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紅事跡材料

2020-11-30 大河網

  顧海紅事跡材料

  顧海紅:女,1962-10,中共黨員

  顧海紅同志工作簡歷:

  1987年07月—1994年10月 河南廣播電視新聞中心,任編輯

  1994年10月—2001年07月 河南電視臺,任新聞部新聞聯播科負責人

  2001年07月—2006年04月河南電視臺,任新聞部副主任

  2006年04月—2015年06月河南電視臺,任新聞對外聯絡部主任

  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任總編輯

  河南電視臺,任臺長助理

  河南電視臺,任新聞對外聯絡部主任

  2016年06月—2017年11月河南電視臺,任臺長助理

  河南電視臺,任新聞對外聯絡部主任

  2017年11月—至今 河南廣播電視臺,任黨委委員 副總編輯

  河南廣播電視臺,任新聞對外聯絡部主任

  顧海紅事跡材料

  顧海紅,高級編輯,從業31年,始終堅守電視新聞改革創新的最前沿。

  作為記者,她數十年奮戰新聞一線,採編了一篇篇兼具實踐溫度和思想高度的精品力作,得到李克強、李長春等國家領導人的讚揚,8次獲中國新聞獎、中國電視獎等全國性獎項(其中一等獎2次),60多次獲河南省新聞獎等省部級獎項;

  作為副總編輯,她堅持新聞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雙輪驅動,對標中央、定位河南,每年領銜策劃的重大報導達20多個;

  作為外宣負責人,她帶領團隊每年在央視推播河南新聞2000多條,其中《新聞聯播》150多條,發稿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省臺前列。

  她連續當選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兩屆黨代表,相繼榮獲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新聞宣傳優秀記者、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河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四個一批」人才等榮譽稱號。

  一、深耕一線,開闢創新性傳播,做時代風雲的記錄者

  1995年三夏時節,顧海紅和同事在採訪途中看到國道上綿延數裡的大型收割機車隊,敏銳地意識到這可能就是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的端倪,由此深採細編,製作了長篇消息《農機千裡走中原》,首次以專業新聞的視角對農業現代化做了生動注釋,引起國務院及相關部委高度關注,隨之出臺相關政策對全國跨省(區)機收進行引導規範。中宣部在第199期《新聞輿論動向》中對《農機千裡走中原》報導高度評價:「看後令人耳目一新,思想大開,它使人看到了我國農業現代化質的飛躍。」該報導獲1995年度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中國電視獎一等獎,這也是河南電視新聞史上第一個全國新聞雙一等獎。

  2012年,她率隊行程5000多公裡採制了《中原實驗:「三化」一盤棋解河南之「難」》,國家發改委用「了不起」評價河南的新探索:「切中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核心問題」,該報導獲2012年度中國新聞獎二等獎;「非典」期間,她帶領記者冒著生命危險,奔波在疫區和醫院,兩個月採播500多條新聞;2018年全國兩會,她帶隊報導、求新求變,9次榮獲中宣部通報表揚。

  二、引領改革,打造現象級傳播,做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顧海紅注重「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想問題」和「深入田間地頭找新聞」的有機統一,開創了「時政新聞+頭題工程+大型策劃」的宣傳新模式,不僅使河南臺的主流宣傳走在全國前列,也大大提高了電視新聞的核心競爭力。

  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年,顧海紅主動站位全局,採用電視政論片的形式對河南五年來的改革實踐進行梳理。為了把準方向,她先後到20多個職能部門溝通座談;為了保質保量,她成立大項目組,集團作戰。三個多月裡,她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拖著因扭傷引發肩周粘連而幾乎不能動彈的右胳膊,每一篇稿件都要改上數十遍,每一個畫面都要反覆斟酌。9月底,《讓改革落地生根》系列重磅推出,這也是河南第一次以電視政論專題片的形式對全省改革歷程進行系統報導。9集節目播出後,綜合測算新聞總閱讀量3.91億人次,成為全國地方臺現象級傳播。央視同行評價道:「河南臺的《讓改革落地生根》與央視的《將改革進行到底》一脈相承,全景展現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在地方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令人欽佩!」中共河南省委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認真組織收看《讓改革落地生根》,並作為推動工作的範本。

  評論,是新聞宣傳的旗幟和靈魂,但同時也是電視新聞的短板,顧海紅迎難而上,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

  2015年河南是全國7個大氣汙染防治考核沒有達標的省份之一,2016年河南直面現實展開大氣汙染防治攻堅,顧海紅瞄準這一人們最關注的民生話題,帶領河南廣電全媒體評論員下廠礦、到車間,走訪、調研、座談,撰寫出了大氣汙染防治「十八評」,開創了全國地方臺就重大主題連續播發18期評論的先河。「十八評」播出期間,《河南新聞聯播》收視排名提升8個位次。中宣部在《新聞閱評》中高度評價:「河南廣電選取全國上下人人關心的『大氣汙染防治』做評論文章,既立意高遠,又貼近百姓。在當前網際網路形勢下,河南廣電探索的融媒體評論話語新體系,可資借鑑,具有示範效應。」

