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至今仍未發現外星人和外星科技的證據,但在千百年來,人類記載了很多「超自然現象」事件,都不約而同地將它們和外星人聯繫在一起。比如世界各地目擊的不明飛行物、美國51區、麥田圈、通古斯大爆炸等等。而秘魯文化部日前宣布發現新的「納斯卡線」,他們在沙漠找到了一個「巨貓」古代圖騰,其歷史距今超過2000年。難道這又是外星人的傑作?
據悉,這隻「千年巨貓」位於首都利馬以南400公裡的伊卡沙漠(Ica Desert)裡,為秘魯文化部在制定旅遊新路線時意外發現。經過鑑定後,這隻「千年巨貓」長約37米,每條線條的寬度約在30-40釐米之間,歷史可追溯至2000年以前,屬於帕拉卡斯文化(Paracas culture)晚期。不過由於這個圖騰處於一個易受自然侵蝕的陡峭斜坡上,圖騰幾乎被侵蝕得七七八八了。
什麼是納斯卡線?
納斯卡線(Nasca Lines)是一種巨大的地理標誌(圖案),圖案為各種植物、動物的形狀,主要分布在秘魯利馬以南400公裡左右的秘魯沿海平原上,推測由南美古老的納斯卡(Nazca)文明創造。
據了解,秘魯考古學家在1926年開始對這條線進行系統的研究,不過他們是在地面上研究。但當一位美國科學家在1930年代飛越它們時,從高空觀察到地面上縱橫交錯的線條。仔細觀察後,才發現這些線條不是自然形成,而一幅幅精準的巨型動物、人或是幾何圖案,這才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於是這些神秘線條的傳說很快傳開,被稱為納斯卡線(Nasca Lines)。到1994年,納斯卡線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和埃及金字塔、復活節島的巨型石像齊名,屬於神秘的古代文明遺蹟之一。
迄今發現的「納斯卡線」類型可分為三種:直線,幾何圖形和動植物圖案。其中直線有800多條,最長為48公裡;300多種幾何圖案,如如三角形、矩形、梯形和螺旋形等。但「納斯卡線」最具代表性的還是各種巨型的動植物圖案,圖案包括蜘蛛、蜂鳥、仙人掌、猴子、鯨魚、美洲駝、蜥蜴和狗等約70多種。同時還有一幅人形圖案(綽號「太空人」,外星人自畫像?)以及一些無法辨認的描繪。
納斯卡線條是外星人的作品?
已發現的圖形主要集中在納斯卡沙漠上,這裡是地球上最乾旱的地方之一。雖然說它是沙漠,但這沙漠和我們印象中的漫天黃沙截然不同,這裡是沙漠覆蓋著一層鐵鏽色的鵝卵石。
如果近距離(近處)觀察這些圖形,只會看到深度10-15釐米、寬度30釐米左右的白色淺溝,形狀不一,有的筆直,有的彎彎曲曲。但從高空往下眺望,才會發覺它們是一幅幅巨大的圖形:有長達80米的捲尾猴、46米的蜘蛛、以及鯨魚、鸚鵡、狗、蜂鳥、老鷹等, 其中最大一個軍艦鳥圖案長達370米。很難想像在沒有飛機從高空俯瞰的情況下,古代人是如何製作這些如此精確的構圖?
上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間,美國歷史學家保羅·科索克(Paul Kosok)和德國考古學家兼翻譯家瑪麗亞·裡奇(MaríaReiche)相繼得出結論,認為巨型圖案和天文學有關,甚至某些動物代指一些恆星群。
比如蜂鳥圖案,夏至時陽光照射方向與蜂鳥圖形的長軸方向竟會完全相同。由此可見這些圖案並非隨手塗鴉,而是經過精密的天文計算而設計出來的。而美國天文學家傑拉爾德·霍金斯(Gerald Hawkins)則持不同意見,他認為與外星人有關。
但比較靠譜的說法,這些圖案是由納斯卡人創造的。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納斯卡文明起源於公元前100年,是納斯卡線的主要組成部分,而早於納斯卡的查文文化和帕拉卡斯文化可能也創造了一些地理圖案。這隻「千年巨貓」的發現,印證了考古學家的猜測。
那是怎麼製作的呢?猜測是納斯卡人利用了地形特點,先以大石頭標示出圖案的雛型,再將內部石頭沿著邊界擺放,使得圖形更為突出。或者從小型模型開始建造,然後小心地增加模型的比例以創建大型圖案。至於像螺旋形之類的幾何圖案,可能是先固定一根木棍在中心並纏上繩子,然後用繩子向外延伸固定另一根木棍,最後描繪出螺旋形圖案。
製作這些「巨圖」的目的是什麼?可能是祈雨。比如捲尾猴在印第安人文化中代表雨神,因長期的乾旱,納斯卡人只好在地上畫出一隻巨大的「捲尾猴」,透過這個「老天爺才看得見的圖騰」祈求上天下雨。同時考古學家在南美的古代遺址和陶器上發現了它們蹤影,佐證了祈雨的理論。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已發現的一些動物圖形並非來自納斯卡沙漠。像巨型的蜘蛛圖形,經過辨認,這種蜘蛛僅分布在亞馬遜森林深處。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納斯卡人是如何知道這種蜘蛛並且準確地畫了出來呢?令考古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