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戴建斌)12月8日,高端人才領軍產業(深圳)前沿論壇在龍華區銀星科技大廈召開。本次論壇聚焦生命健康與新材料新環保兩個領軍產業,通過主題演講、深度分享、探討洽談等形式,與全國各地眾多頂尖專家共同探討產業前沿話題,追蹤行業熱點。
論壇緊密圍繞深圳市領軍產業政策導向、發展趨勢、產業應用、技術創新、投融資合作等專業話題,開展高水平的跨界交流和成果展示,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國際合作平臺。國際知名科學家、兩院院士、科研機構及醫院專家、上市公司高管、投融資機構代表等出席論壇。
龍華區副區長陳建民在致辭中表示,龍華區具有良好的生物醫藥產業基礎,在化學藥、中藥、生物、醫學工程等重要領域均有布局,初步形成了以觀瀾高新園區、銀星科技園等為主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湧現了一批以華潤三九、國藥致君等龍頭企業。下一步將藉助梅觀科技創新走廊的建設,強化已有的製藥、醫學、工程產業基礎,加強協同創新,重點鼓勵發展精準醫療、高端醫療設備及創新新藥,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打造百億級的生物產業帶。
深圳市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協會執行秘書長王豔梅介紹了《深圳市生物產業的概況》,通過解讀大量產業政策與數據,為大家展示了深圳市生物產業產、學、研、醫、資融合發展的創新生態模式,並表示協會將匯聚行業之力,助力產業發展。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魯先平通過自身在創新藥研發及管理的經驗分享,就《ICH環境下的創新藥臨床研發戰略》主題表達了他對於ICH時代的醫藥產業發展和政策導向的真知灼見。並以「藥品是一種特殊商品,關係人民,應立足科學而非政治、宗教和商業利益」做結尾,與大家共勉。
方恩醫藥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丹就《ICH新進展》主題,分享了在臨床實驗設計,安全性匯報,GCP擴容,申報格式等最新進展,並提出我國臨床一期做得不好,但病人資源是優勢,而把病人資源轉成ICH質量的臨床數據方面又欠缺,最後提出新藥才是生存之道。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孫勇奎就《跨國合作與中國創新藥發展》發表了主題報告。他表示,製藥業是經濟增長的強大驅動力,跨國合作與中國創新藥的發展密切相關,應加強基礎生物研究,深化跨國合作,包括基礎科學成果的引進。
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劉科作了《中國環境能源的挑戰與應對》主題分享,對中國環境能源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他從中國當前兩大環境問題-空氣問題和土壤問題出發,分析了各類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並提出了應對之道,他提出我們要把煤炭轉成清潔的液體燃料,液體燃料永遠是人類的首選。
銀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常委副總裁張聰傑就《生物醫藥配套環境關鍵性探討》議題作了交流。他提到,生物醫藥產業門檻高、周期長、投資大,是制約發展的因素,但是產品成熟進入市場後,它的市場生命力強、附加值也高,而銀星具有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以及產業園區,本身就是全生態鏈的配置,並根據生物醫藥企業需求設立了相應的園區服務幫助企業快速成長,致力打造專業的生物醫藥產業園。
當天下午,論壇議程分為「生物醫藥及大健康」和「新材料及環保新能源」兩個平行分論壇,演講嘉賓進行了細分領域的科研、技術、投資等議題的交流分享,大會現場座無虛席。會議結束後,演講嘉賓與參會人員在會場設置的洽談區進行了進一步的合作洽談,這也充分體現了此次論壇搭建的學術交流、產業合作、資源深入對接的平臺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