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利·斯科特,作為整個世界科幻電影歷史上都值得大書特書的導演兼創作者,在歐美電影史上,必須有他那如雷貫耳的名號。
老爺子喜歡大場面,所以不僅僅滿足於科幻題材的創作與製作,在戰爭題材方面也是駕輕就熟——其中歷史與戰爭題材的《角鬥士》讓他在好萊塢打響名號,之後,《黑鷹墜落》,《天國王朝》,讓他在戰爭片領域成為行業翹楚。
可是觀眾一直記住他的,是他在科幻題材領域的貢獻——從1979年的《異形》開始,他就在建立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冰冷、鐵硬的科幻未來世界觀,經過1982年的《銀翼殺手》那種賽博朋克風格的加強與補充,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立而宏大的未來世界的審美觀,吸引無數影迷成為他的粉絲。
而後,認定《異形》系列值得作為世紀命題深挖,於2012年經過《普羅米修斯》這部前傳重啟「異形宇宙」,經歷《異形:契約》的加深,從未來世界裡異形作為具有滅絕人類威脅的外星怪物,將主題推衍到「大衛」為代表的人工智慧生命體,將冷戰時期的生物性恐懼轉化到智能時代的智能化恐懼,實現了一次對於人類未來生活威脅論的大幅度推進!
在承襲了《異形》那種開拓外星殖民地理念的《異星災變》裡,雷德利老爺子暫時跳脫出異形的框架,用一種未來復原古典的手法,重新解構人類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遙遠的星球上,住著這樣的一群人……
從如今播放出來的三集內容可以看出,劇情的發生時間在二十三世紀左右,當時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頹敗的節點上——人類科技發達,但是在精神方面卻存在了歷史性的退化。
宗教取代政權成為人類的連接點,而宗教的教義成為束縛人類精神開拓的韁繩,而教會對於生產物資的佔據,擴大了階級矛盾,教權和不信仰者的對立已經發展到了戰爭的地步!
可是,這種戰爭並不足以造成整個地球文明的毀滅。而毀滅你地球的原因,在於教權對於人工智慧的泛濫性應用。
底層不信仰者與教會的戰爭,導致生產模式的破壞,而教會要維持大量人口的日常生活,只能在物質生產方面極度依賴機械和人工智慧。而這種過度依賴的下場導致人工智慧具有了自我意識,並且在長年累月的壓迫當中將整個人類作為了自己的敵對方,開始用高出許多的能力反抗進攻人類。
最終,教會只好開發出方舟將倖存的教民撤離,將地球上的人類社會殘骸全部摧毀!
為此,發展出了《異星災變》其中第一條線索——不信仰者裡面的馬庫斯和蘇為了活命,假借他人的身份,收養了孤兒保羅,以家庭單位登上了一艘方舟。一家人在方舟裡休眠。
這艘方舟在經過一顆荒廢星球——Kepler-22b的時候,搜救隊在星球上發現兩個機器人——父親和母親,帶著一個培養成人的人類小孩坎皮恩,搜救隊想帶走坎皮恩的舉動激發了母親的防禦模式,母親暴走,將搜救隊全部屠殺。
而本身作為高階攻擊機器人的母親甚至潛入方舟,將整個方舟摧毀,帶走了五位人類小孩來填補自己的撫養計劃,保羅就在其中。
方舟雖然墜毀,但是上面人類尚有倖存者,而馬庫斯和蘇倖存了下來,並且發覺母親準備撫養五個孩子。為此,他們想要履行作為父母的職責,試圖說服倖存人類裡教職較高的領導者儘快前往母親與父親的居住地,救出尚未被母親的撫養計劃馴服和傷害的孩子們!
