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港口特別多,那時燈塔一直以油燈照明,煙霧重,氣味難聞。燈塔工人長年在空氣汙染的環境中工作,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法拉第在皇家學院曾做過調節房間內部空氣的工作,因為地下實驗需經常通氣,在這方面有經驗。他成功地排除了燈塔裡一些有毒氣體的汙染,使那兒成為安全的地方。因此有人說,法拉第在空氣調節的研究方面也是一個先驅者。同時燈塔還有一個問題,每當冬季到來,窗玻璃經常蒙上一層厚厚的霜凍,影響照明和視線,法拉第也想辦法解決了。每當法拉第看見燈塔在濱海暮色中閃亮之時,心裡便感到無限的舒暢愉快。法拉第不但是偉大的科學家,也是熱心的科普宣傳家。他與科學講壇是分不開的。法拉第擔任皇家學院實驗室主任後,繼承戴維的傳統。在講壇上作了一系列生動有益的科學講演。這些講演給皇家學院帶來了聲譽和不斷的捐贈。
同時,他還在皇家學院發起了一個「星期五科學討論會」。每逢星期五晚上,邀請專家學者在皇家學院舉行講座和研討,形式不拘,參加者可以攜帶夫人、家屬;討論題目涉及各個科學領域,可以是最新的實驗發現,也可以是信息交流或者是高水準的理論探討。法拉第主持的這一周五科學沙龍,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歡迎,也給皇家學院帶來卞可觀的收入。與會者中學力不足的,可以追隨大家得到許多新的啟發,學力深厚者可以把自己的研究和見解,推廣開來。他曾主講過一百多次「星期五科學討論會」。他每次主講都十分的成功,深受學者聽眾的讚許和好評。法拉第深知科學講座對少年兒童有十分重大的影響,對此,他有親身的體會,他在皇家學院還倡導了一個「聖誕節少年科學講座」。這個講座從1826年開始,每年聖誕節放假期間,為少年兒童舉辦一系列科普講座。
每一次講座都像過節一樣熱鬧非凡,充滿著歡樂。家長們帶著孩子,蜂擁而至,連走廊裡都擠滿了聽眾。講座的題目從化學、天文到電學,應有盡有。再深奧的科學道理,到了大師法拉第口中,都會變得如此動聽,如此簡單明了,常常還包含著閃光的哲理。這個「聖誕節少年科學講座」,法拉第一共講了9年,受到孩子和家長們的熱烈歡迎。連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都慕名帶著兩個王子來聽講座。19年間有多少小朋友聽過法拉第的這個講座,已經無法統計。他們之中,許多人和當年的少年法拉第一樣,愛上了為人類謀福利的科學事業。1860年聖誕節的系列講座,一共講了6次。後來他的一位朋友為他編輯出版了一本名為《蠟燭的故事》的書。這本著名的科普讀物#述了如何製造蠟燭,蠟燭為什麼會燃燒,燃燒以後到哪兒去了內容生動有趣。
後來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還深受廣大少兒家長的歡迎。在這本書中,法拉第殷切地寫道:「希望你們年輕一代,也能像蠟燭為人照明那樣,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忠誠而踏實地為人類偉大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燃燒自己,把光明獻給人類,這種蠟燭精神正是法拉第一生的寫照!為了追求真理,造福人類,他默默地奉獻出自己的每一份熱,每一分光。不知不覺,皺紋漸漸爬滿大師的眼角,他的頭髮由棕色悄悄變成灰白,又變成銀白。只有那一對灰褐色眼睛,永遠閃爍著溫和、快樂的光芒。法拉第一生樂觀豁達。他從小便養成一種樂觀的天性,那個哼著小曲頭撞欄杆的故事,便是一幕小喜劇。他一生中都保持了這種孩子般的天真和快活,始終懷有一顆童心。他對人真誠、和藹,謙遜、作風樸素平實,沒有一點大科學家的架子。
講派頭的學者在實驗室工作時,都十分注意自己的儀表。法拉第做實驗時,卻一點也不講究穿著。據說,有幾次,不認識他的人來實驗室參觀時,誤把其當作勤雜工了,法拉第知道後,一點也不在乎,反而覺得十分有趣。法拉第的偉績和高尚的人格,贏得了世人的廣泛尊敬。連孩子們也十分的愛戴他。他是一位虔誠的教徒。每個禮拜天,他都要和夫人一同到教堂做禮拜。每當返回之時,他們要穿過同一條街。那些聽過他科學講座的孩子。便常常候在路邊,向他問好。有的孩子鞠躬後,又穿過小巷,抄近路跑在他們前面,再一次向法拉第致敬。對此法拉第特別的高興。薩拉親暱地把他稱作童子軍軍長。法拉第夫婦一直在皇家學院的樓上居住,過著簡樸的生活。那兩間房子,從他們結婚起,已整整住了37年。1858年,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將自己在倫敦漢普頓風景區的一棟房子,贈給了他們夫婦。
在這兒,法拉第愉快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隨著日月的消逝,法拉第年齡增大,體力漸衰,精力大不如從前。幾十年的忘我工作,耗盡了他的精力。但是仍不放棄自己心愛的工作,堅持做電磁實驗。他的實驗記錄簿還是整理得井井有條、清清楚楚。為此,他常常要付出幾倍的努力。法拉第發覺自己的記憶力也在衰退。有一次他做了一個實驗,費了功夫,直到一個月以後才發覺,這個實驗他幾個月以前已經做過了。1862年,法拉第已經是71歲的老人了。他做完最後一個實驗。在他的實驗日誌上記下最後一個編號:16041。這位科學巨匠的最後一個實驗,是研究磁場對光源的影響。他假設強大的磁場可能會改變光源發射的光譜譜線。法拉第將不同鹽類的火焰,放在巨型電磁鐵兩極之間,然後讓火焰輻射的光通過偏振稜鏡。由於他當時採用的儀器的限制,實驗失敗了。
但這個實驗的推斷,卻表明這位電學大師深邃的洞察力。法拉第這個閃光的思想,30多年以後由荷蘭物理學家塞曼用實驗進一步證實。塞曼發現在強磁場中光源發射的譜線確實分裂成幾條,後人稱之為塞曼效應。法拉第的工作是完成了。他的最後一次講演。這位巨人肩上的任務,一件一件地卸下了。當時,英國皇家學院院長諾森伯蘭公爵去世,皇家學院理事會決定推舉法拉第出任院長。大家一致認為,像法拉第這樣舉世聞名的科學家,50年前就進皇家學院做實驗室助手,現在正當功成名就、享譽世界科壇之時,由他出任這一名譽職位,是最適合不過的了。然而法拉第並不想做皇家學院院長。他婉言謝絕了同仁們的好意,在法拉第看來,朋友們對他的真摯情誼,比一切聲名和職位要寶貴得多。
這就是法拉第。丁鐸爾曾懷著崇敬的心情對自己的老朋友評價說:法拉第沒有一點世俗的野心。他曾宣布,出於對國家的義務,每年到宮中朝拜一次,除此之外,他不去和皇宮接近。他精神上的生活和知識領域的生活,已經十分圓滿,因此他對於世人爭奪不休的東西,完全不屑一顧。在他的眼中,科學實驗高於一切,和這相比,皇宮的華麗算得了什麼。法拉第一生的最後幾年,是在漢普頓別墅度過的。他沒有子女,忠實地陪伴著他的是自己溫柔賢惠的妻子和他們領養的侄女。平常他喜歡坐在窗下,眺望室外碧綠的草地、樹林、農舍和變幻無窮的天空。還有閃電的壯觀,落日的奇景,這,一切都使他倍覺興奮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