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75億光年之外的飛魚座,發現一個黑洞正在撕碎一顆恆星!

2020-10-18 博科園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顆衛星(苔絲號)在太空中尋找新的行星,這讓天文學家意外地瞥見了一個將恆星撕成碎片的黑洞。這是迄今為止對這種現象最詳細的觀察之一,被稱為潮汐幹擾事件(TDE),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過境太陽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的第一次發現。這一裡程碑是在總部設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全球機器人望遠鏡網絡ASAS-SN(All-Sky Automated Survey for Supernovae)的幫助下實現。

來自俄亥俄州卡內基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和其他天文學家在《天體物理學》上發表了他們的其研究發現。這項研究的合著者和俄亥俄州立大學國家科學基金會研究生研究員派屈克·瓦利說:我們一直在密切監視苔絲用ASAS-SN望遠鏡觀察的天空區域,而且我們非常幸運地看到了這一事件,因為苔絲持續觀察的天空區域很小,而且這恰好是我們見過最亮的潮汐幹擾事件(TDE)之一。由於快速的ASAS-SN發現和令人難以置信的苔絲號數據,能夠比其他人更早地看到這種潮汐幹擾事件(TDE),也對對潮汐幹擾事件的形成有了一些新見解。

當恆星離黑洞太近時,就會發生潮汐破壞事件。黑洞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恆星的大小,黑洞的大小以及恆星與黑洞的距離,黑洞可以吸收恆星,也可以將其撕裂成一條長長的,像義大利麵條一樣的線條。加州帕薩迪納市卡內基天文臺(Carnegie Observatory)卡內基天文臺(Carnegie Observatory)研究員託馬斯·霍洛伊安(Thomas Holoien)在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獲得博士學位,並表示:苔絲數據讓我們能夠確切地看到這個名為ASASSN-19bt的破壞性事件何時開始變得更加明亮,這是以前從未能夠做到的。

由於利用地基ASAS-SN快速發現了潮汐中斷,能夠在最初幾天觸發多波長後續觀測,早期數據將對這些爆發的物理建模非常有幫助。AAS-SN是第一個觀察到黑洞正在撕裂恆星的系統,Holoien在智利的LAS Campanas天文臺工作時,收到了來自南非ASAS-SN的一個機器人望遠鏡的警報。Holoien在潮汐中斷事件上訓練了兩架LAS Campanas望遠鏡,然後在世界各地的其他望遠鏡進行後續觀測。苔絲碰巧正在監測ASAS-SN望遠鏡發現潮汐中斷事件的確切天空部分。

望遠鏡和衛星對準不僅僅是運氣,在苔絲2018年7月發射後,ASAS-SN背後的團隊將更多ASAS-SN望遠鏡的時間花在了苔絲正在觀察的天空部分,但幸運的是,潮汐幹擾事件發生在系統的視線內。潮汐幹擾是罕見的,在銀河系大小的星系中每10000到100000年發生一次。相比之下,超新星每隔100年左右就會發生一次。在整個歷史上,科學家已經觀察到大約40次潮汐破壞事件(只要SN每年看到幾次)。這些事件很罕見,主要是因為恆星需要非常接近黑洞(大約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才能成為一個黑洞。

想像一下,你站在市中心的一座摩天大樓的頂部,你從上面掉下一顆大理石,你正試圖讓它掉進下水道井蓋上的一個洞裡,但比這更難。而且因為AAS-SN很早就發現了潮汐中斷事件,所以Holoien能夠訓練更多的望遠鏡來觀察這一事件,捕捉到了比以前可能更詳細的圖像。然後天文學家可以查看來自苔絲的數據,因為它來自太空中的一顆衛星,直到事件發生幾周後才能獲得,看看他們是否能在準備階段發現該事件。來自苔絲的數據意味著可以從大約10天前的數據中看到潮汐中斷事件的跡象。

早期的苔絲數據使我們能夠看到非常接近黑洞的光線,比以前所能看到的更近。表明,ASASSN-19bt的亮度上升非常平穩,這有助於科學家判斷該事件是潮汐破壞,而不是另一種類型的爆發,比如來自星系中心或超新星的爆發。Holoien團隊使用來自NASA Neil Gehins Swift Observatory的UV數據(這是迄今為止從潮汐破裂中看到最早的數據)確定溫度在幾天內下降了大約50%,從大約71500華氏度(40000到20,000攝氏度)下降到35500華氏度(40000到20000攝氏度)。

這是第一次在潮汐幹擾中看到如此早期的溫度下降,儘管有一些理論已經預測到了這一點。對於這些類型的事件,更典型的是SWIFT看到低水平X射線發射。科學家們並不完全理解為什麼潮汐幹擾會產生如此多的紫外線,而X射線卻如此之少。天文學家認為產生ASASSN-19bt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600萬倍。它位於一個名為2MASX J07001137-6602251的星系中心,該星系位於大約3.75億光年之外的飛魚座,被摧毀的恆星可能在大小上與太陽相似。