確實,母親作為高階攻擊性人工智慧,可以將人類的血肉之軀瞬間粉碎,但是教養孩子的天性卻總被惡劣的環境所打敗。為此,她開始暴露出教養過程裡的負面。為此,父親多次被她傷害,甚至於驚嚇到坎皮恩開始反抗她。
而且,不僅僅在於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對壘,因為方舟墜毀撞破地表,使得這座星球上潛藏在地表之下的某種邪惡生物出現在了地表,威脅到了肉體人類的生存安全。
整個事態變得複雜而微妙,母親的咄咄逼人使得孩子們想要逃離,父親已經快維持不住這個小群體內部的和諧與平衡;而馬庫斯和蘇一邊掩飾自己不信仰者的身份,一邊又在盡力在說服教職人員前往救援幾個孩子;再加上未知生物夜裡越來越頻繁的攻擊……
兩個方面其實都受到強烈的幹擾和威脅,一旦有任何超出範疇的擾動,母親就可能再一次開啟屠殺模式,對整個星球進行一番徹底的全面清洗……
這部劇英文名叫 Raised by Wolves,借用的是羅馬建國的狼孩傳說,片中的人工智慧母親無疑就是母狼,而被她養育長大的坎皮恩大概就是Kepler-22b行星上的羅穆露絲了,而密特拉教的信仰、等級制度和人們的護甲盾牌,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羅馬共和國時期那森嚴的軍政一體,宗教作為精神內核的社會形態!
《異星災變》開篇三集的筆觸很小,集中在小小的Kepler-22b行星上,但是通過母親,馬庫斯,方舟三方面作為引子,探討了人工智慧、地外生命、階級、宗教等一系列的話題。
母性,人類和人工智慧都有!
在劇情裡,沒有人是直系母親和父親,因為不管是母親這個智能體還是蘇和馬庫斯這兩個人類體,都沒有經歷過生育這樣的天然過程。
馬庫斯和蘇再借用保羅的身份為自己作掩護,從反抗者的地位變成教會的信仰者,達成登上方舟逃離地球,保住彼此性命的目的。
但是,在方舟休眠過程裡,三個人通過意識交流建立起了一個雖然弱於原生家庭,但是算得上有親情維繫的家庭關係。為此,本來沒有血緣關係的三個人,馬庫斯和蘇會本能地要拯救保羅。
而母親的動機有些微妙,因為不同於服務型的父親,她是純粹的攻擊型人工智慧。所以,她為何被賦予了孕育和照顧六個人類孩子的任務這一點需要經過後期劇情的解析。但是前期劇情很明顯的顯示出,她是一個恪盡職守的人類「看護者」,她似乎覺醒出了強烈的母愛,對人類兒童抱持著一種和母狼哺育嬰兒一樣跨種族的愛。
但是,因為星球環境的限制,人類孩子體質的差異,以及外界各種因素對她行為的幹擾,這種強烈的情緒在她恐怖的毀滅能力的加持下,不知道之後會帶來怎樣的變故,
階級與教權,人類自己的一屁股糟爛事!
暫時脫離母親和父親構建的那個小小的群體,我們聚焦於人類這個龐大的沒落群體。
是的,人類在劇情裡沒落了。劇情尚未完全解釋清楚人類的地球文明究竟毀於誰手裡,但是,從方舟倖存者那種被宗教教條化和階級固化造成的行為模式,我們肯定,將人類文明推進到極致的教會,很有可能就是人類地球文明最終覆滅的罪魁禍首!
因為在劇情裡,地球上反抗者的處境之弱小,絕對不可能製造出母親這樣強大的人工智慧體。而講求集權化的宗教才有可能抹殺所有自由意識,用一種單一而摒除感情的方式去全力發展科技與物質。
(在人類學推論裡,宗教發展的趨勢這是第一種。而第二種則可能會冒犯到現在廣大的教民。因為,宗教的偶像獨一性會在某種程度上抗拒無神論的基礎理論,而強烈的道德觀會在科學發展的某些方面造成科技開倒車的局面。比如,道德上抵制複製人和人工智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這些未來最核心的學科被封存。)
《異星災變》的情節借用了第一種模式,教會成為跨越政權和人種的統治體,利用獨一的偶像崇拜取代了自由化的意識形態,集中全力發展出最高精尖的科學水平,卻也因為這種科學成果的濫用,毀滅了承載人類文明的地球,將倖存的信徒弄成了無家可歸的流亡者!
