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粵語樂壇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盛極一時,在天王和天后級別的歌手競爭開始出現了白熾化現象,其中女歌手的競爭最為著名的就是「千夕之爭」,也是當時粵語樂壇黃金時代最為值得樂道的一頁。
當時梅豔芳在女歌手中保持著霸主地位,豪據「最受歡迎女歌星」長達5年之久,陳慧嫻則是如日中天的後來居上者。
當年香港寶麗金唱片集團為陳慧嫻改編了日本近藤真彥的《タ燒けの歌》,這便是直到現在都在傳唱的《千千厥歌》,是陳慧嫻最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意外的是,梅豔芳所在的華星唱片集團也同時購入了同一首歌的版權,梅豔芳改編的歌曲名為《夕陽之歌》,兩首歌發行的時間只相差了一個晚上,梅豔芳和陳慧嫻也因為這兩首歌在當年形成了直接競爭。
原曲在日本不是很成功,風格和當時的流行情歌類同。林振強填詞的《千千闕歌》,傷而不悲,編曲比原曲更為明快,還在陳慧嫻即將告別歌壇的背景下首發,一首經典金曲就此誕生。梅豔芳與近藤真彥相戀過,由陳少琪填詞的《夕陽之歌》和原作風格比較貼合,《夕陽之歌》由梅豔芳來演繹也十分合適。《千千闕歌》是陳慧嫻與歌迷們的告別,《夕陽之歌》是梅豔芳對人生的感悟,兩大不同主題藉由同一曲調唱遍了街頭巷尾。
當年的十大中文金曲獎年度金曲獎,只能頒給一首歌曲,沒有任何意外地,當時呼聲最高的是《千千闕歌》和《夕陽之歌》。雙方的歌迷當然都認為各自的偶像唱得更好,但是大眾更願意為《千千闕歌》賣單,陳慧嫻《千千闕歌》的專輯賣了35萬張,而《夕陽之歌》的專輯只賣了將近20萬張。
當時的年度金曲獎卻頒給了梅豔芳,觀眾當場起鬨表示不滿,陳慧嫻和寶麗金工作人員中途離席。陳慧嫻的歌迷們認為頒獎作假,主辦方沒有作出回應,梅豔芳卻宣布退出以後樂壇的所有競獎活動。
九十年代中期,陳慧嫻復出歌壇,環球唱片甚至為她重建消失了14年的「寶麗金」品牌,但她全盛時期的盛況已不再。
罹患癌症的梅豔芳在2003年帶病在紅館舉辦了八場告別演唱會,身著婚紗嫁給了她最愛的舞臺,同年年底,梅豔芳病逝,演唱會上的《夕陽之歌》貼切地對應了她的人生,她已站在粵語樂壇女歌手的巔峰,回首過去,她的戀情、事業,就像臨近黃昏的夕陽。
「千夕之爭」已為雲煙,時下的樂壇,再也不會出現這樣傳奇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