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後一天,深圳柔宇科技提交的上市申請獲得了受理。這意味著,這家連年虧損32億的創業公司,即將衝擊科創板上市之旅。
深圳柔宇科技成立了8年,從來沒有盈利過,連續虧損了32億元;每年的營業額還不足3億元,卻獲得了577億元的估值,要在A股市場上融資144億元。
巨差的業績,奇高的估值,超高的融資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這家科技界的未來之星,成立之初,就受到了資本的瘋狂追逐。一輪輪的風險投資,將柔宇科技的估值一步步做高,其創始人的身價,也跟著瘋漲。
2020年10月20日,柔宇科技的創始人劉自鴻,以145億的財富,名列《2020年胡潤百富榜》第376位。
這名37歲的江西老表,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僅憑一家連年虧損的公司,卻還能獲得百億財富?
一、
1983年,劉自鴻在江西撫州南城的一個普通家庭出生。
劉自鴻是個天才,聰明過人,從小就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大部分學生想取得好成績,都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但劉自鴻不一樣,他屬於那種很貪玩,不用花多少時間學習,成績卻很出色的學生。
上初中的時候,有一個學期剛開學三天,劉自鴻卻迷上了打撞球。
劉自鴻以前沒有接觸過,突然發現撞球非常有意思,就天天沉迷打撞球,連課也不去上。
別人打撞球除了娛樂,不僅一無所獲,還荒廢了學業;但劉自鴻卻在打撞球中,悟出了很多道理。
他發現,很多人打球,喜歡打球的正中間,這樣最穩,但打出去之後,球碰到下一球就繞不過去。實際上,打球有很多個角度可以打,打邊上的角度,球就能旋轉,可以繞彎。
他還發現,大部分人都喜歡打最近的球,但有時候這種情況會導致下一個落點很差;打撞球和做事也是一樣,不能只看眼前,打一個球的時候,要考慮到下一個球,甚至下下個球怎麼打。
劉自鴻初中通過打球就知道了這些道理,也慢慢形成了他的處事方式和態度。
上到高中,劉自鴻依然玩心很重,那會兒流行看武俠小說,受同學影響,劉自鴻又沉迷其中。
高一那年冬天,天降大雪,劉自鴻逃課窩在宿舍看小說。父親從家裡來學校看他,以為他在上課,就在教室門口等了一個下午。
當同學把劉自鴻叫到教室門口時,父親滿身雪花,知道父親在寒冷的室外苦等4小時,劉自鴻眼淚奪眶而出。
從那個時候開始,劉自鴻才真正下定決心,要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
天才不可怕,勤奮的天才才可怕。
劉自鴻一口氣拿了奧林匹克物理和化學兩個一等獎,還沒高考,就拿到了保送清華大學化學系的資格。
但劉自鴻更喜歡物理,毅然放棄保送資格。
2000年,17歲的劉自鴻,以撫州市理科狀元的身份,考入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二、
勤奮和拼搏,一旦養成了習慣,就永遠也戒不了,天才也是如此。
上大學的劉自鴻,一點也沒閒著,除了考託福和GRE,為留學做準備外,他還迷上了搞發明,參加科技競賽。
2001年,放寒假回到老家,他看到家裡老人使用電熱毯,由於無法自動調節溫度,經常導致老人感冒。
劉自鴻就想著發明一款能夠自動調節溫度的電熱毯,當時這種電熱毯有很多,但他想發明能夠真正檢測到使用者的實際溫度。
於是,他發明了一個傳感器,能夠檢測人體毛孔擴張程度。當人體溫升高,毛孔擴張時,就停止加熱;當人體溫下降,毛孔收縮時,就開始加熱。
2003年,產品發明出來後,劉自鴻拿著成果去參加比賽,還獲得了大獎。沒多久,這項專利技術,就被一家企業,以300萬元的高價買走。
大學還沒有畢業,劉自鴻就通過發明創造,成了一名百萬富翁。
2006年,劉自鴻在清華大學念完碩士後,拿到了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OFFER,劍橋大學還給了他獎學金。
劉自鴻陷入了幸福的煩惱,問了很多清華的老師和同學,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說服他去哪所學校。
於是,他把這個問題發到了水木清華BBS,沒想到帖子很快就被頂到了十大熱門貼。
帖子很熱鬧,有人說他是在曬命,也有人羨慕祝賀他,這些嘈雜的信息並沒有太大幫助。
但一篇5000多字的匿名信,引起了他的注意。
寫信的人先在英國讀書,後來轉戰美國,以親身經歷對劉自鴻說:如果你想繼續做研究,做一名科學家,建議你選擇劍橋,這是一家800多年歷史的名校,出了非常多知名的科學家;如果你想做科技創新方面的創業,建議你毫不猶豫地選擇史丹福大學。
劉自鴻到現在也不知道寫信的人是誰,但卻聽取了他的意見,選擇了史丹福大學。
人生很奇妙,有一些不認識的陌生人,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卻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甚至是影響一個未來的行業。
2006年,23歲的劉自鴻躺在史丹福大學校園的草坪上,望著湛藍的天空,一直在思考將來要做點什麼。
他看了史丹福大學教授的研究方向,沒有哪個是他特別想做的。
劉自鴻想自己開發一個有意義的課題,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能否把傳統的方方正正的屏幕,做成三維的,可以捲曲、摺疊、掰彎的屏幕呢?
