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盛夏,郭維盛又回到了這個城市,一切都有一點」從頭開始「的意思,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CBA頂級聯賽、「中國籃球第一翻譯」……他與自己曾經所有的高光故事做了個告別,「該經歷的都經歷過了,想看的風景也看過了,到了這個年紀,是應該做一些改變了。」這個改變看起來有點唐突,「網紅翻譯」郭維盛,從中國籃球的最頂端出發,走到了中國籃球的「最初」。但摘下翻譯的名牌,成為一名基層籃球教練員,這是他隱藏多年的夢。
網絡上有一個關於郭維盛的形容很火,「你可能叫不出一些CBA球員的名字,但你一定認識他。」先後在河南、雲南、山西、上海、國家隊、北京多支球隊做外籍主教練翻譯的郭維盛,已經在中國籃球圈走紅多年,他惟妙惟肖的翻譯技巧,讓球迷們給他送了個「人肉翻譯機」的綽號,因為他模仿兩位脾氣暴躁的主教練實在傳神,「咆哮翻譯」這樣的名號也在江湖流傳。
郭維盛的「爆紅」是在央視一段場外翻譯的視頻中,那是在他北京隊時期輔佐脾氣暴躁的雅尼斯主教練,暫停時間中,由於當場比賽球隊表現不佳,雅尼斯語氣憤怒地布置戰術,而作為翻譯的郭維盛將雅尼斯的神態語氣傳達得惟妙惟肖,讓央視解說也特意提及。此後的央視體育新聞中,還專門為他剪了一段片子來播放。
「我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作為翻譯,一方面是把原話傳達給隊員,比賽中作為教練組的一員我也很生氣,我需要讓隊員感受到鬆懈的不滿,我當時也是發自內心的。」對於這段在網上點擊量超高的視頻,郭維盛並沒有太過看重,傳達教練意圖和傳遞情緒,是他這些年做得再基本不過的事情。
實際上不光是雅尼斯,郭維盛在上海男籃做主教練翻譯期間,就遇上了一位被稱為「中國籃球最暴躁主帥」的外籍教練——鄧華德。作為情緒煽動高手,鄧華德在帶領上海大鯊魚期間,咆哮式的執教風格讓人印象深刻。深受海派儒雅文化影響的大鯊魚球員,更多的時候習慣了平和的執教方式,鄧華德的到來打破了常規,幾嗓子下來,球隊一些年輕球員都有點懵。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新來到球隊的翻譯小哥居然也是個「暴脾氣」,嗓門一點不比主教練小。「從自我介紹開始就拉長了嗓子喊。」當時就有人打趣,「咱們隊翻譯和主教練絕配。」
為了煽動鬥志,鄧華德喜歡「罵」,央視曾經做過一個記錄片,有一集拍的是一場關鍵比賽賽前動員會,鄧華德情緒相當激動,片子放出來,鄧華德喊的兩句話裡,被「嗶~」聲蓋住了七次。作為翻譯,郭維盛知道有些「語氣助詞」不能省,結果他翻譯的那一段,直接全部被剪掉。「唾沫星子滿屋飛」有球員看完後來的片段後形容當時的場景,「不過那場球,我們真的贏了下來,多難啊。」
「這是做翻譯應該有的基本素質,我自己對於翻譯這個行業的理解,當年第一年做翻譯的時候,我就跟外籍教練說,』我是他們的影子』把思想和情緒傳達給他們。」對於」人肉翻譯機「這個稱呼,郭維盛一直都認為:「不,我並不覺得自己是機器,而是要把情感注入到裡面。主教練的憤怒和誇獎我都必須要傳達出來。」
翻譯做了多年,郭維盛也被外界貼上了角色標籤,但在他的生活中,翻譯也並非全部。除了籃球場上的角色,郭維盛擅長的領域還不少,讓他遠遠超脫了一個「正常」翻譯的人設。
有個直播節目,網友提問,「中國體育隊的翻譯這麼多,為什麼就郭維盛能火?」實際上,回顧郭維盛的經歷就可以看出,雖然平時為人低調,但他骨子裡向來不是一個「安分」的人。2007年4月,還在上大學的他參加了東方衛視主辦的《加油!好男兒》。憑藉流利的英語自我介紹、原創的說唱表演和精彩的花式籃球表演,郭維盛進入了鄭州賽區的三甲。
