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瑪-達德瑪《春天的誓言》
520是資訊時代的愛情節日,定於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520」被喻為「我愛你」,是情侶之間確定心儀對象、表達愛意,如今甚至成了登記結婚的吉日。今天,就讓我們看一下名畫裡的浪漫告白吧。
約翰內斯·維米爾《情書》
荷蘭黃金時代的著名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曾描繪過一位女子剛收到情書時的情景,畫中充滿了具有含意的細節,但主要是用來表現軼聞趣事,而不是出於純藝術的考量。畫面中,少婦左手握琴,女傭正遞來一信,她抬眼望著,頗感不安。這封信顯然對她意義重大,也許還帶點浪漫色彩。
弗朗索瓦·熱拉爾《丘比特和賽姬》
弗朗索瓦·熱拉爾 (FrancoisGerard,1770-1837年)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繪畫的傑出代表、雅克.路易.達維特的得意弟子之一。這幅畫的故事源自希臘神話,相傳賽姬擁有絕世的美色,使得維納斯大為嫉妒,遂令兒子丘比特用他那枝無人抗拒的箭,欲使賽姬愛上世上最醜惡的怪物。但丘比特對賽姬一見鍾情而無法下手。不久,祭司告訴賽姬的父母,這少女註定要成為神怪的新娘,所以國王、王后忍痛將賽姬留在山頂上。當她在哭泣的時候,一陣風吹過來,將她抱到一座壯麗的宮殿,冥冥之中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服侍她,賽姬從未看清主人的模樣,他只在晚上造訪她,黎明前就走了。過了一段時間,她請求丈夫允許姐姐們來探望她,丘比特答應了。當她的姐姐們看到賽姬過這麼好的生活時,嫉妒之心油然而生,她們鼓勵賽姬去看清楚丈夫的模樣,教她帶著一盞燈和一把刀,如果看到是妖怪就把他的頭砍下來。賽姬趁丈夫熟睡時將燈點燃,發現是一個美少年,但一滴蠟油滴下驚醒了丘比特,丘比特傷心的說:「愛情不容有絲毫懷疑」……然後就展翅飛走了。賽姬又傷心又後悔,到處尋找丈夫,最後在丘比特的暗中幫助下通過了維納斯層層的考驗,得到寬恕而成為丘比特的妻子,當然,也獲得了永生。
法-皮埃爾·奧古斯特·庫特《春日》
著名法國畫家法-皮埃爾·奧古斯特·庫特的作品《春日》又名《情侶的鞦韆》)是其代表作之一。畫面中,原始樹林裡,自然光線從霧氣中蔓延出來,照著一對坐在的鞦韆上的小情侶。姑娘雙手摟住情人的脖子撒嬌,一身白色透明長裙露出完美性感的身體,微笑的臉上帶著熱切的眼神望向男伴。小夥子雙手緊握鞦韆韁繩,將姑娘保護在懷抱中,低頭與姑娘目光相對。毫無疑義—無論是透過森林打到情侶身上的陽光,還是鞦韆上眉目含情的情侶,都如此完美。
法-皮埃爾·奧古斯特·庫特《暴風雨》
關於主題人物達菲尼斯與柯蘿葉的故事,有多種版本與說法,在希臘神話中,達菲尼斯為信使之神麥丘裡與女水神奈雅絲(Naiads)的兒子。森林之神潘恩(Pan)曾把蘆葦編製成葦笛,據說其悠揚的笛聲常在森林中迴蕩著,深深地受到牧羊人、農夫與獵人們的喜愛,潘恩還曾經自傲地以葦笛來挑戰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七弦琴。達菲尼斯亦相當喜愛葦笛那優美的笛聲,於是就向潘恩學習吹奏的方法,且經常跟在潘恩的身邊練習,而最後達菲尼斯不但學會了吹奏的方法,還發明了牧歌,成了牧歌的發明者。達菲尼斯後來與一位女神有了戀情,然而他最後卻背叛了這段愛情,在上天的責罰之下變成了瞎盲的人。然而在另一個版本中,達菲尼斯與柯蘿葉的故事與前一個說法完全不同,故事是出自一位希臘文學家隆歌斯(Longus)約在三或四世紀時的創作,故事中描述著達菲尼斯與柯蘿葉這對情侶,在經歷了許多的冒險之後,又再度結合,共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在這個故事中,達菲尼斯與柯蘿葉展開了一段牧歌式的美麗戀情,過程相當浪漫有趣。考特的作品《暴風雨》抓住了達菲尼斯與柯蘿葉在暴風雨中逃跑的一瞬間,表達了男女不同的性感力量之美、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自由的嚮往。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拉斐爾和弗娜裡娜》