博科園|研究/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

參考期刊《天體物理學》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在3.75億光年之外的飛魚座,發現一個黑洞正在撕碎一顆恆星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顆衛星(苔絲號)在太空中尋找新的行星,這讓天文學家意外地瞥見了一個將恆星撕成碎片的黑洞。這是迄今為止對這種現象最詳細的觀察之一,被稱為潮汐幹擾事件(TDE),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過境太陽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的第一次發現。
  • 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在圍繞黑洞運行而不被撕碎
    科學家已知黑洞是宇宙中一切天體的終結者,由於其極其強大的引力能吞噬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質,在宇宙中之所以能觀測到這種神秘的天體,是因為在黑洞周圍通常會聚集一圈發光的物質環,這些物質環就是由無數被撕裂的天體碎片組成的,然而最近的觀測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情況,在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地方有一顆紅巨星在一個黑洞周圍反覆遊蕩卻沒有被吞噬,這還是人類首次觀測到在黑洞引力下沒被撕碎的恆星。
  • 距地2.15億光年,一顆太陽大小的恆星,正被黑洞撕成「麵條」
    在宇宙中,恆星是我們最熟悉的天體之一,恆星是什麼樣子的呢?它們各個都猶如一個發光的「大圓球」,不過,在距離地球2.15億光年之外的地方,科學家們卻發現了一顆「麵條」狀的恆星,這是怎麼回事呢?
  • 3.77億光年外的宇宙慘案:人類親眼目睹黑洞撕裂恆星
    NASA近日公布了首次觀測到的一起宇宙「慘案」,一顆黑洞殘忍地撕裂了一顆恆星,這被稱為「潮汐瓦解事件」(TDE)。這次發現是人類對恆星毀滅事件早期時刻進行的最詳細觀察,能夠看到距離惠東非常近的光,比以往近得多。
  • 2.15億光年外,一顆黑洞偷吃了一顆恆星,被人類抓拍到
    該事件的目錄條目為AT2019qiz,是有史以來最接近此類耀斑的事件,距離僅有2.15億光年。當世界各地的望遠鏡發現一個已知的超大質量黑洞附近出現新的爆炸光時,這一強大的現象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歷時數月的跟蹤觀測,使他們清楚地看到了遠古太陽的毀滅,就像它發生的那樣。
  • 在3億光年外,發現一顆恆星墜毀,導致一個黑洞消失長達100天!
    在一個遙遠的星系中心,一個黑洞正在慢慢地消耗周圍吸積盤的氣體,這些氣體在這個黑洞周圍旋轉,就像水在排水溝裡盤旋一樣。當一股穩定的細流氣體被拉進張開的「黑洞大口」時,超熱粒子聚集在黑洞附近,在圓盤上方和下方,產生了明亮的X射線光,在3億光年外的地球上都可以看到。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時間:2020-10-15 13:24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當地時間9月27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 的望遠鏡
  • 黑洞吞噬恆星的最後瞬間,在2.15億光年外上演
    任何膽敢行走在黑洞附近的天體,都是在死亡邊緣徘徊,一個不小心,就會被黑洞吞噬,墜入無盡的深淵。2.15億光年之外,有一顆恆星給我們上演了活生生的一幕,展現了被黑洞吞噬的最後瞬間,是有多麼悽慘和悲涼。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天文學家Samantha Oates是本次研究團隊的成員之一,他向我們介紹說:「我們發現,黑洞在吞噬一顆恆星的時候,還會向外噴射出大量的高能爆炸物,它們就會阻礙我們的觀測。」和其他恆星的潮汐破壞事件一樣,AT2019qiz在發生之前也沒有任何的徵兆,好在科學家們在持續不斷的全天巡查過程中恰好發現了它的信號,才知道這次事件的存在。
  • 距地2.15億光年處,黑洞吃「義大利麵」,科學家為此激動不已
    據報導,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科學家們在距離地球2.15億光年之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發現了一顆正被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的恆星,這顆恆星猶如一盤「義大利麵」般,正在不斷被黑洞吞噬多名科學家都目睹了恆星被它吞噬的「慘烈」畫面,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研究員表示,當這顆恆星被黑洞撕碎、一點點吞噬的時候,黑洞強大的引力將這顆恆星撕成又細又薄的物質流,看起來就好像是麵條一般。科學家們將這次近距離圍觀的恆星被撕碎的過程,稱作黑洞正在進食「義大利麵」,因為沒有比這更加形象的了。
  • 6.4億光年外,一顆超大質量黑洞正在吞噬恆星,終於被人類見證
    任何靠近黑洞的恆星,幾乎都難逃被黑洞吞噬的命運,而它的物質落入黑洞的畫面就可以被我們用來證明黑洞的存在。恆星不會以一個整體的形式直接被黑洞吞噬,而是會首先在黑洞強大的引力下被撕碎。不過,恆星被撕碎的過程中到底經歷了什麼,以及其中的細節,仍然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之一。理論上來說,這些被撕扯下來的碎片會在黑洞周圍旋繞、形成一個圓盤狀結構。
  • 哈勃望遠鏡發現:一個正在「吃」恆星的黑洞,太陽質量的5萬倍!
