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可以在其他星球打造地球2.0?科學家:生物圈2號已經證明

2020-12-04 神龜洛書

上個世紀60年代,人類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邁向了宇宙航天時代,在認識到宇宙擁有著豐富資源之後,星際移民的夢想就如同種子一般在心中瘋狂生長.但是在這之前,人類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怎樣在地球以外的天體上打造一個和地球生態相似的家園,於是生物圈2號工程啟動.30餘年過去了,那裡怎麼樣了呢?

在20世紀,有能力打造地球2.0版本的國家只有美國,並且因為當時美國在太空領域一騎絕塵,率先完成了阿波羅登月計劃,如何開發月球自然成為科學家們的議題.生物圈2號被稱為登月計劃之後,最令人激動的科研項目.

生物圈2號耗費了近8年時間,花費2億美元才徹底完工.那裡幾乎完全密封,佔地12000平方米,容積為141 600立方米,由80000根無縫鋼梁和6000塊玻璃組成,它坐落於人跡罕至的荒漠中.

我們知道,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現並感受到生命活動影響的地區,它是地球特有的圈層.科學家們打造生物圈2號是想驗證生命離開地球生態系統是否有機會存活或者在地球以外打造生命家園.

生物圈2號並不是圖片上那樣是個玻璃溫室,在內部別有一番天地,生物圈2號內一共包含著5大生態系統:雨林、海洋、荒漠、草原、沼澤生態系統.圈內共有4000多種生物,還有2000多平方米的農場.

居住在生物圈2號內的科學家嚴格遵守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原則,完全與外界隔離,但是好景不長,生物圈2號系統出現了嚴重的紕漏.

在科學家進駐生物圈2號一年多以後,其內部的生態系統環境急轉直下,原來的生物圈2號的氧含量從21%降至了14%,如果按照地球生態系統來看,並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科學家們進入生物圈2號之初,他們懷著激動的心情,甚至不亞於太空人登月,上午他們當農民,下午他們進行科學調研,但是因為氧含量的降低,科學家們出現了暈眩等狀況,生物圈2號被迫接受外部供氧,也正是因為如此,生物圈2號的命運就已經註定.

即使生物圈2號與外界產生了聯繫,這裡的工作者們卻莫名其妙地出現了高原反應,令人產生困惑的是這裡是平原,這其中的原因直到現在也無從得知.

在不到2年的時間裡,原本生機勃勃的生物圈2號徹底走向了死亡,科學家們被迫離開了這個曾經被認為另一個地球的地方.

在這之後,科學家們分析了生物圈2號失敗的原因,除了供氧失衡,水循環失調等原因外,受限於當時的建造條件,人工因素也算在其中,有人測算一年內有10%的氣體從生物圈2號中逃逸.

30多年過去了,生物圈2號一直被認為是蔑視自然界的反面教材,那裡只是人類30年前做的美夢,人類憑藉自身的能力無法完美復刻地球生態系統,這也是大自然教給人類的重要一課.