這幅作品創作於1814年,是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曾繪製的一幅想像的雙人像,名為《拉斐爾和弗娜芮納》,作品中安排了一名黑眼睛的女子坐在拉斐爾的腿上,儼然將拉斐爾的繪畫演變成了一個通俗的流行圖像。拉斐爾終身未娶,但他心中卻有著一位無與倫比的女神,那就是他的情人弗娜芮納。弗娜芮納在拉斐爾的生活中一直很神秘,她崇拜他、關心他、愛護他,她常常遠遠地站在作畫的拉斐爾的背後,默默地看他作畫。她是拉斐爾藝術創作的靈感和源泉。關於弗娜芮納是拉斐爾情人的傳聞,大概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發端,到了19世紀愈發盛行起來,成為公眾談論的熱門話題。
弗拉戈納爾《鞦韆》
弗拉戈納爾是法國洛可可畫家,其代表作品有《鞦韆》《讀書女孩》《閂》《狄德羅》等。這幅作品是其代表作,描繪的是一個年輕美貌的少婦正在蕩著鞦韆;在她的身後,坐在石凳上哄著少妻玩耍的是一個至少比這個「少婦」大40歲的老夫。少妻玩的非常開心,老夫心裡自然也非常高興。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使他妻子開心的並不是他這個老夫,而是深藏在樹叢中的一個小夥子。這個少婦不停的向小夥子眉目傳情,還有意把鞋甩向這個小夥子的方向。據說,這個小夥子就是訂畫者、著名的銀行家桑.朱理安。顯然,訂畫者是有意炫耀自己的這段「愛情」經歷。
弗蘭克·狄克西,《羅密歐與朱麗葉》
該幅油畫出自英國畫家弗蘭克·狄克西之手。狄克西1924年被選為英國皇家藝術院院長,1925年被授以皇家爵士爵位。他大部分的畫作都以戲劇性的歷史和傳奇的故事為主題,並以在繪畫中完美表現優雅時髦的女人的畫風而著稱。《羅密歐與朱麗葉》目前陳列於英國南安普頓市美術館,表現的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對悲劇愛侶在婚禮初夜後離別前的匆匆一吻,而當時他們並不知道這也將成為他們愛情生涯的最後一吻。該畫畫面色彩豔麗飽滿,人物神態惟妙惟肖,將一對分別在即的情人之間充滿甜蜜與不舍的情愫描繪得入木三分。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徒勞的求愛》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爵士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畫家,原是荷蘭人,從小就顯示出超人的藝術天賦,其一生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創造了400多幅傳世之作。阿爾瑪晚年愈加返樸歸真,將其藝術中的古代民俗規範轉變到以兩性關係為主的基本框架內,以揭示人類原始情感的細膩和微妙的變化。該畫以他的畫室作為其背景的參考,畫中的女人雙目凝視窗外,,似乎若有所思,她身旁的求愛者與她拉開一定距離,從其無可奈何的神情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也許是一無所獲。
雷諾瓦《蕩鞦韆》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所畫的都是漂亮的兒童,花朵,美麗的景色,可愛的女性。雷諾瓦把從他們那裡所得到的賞心悅目的感覺直接地表達在畫布上。他曾說過:「為什麼藝術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醜惡的事已經夠多的了。」在《蕩鞦韆》中描繪的是一個晴朗的秋天,地上落滿了厚厚一層樹葉。陽光透過樹逢灑進來,暖暖的。背對著的這位紳士正在向這位少女滔滔不絕的講述著什麼,少女靜靜的聆聽著,引得小男孩和長滿鬍子的男士正在專心致志的聽著。也許這位男士只是擔心少女玩鞦韆的時候粗心大意。
奧古斯特·羅丹《吻》
《吻》是羅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奧古斯特雕刻的人體雕像皮膚光滑柔軟,與他們坐的表面粗糙的巖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羅丹創造的這對戀人是永恆而又理想化的:很顯然展現了俗世人們對愛欲的痴迷。它表現了保羅·馬拉泰斯塔和弗朗西斯卡·達裡米尼之間的親密時刻,雕塑人物取自但丁的《神曲》。而實際上,這對戀人在衝動的激情中偷吻時,被弗朗西斯卡的丈夫發現,並殺死了他們,他們被懲罰在地獄裡永久遊蕩。流暢的線條,準確的人物造型,引人入勝的主題,讓這件作品成為永恆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