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給他們這個權力賣我的論文?不知道他們是通過什麼渠道弄到我的論文的,這是剽竊,是侵犯我的著作權。」楊女士非常氣憤。2007年3月,在內蒙古呼和浩特某高校工作的楊女士在網上隨意瀏覽時,偶然在一個名為「愛你搜博碩論文庫」的網站上發現自己的碩士論文《川端康成與海明威作品死亡意識之比較》竟然被公開出售。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巧合,打開網頁一看論文摘要,才發現就是自己的碩士論文。作者已經被隱去,只有文章題目和摘要。」楊女士說。
楊女士質問在線的「斑竹」這篇論文的來源,得到的回答是:「自有辦法,有問這個的必要嗎?」
「當然有必要,你們賣的是我的論文。」楊女士此言一出,「斑竹」就離線了。
過了一會兒,她發現自己那篇論文的摘要被刪去,只能看到文章標題。
楊女士說,她為寫這篇論文花費了近3個月的時間,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讓她無法理解的是,當她在QQ上宣布自己的論文被人剽竊時,眾網友竟然說她大驚小怪。
記者進入「愛你搜博碩論文庫」網站查看時,楊女士的論文赫然在目,該網站有很多論文被分門別類地羅列出來,按照碩士和博士等級分別收取不同費用,如1篇碩士論文為70元,一次購兩篇120元;博士論文價格在此基礎上上浮30%,職稱論文等在此基礎上下浮20%。
該網站還詳細地介紹了購買論文的操作流程,告知購買者如何選擇論文,如何到銀行辦理匯款手續,如何通過電子郵件通知網站負責人,如何領取論文等等。網上不但有「斑竹」的聯繫方式,還有兩個銀行帳號,一個是工商銀行的,另一個是農業銀行的,戶名是「桂啟超」。想買論文的人匯款之後就可以按照網站的承諾得到論文。
2007年年末,楊女士發現「愛你搜博碩論文庫」還在公開出售自己的論文,就到當地派出所報了案,但被答覆說派出所的管轄權有限,要到網絡監察部門舉報。如果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各種費用得花幾千元。「我剛參加工作,根本付不起這筆費用。」高額的維權成本讓楊女士暫時放棄了追究網站的責任。
實際上,像「愛你搜博碩論文庫」這樣的網站並不在少數。記者進入搜尋引擎百度,輸入「論文網」字樣,結果顯示有19500000項中文網頁可供選擇。
為了逃避責任,新科論文網站鄭重聲明:收集的所有資料除特別註明者外,不擁有版權,這些資料的版權歸原著者所有。本站所做的工作只是對網上已有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任何人從本站收集的資料均不得用於非法用途!
當然,買方市場也很火爆,想購買論文的人跟貼不斷:「誰有金融方面的畢業論文,我要買!!!本人因為評職稱,想買一篇管理方面的論文。」
採訪中,被訪網站聲稱:「論文買賣除接受道德譴責外,將不會受到任何法律制裁,買賣者可放心大膽使用。」但據記者了解,大多數論文交易網站均未取得經營許可證。
目前,這方面的立法雖然還不完善,但在司法實踐中,相關法律、司法解釋和行政規章對網絡環境下查處違法行為的可操作規定是存在的。因此,教育界、法律界的許多人士表示,網上論文交易長期存在並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當歸咎於相關職能部門疏於管理。
依據《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4條,國家對經營性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實行許可制度;對非經營性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實行備案制度。未取得許可或者未履行備案手續的,不得從事網際網路信息服務。
上述《辦法》第19條中規定,未取得經營許可證,擅自從事經營性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或者超出許可的項目提供服務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萬元的,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關閉網站。
被採訪網站表示,他們從未受到過任何部門的查處。
責編: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