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電機系統漏電流分析

2020-12-03 電氣新科技

河北工業大學省部共建電工裝備可靠性與智能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省電磁場與電器可靠性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牛峰、曹石然、王堯、韓振鐸、黃曉豔、張健、李奎、方攸同,在2019年第8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指出,隨著PWM變頻器在電機控制中的廣泛應用,在電機控制性能顯著提高的同時,系統共模電流(正常漏電流)的問題愈發嚴重。同時,當電機系統發生漏電故障時,現有漏電保護裝置不能區分故障漏電流和正常漏電流,導致系統存在安全隱患。

針對此問題,首先對PWM電機系統正常漏電流計算模型和流通路徑進行研究,然後對系統的漏電故障點及相應故障漏電流進行了分析,最後通過試驗測試對PWM電機系統正常漏電流和正常與故障混合漏電流的時頻特性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為正常漏電流的有效抑制和故障漏電流的準確檢測提供理論指導。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PWM變頻器的開關性能不斷提高,PWM變頻器驅動電機的動靜態控制性能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隨著PWM變頻器開關頻率越來越高,變頻器輸出的共模電壓所帶來的問題愈發嚴重。例如,共模電壓會在電機轉軸上感應出高幅值軸電壓,並形成軸承電流,導致電機軸承損壞,縮短電機使用壽命。

此外,由於電機系統存在大量對地分布電容,共模電壓在變頻器開關跳變期間會產生較大的du/dt,進而對電機系統分布電容進行充放電形成共模電流,也就是正常漏電流。當電機系統對地分布電容數值較大時,正常漏電流也會隨之增大,可能導致電機不能正常運轉。

同時,正常漏電流的存在會造成系統漏電保護裝置誤動作,使電機不能安全、可靠運行。此外,共模電流產生的傳導共模電磁幹擾(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會影響其他電子設備正常運行。

為了深入了解這些問題,國內外學者對PWM電機系統正常漏電流進行了大量研究。由於電機系統的構成較複雜,部分學者從等效模型著手。比如,裴雪軍簡化了逆變器的共模等效模型,以便研究共模電流的振幅和頻率特性。O. Magdun和A. Binder建立高頻等效電機模型,簡化了EMI的仿真過程。S. Ogasawara和H. Akagi建立LCR串聯諧振等效電路,降低了分析共模電流的難度。

在對共模電流分析的效率逐漸提高的情況下,對共模電流特性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方便,J. S. Lai發現,如果建立精確的寄生參數模型,則可以在頻域分析和識別不同傳播路徑的EMI。N. Mutoh和M. Ogata對電機系統中不同位置和不同流通路徑下的EMI噪聲進行了詳細對比分析,對EMI噪聲的特性有了較全面的了解。

此外,漏電流抑制方法主要從優化硬體拓撲結構和改進軟體控制方法兩方面著手,如圖1所示。其中優化硬體拓撲結構以在電機系統中添加濾波器為主,主要包括添加有源、無源濾波器等。還有部分學者對光伏併網系統的共模電流問題進行了研究。雖然優化硬體拓撲結構能有效抑制共模電流,但存在結構複雜和成本較高等問題,因此多數學者傾向於通過改進軟體控制方法來抑制共模電流。

通過改進軟體控制方法抑制共模電流以採用無零矢量控制方法為主,主要包括RSPWM、AZSPWM、NSPWM]等方法。此外,有學者提出一種基於布爾函數邏輯運算的新型載波調製策略。該方法可以保持共模電壓恆定,從而能夠有效抑制共模電流。

圖1 漏電流抑制方法

綜上所述,國內外研究學者對PWM電機系統的等效模型和正常漏電流的特徵與流通路徑進行了大量研究並對正常漏電流的抑制取得了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但是對PWM電機系統漏電流的特性尚需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因此,本文對PWM電機系統正常運行時存在的正常漏電流和發生漏電故障時產生的故障漏電流進行詳細的測試和分析,為正常漏電流的有效抑制和故障漏電流的準確檢測提供了理論依據。

圖2 PWM電機系統典型拓撲結構示意圖
圖6 試驗平臺結構示意圖
圖7 試驗平臺實物圖

結論

本文對PWM電機系統漏電流相關特性進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正常漏電流計算模型,並對其流通路徑進行了分析。然後對電機系統的漏電故障點及相應故障後的漏電流波形進行了分析。最後通過試驗測試對電機系統故障發生前後的正常/混合漏電流時頻特性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具體結論如下:

1)PWM電機系統電機輸入側正常漏電流的有效值與對地分布電容的容值呈正比例關係,正常漏電流主要包含直流分量和高頻分量,其中高頻分量主要為逆變器開關頻率及其倍頻分量。

