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理解物理學中的磁子概念?

2020-09-03 陀螺—上帝擲出的骰子

我們該如何理解物理學中的磁子概念?

司今(jiewaimuyu@126.com)


宇宙是磁的海洋,萬物皆磁,磁的問題研究透了,宇宙萬物的物理屬性與運動本質也就昭然若揭了。

然而,我們關於磁的起源問題的探索卻一直處在「混沌」之中:

電磁學中用安培的「分子電流說」來描述磁的起源,量子力學卻出現了基本粒子有「自旋磁矩」問題,比如自旋電子,它是目前「沒有內部結構」的最基本粒子之一,對它的磁性來源,用「分子電流說」就無法給予解釋了,那麼,我們該如何解釋自旋的基本粒子的磁性起源問題呢?

在物理學發展史中,曾出現磁子概念,想用它來描述自旋體的磁矩起源問題;自1903年起,英國物理學家J.湯姆遜、W.佛科、P.魏斯等致力於新磁學理論的發展,其中,魏斯提出:我們應該有用於描述基元磁體的類似電子的「磁子」一詞,使大鋼棒磁化是由俄亥俄州立大學的S.J.巴涅特和L.J.H.巴涅特夫人首先用實驗證明的,他們於1914年12月把這一發現送交美國物理學會。巴涅特解釋說:「如果磁子有角動量,那麼磁子將會有取向的變化,以便使它的轉動方向跟根強迫轉動的方向更加接近一致。」他於1915年期間對於轉動速度和所產生的磁的強度的比率作了更好的測定。

對此,愛因斯坦-德哈斯二人也曾涉足過這方面的實驗驗證。

1921年,康普頓在關於X射線和原子散射的文章中也曾提出,也許可以這樣認為,電子本象一個小陀螺一樣旋轉著,它可能是一個非常小的磁性粒子,並建議用它來解釋磁性的自然單位。康普頓當時只是一種猜想,而且並沒有繼續堅持它的這種看法」。[3]但因電子自旋概念能較好地解釋了斯特恩-革拉赫實驗和泡利不相容原理,最終還是被量子力學所接受和吸納,並逐漸推廣到質子、中子、光子等微觀粒子領域。

1922年,量子力學中著名的「斯特恩—格拉赫實驗」首次給出了磁子存在的直接證據,即首次證實原子在磁場中有量子化取向,從而證實了原子角動量量子化的存在。

1925年G.E.烏倫貝克和S.A.古茲密特受到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啟發,分析原子光譜的一些實驗結果,提出電子具有內稟運動--自旋,並且有與電子自旋相聯繫的自旋磁矩,至此,磁子概念就被自旋磁矩概念所取代而退出物理的歷史舞臺。

我們知道,電子自旋磁矩是沿用其軌道磁矩思路假設而來的,即電子軌道磁矩為μl=-μB.l/h)μs,電子自旋磁矩為μs=-2μB.s/h。

對此,我們就有一個疑惑:

電子是被看作是沒有內部組成結構、沒有空間大小的點,那它的自旋角動量該如何描述?角動量是一個與空間大小有關的量,電子沒有空間大小,軌道磁矩是按安培分子電流產生偶極磁子的觀點得來的,而電子沒有內部組成結構,它的自旋磁矩是由什麼繞電子中心軸旋轉而產生的呢?

由此可見,關於電子自旋磁矩的起源問題,用目前的量子力學理論是沒有辦法得以解釋的,因此,量子力學只能將電子自旋角動量和磁矩描述為「電子的內稟性角動量和磁矩」——這就等同於沒有描述一樣!

我們再看看魏斯磁子與「玻爾磁子」有什麼不同:

魏斯提出的磁子概念是想描述類似於自旋電子一樣的偶極「磁子」,即基本粒子自旋所具有偶極磁性的概念,它與量子力學中的電子自旋磁矩概念相同,但與玻爾磁子所描述的電子繞原子核運動的情況則不同,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可知,與電子相關的磁矩基本單位是一常數,對之,我們可以用電子電荷的「公轉」角動量來定義出來,即μ=-emr²ω/2m=-ev²r/2,其本質與電磁學中的安培「分子電流說」所定義出來的磁偶極子概念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玻爾磁子並不可以看做是一個「粒子」,而是一個「公轉系統」。

從魏斯磁子和玻爾磁子概念的比較中可以發現,對一個粒子而言,不論其有自旋角動量還是公轉角動量,它們都會產生相應的磁矩,這就體現了磁誕生的二個不同方面,即自旋生磁和公轉生磁。

但對公轉生磁系統而言,如果我們將這個系統看做是一個閉合的獨立系統,則它也可以被看做是一個「粒子」,如「氫核+電子」構成一個氫原子,那麼這個氫原子也有自旋磁矩存在,我們就可以說氫原子也是一個「磁子」。

由此可見,磁子概念如果被看做是一個「粒子」,其包含二層含義,即作為沒有任何物質組成結構的最基本粒子,如電子等,可以稱為「真磁子」;而作為有物質組成結構的「非基本粒子」,如氫原子等,可以稱它為「假磁子」。

同時,我們還應該關注:在「非基本粒子」領域,還有質子,質子等,這些粒子的組成形式又不同於「氫原子」,即它的內部組成結構不包含「公轉」形式,組成它們的「夸克」是以「晶格」結構形式出現的,即由這些「夸克」組成的質子或中子是一種「剛體」粒子,它們的自旋也會產生像電子一樣的「真磁子」......

