,都是引力在起作用。那麼,我們現在對引力的了解有多少,引力究竟是什麼呢?引力是自然界中已知存在的四種基本力之一,另外三種分別是主宰電、磁和光的電磁力,以及在原子核中的微小距離內起作用的強、弱核力。在這四種基本力中,引力是最弱的一個。一塊磁鐵很容易把一根針從桌上吸引上來,即使整個地球的質量都在把針往下拉。從牛頓時代開始,我們對引力的認識就一直在進化,直到現在依然如此。
  • 核聚變能夠產生鐵元素,為什麼恆星最終結局卻不是變成鐵球?
    引言:上個世紀的核物理學家通過長期的研究和實驗發現核聚變反應是一種產生多於核裂變反應五倍的產能方式,因為它伴隨著基礎元素不斷擴張。核聚變最初從氫元素開始,逐漸向越來越重的方向演化,最終能產生鐵元素。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恆星沒有變成鐵球呢?
  • 弦理論,「閉弦」如何解決物理學界的攔路虎——「引力」
    根據前面的文章,我們知道,「弦」分為開弦和閉弦。開弦構成了世界萬物,這個世界萬物除了實體物之外,還包含了四種基本力重點的三種,它們分別是:承載強力的膠子,承載電磁力的光子,以及承載弱力的W玻色子和Z玻色子。剩下的,就是那個承載引力的引力子,正是由閉弦來構成的。
  • 宇宙起源之謎之能量粒子形成的波
    自旋物體在壓強中會對周圍的阻力形成反作用,產生運動偏向力改變慣性!自旋是能的最佳儲存方式,自旋產生的離心力被物理彈性化解,生成強大的靜態彈能,慣性力強大而作用能力不會損耗!可以擁有強勁的能量不向外作用,當旋轉不對空間產生變化時,物體的作用力基本沒有影響到外圍了!
  • 引力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是引力創造了星球,還是星球創造了引力?
    引力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是引力創造了星球,還是星球創造了引力?因為有了引力,所以物體會從高空墜落,人們可以在地表行走,引力的存在毋庸置疑,然而直到現在,也沒人知道引力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儘管科學家們提出了非常多的想法與猜測,並且每一個看上去都很有道理,但終究只是猜測,並不是確定的事實,那麼引力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到底這些引力創造了星球,還是這些星球創造了引力呢?
  • 地球的引力突然消失,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引力的本質是什麼?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達叔說天文》,今天跟大家聊聊神奇的引力,並說下自己對引力一些微博見解。世界上的力一共分為4種,它們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弱力和強力。引力產生於任何有質量的物體,大到宇宙天體,小到基本粒子都存在引力。
  • 引力是個未解之謎:我們還沒有了解引力
    也許引力根本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子,有人認為引力可能是某種「弦」產生,有人認為它是由某種「場」產生,這兩種看法分別來自於超弦理論和圈量子引力理論。在量子理論中,每一個粒子還具有波的特性,這就是波粒二象性。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粒子的波動性就是由弦的振動產生的。物理學家還發現,弦的振動模式與粒子之間的四種相互作用力存在著直接的聯繫——一根弦所產生的引力、電磁力、弱力和強力完全由它的振動模式決定。
  • 引力是自然界四種基本力中最弱的,為何我們感覺如此重要?
    說引力最弱,是相對於其他三種力而言的,相對於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引力確實很弱,地球如此大的質量產生的引力,人類就能輕而易舉擺脫地球的引力飛向太空。你隨手在路上撿起一塊石頭,就能很輕鬆扔的很遠!而對於強核力和弱核力來說,微觀粒子要想擺脫彼此之間的束縛是非常困難的,比如說太陽的核聚變的條件如此苛刻就顯示出了強核力的恐怖,太陽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3000億個大氣壓才能克服強核力!強核力也是自然界最強的一種力量!引力如此之弱,為什麼我們感覺很重要呢?
  • 申文斌:引力與慣性力的分離
    如果我們追隨愛因斯坦的思路進行推理,設想自己站在自由降落的、封閉的電梯之中,將無法感受到引力(重力)作用,無法與自己站在處於真空中自由運動的電梯中區別開來;或者,在真空中的電梯受到一個向上的整體加速作用,我們以為處於引力場作用之下,無法感知我們是處於真空中的加速參考系中還是處於靜止的引力場之中。因此,直觀的推理告訴我們,引力與慣性力是不可分離的。
  • 為什麼平方反比普遍存在,為什麼引力不能納入量子力學?
    導讀:為什麼平方反比普遍存在,為什麼引力不能納入量子力學?牛頓300年前就告訴我們引力的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正因為我們觀察到的宇宙是3維的,所以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大小才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假設我們用「力線」來表示地球對周圍物體的引力:從地球中心向四周均勻分布著力線。力線的密度越高(穿透一定面積的線數越多),則表示該處的引力越大。接下來分別在距離地球中心不同的位置放置相同面積的四邊形,其距離分別為地球半徑的1倍、2倍和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