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695字,預計閱讀3分鐘
今天,就讓我們從宏觀的學校整體視角走向微觀的個人經驗,看看導師團隊中的佼佼者——「十佳研究生導師」都有哪些有益經驗。
(圖文無關)
為紀念我國恢復研究生教育40周年,發揮優秀導師的引領作用,2018年,江蘇省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聯合江蘇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江蘇教育報刊總社首次開展了「十佳導師」的評選。
通過對參評事跡材料的分析可知,「十佳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秉持以身作則的育人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培養模式、實行精益求精的指導方式以及強調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
(來源:一讀EDU編輯部製作)
01
以身作則的育人理念
育人理念反映了導師對於研究生培養的基本看法。通過分析十佳導師申報材料可以看出,以身作則是十位導師所共同秉持的育人理念。
比如,南京中醫藥大學夏桂成教授心系患者、情牽學術,耄耋之年重新恢復帶教博士研究生以及國家師帶徒學生,務求為醫院培養人才,使得中醫婦科學發展後繼有人。
他以身作則,雖腰部有患,難以久坐,但依然堅持門診就診,在醫院領導再三勸說下才休息了3個星期,然後又迅速恢復門診,連續臨證帶教、講座教學,一絲不苟,讓研究生、進修生感慨不已。
國醫大師夏桂成教授指導研究生。(來源:杏雨網)
南京理工大學芮筱亭教授帶隊進行國家高新工程項目試驗時,炮彈發射過程中發動機燃氣激起了一個泥塊,越過掩體,直衝一位博士研究生飛過去,千鈞一髮之際,芮老師推開了這位研究生,顧不得自己躲避,結果身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這位博士研究生感慨道:「我非常感激我的導師,他用實際行動感染和激勵著我們,現在我以芮老師為榜樣教育指導我的學生。」
芮筱亭院士(中)在試驗現場指導學生。(來源:鐘聲新聞網)
02
因材施教的培養模式
根據每一位研究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以及研究生的職業規劃來開展「分類」指導是十佳導師的共同特徵。
比如,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就是一位知人善任的伯樂。
對於研究生的專業方向選擇,面對學生的不同特長,他總是可以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充分激發學生的學術興趣,使他們學有所成,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型人才。
曹進德教授資料圖(來源:《東南大學報》)
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教授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和特長,科學合理制定研究生培養計劃,指導學生既「放」又「管」,挖掘他們的最大潛力,發揮他們的最大價值。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每周舉行課題組例會及專題研討會,風雨無阻。
沈洪兵資料圖(來源:南京醫科大學官網)
03
精益求精的指導方式
指導研究生寫論文是導師學術指導中最重要的內容。如何幫助學生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呢?十佳導師都是以精益求精的態度來幫助學生進行論文指導。
南京師範大學吳康寧教授的博士生說,「為了我的博士論文摘要,導師與我反覆交流了很多次,在A4紙寫密密麻麻地寫了一整頁的修改意見」。
吳康寧資料圖(來源:陽光網)
河海大學王超教授不厭其煩地修改學生論文,每篇論文他都要仔細研讀,大到研究背景意義、寫作思路,小到圖表格式,都會提出詳細的修改意見和思路。
王超資料圖(來源:河海大學環境學院官網)
江蘇大學袁壽其教授嚴格把關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細心指導學生設計研究方案,逐字修改每位學生的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少則2-3稿,多則7-8稿。
2016年5月18日,袁壽其在能動學院第一會議室召開了所帶班級——流體卓越1402班的學業導師見面會。(來源:江蘇大學官網)
04
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
十佳導師在學術上對學生要求嚴格,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十分關愛自己的學生,建立起了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
中國藥科大學尤啟冬教授的手機裡有一個名為「尤如一家人」的微信群,這是他的研究生們建立的聯繫平臺。
研究生們在尤老師課題組學習期間感受到尤老師如同父母的慈愛,感受到同學之間兄弟姐妹般的情誼,因而他們給課題組起了一個溫馨的名字「尤如一家人」。
這是源於對尤老師如父親般的敬重以及對尤老師視實驗室為家的感謝。是這樣的導師給學生們「家」的溫暖,讓遠在外的遊子有了「家」的感覺。
尤啟冬教授資料圖(來源:中國藥科大學信息公開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教授生活非常節儉,但是每每發現學生生活上有困難,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
除了生活上的困難,學生在遇到情感問題、面臨無法把握的抉擇時,都喜歡向郭老師傾訴,徵求他的意見,甚至有一些畢業很多年的學生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難都會給郭老師打電話,郭老師總是耐心聆聽,然後用他豐富的人生閱歷、過人的智慧為其解疑答惑,引導其繼續前行。
郭萬林教授(左)資料圖(來源:南航新聞網)
蘇州大學路建美教授對學術的嚴苛要求,並沒有妨礙學生感受到她真誠的關愛。哪一位學生家裡有了變故、學習上碰到困難,她都會第一時間出面解決。
2015年,有一名博士生得了肝部腫瘤,她親自出面找最好的醫生給該學生做了手術,並墊付了所有的醫藥費;
曾經有位學生因為家庭困難而生出退學念頭,被她知曉後,她第一時間拿出自己的錢資助該學生讀到博士畢業。
路建美教授資料圖(來源:鹽城師範學院官網)
(感謝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汪雅霜老師賜稿!)
本期作者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汪雅霜
一讀EDU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