總之,磁子描述的是旋轉質量體所產生的一種關於磁的物理效應現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些具有自旋和磁場性的宏觀物體,如地球、太陽、中子星等,也都可以看做是一個「磁子」,這就像牛頓力學中將它們看作是一個質點一樣......

相關焦點

  • 從物理學中尋找社會規律
    正因為社會很少達到平衡態,社會物理學必須折射出「人性化」的特點:那就是出人意料。經濟學存在嚴格規律?我們可以用經濟學來說說社會物理學的魅力和陷阱。亞當·斯密(Adam Smith)從來沒有真正使用過「市場力量」(market force)這個術語,但這個比喻顯然早就存在於他的腦中。
  • 物理學中的波概念
    水是生命發生的前提,自然也是物理學發生的前提。水給物理學打上了深深的特徵烙印,波(wave)、漲落(fluctuation)、鏡像(mirror image)、渦旋(vortex)等關鍵物理學概念都來自於水。水表面處的分子密度大於體內,其表面張力在20 ℃時~72.75 mN/m,可以說水有一張彈性適中的皮,極易表現出水面的波動(圖1)。
  • 我們該如何理解愛因斯坦質能方程
    我們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世界上,就意味著冒著生命危險離開世界。所以別人眼中的我,是別人的。我自己眼中的我,才是真正的我。我們來不及做很多事,更來不及去後悔。但我乘著來得及的時候,寫今天這篇文章。該文是關於如何理解愛氏質能方程的內容。寫這一篇文章,當然是因為它和前面的很多章節是有密切聯繫的。
  • 基於四維空間如何理解時間概念?
    身處在三維空間的我們,時間對於每個人都絕對的公平公正,但基於四維空間的理念,是如何理解時間概念的呢?真正觸動你視網膜的東西,是這些光子的能量和動能,根據你所接受到的信息,我們的大腦分析出了現在鐘錶所顯示的時間,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是處於能量和動能所組成的空間中。
  • 從超級計算機到量子計算機的飛躍,或將解開物理學中最神秘概念!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計算機科學家麥可·麥奎根(Michael McGuigan)說:想想看,如果我們教量子計算機做統計力學,我們能做什麼?當時,麥奎根正在反思路德維希·玻爾茲曼(Ludwig Boltzmann),以及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如何不得不大力捍衛他的統計力學理論。
  • 為了找出暗能量是什麼,我們是否必須改變目前對物理學的理解?
    問:為了弄清暗能量是什麼,我們是否必須改變目前對物理學的理解?是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我們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目前對物理學的誤解。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可以保持不變。需要改變的是對這些原理的解釋,其中包括不完整的方程式以及對於未知事物的假設。
  • 我們該如何理解愛因斯坦場方程
    物理學的研究可定量地描述各種物理現象,描述中所採用的各類物理量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即它們之間具有確定的函數關係。為了準確地描述這些關係,物理量可分為基本量和導出量。具體說,任何兩個一定大小的同類量,不論測量的單位如何,它們的相對大小永遠不變,即它們的比值對任何單位都必須是個定值。同類量相對大小對於單位的不變性是度量的根本原則。違反這一原則,量度將沒有任何意義。根據這個原則,可以導出以下的重要結論:在確定的單位制中,所有物理量的量綱都具有基本量量綱的冪次積形式。
  • 【AL&IG物理】4個人人都該知道的物理學概念!
    今天學姐將給大家介紹四個重要的物理概念,不僅是AL&IG物理同學
  • 物理學中5個關鍵概念及其基本的解釋
    想要學習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嗎?今天,我將和你們分享10個基本物理概念的一個非常簡單的解釋。重力重力(引力)是宇宙中自然存在的四種力之一。它是兩個有質量的物體之間的引力。任何兩個有質量的物體都會相互吸引。這就是為什麼像地球這樣巨大的物體能夠容納它上面的一切,比如我們人類,水和大氣,因為我們的質量被地球的質量所吸引。你以後會學到施加一個力給一個物體是如何使它向那個力的方向加速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你在重力場中下落一個物體時,它會向大質量物體加速。質量越大,施加在其他質量上的力越大,它們就會越快地向它們加速。
  • 極簡量子物理學|秒懂核心概念
    【極簡量子物理學】量子物理學如此重要,不可迴避——因為量子通訊、量子加密、量子計算機等前沿應用,已經進入人們的生活了。中國在2018年6月,率先全世界,發射了一顆量子通訊實驗衛星——但是多數非專業人讀者認為量子學非常深奧抽象。本文通過對幾個最基本概念的梳理,可以讓你瞬間秒懂!
  • 「AL&IG物理」4個人人都該知道的物理學概念!
    給大家介紹四個重要的物理概念,不僅是AL&IG物理同學,作為常識,所有小夥伴都應該對這幾個概念有所了解~物理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嗎?也許看起來關係不大,但物理就在我們身邊。掌握一定的物理概念,能讓你在老闆和約會對象面前,顯得更睿智博學,懂得都懂… …首先,什麼是物理(physics)?物理是對物質世界的研究。