2)PWM電機系統電機輸入側存在漏電故障時,混合漏電流有效值相應增大。其中,低頻分量的幅值變化可作為是否發生漏電故障的判斷依據。

上述結論能夠為正常漏電流的有效抑制和故障漏電流的準確檢測提供理論指導。

相關焦點

  • 濾波器對PWM變頻調速電動機端子上電壓波形的影響分析
    濾波器的參數與變頻器特性及電纜參數有關,然而變頻器、電纜及電機一般都不是同一製造商或銷售商提供,變頻器的開關特性、電纜參數及長度的不確定性,使得濾波器的參數選擇具有不固定性。關於濾波器的參數與電機端電壓或電流特性的關係,目前還未有系統研究的報導。
  • PWM控制MOSFET搭建的H橋電路驅動直流電機仿真與單片機源碼
    PIC單片機 proteus H橋驅動直流電機PWM控制MOSFET搭建的H橋電路驅動直流電機運行仿真原理圖如下(proteus仿真工程文件可到本帖附件中下載) 1.正轉-> 2.停止-> 3.反轉-> 4.停止調整到高速時會觀察到電機好象在逆向及慢速轉動的效果,這是正常的.實際正反轉速顯示在電機下方(高電平有效狀態)全橋正向時P1A有效,P1D調製全橋反向時P1C有效,P1B調製
  • 脈衝寬度調製(PWM)器件的測試(圖)
    pwm器件工作時會有高頻脈衝產生,在測試pwm器件的頻率、佔空比參數時也需要有高頻的時鐘信號,這些高頻信號會干擾和影響參數測試,因此測試系統從原理設計、結構設計到pcb板布局、布線都必須充分考慮系統的抗幹擾問題。  基於上面的原因和其他的一些因素,目前國內尚沒有一套比較理想的系統能夠比較全面地對pwm器件的參數進行測試。
  • 單片機控制的步進電機PWM控制程序
    8051單片機控制步進電機的C51語言編寫的PWM控制程序#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PSD3200.H"#include "upsd_pwm.h"#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PSD_REGS PSD8xx_reg _at_ csiop;#define KEYIO (~(PSD8xx_reg.DATAIN_A
  • 漏電流的客觀分析
    這些Y電容連接於相線/中線和地線之間,並將不對稱幹擾從相線/中線 傳導至地線,從而產生漏電流(參見圖1)。電容越大,衰減效果越好,漏電流也就相應地越高。它們將導致漏電流總量流經接地線,引發安全風險。接地線的電阻抗越高,使用者面臨的安全風險越大。 如果一個人碰觸了具有破損接地線的設備,漏電流將流經人體到達大地 (參見圖2)。
  • 電壓型PWM整流器電感下限值設計與分析
    摘要:從電壓型PWM整流器(VSR)網側輸入正弦電流在過零點處電流脈動量最大特點出發,詳細分析了電流過零處一個PWM採樣周期內電流脈動量與各開關導通時間
  • 電容的漏電流是什麼?產生的原因分析
    從理論上來講,由於電容器內部有絕緣體,電流是無法通過的,但這僅僅是理論,當電容器兩端加上一定電壓以後,還是可能會產生漏電流的,電容的漏電流是什麼?它產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電容的漏電流是什麼?產生的原因分析什麼是電容漏電流?
  • 電機逆變器死區補償獨領風騷高性能伺服不在話下
    pwm調製的變頻控制技術實現了對交流電機動態轉矩的實時控制,大大提高了伺服系統的控制性能。然而,對於pwm逆變器,在驅動功率管的開關信號中插入延時時間以防止直流母線直接短路,延時時間的引入將導致死區時間效應,引起逆變器輸出波形的畸變和基波電壓的降落,影響了伺服系統性能的進一步提高。
  • 永磁同步伺服電機(PMSM)驅動器原理
    控制板通過相應的算法輸出pwm信號,作為驅動電路的驅動信號,來改逆變器的輸出功率,以達到控制三相永磁式同步交流伺服電機的目的。功率驅動單元功率驅動單元首先通過三相全橋整流電路對輸入的三相電或者市電進行整流,得到相應的直流電。經過整流好的三相電或市電,再通過三相正弦pwm電壓型變頻器來驅動三相永磁式同步交流伺服電機。
  • 基於F2808的永磁同步電機伺服系統設計
    關鍵詞:同步電機;伺服控制;工程設計1 引言與其他電機相比,PMSM構成的交流伺服系統具有明顯的優勢,如效率高、低速性能好、轉子慣量小等,因此研究PMSM構成的高性能驅動和伺服控制系統,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 永磁同步電機逆變器死區補償技術
