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2000年左右NASA衛星從太空中拍的地球。儘管這樣看來好像人類因為地球外事件的威脅而最終滅絕是一個很不可能的事情,宇宙其實是很樂意接受這個「挑戰」的。
使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消失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製造大規模的生物滅絕對於大自然是個很簡單的事。
這次1991年皮納圖博火山的爆發是我們這代人能經歷的最大一次火山爆發。然而達到一萬倍這次火山爆發的強度才能威脅到全地球的人類。事實上,火山爆發很可能就是之前最少一次的大滅絕的原因。
自寒武紀大爆發以來已經發生了五次主要的滅絕,每次都使得陸上超過60%的生物滅絕。
這張圖描述了顯生宙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趨勢和不同時間屬的數量,由此可以看出五億年前最主要的滅絕事件。這些大滅絕並不是周期性的,並且我們僅僅知道六千五百萬年前這次距今最近的一次的大滅絕的原因。
在所有地外情形中,最起碼有五種情況可以將人類徹底滅絕。
一個移動速度快質量大的物體如果撞擊地球勢必會造成一次大滅絕事件。然而這種事件發生概率很低。即使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是比較頻繁的,一次可以產生大滅絕的撞擊卻少見到可能幾十億年才會遇到一次。
1.小行星/彗星撞擊:六千五百萬年前,一個巨大的撞擊導致了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滅絕。
這張是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天體,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在1992年經過太陽系時被拍攝的圖片。然而,其他行星的引力可以極大的改變這顆彗星的軌道,這使得它可能會在4479年威脅到地球。這顆彗星因此被NASA稱為對人類唯一最有威脅的天體。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能帶來28倍上次大滅絕時小行星撞擊的能量。
這張模擬圖片描述了我們目前為止探測到的最遙遠的伽馬射線暴,GRB 090423,它被認為是大多數高速伽馬射線暴的典型。當一個或兩個天體猛烈的作用,如中子星的融合,而形成黑洞時,會產生短暫的伽馬射線暴和隨之而來的紅外餘暉。這些現象使的我們能夠更多的了解黑洞形成等事件。這種伽馬射線暴短暫到只有10秒,但是尼亞爾·坦維爾教授和他的團隊用UKIRT望遠鏡在伽馬射線暴後二十分鐘發現了紅外餘暉。
2.伽馬射線射線暴:一次這種最耀眼的電磁現象就會帶來延續幾百萬年的危險後果。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最少確認了一種造成伽馬射線暴的原因,那就是中子星融合。如果融合的中子星距地球足夠近(6000光年以內),且有一些射線的噴流指向地球,那麼它便可以摧毀我們的臭氧層,並造成人類的滅絕。
3.天體隨機的相遇:每個星系中充斥著大量的恆星,行星,星際殘骸,甚至在星系的中心會有黑洞。
7萬年前,一對叫做肖爾茨星的褐矮星,當它們處於內核點燃氫聚變的邊緣時時經過了太陽系的奧爾特雲(假設的包圍著太陽系的球體雲團,其中布滿著小行星和彗星 摘自百度百科)。事實上,每個幾百萬年,就會有恆星,褐矮星,和星際殘骸經過我們的太陽系。
縱觀我們太陽系四十五億年的歷史,一顆除太陽以外的恆星能夠像太陽距離冥王星一樣靠近太陽系裡任何一個行星的機率大約為一萬分之一;一顆除太陽以外的恆星能夠像太陽距離地球一樣靠近太陽系裡任何一個行星的概率小於十億分之一。但是,如果這真的發生了,那我們地球的軌道將會被極大的改變,並在引力作用下被拋射出太陽系,這會使得地球在極短的時間內冰凍,而人類將會滅亡。
這是一張哈勃望遠鏡拍攝經過光學合成後的蟹狀星雲的照片。圖中不同的顏色對應不同的元素如氫,氧,矽等等,它們都因為質量不同而分離開。蟹狀星雲很美不是嗎?然而,如果地球在這樣一個長軸達10光年的星雲中,這對於人類來說等同於滅絕。
4.超新星:這種天體曾很多次影響過我們的地球,但都沒有給地球造成太嚴重的傷害。
這個超新星殘骸仙后座A,帶有元素周期表上的眾多元素,並且在它第一次爆炸時一定釋放出了驚人的輻射。II型超新星是最常見的一種超新星,但是它只有在離我們幾光年遠時才會摧毀我們的臭氧層,而這種事件的概率低到幾十億年才可能遇到一次。
一個II型超新星只有在距地球25光年以內才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存,而這種事件發生概率極其低。
根據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太陽的大小,亮度,和溫度都隨時間增長。等到20億年過去時,太陽的亮度就已經大到可以蒸乾地球上的海洋,這將使全人類滅絕。
5.我們的太陽:太陽最終會把我們都焚燒掉。
在現如今的地球上,只有巖漿或者其他溫度超高的物質才會使海水沸騰並蒸發,但是在未來,太陽的能量也足夠使地球上的海洋大範圍的蒸發。
20億年後,太陽不斷釋放越來越多的能量而蒸乾地球的海洋,這將毫無疑問地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滅絕。
如果前面列舉的四個滅絕人類的時間均未發生,我們可以確定太陽的演變終將導致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滅亡。事實上,在太陽到達紅巨星階段前,太陽的亮度就已經明顯上升到蒸乾地球海洋的程度,這時即使地球上仍有生物能耐住這種高溫,地球上人類文明則不可避免的會滅亡。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翻譯:天文志願文章組-Henry Cui
審核:天文志願文章組- PN結
排版:零度星系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原文來自:
本文由天文志願文章組-Henry Cui翻譯自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運營者刪除。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還請各位讀者海涵以及歡迎斧正。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天文在線
衛星搜索:天文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