後來已經是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翻譯的他,又參加了知名的答題競技類節目《一站到底》,在比賽前,易建聯還專門為郭維盛錄製了一段加油視頻。站在節目現場,他自帶強大氣場,話鋒犀利、頭腦清晰,面對對手可捧可懟,最終拿下周冠軍。
娛樂舞臺以外,他還去參加了體育經紀人的培訓考試,不過直到現在,他依然沒有走上體育經紀人的道路。「是的,很多人都說會賺的更多,我也很適合,但我還是想真正地參與到比賽中,成為球隊的一員。」郭維盛嚮往的就是那份執著和熱烈。郭維盛利用閒暇時間,還會作為比賽轉播的嘉賓主持上鏡,專業過硬也有舞臺經驗的他,在螢屏解說上得到外界認可。
但球隊翻譯這個角色並不好當,除了專業領域之外,如何做球員和教練之間的紐帶,也非常重要,在郭維盛的觀念裡,「信任」是最重要,「你要表現出自信,讓教練去信任你,也要讓球員去信任你。」在每個隊都和隊員們相處成兄弟,讓郭維盛的翻譯工作開展起來也更加順利。
身上有著眾多標籤的郭維盛,早已紅「出圈」。近年來,社交網絡和視頻拍攝,也在球隊中流行。郭維盛利用自己的專業,也在網絡上做了一些視頻發布,從專業籃球英語到籃球技能,或者和球員、工作人員一起錄一些詼諧幽默的搞笑視頻,讓他在網上也相當有知名度。他和「CBA大牌」、自己的好兄弟林書豪一起搞怪出演的「you canreally dance 」片段,也在微博爆紅。
「我大學很多夢想,參加過很多實踐活動。曾經有個青年企業家小組,我當時就想創業,想成為企業家。但後來,當年很多想法都被學弟學妹實現了,我卻沒有機會去實踐。」郭維盛說,自己當年的想法很美好,卻因為沒有付出實踐,而錯過了夢想成真的機會。後來的他,還有一個夢想,「現在還是籃球翻譯,以後想成為一名籃球教練。」這個夢,他不想再錯過。
在做翻譯若干年後的某一天,郭維盛和所有80後一樣,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在外界看來,結婚生子、穩定工作,再好不過。但他自己卻開始對未來迷茫——「我就這麼做一輩子翻譯,一輩子跟著球隊南徵北戰?」很多個想念兒子的夜晚,他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是不是應該有所改變。但站在中國籃球頂端,想說再見,並非易事。
2020年6月15日,郭維盛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官宣離開北京隊,外界也將這一舉動看做主教練雅尼斯離隊的信號。實際上就在與北京隊合約到期的時候,郭維盛都並沒有想好自己接下來的一步到底往哪裡邁。從球隊翻譯到助理教練的名頭,原本北京也有意續約,甚至還有其他CBA球隊找到他,希望能加盟。但冷靜下來的郭維盛希望給自己一點時間,「這個年齡了,每個選擇都不會輕鬆,但你不去選,又怎麼會有體驗到夢想成真的機會呢。」
夢想這個詞,對於很多年過三十的人來說,或許過於虛幻。但眼前的郭維盛,似乎還是那個十多年前剛入行的小夥子,「沒實現的,就去實現。」
從北京隊離開,有上海的老朋友找到了郭維盛,希望能一起在上海做一個青少年籃球的培訓機構,而郭維盛可以擔任的角色除了投資人,還有機構的教練。從籃球翻譯到籃球教練,機會來得真的很快,但他等待這個機會,卻用了太長的時間。
曾跟隨在多位名帥身邊,從日復一日的訓練到實戰大賽,學到的籃球專業知識為郭維盛的「轉行」提供了保障。「我們曾在中國籃球最高的地方看了那麼久,很了解到了那個階段,大家最需要的是什麼,現在我們走到最底層,從一片空白的孩子們開始,讓他們從最初就能得到好的籃球理念和專業的訓練體系。」郭維盛整理了多年來自己悄悄留下的一些資料,從訓練模式、訓練場設備、專業級別的教練、體能師,到針對不同身體狀況孩子的學習方式,進階模式等,一一做了研究。