  • 觀點| 我們該如何學習機器學習中的數學
    機器學習中的數學作為軟體工程的開發者,我們一般有基礎的線性代數與矩陣微分學知識,也有一些概率論和編程的基礎。因此以它們為基礎,我們只需要根據不同的方向與領域調整知識結構就行。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校外學習數學呢?我相信學習數學最好的方法是將其作為一份全職工作,也就是學生。因為離開了學校,我們很難進行結構化的學習,也很難有正向的同齡壓力和眾多的學習資源。
  • 進展|YFeO/NiO/ YFeO/Pt磁子結中磁子非局域自旋霍爾磁電阻效應
    Bloch, 1905-1983, Nobel Prize in 1952)早在1930年提出了自旋波及其量子化基元-磁激子(簡稱磁子)的概念:即磁有序系統的局域擾動可在整個磁有序晶格中以波的形式傳播開來,隨後在1957年被物理學家伯特倫·布羅克豪斯(B. Brockhouse, 1918-2003, Nobel Prize in 1994)採用非彈性中子散射實驗所證實。
  • AI無法理解混沌怎麼辦?教他們物理學啊
    現在,研究人員想教授AI物理學以解決此類問題。更具體地說,教AI哈密頓函數——這一數學概念能提供有關整個動態系統的信息:動力學關係,動能和勢能等。神經網絡旨在將人腦的粗略模擬升級為複雜的、經過加權的AI算法,然後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有「更深刻的了解」,為AI解決越來越難的問題提供可能性。
  • 惠勒:提出黑洞概念的物理學大師 | 歷史
    但如果你在大學裡上過物理課程,你一定認識理察·費曼,這個有名的天才,不僅在物理學的多個領域做出了驚人的貢獻,他物理學頑童的身份和眾多軼事,更是讓他被物理圈子之外的大眾所熟知。他的父親在自己的業務上頗為成功,這得益於他的人生信條:「凡事都可以做得比原來更好」「問題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被解決掉」 ,這樣的人生態度影響了幼年時期的惠勒,使他深深著迷於理解世界是如何運轉的——為這樣一個終極問題尋求答案,最終成為了惠勒畢生的追求。  1934年,當惠勒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畢業,他得到了去哥本哈根跟隨著名物理學家玻爾工作一年的機會。
  • 我們要怎麼理解宇宙中的時間概念?
    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時間,只是為了表示事件發生前後的因果關係而定義的一種度量方式,無法說清楚很多問題!可是為啥還要去糾結這些東西呢?時間這東西哪能說得清楚啊!時間是一種綜合效應。國外科學家還發明了一個詞「時空原子」,就是這些時空原子糾纏形成了一個四維的大網,即時間和空間的四維大網。
  • 電荷到底該如何理解,有誰能告訴我?
    電荷到底該如何理解,有誰能告訴我?各位,看到這裡我再問一個問題:「電場,磁場,電磁場,電磁波都是物質場,顯然這些都是以電荷為基礎產生的,那麼電荷為什麼不是物質?難倒電荷可以無中生有?」可以這樣回答,倒不是說電荷無中生有。電荷是一種物質或粒子性質。而且電荷無法單獨存在。
  • 圖像處理中的數學原理詳解10——理解泛函的概念
    2.4 從泛函到變分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6087.htm  作為數學分析的一個分支,變分法(Calculus of Variations)在物理學
  • 惠勒:提出黑洞概念的物理學大師 歷史
    但如果你在大學裡上過物理課程,你一定認識理察·費曼,這個有名的天才,不僅在物理學的多個領域做出了驚人的貢獻,他物理學頑童的身份和眾多軼事,更是讓他被物理圈子之外的大眾所熟知。他的父親在自己的業務上頗為成功,這得益於他的人生信條:「凡事都可以做得比原來更好」「問題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被解決掉」 ,這樣的人生態度影響了幼年時期的惠勒,使他深深著迷於理解世界是如何運轉的——為這樣一個終極問題尋求答案,最終成為了惠勒畢生的追求。1934年,當惠勒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畢業,他得到了去哥本哈根跟隨著名物理學家玻爾工作一年的機會。
  • 4 個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物理學概念
    物理學與日常生活有關嗎?看起來似乎答案是否定的,但事實是,了解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對任何人都很重要。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可以讓你變得聰明,也可以讓你更好地解決工作、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今天,我們將與您分享 4 個最基本的物理概念,以幫助您理解這一主題。一、經典力學(運動定律)你可能已經聽過艾薩克·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並制定基本運動定律的故事。 雖然故事部分是偽造的,但有一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