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地球上安穩的生存,離不開太陽和月球的運轉。1969年人類第1次登上月球,如今航天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人類始終無法靠近太陽。這是因為太陽有著巨大的能量,太陽活動為人類提供了充足的陽光和溫度,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太陽。按照宇宙的膨脹速度來看,科學家曾經預測,在50億年後太陽就會消亡,變成一顆紅巨星,那還會不會出現第2個太陽呢?
根據科學家的推算,當太陽體積發生劇烈膨脹的時候,會釋放大量的能量和物質,這些物質大約佔太陽總量二分之一。這個時候太陽會最終消亡,只留下了一片璀璨星雲。但是消亡的只是太陽的外殼,在外殼中有大量的物質沒有參與太陽的核聚變反應,如果這些物質重新聚集起來,有可能會進化成第2個太陽。如果無法聚集,難道宇宙中就沒有太陽了嗎?
木星要成為太陽,質量必須達到太陽的8%
有人認為,太陽即使消亡後,也會出現接替它的星體,比如八大行星中的木星,木星的質量是非常大的,即使把另外7顆星體的質量加起來,也到不了木星的一半,更是抵得上318的地球,如果木星可以把太陽的遺留物質重新收入囊中,是否意味著它會成為第2個太陽呢?根據科學家對太陽的探索來看,太陽的質量是非常巨大的,木星要成為一顆恆星,質量必須達到太陽的8%才可以,而它只有太陽的0.1%。
木星的吸收能力
木星想要成為第2個太陽,就意味著它必須額外吸收7.9%的物質,才能進化成一顆恆星,進而有可能進化成太陽。但是宇宙中的引力是十分巨大的,誰能夠保證木星在太陽的消防過程中就能夠吸收這麼多的物質呢?即使太陽消亡了,變成一顆紅巨星,但它的引力是不變的,仍然強大的吸附著周圍的物質,所以太陽表面的物質不會出現大量流失。
即使太陽的引力不變,但是在消亡後,太陽的內核還是會因為劇烈膨脹導致坍塌,在這個過程中,太陽內核的溫度會持續上升,在這個過程中就會釋放出更多的能量,當能量釋放完成後,太陽內核的溫度降低,進入一個膨脹收縮的循環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太陽的引力會大大減少,這也意味著木星會離太陽更加遙遠,即使太陽釋放出了大量物質,在遙遠的距離下,也無法保證木星可以吸收到這些能量,所以說木星能否成為第2個太陽,還存在著很多未知性,大家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