  十九大召開後,在深學細照篤行的基礎上,她再接再厲率隊推出大型系列評論《學習十九大 廣電十九談》。節目既在政策理論上「高得上去」,又在語態形式上「低得下來」,通過大屏、動畫等使平面的評論「立」了起來、「活」了起來,不僅在全國一片主題性報導的輿論場中獨樹一幟,還推出了一系列圖文並茂的新媒體產品,讓高端評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中宣部《新聞閱評》對此高度評價:「河南廣電『十九大精神十九談』高站位、巧引導,為地方媒體運用評論這一體裁創新性做好重大主題宣傳提供了範例,是推動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的地方影像讀本。」

  三、上下融合,構建立體性傳播,做人民大眾的代言者

  2016年是「十三五」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戰之年,也是蘭考向習近平總書記立下脫貧軍令狀的最後一年,作為總書記的聯繫點,它的脫貧對全國乃至世界都有著非凡意義。為了深入報導蘭考脫貧的全過程,她帶領3路記者,在蘭考走基層長達半年之久,深入近百個村莊,採訪上千名群眾,拍攝了300多個小時的素材。這期間,她指導記者編輯,緊扣中央精神特別是總書記對蘭考的殷殷囑託,不斷調整主題、反覆謀篇布局。最終,《精準扶貧看蘭考》系列在央視《朝聞天下》9集呈現,又濃縮3集在央視《新聞聯播》播出,創下河南新聞上央視單個系列時長超一小時的紀錄,為中國、為世界減貧提供了「河南方案」。節目播出後,習近平總書記和汪洋副總理給予充分肯定,認為「蘭考脫貧是全國的樣板」!

  30多年來,顧海紅還帶領團隊深挖河南人身上的非凡精神,在全國舞臺上「大寫」河南好人。

  為救兩個孩子而命喪車輪的農民工李學生、三入火海救人的平民英雄王鋒、帶著妹妹上學的洪戰輝、17年茶樓「賣唱」養育6名孤兒的王寬、39年如一日接力照顧截癱患者的隴海大院……據統計,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的16年間,河南人當選的就有15次。

  31年,顧海紅筆耕不輟、傾心奉獻。父親離世,她正帶隊報導全國兩會,未能見上最後一面;丈夫病重住院直至離世,她一邊悉心照顧,一邊拼命工作。同志們動容地說:「 海紅姓『顧 』,她顧國家、顧事業、顧別人、顧家人,卻唯獨顧不上自己」。河南省委宣傳部部長趙素萍說:「海紅同志,一位當之無愧的為河南新聞工作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

