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人類和蚊子決戰的季節
有市民效仿「網紅防蚊大招」:大蒜水、花椒、白醋、洗衣粉混在一起放房間
在《安徒生童話》裡,有一個倒黴的王子,原本他想挑戰上帝,最後卻被上帝派出的蚊子大軍打敗了。蚊子的殺傷力不僅僅在童話故事裡,還在湖南的秋天中。
之前新聞上有報導稱,秋後蚊子的戰鬥力,一口下去能讓過敏者休克。為核實蚊子的戰鬥力,瀟湘晨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進入9月,天氣漸漸涼爽起來,然而蚊子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猖狂,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最毒不過秋蚊子」。
根據長沙市往年蚊蟲密度監測數據,本地蚊密度高峰期為6—9月,密度大高峰為6月,小高峰在9月。
因此,長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目前正處於9月份的蚊蟲密度小高峰時期,市民要及時做好防蚊滅蚊措施。
相信很多市民都有跟蚊子「正面交鋒」的經歷,那麼你知道這些「敵人」是哪些蚊子嗎?要如何才能戰勝它呢?聽聽專家的支招吧。
動用蚊香蚊帳防蚊液,孩子依然中招
王女士帶著7歲的女兒恬恬(化名)在公園裡遊玩,回家時發現恬恬的雙腿上泛起了紅疙瘩。隨後,她趕緊帶著女兒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皮膚科就診,才知道這是「丘疹性蕁麻疹」。
「市民在野外遊玩時常會遭到蚊子、蟎蟲、臭蟲、刺毛蟲這類蟲子的偷襲,它們叮咬人體後會將唾液等毒性物質注入人體內,這些物質在人體內會導致遲發性變態反應,引起叮咬處皮膚出現紅丘疹、水腫性紅斑甚至水皰、大皰,劇烈瘙癢,臨床上稱之為丘疹性蕁麻疹,又名蟲咬性皮炎。」長沙市中心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劉雷山介紹,
作為一個「老母親」,長沙的劉女士曾在無數個深夜與蚊子「開戰」。「只要一聽到寶寶哭,我就知道蚊子又來搞事了。」她說,這時她就會噌地一聲起床,打開手機的手電筒,開始摸黑尋找蚊子。為保護孩子不被蚊子侵害,劉女士動用了蚊香、蚊帳,買了好幾個品牌的防蚊液。然而,即便開啟了多重保護,孩子還是會中招。
愛刷小視頻APP的張先生也找來很多「網紅防蚊大招」,「比如大蒜水,還有將花椒、白醋、洗衣粉混合在一起,放在房間裡」。此外,他還自製過防蚊噴霧,「就是加入白醋和幾滴風油精,再用清水稀釋,導入一個容器裡後,噴在床邊」。然而,問到效果如何,他表示:「好像有點(效果)。」
最近的氣溫讓蚊子很「舒服」
蚊蟲密度監測顯示,每年蚊蟲的密度分布曲線呈「駝峰狀」,6月受晴熱高溫的影響,不少蚊子被「熱死」,8、9月反而是其活動的高峰期。
專家介紹,立秋後湖南的溫度和溼度反而更適合蚊子活動。因為初秋溫度多集中在25至28℃,加上雨水豐富,有利蚊子生長、繁殖,是為越冬儲備能量。溫度降到10攝氏度以下,蚊子就會停止繁殖。為「保命繁衍」,蚊子只能靠瘋狂吸血來大量儲存過冬的營養。身體強壯、吸血量多的蚊子,更能挨過冬季寒冷期。
此外,秋季是蚊子繁衍後代的高峰時期,蚊子異常活躍,這些雌蚊為了在產卵時提供給後代更多的營養,攻擊性更強,所以,在秋季蚊子更「兇猛」,毒性也比夏季強得多。
專家支招生活防蚊技巧
由於蚊子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孑孓)、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其中卵、幼蟲(孑孓)和蛹三個時期的發育,都必須在水中完成。據專家介紹,任何防蚊妙招都抵不過你隨手倒掉的一盆積水,或者倒扣一個儲水容器的小舉動。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消滅掉幾百幾千隻蚊子的幼蟲。
家庭中,容易孳生蚊蟲的地方有廢棄的罐、瓶、盆、缸、澆水壺、花盆、花瓶等小容器積水,要及時清除。盆景、水生植物也是蚊蟲孳生的典型環境,3至5天左右換一次水,並清洗植物根部,以防止蚊卵附著在上面。住宅周圍的環境積水也是蚊蟲孳生地,如房前屋後堆積的能聚集雨水的各種容器、地面坑窪、樹洞、竹洞、假山石洞、綠化帶中的各種垃圾容器等。
因此,不用的容器倒扣放置,各種坑洞可用沙子或者水泥填平,一時不能清除的積水應加蓋密封,或者可投放殺滅蚊幼蟲的藥包。
科普
晚上和白天咬你的不是同一種蚊子
淡色庫蚊是室內常見的蚊子,主要在晚上攻擊人,身體呈現淡褐色,可以傳播乙型腦炎、登革熱、瘧疾等多種疾病。
白紋伊蚊就是大家熟悉的「花蚊子」,在白天經常出現。伊蚊動作迅速,反應快,攻擊性強,人體被叮後短時間內就會起大紅包,抓撓可致發炎潰爛、傷處腫大。這種「花蚊子」一般活動於植物較多、溼熱之地,如草坪、樹林,甚至小區內灌木叢中。
專家說,10月中旬後,蚊子就會減少,但並非所有蚊子都會消失。一部分成蚊會蟄伏在溫暖密閉的地方,如下水道、衣櫃後,這些蚊子又叫「越冬蚊」,它們會在第二年溫度適宜時產卵。
瀟湘晨報記者劉雙長沙報導