當他興奮地把這個想法告訴他的導師時,導師也很是興奮,但更是驚訝。
在此之前,沒有一個學生自己去提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更沒有想到第一個會是中國學生。
導師也很懵,他說:我也不懂,我怎麼指導你。
為了獲得導師的支持,劉自鴻很真誠地拍了下馬屁:我相信你的學識、經驗和積累,能夠幫助到我,可以和我一起做好這個研究。
導師覺得很有道理,就讓他寫一個計劃。劉自鴻做好計劃書,導師拿著就去找他的朋友,成功地忽悠到了10萬美金。
從這個時候開始,劉自鴻就進入了柔性電子屏的技術研究和開發。
只用了3年的時間,26歲的劉自鴻就從史丹福大學博士畢業。
史丹福大學博士畢業的劉自鴻
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劉自鴻成了他們專業用時最短的博士畢業生,也是史丹福大學罕見的3年即畢業的博士生。
三、
2009年,26歲的劉自鴻從斯坦福畢業,順理成章地加入了IBM紐約的研發中心工作。
在IBM,劉自鴻還是從事電子柔性屏的研究,他慢慢發覺這個技術將來會有巨大商業價值。
當初選擇史丹福大學,就是為了在科技創業方面有所建樹,劉自鴻選擇了創業。
2012年3月,劉自鴻辭去了年薪300多萬的IBM工作。同年5月,劉自鴻在矽谷和深圳,同步創辦了柔宇科技,正式跨入商海。
創辦柔宇科技的劉自鴻
起初,沒有啟動資金,劉自鴻只在深圳南山區租了一個很小的辦公室。他和幾個曾經在IBM年薪五六十萬的小夥伴,每天沒日沒夜工作十幾個小時。
項目真正要啟動起來,需要很大的資金,劉自鴻不得不去找風險投資。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劉自鴻就獲得了深創投和松禾資本數千萬元的A輪投資。
其間,劉自鴻還和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徐小平有一段故事。
2012年10月,劉自鴻回到斯坦福,要做一個演講。
演講之前,劉自鴻在附近的肯德基遇到了徐小平和王強,既然偶遇風險投資人,劉自鴻則拿著名片毛遂自薦。
徐小平當場讓劉自鴻介紹一下他所做的項目,劉自鴻說他聯合了幾個IBM的同事,做一種可以摺疊、可以彎曲的柔性顯示屏。
徐小平一聽很感興趣,但一問估值,劉自鴻要3000萬美金,徐小平覺得太貴了,就沒有投。
這次與柔宇科技擦肩而過,成了徐小平投資生涯中的最大的遺憾;多年之後,他仍然痛心直呼後悔。
隨後,柔宇科技受到了風投的追捧,產品還沒有做出來,就已經獲得了幾輪融資,2016年估值就達到了200億元。
2015年11月,柔宇的黑科技——世界上最薄的顯示屏面世,它的厚度只有0.01mm,薄如蟬翼。
這個產品,國外的科學家認為,至少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時間,才能實現,但劉自鴻帶領的團隊,三年不到的時間,就研究出來了。
2016年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會,柔宇科技帶上了它最新的汽車中控曲面屏,一舉獲得了大獎,這也引起了不少汽車廠商前來洽談。
但由於曲面屏技術實在太新,很多手機廠商和汽車廠商,都沒有相應技術和經驗,去做好相應的應用。
這給柔宇科技帶來很大的麻煩,那就是沒有市場,沒有營收。
為了倒逼市場進步,劉自鴻採用了技術驅動市場的路徑;於是,柔宇又一隻腳踏進了B2C領域,做消費者業務。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發布了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手機屏——FlexPai(柔派)。
柔宇從一個手機廠的供應商,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手機廠,不小心成為了潛在客戶的競爭對手。
這也是柔宇的無奈之舉,既然無法打開手機廠商的市場,只能親自上陣做手機。
通過柔性屏手機攪動市場,以此倒逼手機廠商採用柔宇的摺疊屏。
在此之前,也就是2017年,柔宇投資了將近100億元,在深圳龍崗建設了兩條超薄柔性顯示模組及柔性觸控產品量產線,以期承接未來的摺疊屏訂單。
但是,無論是柔宇的摺疊屏,還是手機產品,銷量都沒有迎來期望的爆發式增長。
工廠是建設好了,但是沒有足夠訂單;柔宇大量的產能閒置,產能利用率只有5.3%。
經過多輪的融資,柔宇科技的估值已經膨脹到了驚人的60億美金。
柔宇科技的融資歷程
但柔宇科技的累計營收只有5.17億元,連續虧損了32億,沒有造血能力,風險投資失去了耐性,而且也到了投資退出的時候。
已經無法繼續在一級市場融資的柔宇科技,只能將融資的目光轉向二級市場。
四、
2020年初,柔宇科技原本計劃在美國上市,希望能夠融資10億美金。
但美國持續打壓中概股,中概股的估值普遍較高。
中國科創板的高估值,以及強大的融資能力,成為了柔宇科技的最終選擇。
柔宇科技計劃在科創板募集144億元,其中有49億元用以用以擴建其並不飽和的生產基地,72億元用以補充流動資金。由此可見,柔宇科技的資金鍊已經非常緊張。
如果柔宇科技在科創板上市成功,將獲得577億元的估值,前期的風險投資機構,可以盡數套現離場,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
劉自鴻的財富,也會隨之成倍上漲,躋身超級富豪之列。
創始人財富百億,但交給公眾的卻是一家無法盈利的公司;即便柔宇科技上市成功,如果無法短期內盈利,也存在觸發科創板強制退市的風險。
由此看來,柔宇科技已經沒有退路,柔宇科技的投資人也沒有退路,劉自鴻同樣也沒有退路了。
柔宇科技上市,只能成功,不許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