相關焦點

  • 周亮事跡材料
    他站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線,檢察信息、調研、綜合材料、案件管理,獨挑起了這些綜合檢察業務的重擔,並且將它們不斷帶上新臺階:考核名次從三十多上升到二十多、又從二十多上升到十多……科室新人來請教經驗,周亮只輕輕說「如果見過凌晨兩三點鐘檢察院門口下的那場初雪,任何工作都做得下來、扛得下去」。
  • 關於2018年環境執法大練兵候選集體和候選個人事跡材料的公示
    為充分展示候選集體和候選個人的工作情況,營造公平、公正的評比環境,現將2018年環境執法大練兵候選集體和候選個人事跡材料進行公示,公示期為2018年12月18日-2019年1月5日。歡迎社會各界監督。1.2018年環境執法大練兵候選集體事跡材料(壓縮包)2.2018年環境執法大練兵候選個人事跡材料(壓縮包)
  • 掃黑除惡先進個人 | 張紅穎同志事跡材料
    掃黑除惡先進個人 | 張紅穎同志事跡材料 2020-09-06 1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曠陳事跡材料
    該同志是公安禁毒戰線的傑出代表,其主要事跡是:  一、政治堅定、紀律嚴明,是忠誠擔當的衛士  曠陳同志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遵守政治規矩、明確政治方向,把對黨的忠誠體現在強化使命擔當上,將習近平總書記對禁毒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落實到禁毒工作的各個方面。
  • 潘建波事跡材料
    1月23-28日期間該同志作為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材料信息工作負責人,1月29日將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材料信息工作全面移交市政府辦公廳後,該同志任市衛生健康委疫情防控材料信息組組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來,該同志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牽頭起草重要文件方案,為奠定全市疫情防控總體布局作出貢獻。
  • 事跡材料之一百四十二:清華大學輔導員王婧(組圖)
    接受溫暖,傳承幸福——清華大學輔導員王婧事跡材料  一、個人簡歷  王婧,女,漢族,中共黨員,1984二、工作情況  (一)奉獻:24小時的「全天候」輔導員  2006年夏天,從材料系2006級新生入學的那一天起,王婧就養成了抓緊一切科研以外的時間全力投入到與學生談心的過程中的習慣。幾乎每天晚上六點,當周圍已是萬家燈火,大家卸下一天工作的疲憊,調整和放鬆自己心情的時候,王婧會來到位於學生公寓區的材料系學生組辦公室與學生交流和引導。
  • 先進事跡材料範文:扶貧個人事跡材料5篇
    在全村設立了20個宣傳點,及時張貼市防疫指揮部下發的通告、致全市人民一封信等宣傳材料,懸掛鎮政府下發防疫宣傳橫幅共計30餘條,用各種方式方法努力引導村民科學有序應對疫情,不信謠、不傳謠。沒駐村扶貧前,xx是xx市氣象局的一名副局長,有兩個孩子,男孩5歲,女兒2歲。他每天上班工作、下班帶娃,日子過得忙碌溫馨。
  • 黃大年事跡學習心得 黃大年先進事跡學習體會
    「黃大年老師的事跡太感人了!」  「希望我們國家能有更多的『黃大年』,一定會有!一定還有!」  黃大年的事跡在全省科技工作者中反響強烈,激發了科技工作者報效祖國、振興吉林的雄心壯志。  省科技廳廳長李建華表示,黃大年用畢生努力實現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一。
  • 黃大年先進事跡感動中國海外學子
    (原標題:黃大年先進事跡感動中國海外學子)
  • 【通知】關於徵集化工領域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的通知
    【通知】關於徵集化工領域抗擊新冠肺炎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的通知 2020-02-13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代小佩)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佔先機、迎難而上,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
  • 雲南蒙自軍分區歐陽高軍更正事跡材料懇辭二等功
    本報訊 塗靈、記者姜興華報導:「我救人是事實,但事跡沒有感謝信中說的那樣突出,懇請部黨委撤銷給我報請二等功的決定。」3月29日,雲南省蒙自軍分區黨委根據綠春縣人武部後勤科科長歐陽高軍的請求,給在特大交通事故中奮勇救人的歐陽高軍記三等功一次,並號召官兵學習他說實話、做好事的高尚情懷。
  • 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導盤點 黃大年事跡感想心得體會(圖)
    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導盤點 黃大年事跡感想心得體會  黃大年教授在深地探測項目松科二井現場。(資料圖片)  習近平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心有大我 至誠報國  把愛國之情 報國之志  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  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
  • 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用堅強擔當書寫新時代林草人職責使命 ——國家...
    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用堅強擔當書寫新時代林草人職責使命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張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事跡 2020-12-01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徵集上報敦化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典型人物事跡線索及見證物的通知
    ,市直各黨委(黨組),各部委室局,各人民團體: 為更好地記錄展示敦化人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歷史壯舉,宣傳弘揚敦化市抗疫的感人事跡和偉大精神,現徵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典型人物事跡線索及見證物。具體如下:一、徵集範圍(一)事跡線索類1.抗疫一線典型人物事跡線索,包括一線醫護人員及馳援武漢醫務工作者的抗疫事跡、報導、感人圖片視頻及背後故事等。
  • 電影《黃大年》全國首映式 重現黃大年感人事跡
    原標題:電影《黃大年》全國首映式 重現黃大年感人事跡 共10張 1905 《黃大年》主創們合影 電影《黃大年》通過對著名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感人事跡的描寫為了創作好影片,主創團隊走訪了黃大年生前的領導、同事、親友,掌握了大量細緻、生動的第一手材料。劇本創作期間,還多次召開研討會,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
  • 南仁東事跡讀後感 南仁東現金事跡心得體會2篇
    南仁東事跡讀後感 南仁東現金事跡心得體會2篇  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2歲,他主持建設的FAST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小編盤點了南仁東事跡心得體會2篇,歡迎網友們參考。
  • 他們當選安徽教書育人楷模 先進事跡公布
    為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的榮譽感、責任感,紮實做好教書育人楷模學習宣傳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組織開展學習,廣泛宣傳先進典型感人事跡。附件:1.2020年全省新時代教書育人楷模名單2.2020年全省新時代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材料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廳2020年9月8日 附件1
  • 優秀導師如何指導學生:基於「十佳導師」參評事跡材料的分析
    通過對參評事跡材料的分析可知,「十佳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秉持以身作則的育人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培養模式、實行精益求精的指導方式以及強調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通過分析十佳導師申報材料可以看出,以身作則是十位導師所共同秉持的育人理念。 比如,南京中醫藥大學夏桂成教授心系患者、情牽學術,耄耋之年重新恢復帶教博士研究生以及國家師帶徒學生,務求為醫院培養人才,使得中醫婦科學發展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