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朱宇平 王龍運 中國投資參考
導讀
從促進先進銅合金材料發展出發,結合最近國家出臺的支持經濟發展相關政策,把先進銅合金材料作為支持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政府補貼投資等政策的一個重點方向
●聚焦重點領域,明確戰略定位
●強化應用引領,促進先進銅合金材料發展
●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推動產業集約化發展
●培育創新團隊和龍頭企業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強化政策支持
●優化產業諮詢服務
先進銅合金材料具有高強度、高導電、高彈性等技術特徵,是集成電路、網絡通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精密儀器等國家重大工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的關鍵支撐材料。由於銅金屬材料的綜合導電性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先進銅合金材料成為當前國際新材料競爭的一個焦點。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銅及銅合金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佔據全球6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在先進銅合金材料研發方面依然明顯落後於德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難以保障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的需要。
面對這種局面,要從戰略定位、應用引領、基礎研究、集約發展、龍頭帶動、國際合作、政策支持、諮詢服務八個方面謀劃我國先進銅合金材料的發展。
聚焦重點領域,明確戰略定位
我國銅材料產業發展成就顯著,2019產量1816萬噸,約佔全球65%,淨出口量2.1萬噸,已經擺脫大量依賴進口局面;通過自主開發和技術引進,產業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行業龍頭企業實力不斷增強,產業鏈的全球布局已經展開。但是,由於在核心工藝,特別是在質量穩定性控制方面存在短板,例如,目前我國銅材料產業仍然無法形成高強高導集成電路封裝框架材料、高性能電子電器接插件材料等高精度銅板帶的穩定供應能力。2019年1-7月,我國淨進口高合金銅帶(集成電路封裝框架材料)0.9萬噸;銅鎳合金帶(電子電器接插件材料)0.6萬噸,儘管需求數量不大,但國內企業尚無法穩定提供,成為「卡脖子」關鍵材料。
因此,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防科技發展需要,加快銅鎳矽、銅鉻鋯、 CFA導電材料、複合材料等高精度銅板帶產品開發,突破一批「卡脖子」和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材料和技術,是我國銅材料產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保障國家關鍵材料自主可控,佔據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根本舉措。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技術、產品和企業,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產業基地;建立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產業配套齊全的材料產業體系,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銅材料產業發展的戰略任務。
強化應用引領,促進先進銅合金材料發展
保障關鍵材料供給和擴大銅材料的應用領域,是「十四五」期間我國銅材料產業的重要任務。緊緊圍繞下遊重大需求和國家重大工程配套,組織實施先進銅合金材料補短板工程,是產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要抓手。以滿足電子信息、高速鐵路、海洋工程、大飛機、新能源汽車、核電等重點領域,以及機器人、無人駕駛等新興產業對先進銅合金材料需求為重點,通過實施補短板工程,突破關鍵材料、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實現供給鏈自主可控。
(一)電子信息用先進銅合金材料。圍繞新一代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需求,利用先進可靠技術,加快發展高精度電子專用銅帶、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用引線框架、高強高彈銅合金帶、各類電子分立器件支架、精密連接器等,提升電子信息產業高端銅合金材料自主供給水平。
(二)新能源用先進銅合金材料。圍繞電網改造、電氣裝備升級的需求,重點對動力線纜、電磁線、繞組導線、匯流排、接插元件和連接器等傳統產品和技術升級換代,並超前布局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和銅氧基高溫超導材料等新能源前沿領域的高端應用。
(三)交通運輸用先進銅合金材料。為解決高速鐵路、軌道交通用關鍵材料的短板,重點突破銅鎳矽、銅鉻鋯等接觸導線的研發和產業化。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增長的需求,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用高壓線纜、動力電池用超薄銅箔,以及汽車散熱、接插件材料等。
(四)高端裝備製造用先進銅合金材料。圍繞大飛機、海洋工程和船舶等重大裝備高端製造領域,加快發展高強高彈銅合金材料、銅基形狀記憶合金、裝備製造用銅合金及銅基複合材料等,以及增材製造用銅及銅合金粉體材料等。