「既然做了,就要做成事業,不是來玩玩就走的。」如今在各大城市,青少年籃球培訓班比比皆是,上海這樣的地方,大大小小的機構更是不在少數,但培訓市場從來就沒有一個行業規範,更別能提達到中國職業籃球水平的師資力量的指導。郭維盛希望將自己這麼多年的所得所學,全盤給到剛剛進入籃球世界的孩子們,但沒有一個統一標準,註定無法成方圓。
一個月的籌備時間,「moneyball」青少年籃球培訓俱樂部問世,郭維盛打開全新戰場,小到每節訓練課每分鐘的訓練內容計劃,大到階段性的訓練比賽規劃,以及對籃球人才未來的引導方向,都落筆成文,「我想把這些都寫出來,做出來,比如一個訓練動作到底怎樣才是專業的,才是能達到訓練效果,一點點都要詳細地做出來。」
每節課多少分鐘,分幾個小節,每個小節的內容和目標,郭維盛都會在訓練前讓幾個帶隊教練一起開會,明確一下,「有時候覺得就好像CBA的賽前準備會,你不去認真計劃安排,走一個固有模式去進階,那麼訓練場上就是一盤散沙,亂。」郭維盛的訓練體系在一步一步完善中,有時候也會把之前做好的東西重新翻盤,「實踐中發現有些我們覺得經驗是這樣的,應該這樣做,但最後會有出入,就去分析研究,怎麼變動是最好的。」在青少年籃球的培訓上,中國目前依舊沒有成體系的東西,郭維盛希望自己能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但做這些東西,他並不打算保密,「不怕別人拿去用,別人要用你的,才說明你的東西好,人家認可,青少年籃球培訓,原本就沒有秘密,如果行業能夠統一標準,往正確專業的方向一起努力,這才是對中國籃球最好的。」
第一節訓練課,來參加的孩子家長就感受到了這裡與其他機構的不同,除了時下流行的雙語教學之外,從熱身開始,教練指導的方式就細緻而嚴格,「訓練很重要,但訓練前的熱身更重要,特別是對於處於生長期的孩子,熱身動作不到位,很容易在後面強度訓練中造成身體傷害。」而在體能訓練中,最簡單的「雪糕筒」選材都和專業隊無差,各種細節都讓人有種在看一支預備隊訓練的錯覺。
在同一層的訓練場地上,也有其他機構的孩子在練習。有意思的是,隔壁家長看了一堂這邊的訓練課,直接找到郭維盛,「我孩子能不能來你這邊學?」
機構的學員在一個月內暴增,除了衝著郭維盛的名氣之外,良好的訓練體系和口碑也讓很多家長認可。來「moneyball」的學員不少都是滬上一些私立名校的學生,家長對於他們有著高期望和高要求,但作為教練,郭維盛還是更希望他們「有顆真的愛籃球的心」。班裡最瘦弱的孩子是個中韓混血,雖然剛來的時候是籃球零基礎,但他卻一直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刻苦的精神,郭維盛對於他印象很深,「他年紀不算小的,但比別人基礎差太多,我原本覺得他可能堅持不下來,但是沒想到他不僅堅持下來,還慢慢在趕超其他隊員。他的堅持讓我第一次感到,在這群孩子身上我也能找到一種強烈的成就感,他們的一些精神,絲毫不遜於專業隊員。」
如今每堂訓練課,郭維盛都會親自上陣,帶著依舊感染人的大嗓門,為孩子們做指導。除了技術上的專業知識,他還會在心態上給小隊員們灌輸更多職業球員的運動精神,在他的帶動下,年紀小小的孩子們都卯足了勁兒,即便目前各項動作完成的程度還不夠高,但站上「moneyball」的訓練場,似乎就已經自帶小馬達。
從萬眾矚目的中國頂級賽場走下來,「網紅翻譯」郭維盛終於拿起了他夢想中的「教鞭」,但對於他而言,這並不是夢想的終點,它僅僅才是一段新生活的開始。回到上海這個有自己妻兒和家的城市,他卸下了繁花似錦,卻絲毫不敢鬆懈,「選擇了站在這裡,就要對自己、對孩子、對孩子家長負責,再說遠一點,中國籃球最需要的,是這些未來。」
一堂訓練課下來,依舊和當初在職業隊時一樣滿身溼透、嗓子嘶啞,孩子們向他告別,「郭教練再見!」郭維盛笑著揮手,確定這就是他想要的舞臺。轉身倉促,前路卻異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