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飛向天際的竹蜻蜓
黃自宏
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在我的童年時代,儘管物質文化生活總是不那麼充裕和豐富,甚至有些貧瘠,卻也絲毫不能動搖和影響我們快樂的基因和愛玩的天性。
也許,可能從每一個小孩子能記事開始,小腦袋瓜子裡都總是充滿了無數個永遠也拉不直、無限放大的問號,還不斷閃爍著漫天席地的各種憧憬與夢想。
那時候,我總是喜歡靜靜默默地仰望蔚藍浩渺的藍天,如絲如絨的白雲,如夢如煙的彩霞。凡是能夠飛翔的東西,像小鳥、蜻蜓、蝴蝶、螢火蟲、金龜子、飛機、氫氣球,都能格外引起我的注意力。
尤其是初次看了1986央視經典版《西遊記》以後,便對能有著72變神功、騰雲駕霧、一個跟鬥雲就十萬八千裡去了天竺的孫悟空,頓時羨慕妒忌崇拜得五體投地。那時還是幼兒園的我,總是在幻想:我什麼時候也能騰雲駕霧,什麼時候也能漫天飛舞,什麼時候也能72變?
當時每當面對鏡子時,我總在憧憬,背後長出一對毛茸茸翅膀的我,會是個什麼「鳥人」模樣?我如果能夠飛翔,那能飛多高和多遠,最終又飛向何方?目之所及,大山的那一邊,究竟是個什麼樣?
我也不止一次盼著坐飛機,穿越在藍天白雲之間。甚至我還幻想過,用一條拉扯的皮筋繩的彈力,從樓底把自己送到四樓家裡……
那個時候,父親經常DIY做一些玩具給我,其中就有用竹篾製成的竹蜻蜓。只見父親選了兩三公分寬的竹篾,中間留出一塊正方形的位置後,用小刀朝兩側相互削出一個漸漸緩緩走向的斜面,上下呈對稱狀、三毫米左右的均勻厚度。最後,把一根竹籤用砂紙把稜角磨圓,在竹篾中間鑽一個小孔,將竹籤插進去,並固定牢固。
當時我覺得竹蜻蜓真的太神奇,只消表面放平後,用雙手手掌搓動竹籤,隨即一鬆手,竹蜻蜓便會輕盈地朝上空飛起,然後緩緩落下。
後來看了日本經典動畫片《機器貓》(《哆啦A夢》),對叮噹和大雄,頭頂插上竹蜻蜓,便能跨越時空之旅,我非常羨慕。
再大一些,進入初中後,我才明白過來,竹蜻蜓能飛上天的原理,其實和飛機用的螺旋槳功能是一樣的,屬於動能機械能的轉化。
如今,孩子們的玩具中,也有竹蜻蜓,不過大多是彩色塑料和機器製作的。偶爾在一些商店或者小攤,也能看到手工竹篾竹蜻蜓的身影,我也常常忍不住拿起來感受一下。
竹蜻蜓一如既往飛向天空,只是當年天真爛漫的孩子早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