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的身體就像是一臺精妙絕倫的機器,幾乎每一個部件都有其獨特的用處,它們彼此相依、互相協作,默默地為這臺「機器」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然而隨著人類本身的進化,以及人類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其中的一些部件漸漸地失去了自身的價值,進而慢慢地消失。
進化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尾巴,對於絕大多數哺乳動物來說,尾巴是身體的平衡器,是一種重要的輔助運動的工具。作為哺乳動物中的一員,人類的祖先也是有尾巴的,但自從人類的祖先開始直立行走之後,尾巴就變成了多餘的部件,基本上對人類沒有一點用處,甚至在有些時候,尾巴還會起到不好的作用(比如說尾巴容易被對手控制),於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的尾巴就漸漸地消失了。
類似這樣的部件還有不少,它們在未來也可能會消失,例如說下面我們要講的人類的這5個部件,可以說是沒有一點用處,未來可能會被進化掉。
智齒是人類萌出時間最晚的牙齒(現代人一般都要在16歲以後才會開始長出智齒),也是人類的第三顆磨牙,在遙遠的過去,智齒對人類的幫助很大,因為在那時人類的食物並不像現在這樣精細,無論是堅韌的根莖、硬邦邦的果實還是嚼勁十足的生肉,都需要強力的磨牙來參與。
後來人類學會了使用火來加工食物,智齒就變得可有可無了。更重要的是,隨著進化過程的持續,人類的腦容量變得越來越大,下顎也隨之逐漸回縮,這就導致了智齒的生長空間越來越小,以至於現在很多人都會在智齒萌出的時候會感到非常不適。
豎毛肌是由梭形肌纖維束構成的一種平滑肌,一端起自真皮,另一端則連接著毛囊中部側面的結締組織,與皮膚表面形成鈍角,因此當豎毛肌收縮的時候,皮膚表面的體毛就可以豎立起來,而當豎毛肌鬆弛的時候,豎起的體毛則會因為皮膚的彈性而恢復原狀。
對於一隻毛茸茸的動物而言,豎立的體毛可以有效地保存身體附近的溫暖空氣,還可以使自己看上去更大、更兇猛,因此當它們處於寒冷的環境中,或者在受到了威脅時,就可以通過豎立體毛的方式來擺脫當前的困境。
然而我們人類早就在進化過程中褪去了覆蓋全身的體毛,所以對於現代人類來講,豎毛肌除了會讓人類起「雞皮疙瘩」之外,可以說是對人類沒有一點用處。
顧名思義,動耳肌就是能夠讓耳朵動起來的肌肉,它能使動物的耳朵像雷達接收器一樣靈活地轉動,從而增強耳朵的聲波收集能力。很顯然,我們人類早就不需要時時刻刻地注意身邊的危險了,再加上我們可以通過靈活的頸部來達到同樣的目的,所以現在人類的動耳肌也大多淪為了「擺設」,如果真要說動耳肌有什麼作用的話,那就是它能夠增加一些喜劇效果(如果你可以做到的話)。
人類的尾骨一般是由3至5節尾椎構成,這是人類進化掉尾巴之後的遺留物。同樣的,尾骨基本上對人類沒有什麼用處,即使是我們坐下的時候,尾骨也不會著力,然而如果某個人的尾骨受到了傷害(比如說一不小心摔折了),那他(她)就有苦頭吃了。
「達爾文點」又稱「達爾文結節」,是人類耳朵外緣上的一個結節狀突起,達爾文在對此進行研究後認為,這其實就是高等動物的耳尖部分。據說「達爾文點」的初始作用是能夠使動物聽到距離更遠的聲音(註:此處存疑),很顯然,這個部件對現在的人類也沒有什麼實際用處。
以上就是人類在未來可能會消失的5個部件,可以說它們每個都對人類沒有一點用處,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過程似乎已經在進行之中,例如在現代的人類中已經有一部分不再萌出智齒,而更多的人不再具備使耳朵看上去更尖的「達爾文點」。
順便講一下,雖然上述的這5個部件對人類沒什麼用處,但是它們也不會明顯地妨礙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因此我們只能說它們在未來可能會被進化掉,而不是肯定,所以說它們也可能在未來長期地存在,並以此默默地證明著人類進化的歷程。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