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要充分重視先進銅合金材料研發中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依託高校、研究院所的科技資源,以銅合金材料生產和應用企業為主,吸收產業鏈相關單位,銜接已有的科技創新基地,組織力量開展協同創新和科技攻關,打破技術與產業壁壘,實現銅合金材料與應用終端協同聯動。著力解決一批戰略性、關鍵性基礎技術問題,力爭在一些重要產品和技術方面贏得主動、搶佔先機。
關鍵技術:銅及銅合金熔體過濾淨化、短流程低成本的銅箔壓延、大規格銅材連續擠壓、超微細銅線拉制、大塑性變形製備超細晶塊、高性能高精度銅及銅合金板帶材製造、新型高強高導銅合金材料開發、新型彈性銅合金材料開發、新型高強高耐蝕銅合金材料開發、新型低成本無鉛黃銅材料開發、3D列印銅及銅合金粉體製備及應用技術。
重要裝備:高精度、智能化銅板帶軋制技術及設備、新型潛流多頭熔煉連續鑄造技術及設備、超薄超寬銅箔軋制設備等。
推動產業集約化發展
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銅加工企業有1282家,雖然其中不乏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銅管棒、電解銅箔、銅線杆企業,但多數企業規模很小,全部企業年均產量僅1.44萬噸,且大多企業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無法保證高質量發展所需的持續研發投入和創新。因此,按照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模式,依託江西、安徽、湖北、浙江、山東等現有銅產業基地,通過合理配置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聚集國內外先進生產力,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銅合金材料集群,是避免重複建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
同時,依託產業基地,加快建設一批生產應用示範平臺和高水平的企業創新平臺,包括企業技術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形成一批創新聚集輻射中心。
培育創新團隊和龍頭企業
不斷加大銅合金材料領域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培養力度,依託重點企業、聯盟、大專院校和公共服務平臺,培育一批產業工人、技術骨幹與創新團隊。建立國內外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和適合人才發展的激勵機制,完善科技成果、智慧財產權歸屬和利益分享的市場化導向機制,調動人才團隊創新創業激情。
支持優勢企業以市場和資源要素優化為導向,開展聯合重組和國際併購,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不斷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支持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提高中小企業對龍頭企業的配套能力,在細分領域打造一批銅合金材料「隱形冠軍」。
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開展更廣泛的國際合作,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再創新,鼓勵企業、研究機構「走出去」,開展研發孵化創新模式以及產業化合作,搭建國際化創新技術平臺、標準監測平臺和服務平臺,拓展國際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提升我國銅合金材料及其應用產業的創新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在銅合金材料消費潛力較大的國家和地區建設深加工項目。支持領域優勢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進一步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帶動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先進裝備、技術、設計、工程建設、標準、服務等全產業鏈輸出,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
強化政策支持
針對產業實際,強化國家支持政策,從促進先進銅合金材料發展出發,結合最近國家出臺的支持經濟發展相關政策,把先進銅合金材料作為支持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政府補貼投資等政策的一個重點方向。設立先進銅合金材料專項資金,主要用於中小企業扶持、技術改造、新材料研發和關鍵技術產業化、創新平臺能級提升、創建示範平臺等方面工作。鼓勵加大對產業重大項目建設、技術改造、平臺升級的財稅支持力度,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專用設備稅抵免等稅收優惠政策,建立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的激勵機制。
優化產業諮詢服務
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智庫的作用,共同建立專家系統,鼓勵相關智庫機構及時跟蹤、掌握國外先進銅合金材料研發、產業化和應用發展新動態,並就發展的宏觀指導、政策研究、信息引導提供高質量的諮詢意見,以利於及時調整和聚焦銅合金新材料的發展戰略和發展重點。
原標題:《【戰略與投資】謀劃先進銅合金材料發展|中國投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