    天文學家發現一個難以捉摸的「中等質量」黑洞,這個黑洞撕碎了一顆距離太近的任性恆星,而暴露了它的存在。
  • 哈勃望遠鏡發現:一個正在「吃」恆星的黑洞,太陽質量的5萬倍!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天文學家發現一個難以捉摸的「中等質量」黑洞,這個黑洞撕碎了一顆距離太近的任性恆星,而暴露了它的存在。這個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5萬倍,比位於大型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要小(質量為數百萬或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但比大質量恆星坍塌形成的恆星質量黑洞要大。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神秘恆星,以光速8%飛行,距離黑洞超近
    宇宙是非常廣闊的,根據最新的研究認為,宇宙的直徑為1560億光年,甚至更大,而人類當前可觀測的宇宙直徑只有930億光年,在930億光年外還有更廣闊的宇宙空間在等待人類探索。40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團、星雲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其中90%的物質都是恆星。
  • 科學家首次發現兩個黑洞爭食一顆恆星景象,發生在26億光年外
    在遙遠的宇宙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黑洞一起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被認為是人類首次觀測到雙黑洞「爭食」一顆恆星的奇觀。相關研究論文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該研究小組通過分析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和上海天文臺等的衛星觀測數據,在一個距離我們約26億光年的星系中發現了雙黑洞吞噬恆星的證據
  • 被稱為」怪獸「般的黑洞「人馬座A」
    不止一次科學家在懷疑,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的中心,也潛伏著一個超大黑洞,它撕碎恆星,上演著一幕幕「宇宙謀殺大戲」。科學家於2016年5月宣布,檢測到一個黑洞吞噬一顆恆星。這個超大質量黑洞潛伏在距地球27億光年的一個星系的中央,不幸的恆星因太過靠近黑洞,被黑洞的引力之手抓住並撕碎。這也是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恆星被以如此方式消滅。
  • 在2.5億光年外,發現一顆恆星,竟在黑洞中倖存下來!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天文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了一種奇蹟般新的生存故事:一顆恆星與一個巨大的黑洞擦肩而過,並通過X射線的驚呼來講述這個故事。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歐洲航天局(ESA)的XMM-牛頓衛星數據,揭示了始於一顆紅巨星在距地球約2.5億光年星系中遊蕩近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個黑洞位於一個名為GSN069的星系中,質量大約是太陽的40萬倍,屬於超大質量黑洞較小的一端。
  • 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發現了一顆行星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並估計整個銀河系內的行星數量超過400億顆,而現在,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找到了行星的蹤跡。銀河系的直徑達到甚至超過了10萬光年,而其他星系至少也在數十位萬光年之外,分辨其中的恆星都不容易,更別說本身不發光的行星。
  • 2300萬光年之外,銀河系之外的第一顆系外行星被發現
    「M51- ULS」位於一個新生星團的邊緣,洋紅色的圓圈標誌著其中X射線的位置。太陽系外存在很多行星,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數已達到上千顆。但迄今為止,所有已發現的系外行星都在銀河系內,換句話說,銀河系之外「真正的」系外行星還未曾出現。
  • 仙女座星系超新星爆發我們肉眼能看到嗎?75億光年外的都能目睹
    仙女座星系距離我們在256萬光年之外,規模比我們的銀河系大了一倍,所以其中的恆星數量也比我們的銀河系多了大約一倍,恆星總數或有6000到8000億,然而即便如此,在我們看了仙女座星系仍然不很明亮,它的視星等只有3.4,這也正是因為它發出的光需要穿越256萬光年的距離才能被我們看到,那麼單一恆星的超新星發出的光也能傳播這麼遠嗎?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黑洞撕裂恆星是什麼樣子的?
    近期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天文學家發布了一段觀測天象的研究成果,這段視頻完全記錄下了黑洞是如何吞噬掉一顆高質量恆星的整個過程在視頻中可以看到一顆距離地球2.15億光年外的恆星在如果一個黑洞的時候,被黑洞強大的潮汐力給完全撕碎,被拉成了細長的物質流,就像是麵條一樣,最終恆星的一部分落入黑洞之中。在這個過程當中,還爆發出明亮閃光。被撕裂的這顆恆星質量與太陽相當,而黑洞的質量超過太陽100萬倍,這顆恆星大約有一半被黑洞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