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大數據分析
記錄 分享 成長
相信你已經不止一次在函數中看到關鍵詞,它起著什麼作用?返回什麼?和又有著什麼區別呢?這篇文章將會揭開的神秘面紗,並給出最淺顯易懂的例子。
關鍵字做了什麼?
如果不太好理解,可以先把當作的同胞兄弟來看,他們都在函數中使用,並履行著返回某種結果的職責。
這兩者的區別是:
有的函數直接返回所有結果,程序終止不再運行,並銷毀局部變量;
而有的函數則返回一個可迭代的 generator(生成器)對象,你可以使用for循環或者調用next()方法遍歷生成器對象來提取結果。
什麼是生成器呢?在 Python 中,使用了的函數被稱為生成器。有點套娃的感覺,但事實就是這樣,調用一個函數,就會返回一個生成器對象。
在調用生成器函數的過程中,每次遇到 時函數會暫停並保存當前所有的運行信息(保留局部變量),返回的值, 並在下一次執行方法時從當前位置繼續運行,直到生成器被全部遍歷完。
先看一個簡單的例子:
上面函數返回一個生成器,現在對該生成器進行遍歷:
或者調用next()方法:
可以看到,simple_generator函數返回一個生成器,調用方法後,函數開始運行,遇到第一個關鍵字,返回生成的值(1),程序暫停;
第二次調用方法,代碼從上次暫停的位置開始執行,並遇到了第二個關鍵字,再返回生成的值(2),程序暫停;
第三次調用也是如此,返回生成的值(3),生成器耗盡,程序終止;
到這裡你可能就明白和的關係和區別了,帶的函數是一個生成器,這個生成器有一個方法就是next,next就相當於「下一步」生成哪個數,這一次的next開始的地方是接著上一次的next停止的地方執行的。
所以調用next的時候,生成器並不會從函數的開始執行,只是接著上一步停止的地方開始,然後遇到後,return出要生成的數,此步就結束。
有個經典的例子就是使用yield生成斐波那契數列:
生成器有哪些作用?
如果想具體化數據的形式,通常會將數據存儲在一個列表中。但這樣做,列表的內容將佔用有形內存。列表越大,佔用的內存資源就越多。
但是,如果數據集有某種邏輯,就不必存儲在一個列表中,只需編寫一個生成器,它將在需要時生成這些值,基本不佔用內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