而在流亡的過程裡,他們依舊秉承了教會森嚴的等級制度,通過等級來維持整個群體的運作。陳腐,緩慢,拿人性作為教宗的犧牲品……一系列問題都將在面臨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的時候暴露出來!
所以,從那些冠冕堂皇的祝禱聲裡,老雷看似在講信仰之事,實則在抨擊宗教的虛偽 。
外星開拓少不了的原生物種威脅!
作為故事的集中展現地,Kepler-22b這顆星球顯然也會有很多謎團。
首先那些坑洞明顯不是自然形成的。迄今為止,我們還不知道這些坑洞的來龍去脈,以及它到底有多深,裡面有些什麼樣的情況存在!
第二,那些被埋沒在沙土裡的巨大的動物骸骨是怎麼回事。
這些骸骨從側面說明這裡曾經適合生命存在,而且繁衍出如VI巨大的生物,必然有足夠昌盛的生命文明存在。可是,在故事發生的時候那原來的生命去哪兒了?
而生物的滅絕牽扯出來的第三點,那些能夠奔跑的四足怪物哪裡來的?別的生物都滅絕了,為什麼醜陋而兇猛的它們能夠存活下來。劇情裡洩露出它們是在地表下生存多年的物種,因為母親墜毀方舟,方舟撞破地表而出現在母親等人的小環境裡。那麼,它們的出現是在暗示這顆星球內部是不是潛藏著一個隱藏的文明呢?
更重要的是,母親和父親作為生物燃料的「碳果」果核中為什麼會有輻射?
而在逃亡過程裡,保羅發現的人類存活的痕跡,以及最後將他引入坑洞的那個小女孩,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這些現象很可能暗示這也是一顆曾經被熱核戰爭毀滅的星球,而且可能還殘存有文明,或許在地底坑洞,或許在赤道附近。而這一切的猜測,都必須期待下周的更新能否給予我們答案了!
或許,雷德利在製造一個人類發展史的試驗場!
地球毀滅之後,人類何去何從?
這是一個讓很多人困擾的問題。而這一次老雷德利帶著自己親生兒子——第二導演盧克·斯科特是老雷德利的親兒砸!在探索這個問題的路上越走越遠。
畢竟,已經經歷過《銀翼殺手》裡面的賽博朋克廢土世界,《異形》裡面艱難開拓的星際殖民地,到《異星災變》裡,終於開始落實到如何在別的星球表面開展流亡生活,開闢自己城邦乃至王國的時候了。
但是,人類的局限性限制了整個過程的順利開展,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人造人就很好的承接了這個有趣的命題。
人造人在這裡是一個很有趣的設定,延續了雷德利從《銀翼殺手》裡開創出來的理念,作為人類的對立面,成為了人性實驗的參照物,在整個創建過程裡,將人性中的各個特質發揮到極致。
有人提到過,人造人沒有人類最長久的原始困惑:我來自哪裡。因為人造人是被人類創造的,作為一種有明確起源的被創造物,他們不會再糾結於起源的問題。
而人類,卻因為知識的局限,一直在溯本究原的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而很長一段時間內,人是通過宗教來解釋這個問題的。於是,誕生了宗教對於人類意識和知識的推動與禁錮的雙重境遇,衍生出無數種矛盾的構建可能。
但是人造人也有困惑——我要去哪裡,他們的歸宿是變成飽含感情,自主發展的人類(此處對應《銀翼殺手》兩部曲),
還是像人類一樣去創造新物種,去做新物種的新神!(此處對應《異形:契約》中的生化人大衛。
這個,就得看後續如何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