相關焦點

  • 地球2.0版本已經發現!科學家:或是目前人類最適宜居住的星球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沒有放棄過尋找類地行星,儘管宇宙中無邊無際,但是想要再靠近太陽系附近的地方尋找到一顆跟地球環境類似,非常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難度還是非常高的,雖然科學家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這樣的行星不存在,但其實是人類找到了類地的行星,如果距離地球尚遠的話,那麼也是黃粱美夢一場空而已!
  • 「生物圈2號」實驗失敗(圖)
    )  「生物圈2號」建造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命名是把地球視為「生物圈五號」而言的。「生物圈2號」是一個人工建造的模擬地球生態環境的全封閉的實驗場,也有人把它稱為「微型地球」,或「火星殖民地原型」。這個佔地1.3萬平方米,8層樓高的的圓頂形密封鋼架結構玻璃建築物,是人們花費了近2億美元和9年時間建造起來的,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考察人類離升了地球「生物圈三號」是否能生存。在這個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澤、雨林沙漠旅業區和人類居住區,是個自成體系的小生態系統。
  • 人類是否能夠再造個地球環境,生物圈2號告訴我們:還是洗洗睡吧
    在火星上進行再造個地球環境?雖然說這個猜測我們無法能夠在火星上證實,但是人類實驗的腳步卻從未停下,一項被美國科學家譽為繼登月計劃以後,最令人激動的科學研究項目,一旦實現,那就意味著人類就是上帝,擁有再造地球的能力,這個實驗就是大名鼎鼎的生物圈2號。
  • 生物圈2號和藍藻細菌是什麼?太佩服人類的腦洞了!
    大家聽說過「生物圈2號」嗎?它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明,科學家們正在利用它將不同生物群落的副本,能棲息與地球不同的環境中!科學家們已經研究出了熱帶雨林擁有90多種熱帶植物,還有水域生態系統,以及沙漠!在這裡面可以供人類生存!但是科學家們在另一個星球建造如此規模的家園真的有可行性嗎?
  • 生物圈2號失敗,人類無法創造生物圈,我們離不開地球?
    生物圈2號失敗,人類無法創造生物圈,我們離不開地球?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就是一個完整的生物圈,在這個生物圈裡面包括了大氣圈、水圈、還有巖石圈,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巖石圈之上,並且成為了地球的一個主要領導者。
  • 生物圈2號重生
    這就是生物圈2號,一座用來證明人類在封閉環境中,再加上一些陽光的幫助,就有可能生存下去的建築設施。1991年,當8個人進入封閉的生物圈2號時,這個工程被譽為開創性的科學試驗。這些「生物圈人」吃的食物全是自己種的,喝的是循環水,呼吸的氧氣則來源於植物。按照計劃,它將為宇宙飛船和外星殖民提供一張藍圖,同時也能增進我們對自己居住的這顆星球的了解。至少,原本計劃如此。
  • 生物圈二號:地球是人類最後的晚餐?
    這項實驗被稱為「生物圈二號」。生物圈二號是美國建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因將地球稱作生物圈1號而得名,它由美國前橄欖球運動員約翰•艾倫發起,並與幾家財團聯手出資,委託空間生物圈風險投資公司承建,歷時8年,耗資1.5億美元。
  • 「生物圈2號」告訴人們……
    1991年9月26日,距今29年前,8名(4男4女)被嚴格挑選出的科學家,走進美國亞利桑那州荒漠中的「生物圈2號」實驗室,開始了人類一次雄心勃勃的科學實驗——能不能在地球之外建立人工的生存環境?應該說,這項實驗準備得很充分:這個巨大的玻璃溫室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耗資2億美元,由頂級科學家與工程師歷時7年設計建造。
  • 生物圈2號:他們隔離兩年,只為再造一個「新地球」
    _2項目由來 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生物圈2號試驗,就是科學家希望通過完全人工的方式再造一個地球的生物圈出來,並維持這個生態系統的平穩運行。這個試驗的初衷是為了證明封閉生態系統在外層空間支持和維持人類生命的可行性。被用於測試人類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來的太空殖民中封閉生態系統可能的用途。「生物圈2號」使得人們能在不傷害地球的前提下,對生物圈進行研究與控制。「生物圈2號」的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1號」,即地球。
  • 生物圈2號:隔離兩年,他們只為再造一個「新地球」
    _2   項目由來   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生物圈2號試驗,就是科學家希望通過完全人工的方式再造一個地球的生物圈出來,並維持這個生態系統的平穩運行。這個試驗的初衷是為了證明封閉生態系統在外層空間支持和維持人類生命的可行性。被用於測試人類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來的太空殖民中封閉生態系統可能的用途。「生物圈2號」使得人們能在不傷害地球的前提下,對生物圈進行研究與控制。「生物圈2號」的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1號」,即地球。