    現今工業伺服驅動中多採用驅動永磁同步電動機(pmsm)的交流伺服系統,其交流驅動單元使用三相全橋電壓型逆變器。pwm調製的變頻控制技術實現了對交流電機動態轉矩的實時控制,大大提高了伺服系統的控制性能。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6702.htm然而,對於pwm逆變器,在驅動功率管的開關信號中插入延時時間以防止直流母線直接短路,延時時間的引入將導致死區時間效應,引起逆變器輸出波形的畸變和基波電壓的降落,影響了伺服系統性能的進一步提高[1]。
  • 分析調節PWM轉換器最大佔空比方案
    此外,在電流模式控制下,斜坡電壓的一部分可以添加到電流斜坡,以增強系統的穩定性。通常,當轉換器對斜坡電壓放電時(下降或關閉時間),將切斷電源開關。通過控制下降時間,可以調節轉換器的最大佔空比。PWM 控制器 UCC38C42產品說明書指出標準的放電電流為 8.4 mA。
  • 繞組耐壓過程中漏電流的設定很關鍵!
    2020-07-24 08:00:12 來源: 電機技術內參 舉報
  • 多路舵機控制PWM發生器的設計與Proteus仿真
    但是在單片機系統的開發過程中,如果先製作好電路板,再反覆編程調試,就會給單片機系統開發帶來一定的麻煩。而如果設計初期就將Proteus軟體作為單片機系統的開發調試仿真工具,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在Proteus上仿真通過後再製作電路板,就可以大大縮短開發周期和研發成本。
  • PWM原理
    該系統有一個比較器和一個周期為Ts的鋸齒波發生器組成。語音信號如果大於鋸齒波信號,比較器輸出正常數A,否則輸出0。因此,從圖中可以看出,比較器輸出一列下降沿調製的脈衝寬度調製波。在系統的輸入端插入一個採樣保持電路可以得到均勻的採樣信號,但是對於實際中tk-kTs< <的情況,均勻採樣和非均勻採樣差異非常小。如果假定採樣為均勻採樣,第k個矩形脈衝可以表示為:         (1)  其中,x{t}是離散化的語音信號;Ts是採樣周期; 是未調製寬度;m是調製指數。
  • pwm輸出波形的特點
    由傅立葉分析可知,不對稱波形會帶來大量低次諧波、偶次諧波以及餘弦項。因此PWM脈衝波形的對稱性對輸出特性有很大影響。   PWM的實現方法一般有兩種:比較法和計算法。   隨著數位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計算機功能的提高,計算法以其方便靈活的特點成為PWM實現方法的主流。採用計算法實現PWM時,按照每個載波周期內調製波的取法,可以分為規則採樣PWM和自然採樣PWM。
  • 基於DSC的直流電機半橋驅動電路的設計
    該電路在保證直流電機達到優異的運行性能的前提下,簡化了電路複雜度,提高了電路可靠性。同時在此電路的基礎上增加簡單的外圍控制電路就能夠很方便地切換電機旋轉方向,而無需額外增加大功率MOS管開關電路。  系統原理及構成  圖1為系統總體功能框圖。由圖可知,該系統為一個閉環系統。
  • 單極性PWM技術在雷達天線控制中的應用
    關鍵詞:單極性PWM;雙極性PWM;半橋驅動IC;邏輯門;動態自舉 隨著大功率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全控型電力電子器件組成的脈衝寬度調製(PWM)技術在雷達天線控制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雷達天線控制系統一般採用脈衝寬度調製(PWM)技術實現電機調速,由功率電晶體組成的H橋功率轉換電路常用於拖動伺服電機。根據在一個開關周期內,電樞兩端所作用的電壓極性的不同分為雙極性和單極性模式PWM。 雙極性PWM功率轉換器中,同側的上、下橋臂控制信號是相反的PWM信號;而不同側之間上、下橋臂的控制信號相同。
  • NPC三電平逆變器PWM時降低損耗的研究
    多電平(包括三電平)結構已在如高壓(中壓)交流電機傳動、FACTS、電網質量管理和電網無功補償和吸收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在三電平變流器中應用的主流器件是大功率、高壓電力電子器件(例如IGCT或HVIGBT)及快恢復二極體,它們在變換器工作時要產生通態損耗、斷態損耗和開關損耗,其中開關損耗是器件損耗的主要部分。
  • 用Arduino剖析PWM脈寬調製
    在嵌入式開發中,我們常用PWM來驅動LED的暗亮程度,電機的轉速等。原理 我們知道,在數字電路中,電壓信號是離散的:不是 0(0V)  就是 1(5V或者3.3V), 那麼如何輸出介於 0v 和  5V之間的某個電壓值呢?我們先來舉個實際的例子,一看就懂,勝過千言萬語。如下圖,要讓讓數位訊號模擬出 3.7V 的電壓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