  • 生物圈2號:他們隔離兩年,只為再造一個「新地球」?
    _2生物圈2號現狀撰文 | 曾吳編輯 | Winnie 項目由來 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生物圈2號試驗,就是科學家希望通過完全人工的方式再造一個地球的生物圈出來這個試驗的初衷是為了證明封閉生態系統在外層空間支持和維持人類生命的可行性。被用於測試人類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個封閉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來的太空殖民中封閉生態系統可能的用途。「生物圈2號」使得人們能在不傷害地球的前提下,對生物圈進行研究與控制。「生物圈2號」的名字源於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1號」,即地球。
  • 生物圈2號 全世界第二大的生態造景缸
    Paludarium應該是最接近水陸缸的英文名,因為據其解釋paludarium為模仿雨林、沼澤或其他溼地的生態缸。雨林缸的英文叫法應該是rainforest vivarium。科普(英語教學)結束!開撕全世界第二大的生態缸生物圈2號。
  • 「生物圈2號」是怎麼回事
    生物圈內的生物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又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能否正常運轉,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安全。科學家把地球生物圈稱作「生物圈1號」。為了更好地研究生態失去平衡的現象,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花費巨資建造了一個模擬地球生物圈的完全封閉的實驗基地,這就是著名的「生物圈2號」。
  • 科技日曆|被譽「克隆版地球」,8名科研人員首次進駐「生物圈2號」
    在地球生態失去平衡的現象越來越多時,是否人類能在別處為自己創造一個「克隆版地球」?為了揭曉這一奧秘,美國也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嘗試——「生物圈2號」生態實驗基地。1991年9月26日,美國啟用「生物圈2號」實驗室,8名科研人員首次進駐。
  • 人類夢寐以求的諾亞方舟,偉大嘗試,「生物圈2號」生態工程
    多年來,人類夢寐以求地憧憬著衝出地球,向宇宙進軍,在地球外尋找「諾亞方舟」。「生物圈2號」就是在人們的這種求索中誕生的。其目的是製造一個人工模擬的生命支持系統,以驗證人類在離開地球的情況下,利用人工生態工程,僅僅依靠太陽能,能否維持生存。
  • 人類移民新地球願望恐被打破,科學家嘆息:類地星球正走向衰亡
    文/行走天涯 人類移民新地球願望恐被打破,科學家嘆息:類地星球正走向衰亡 若不是人類發現到在浩瀚的宇宙當中,地球是非常渺小的存在,21世紀的人類也不會如此執著於尋找到類地行星,一方面是希望能夠幫助人類實現宜居的夢想,而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人類在尋找內地行星的過程當中
  • 科學家發現地球2.0版本,相似度和地球很高,也許有生命存在!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地球2.0版本,相似度和地球很高,也許有生命存在!眾所周知,地球已經誕生46億年了,而在這46億年的時間當中,出現了很多的新生命,人類不過只是其中的一個,而在人類之前,地球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
  • 人類來自其它星球嗎?科學角度:人類可能就是地球之外的生物
    轉眼又已經來到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季,銀裝素裹的世界很漂亮,看見這些雪白的雪花不禁想起「人類的起源」,人類真的是地球上的本土生物嗎?會不會來自其它的星球呢?從科學的角度出發,人類很有可能是地球之外的生物!另外兩個「地球」就是令人不可思議的火星和金星!這兩個星球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充斥著「死亡」,會有生命存在嗎?科學家為何有這樣的猜測呢?原來科學家根據多年的研究和查證,發現這兩顆星球上存在生命存活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水資源。
  • 日本籌建迷你地球 吸取美國生物圈2號教訓 - 人民網日本版--主頁
    日本籌建迷你地球 吸取美國生物圈2號教訓     筱原正典原本是一位海豚行為研究學者,當他聽妻子說有一則報紙廣告正在為「迷你地球」徵求居民時,就被深深吸引了。其實筱原起初並不了解什麼是「迷你地球」,只是聽起來覺得有趣,便報了名。
  • 「生物圈二號」失敗的啟示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態系統的統合整體,它包括大氣圈、水圈、巖石圈與生態圈。生物圈是一個封閉且能自我調控的系統,地球目前是整個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未來,人類移民外星球,就必須適應新的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